安全《散步时的安全》电子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33.12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3. 增强幼儿在步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交通标志图片、视频2. 模拟步行场景的道具(如交通标志、人行道、斑马线等)3. 安全教育故事书籍4. 幼儿园步行安全规则手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走路吗?你们知道怎么走路才安全吗?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如: - 在人行道上行走,靠右侧行走。
- 穿越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
- 不要在马路上奔跑、嬉戏。
- 过马路时,要听从交警叔叔阿姨的指挥。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步行安全知识。
三、模拟步行场景1. 教师利用模拟道具,设置一个简单的步行场景,如:- 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交通标志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步行方式,并邀请幼儿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四、游戏环节1. 游戏名称:《我是交通小能手》-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交通标志。
- 每组幼儿需在规定时间内,将交通标志正确放置在模拟场景中。
- 比赛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步行安全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总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步行安全知识。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步行安全知识。
二、安全教育故事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步行安全的真实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谈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三、制作安全手册1. 教师分发幼儿园步行安全规则手册,引导幼儿阅读。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自己的安全手册,记录步行安全知识。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步行安全,小学生的第一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孩子必须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
在城市交通中,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种种交通安全隐患,如车祸、疏忽、人群拥挤等,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为了增强小班幼儿对步行安全的意识,拟定一套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步行安全,小学生的第一课。
这套安全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有效提高了小朋友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步行安全知识的普及1.小班幼儿要了解规则,明确应该在哪里等候、过马路和穿过街道等。
2.学习交通标志的含义和功能。
3.学习安全交通口号: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行。
4.小班幼儿应该掌握基本的交通语言,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通环境。
二、全面的仿真体验安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仿真的环境,让小朋友能够更好地体验到正确、安全的交通行为。
具体做法包括:1. 利用播放器播放街头交通场景,模拟路口交通信号灯变换的情景,让小班幼儿模仿红绿灯变换行动。
2. 利用小型交通模型现场展示交通规则和标志的应用示范。
3. 利用实地参观课堂的方式,带着小班幼儿真实前往红绿灯交叉口等环境,感性认识红绿灯的含义,学习如何过街行人道。
4. 利用使用仿真模拟游戏来教授小班幼儿如何在路上与行人,汽车,自行车等其他车辆和人群协调交通。
三、实际操作和实战演练让小班幼儿在实际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战能力的必要性。
具体做法包括:1. 带着小班幼儿去学校外的步行道上走一遍,练习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不大声嚷叫,从容、有序地通过马路。
2. 所在班级作为一个教育演练小组,让小班幼儿分组演练在小班安全区,自行模拟红绿灯变换行走和相互协作的场景。
3. 建立和维护一个小班交通安全监控队,在校园周边早晚高峰时间监督小班幼儿步行安全,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保护众人安全的重要性。
这套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步行安全,小学生的第一课,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并付诸实践,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更好地保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交通标志图片、交通事故案例视频、交通规则讲解PPT2. 交通模拟场景布置(如:道路、斑马线、红绿灯等)3. 交通指挥棒、安全帽、交通信号灯模型等教学道具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交通安全?为什么我们要重视交通安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交通规则。
二、步行安全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步行安全知识,包括:(1)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
(2)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追逐。
(3)穿越马路时,要左右观察,确保安全。
(4)夜间行走时,要穿着鲜艳的衣服,佩戴反光标识。
(5)步行时不使用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
2. 教师讲解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三、交通模拟场景练习1. 教师布置交通模拟场景,包括道路、斑马线、红绿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练习内容包括:(1)正确过马路。
(2)遵守交通信号灯。
(3)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步行安全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强调步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步行安全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延伸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交通标志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交通标志和标语,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三、交通指挥演练1. 教师分发交通指挥棒、安全帽等道具,让学生扮演交通警察的角色。
步行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步行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步行安全知识。
2. 掌握道路交通规则,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步行安全知识的掌握。
2. 道路交通规则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道路交通规则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步行安全知识的教学:(1)横穿道路时的安全注意事项① 看好交通信号,按照交通信号行动,不在不安全的地方横穿马路。
② 到人行横道时,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③ 边走边看,发现危险随时停下来。
(2)过马路时的安全注意事项① 一定要使用人行横道,不要乱过马路。
② 靠边走,保持安全距离;不在道路中央、机动车道上或人行道边缘行走。
③ 看好交通信号,等绿灯亮了再通过马路;等不到绿灯,先看左再看右,确定没有车辆通过就可以通过。
2. 道路交通规则的学习与应用:① 在人行道上行走时,不要堵住别人的去路,注意礼让。
② 步行过程中,不要边走边玩耍,以免发生危险。
③ 在路口、门口、拐角处要保持谨慎,不要贸然行动。
④ 应当配戴反光背心,在天黑路滑或天气恶劣时行走最好带伞,不要在行走时佩戴耳机或者玩手机。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制定教学计划(1)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针对学生的安全难点确定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
2. 实施教学(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询问学生步行安全习惯,随机点名让学生讲述其步行时的习惯。
(2)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提供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横穿道路和过马路的情况,并讲解步行安全知识和交通规则。
(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步行安全技巧和交通规则。
四、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可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模拟情境体验、互动交流和展示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行走安全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走安全的基本常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行走安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在行走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2. 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3. 行走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三、教学重点:1. 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2. 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行走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行走安全事故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预防与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行走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1. 教学内容:介绍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等。
2. 教学步骤:(1)讲解行走安全的基本原则。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遵守行走安全原则。
(3)举例说明不遵守行走安全原则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1. 教学内容:介绍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如不在道路上玩耍、不追逐打闹等。
2. 教学步骤:(1)讲解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行走安全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
三、行走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 教学内容:介绍行走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如遇到危险如何求助等。
2. 教学步骤:(1)讲解行走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行走安全事故的案例视频。
(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对行走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走安全。
六、行走安全规则与法律法规1. 教学内容:介绍行走安全相关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行人权益保护等。
2. 教学步骤:(1)讲解行走安全规则和法律法规。
《行走礼仪与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走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行走礼仪的习惯和意识。
3. 提高学生行走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走礼仪的基本原则。
2. 行走礼仪的注意事项。
3. 行走安全的基本知识。
4. 行走安全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走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行走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遵守行走礼仪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学生行走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走礼仪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行走礼仪和不安全行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行走礼仪和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行走礼仪和安全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行走礼仪和安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行走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走礼仪的知识。
3. 分析行走不安全行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行走安全意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行走礼仪和安全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行走礼仪和安全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行走礼仪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注意。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行走中的礼仪和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行走礼仪和安全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表现: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应用所学的行走礼仪和安全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走礼仪和安全知识。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安全步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安全步行”。
详细内容包括:步行环境的选择、步行规则、如何正确过马路、遵守交通信号灯、避免步行中的安全隐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安全步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步行环境,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过马路,避免步行中的安全隐患。
教学重点:步行规则、遵守交通信号灯、判断步行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交通标志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交通模拟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交通事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事故原因,引出安全步行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步行环境的选择:讲解不同步行环境的特点,如何判断安全步行环境。
(2)步行规则:介绍步行时应遵守的规则,如靠右行走、不在马路上玩耍等。
(3)如何正确过马路:讲解过马路的方法,如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
(4)遵守交通信号灯:强调遵守交通信号灯的重要性,介绍不同信号灯的含义。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安全步行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关于安全步行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现场作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安全步行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安全步行》2. 内容:(1)步行环境的选择(2)步行规则(3)如何正确过马路(4)遵守交通信号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安全步行的重要性。
(2)列举三种步行环境,并说明如何判断其安全性。
(3)描述正确过马路的方法。
(4)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步行意识。
2. 答案:(1)安全步行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2)三种步行环境: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学校周边。
判断安全性:观察交通流量、路面状况、交通标志等。
(3)正确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保持警惕。
《安全步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安全步行”,详细内容包括:步行环境的选择与评估、步行规则的掌握、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以及步行时的个人安全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安全步行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步行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突发状况下冷静应对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
教学重点:步行规则及个人安全防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播放设备、模拟交通信号灯。
学具:学习笔记、画图工具、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交通事故案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安全步行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a. 讲解步行环境的选择与评估,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安全的步行环境。
b. 讲解步行规则,包括遵守交通信号、走人行道、靠右行走等。
c. 讲解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如遇到车辆突然驶来、地面湿滑等。
d. 讲解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反光衣物、使用手电筒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步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安全步行的重要性2. 步行环境的选择与评估3. 步行规则a. 遵守交通信号b. 走人行道c. 靠右行走4. 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5. 个人安全防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出你认为容易发生危险的步行环境。
1) 突然有车辆驶来2) 地面湿滑,容易摔倒2. 答案:a. 公交车道、高速路旁、施工现场附近等。
b.1) 站在原地,面向来车,挥手示意。
2) 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通过。
c. 佩戴反光衣物,使用手电筒,尽量与他人结伴而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学习安全步行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幼儿园中班散步安全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散步安全教案时间:30分钟年龄:3-4岁目标:帮助幼儿了解散步时的安全规则,提高他们在散步中的安全意识。
教材:小鸟散步队漫画,卡片,彩笔,幼儿散步场地。
教学步骤:步骤一:散步安全规则介绍(10分钟)教师与幼儿就散步过程中的安全规则进行讨论,这些规则包括:1. 不要跑,走路时要安安静静。
2. 勿闯马路,必须步行到人行道上。
3. 要看住自己,不要随意离开队伍。
4. 手拉手,互相照应。
5. 不要随意乱扔东西。
6. 遇到路口或路灯,要看好左右,等车过去后才能过。
7. 在过马路时,要抓紧大人的手,并在马路边等待教师示意后才能过。
8. 渡过路口后,大家要及时回头,观察马路情况。
步骤二:绘画和卡片制作(10分钟)教师将一些安全规则展示给幼儿,让孩子们自己亲自设计一些安全的卡片或绘画。
幼儿可以选一至两项规则进行制作,以便稍后用于展示。
步骤三:小鸟散步队漫画制作(10分钟)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完成小鸟散步队漫画的制作。
这个漫画的主要内容包括萌萌的小鸟队长领着队伍散步,途中他们遇到了许多的危险,但是通过他们遵守各种安全规则最终安全完成了散步任务。
步骤四:散步实践(10分钟)带领幼儿围绕校园或者小区进行安全散步。
事先,教师要提前描述安全散步的过程,提醒幼儿们要看路,跟着教师的指示按顺序完成,不能离开队伍,不能乱扔东西等等,直至完成散步过程。
步骤五:总结(10分钟)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学习了如何在散步过程中保持安全。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总结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今后的散步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幼儿可以在自己安全卡片或绘画背后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以表明自己的安全责任。
总之,对于中班儿童来说,散步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课程,同时这也是提高他们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始终要与孩子们互动,引导他们思考,让孩子们同时在做中学习,对幼儿的安全保障更有保障。
幼儿园步行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3. 帮助幼儿认识交通标志,提高交通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步行安全知识讲解2. 交通规则学习3. 交通标志认识4. 步行安全实践活动5. 情景模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交通标志卡片3. 安全教育活动材料4. 教学场景布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步行安全知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讲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如走人行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
3. 交通规则学习:学习交通规则,如遵守信号灯、不在马路上玩耍等。
4. 交通标志认识:通过交通标志卡片,让幼儿认识各种交通标志,如停车让行、禁止通行等。
5. 步行安全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步行安全实践活动,如模拟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等。
6.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8.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有关步行安全的资料,增强安全意识。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反馈、观察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步行安全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成员的步行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步行安全宣传活动,邀请警察叔叔讲解交通规则。
3. 主题班会:开展以“步行安全”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全班同学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 幼儿反馈:了解幼儿对步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主题教学活动电子版备课表
执教日期活动设计适合年段小班活动名称散步时的安全领域安全
原计划第二次备课活动目标1、知道追跑容易使自己身体受伤。
2、注意上下楼梯时慢慢走,学习避免与他人碰撞及简
单的自护方法。
活动准备 1、请1名大班幼儿装扮成受伤的小猴,额头和四肢
某关节处包裹上纱布。
2、小猫头饰人手1个。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一起看望受伤的小猴,引出讨论话题。
(1)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儿走进活动室,额头和膝盖上包着纱
布。
(2)教师:小猴,你头上和膝盖上为什么包着纱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在楼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
膝盖破了。
下楼时,和小朋友一边挤一边跑,结果从楼梯上摔下
来,把头也磕破了。
哎呦,疼死我了。
2、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讨论。
(1)教师:你摔倒过吗?为什么会摔倒?摔倒后疼不啊?
(2)教师:怎样走路才不会容易摔倒呢?
(3)教师出示挂图并小结:追跑打闹容易摔倒。
下楼时不小心
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头。
平时走路要看着路慢慢走,下楼时要一
个跟着一个慢慢走。
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中的相关内容,幼
儿引导观察小猴和小鸭的不同行为,知道应该向小鸭学习,下楼
时一步一步慢慢走。
3、游戏“我会轻轻走”。
(1)教师出示小猫头饰,请小朋友说一说小猫怎样走路并学
一学。
(2)请幼儿带上头饰模仿小猫轻轻走路。
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学习小猫:眼睛看着路,脚下慢慢走,高高兴兴做游戏,保护自己不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