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9.92 KB
- 文档页数:6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掌握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3、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如何让学生掌握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如何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图书或其他教学材料;2、教师准备分组调查的任务和指导书;3、教师准备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器材和物资。
学情背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有限,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认知也较为片面,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开拓视野和拓展知识面。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包括相关知识点和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第七课,主题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你们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与什么有关系吗?学生:(预设回答)与农业有关系。
教师:对,非常好!我们的食物、衣服、居住环境和出行方式都与农业相关。
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预设回答)从农业生产中得来。
教师:很好!我们的食物来自农业生产,而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
今天我们要探究一下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你们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2.道德修养: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体验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责任意识:树立珍惜劳动产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的意识,养成不浪费食物,爱护身边的自然环境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重点)2.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难点)3.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
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重农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走进农业王国1.谈话众所周知,中国山河秀丽,地大物博。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王国去看一看!2.播放视频播放我国农业风光集锦。
3.提问游览了农业王国,你有怎样的感受?预设1:我觉得中国的乡村风光实在太美了,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林海,尤其壮观。
预设2:我国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挂满枝头的水果,成群的牛羊,活蹦乱跳的鱼虾……产品丰富极了。
预设3:我从田野里忙碌的收割机和农民伯伯的笑容中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4.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农业生产种类1.认识农业生产活动(1)提问:(出示农业生产图片)图中的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的劳动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物品?预设1:他们在饲养牲畜,养殖海产品,种植培育树木,种植庄稼。
预设2:他们的劳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如粮食、牛肉、牛奶、鱼虾,木材能加工制作成许多生活物品。
(2)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农业生产活动?预设:种菜、养鸡、种稻谷、捕鱼、上山捡拾野生菌……补充:上山捡拾野生菌属于采集野生植物,在农业分类里是副业,这样的活动还有采集野生药材、野果野菜和柴草等。
7 我们的衣食之源——美好生活的保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农业”,初步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也是美好生活的保证。
(2)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的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农业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能分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内容。
2、懂得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道理,认识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实物导入(出示水稻实物)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生回答:稻谷)师:同学们知道稻谷是谁种出来的吗?(生:农民伯伯)2、韵律操活动师:是的,农民伯伯,曾经我们学过一首关于农民伯伯的诗,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播放《悯农手指操》,师生边诵读边做操)师:可以说,这首诗我们从小就开始学唱,是它,最先让我们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七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美好生活的保证。
(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掌握农业的生产种类1、游戏热身先给同学分为两大组,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小组比赛吧。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猜、猜》我准备了一个农产品百宝箱。
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然后根据其特征说出相关形状,大小,颜色等提示语,不能直接说出与物品相关的字词。
50秒内完成一个物品的的竞猜。
2、导入学习种植业师:同学们刚都猜的很准确,很兴奋,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来自什么行业吗?(生:农业)师:没有错,农业生产种类多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学习吧。
(板书并出示课件)讲解种植业概念和举例说明。
师:我们知道了是什么是种植业,那同学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来自种植业吗?生:举手回答问题(师评价)预设:有的学生通常会把鸡蛋,牛奶之类也归于种植业,这里解析说明并告知鸡蛋,牛奶是属于畜牧业,过渡到畜牧业的讲解。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课题:我们的衣食之源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
知识目标是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
重点是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难点是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猜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小小分享会:通过分享大米可以做成哪些美味的食物,引导学生对大米的关注。
3.了解大米种植的过程: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
4.小调查:请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书籍、咨询长辈等方式,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烦恼。
5.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问题:病虫害、恶劣天气。
学生通过了解种植过程中的困难,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
6.小小交流会:学生分享自己对水稻种植过程的感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7.总结:学生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不易,恒念物力维艰”,珍惜粮食。
8.小小分享会:讲述珍惜粮食的故事,介绍身边珍惜粮食的榜样,探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粮食。
9.珍惜粮食小贴士。
10.小拓展:介绍世界粮食日。
11.视频:播放饭桌之歌。
12.课后活动:选择一种农作物了解种植过程,尝试种植并记录感受。
课堂小结: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板书:通过活动加深体验。
化和农业生产的种类及重要作用,感受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丰收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丰收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农业与我们密切相关。
讲授新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出例子,发现农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通过小汇总和观察与发现,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的能力,提示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过渡语:介绍我国设立的“农民丰收节”,表达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恩。
通过知识窗口和小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我国是农业大国的事实。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来源,掌握谷类、蔬菜、水果等主要食物的种植方式和生产过程。
2. 掌握食物的重要性,了解人身体的健康与食物的关系。
3. 表达探究体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食物的来源。
2. 掌握主要食物的种植方式和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1. 了解人身体的健康与食物的关系。
2. 表达探究体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模型、谷类、蔬菜、水果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看图片猜物:看老师拿出几个谷类(小麦、稻谷)、蔬菜(大白菜、胡萝卜)、水果(苹果、橘子)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
2. 导入话题:介绍这些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那么它们是怎么到我们的餐桌上的呢?二、呈现知识1. 谷类的来源和种植方式:通过图片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麦、稻谷的来源和种植方式,并让学生尝尝面包或米饭。
2. 蔬菜的来源和种植方式:通过图片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白菜、胡萝卜的来源和种植方式,并让学生尝尝蔬菜沙拉。
3. 水果的来源和种植方式:通过图片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苹果、橘子的来源和种植方式,并让学生尝尝水果。
三、师生互动1. 提问互动: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食物营养最丰富呢?为什么?2. 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回答,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明确食物的重要性和人和食物的关系。
四、激发学生思考1. 制作模型:请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制作谷类、蔬菜、水果的模型,并在讲台上展示,教师组织大家讨论,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一个食物,通过互相交流,了解食物的来源、种植方式、生产过程等,并准备用画板等方式向全班呈现。
五、总结归纳1. 小结知识:教师通过复习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总结体会:要求学生回归主题,总结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问答巩固:教师提问,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衣食的来源,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衣食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不足,生活中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劳动,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衣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发学生对衣食来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珍惜粮食,做到不浪费呢?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珍惜粮食,我们还能为农民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珍惜粮食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作的贡献。
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
)2.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3.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4.师: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
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揭示课时:美好生活的保证。
二、新知探究。
(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
2.说一说:汇报交流情况。
(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
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
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作的贡献。
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
)
2.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
3.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
4.师: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
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揭示课时:美好生活的保证。
二、新知探究。
(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
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
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
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
2.说一说:汇报交流情况。
(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
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
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
3.师小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二)连一连,说一说,学一学。
1.连一连:教材p57 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
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
2.说一说: 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1)学生自由在组内交流。
(2)请同学汇报。
(3)师小结。
综上所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们。
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寸步难行。
3.学习p57“知识窗”。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三)参观农村。
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
1.由于学校有特殊差异,这个活动的安排可以有所调整。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老师带领到周边的农村参观农业生产情况。
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将这
个任务交给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农村,了解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
2.在下次课时,请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汇报。
三、课堂总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
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感恩劳动,更要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不随意破坏、不故意浪费。
板书设计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衣食之源
畜牧业重视农业
美好生活的保证农业林业尊重农民
渔业感恩劳动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农业包括()、()、()、()。
2.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
3.我国的渔业分为()渔业和()渔业两类。
4. ()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
5. ()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6.我国将每年()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判断。
1.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
()
2.农民都是些收入底,干累活、脏活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小。
()
3.我国将每年的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4.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将举步维艰。
()
5.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咸水渔业两类。
()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农业。
()
7.工业的生产也离不开农业。
()
8.农业只能生产家产品,只与我们的吃相关。
()
三、简答题。
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2.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
3.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4.(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
5.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6.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判断。
1.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
(X )
2.农民都是些收入底,干累活、脏活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小。
(X )
3.我国将每年的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4.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将举步维艰。
(√)
5.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咸水渔业两类。
(X )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农业。
(√)
7.工业的生产也离不开农业。
(√)
8.农业只能生产家产品,只与我们的吃相关。
(X )
三、简答题。
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答: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