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12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固体加热型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收集与检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 知识讲解: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3. 实验演示: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2. 检查装置气密性3. 装药、固定装置4. 加热试管5. 收集氧气6.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佩戴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热源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