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青春证明(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67.43 KB
- 文档页数:8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1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生的品德、思想发展设立的课程之一,也是必修的一门课程,从中学生的教学任务出发,制定此计划,帮助初中生了解道德、法制方面的常识,做一个遵法守法的中学生。
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
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习题探究与分享答案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l课时悄悄变化的我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1)请完成下列比较。
?[例答]了解或不了解。
自己身体的变化说明了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
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在经历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教材P4【探究与分享】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说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例答]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即可。
如运动时尽情挥洒汗水,娱乐时凝神专注很投入等。
教材P4~P5【探究与分享】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例答]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教材P5~P6【探究与分享】(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例答]遇到过。
如小学时学了跆拳道,成绩很不错,曾经拿过跆拳道比赛的奖牌。
到了中学,老师让我在全校同学面前表演,可是我却畏畏缩缩不敢上台表演。
(2)与同学一起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例答]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
而心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我们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样容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这种矛盾让我们感到苦闷,感到烦恼。
教材P7【探究与分享】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烦恼?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的?[例答]示例:和同学发生矛盾、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爸爸妈妈的批评等。
与老师、家长和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听听音乐或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给朋友写写信;等等。
教材P7【拓展空间】(1)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青春期成长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例答]青春期成长的生理变化: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与可贵,带着自信的青春热情和自强的青春态度去把握青春,珍惜青春。
能力目标:具备感知美好青春的能力,提高交流合作、表达感受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的特质,懂得激发自己的自信、自强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青春飞扬》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一框。
本框题作为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青春时光》中的组成部分,以青春的生命教育为底色,通过前两课对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铺垫,打破青春期的局限,把青春视为人生经历中一段美好而重要的时光,帮助学生把对青春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在本单元起到升华的作用。
本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成长的渴望”与“飞翔的力量”两部分,强调将青春活力导向生活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热爱青春、欣赏青春,帮助学生以自信的青春热情和自强的青春态度去把握青春,珍惜青春。
三、学情分析青春期的青少年,年少气盛,精力旺盛,渴望证明自己,但如果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和肯定,就容易陷入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
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有助于他们感受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这就需要引领青少年探索青春,把握青春,对青春作出理性规划,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用积极的行动释放青春的力量,证明青春的自我。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畅所欲言感知青春材料:出售青春某青春销售店在电视台播了一则“出售青春”的广告。
广告称:本店有青春可售,批发零售皆可。
欲购从速,相关事宜面谈。
某位年近40岁的女士来到了青春销售店。
她对售货员说:“给我一份18岁的青春吧。
”评价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特质,导入课题。
反馈指导设问:1.这位女士为什么要买青春?2.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青春是什么?它有哪些特质?小结:每个人对青春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青春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状态:既充满着向上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又有精神状态上的独立、自由、理想、憧憬、信念、拼搏和飞翔的渴望。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这一课,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特点、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珍惜青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要珍惜青春,努力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阶段充满好奇和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关于青春期的问题,如生理变化、心理矛盾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学会珍惜青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期的特点、青春的价值、如何珍惜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青春期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春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讨论交流:针对青春期的问题,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青春期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学会珍惜青春。
青春的证明设计说明本课内容包含“青春飞扬”和“青春有格”两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中的“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本课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做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
两框题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
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青春有格”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的道德境界,做到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调查,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引导学生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
2.通过小组内讨论,提高学生对青春活力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实现青春梦想的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做到自尊自爱;培养珍惜青春、热爱青春的情感,并为实现青春理想而努力奋斗。
3.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行己有耻”,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4.通过挖掘学情、创设情境来突破难点;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运用思维表格,架构本课知识体系。
5.通过阅读探究和情境案例分析,能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两种青春修炼的品格进行区分和联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自信自强在青春探索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行为要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信自强、在青春探索中追求“止于至善”的道德境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对话教学法、思维导图法、情感体验、活动探究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视频《朗读者》《尼克·胡哲》等。
《青春有格》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有规有矩”的意识,明白人生需要有规则、界限与法治精神的支撑。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地控制自我、调节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与社会的规章制度。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将道德规范与法律意识内化为自身素质。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作业1. 学生需背诵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含义”。
2. 完成关于“青春有格”的填空题和选择题练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3. 搜集并整理与“青春有格”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案例故事,准备课堂分享。
(二)实践操作作业1. 制定一份个人行为规范表,包括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行为准则。
2. 结合实际生活,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到青春有格”的短文或日记,字数不少于300字。
3. 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规矩的重要性”,并记录家长意见或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作业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2. 实践操作作业需真实反映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实际行为改变,应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不抄袭他人内容。
3. 个人行为规范表应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具体指导日常生活和学习。
4. 短文或日记应逻辑清晰,内容积极向上,体现出学生对“青春有格”的理解和实践。
5. 与家长的探讨记录需真实记录家长意见,并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期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深度进行评价。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青春有格”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4. 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依据。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青春有格》”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青春飞扬》教案1【核心素养】理性精神【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第三课青春的证明中的第一课时青春飞扬,对学生青春期的思想和精神起到引领的作用。
本单元着力弘扬青春中积极的、美好的要素。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以“什么是青春”和“对青春的不同理解”为话题,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青春的理解。
这就为进一步探索青春做好认知铺垫。
通过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青春如何度过、怎样把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顺势导出下文。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情分析】青春期的青少年,年少气盛,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青春的力量在他们的身体里生发,促使他们渴望在生活中获得力量、胜任感和成就感,渴望有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但是,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很容易陷入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甚至有意逃避或者出现攻击行为。
他们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
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那么,就能让他们感受到青春时光是美好的,也是真正助力自己生命成长的。
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激励学生在青春中不断的发现自己、证明自己。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