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 格式:docx
- 大小:18.69 KB
- 文档页数:2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视频的获取途径;2.学生能够使用合适的软件将视频进行剪辑、配音、特效等加工处理;3.学生能够运用视频加工技巧制作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2. 视频的加工处理:介绍常见的视频加工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并讲解剪辑、配音、特效等基本操作;3.视频的制作示范:展示一个视频制作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视频获取与加工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视频获取与加工的兴趣和热情。
2.视频的获取途径介绍:讲解学生常见的视频获取途径,并结合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获取视频的方法。
3.视频的加工处理介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一款视频加工软件进行详细介绍,并讲解剪辑、配音、特效等基本操作。
4.视频的制作示范:展示一个视频制作的示范,让学生了解视频获取与加工的实际应用,并提供相关资源和素材供学生使用。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视频制作。
5.学生实践与分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视频制作,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观看,并互相评价和交流经验。
6.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视频制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实践操作,通过示范、实践和分享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视频获取与加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视频的获取途径,并且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视频剪辑、配音、特效等加工处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视频加工技巧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7课视频的获取与加工一、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
2、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
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探索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4、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增强版权的保护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5、提高对视频有效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无效、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7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
本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着重于让学生亲自尝试不同的获取方法,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从网上下载视频、欣赏视频,进而自制视频素材。
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将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重点: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难点:提高对视频有效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无效、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任务驱动学习、体验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搜索、欣赏、比较视频,引入课题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并欣赏周杰伦《菊花台》视频(二)、讨论学习播放一段我们学校活动的一段视频,思考:你能帮学校将这段视频编辑的有声有色吗?小组讨论学习“会声会影11从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思考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
(三)、视频的编辑(学生小组推荐演示)1、视频的截取打开会声会影软件,简单介绍其窗口组成及其相关组成的用途。
任务一:将D盘下“学校活动.avi”中第一个节目截取单独保存。
(学生探究演示视频截取的方法后进行指导并小结)2、视频滤镜任务二:尝试探索会声会影的滤镜操作()(学生演示风和水滴效果的方法,教师进行指导)(四)、经验交流(使用屏幕录制功能讲解转场效果)任务三:①将D盘视频素材中的视频片段,连接成一段视频。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因苏科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七章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这一节内容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给这一节设置三课时,现就其中的第二课时展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二、学生分析1.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
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学习过woid、acd、realpler 等一系列软件,所以有不少同学对“会声会影”软件有一定的认识。
2.由于信息技术果自身的特点(趣味性、实践操作性),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设计思想1.设计理念(1)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创设的情境,采用比较、启发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把整个教学过程信息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
(2)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内容选择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视频问题,学生在课程进行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2.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采用比较,播放两段视频,比较优劣,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以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为主。
小组有不同的分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熟悉“会声会影”软件,开展活动,使每个成员都能自主进行探究。
同时小组成员又进行合作,通过组内的讨论,将各自的观点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分析一实践一总结”等环节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3)效果反馈:展示作品。
既检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大家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达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1.研究主题的准备:学习光盘中的两段视频,军训的一段视频2.研究小组的建立:根据学生信息技能的强弱,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人),不同层次学生合理搭配。
3.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五、教学环境1.一人一机的网络环境;2.在教师机上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七年级《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1)
知识目标:
1、了解视频文件产生原理和获取途径与方法;
2、了解常用的视频格式和播放软件
能力目标:
初步应用视频技术进行探究学习和实验,进一步体验音频技术的特点和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著作权教育,培养版权意识;
2、提高对音频信息的判断能力,学会抵制无效信息。
重点:
1、获取视频文件的途径与方法;
2、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转换等基本编辑
难点: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了解视频文件产生的原理。
学法:类比、创设情景、模仿学习、对比、分组学习。
案例展示2013-05《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文/周国琴【课前设计与准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介绍了视频获取的方式、视频的类型与播放以及视频的编辑等,分别对应《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4个部分。
在教材的第5章《体验多媒体技术》中,涉及的部分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作品,涵盖了视频的内容,为本节的内容做了知识准备。
同时,第七章第一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中已经接触了基于时间线的工具,相关知识可以迁移到本节中来。
而本节内容中涉及的有关视频图像的原理和加工编辑又为下册教材中的动画制作、多媒体作品以及网站的制作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动手实践。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较多地接触到视频的相关内容,对此并不陌生。
同时,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广播教学软件、相关应用软件、网络系统。
【设计理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摆脱“软件说明”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将“技术”灵活应用于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飞扬的青春”为主题,以制作成长纪录片为主线,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工具(手机、摄像机等)收集生活、学习的视频文件,并准备图片和音频素材,在课堂上通过加工、编辑,制作成自己的成长记录并予以交流。
设置层层递进的任务,化空洞的讲解为真实的体验,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关注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及方法】【知识与能力】1.了解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2.了解视频文件的常用格式;3.掌握简单的视频编辑方法。
【教学重点】1.视频采集与加工的流程和方法;2.使用Movie Maker编辑视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Movie Maker中片头与片头重叠的区别与制作;2.Movie Maker文件的保存。
课时计划
教材版本: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B版)
课题: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授课时间:4月9日
授课教师:邓嘉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频图像的形成原理及视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
(2)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
(3)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
2.过程与方法:
(1)开展任务驱动学习新知,通过学生自主尝试,锻练学生恰当、自如地利用软件来对声音进行一些编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运用多媒体处理工具加工和表达信息。
(2)关注视频文件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视频图像形成的原理。
(2)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3)认识会声会影界面的组成及其功能间的关联
2.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任务要求运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对现有的素材进行有效载入、拼接与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