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招贴设计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9
历史发展中的招贴风格及其演变现代招贴的产生,发展与风格流派(1866-1918年)一现代招贴的产生朱尔斯.谢雷德,法国著名画家和设计家。
余1866年在巴黎自己的印刷厂设计制作的第一张彩色石板招贴,在现代招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现代招贴的诞生。
二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法国产生了新艺术运动,这是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派生出来的新型的装饰艺术运动。
主张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传统的装饰风格进行反思,提倡师法自然,从自然形态中提取新风格的视觉表现元素。
三象征主义1880年,法国出现了象征艺术。
它受新艺术运动风格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采用理性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理念和情感,强调形象和色彩的象征性,隐喻性,通过艺术化了的客观对应物来传达某种意念或思想。
四表现主义20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开始流行表现主义,有抽象和具象之分。
表现主义风格的招贴,注重主观意象和自我感受,用感情去夸张自然形象和色彩,用各种强有力的表现技巧来增加艺术感染力,以表达出特定的情调,节奏和意境。
装饰艺术,现代主义与招贴的繁盛(1918-1945年)一装饰艺术装饰艺术1925年起源于法国,后流行与世界,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主导设计风格之一。
二客观广告1910年,起源于德国柏林的“客观广告”,倡导“简而又简”的表达方式来客观的陈述事实,使有限的画面有效的传达出必要的商品信息。
三构成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产生了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在欧美各国绘画界和设计界,尤其在招贴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荷兰风格派20世纪初叶,荷兰画家,作家,设计师凡.杜斯堡创立风格派并主编了《风格》杂志。
改派成员有莱克,蒙德里安,奥德。
五包豪斯德国伟大的设计思想家,著名建筑师格罗庇乌斯于1914年任魏玛工艺美校校长,1919年创立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
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家,艺术家加盟该校,从事教学和创作,掀起一场对现代设计风格和教育体系影响到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招牌的发展简史一、中国招牌的发展过程最早的招牌或幌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
在阶级社会,结绳的传统被商人继承下来,并在形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
在店铺、酒肆、茶楼及行商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招牌或幌子,往往饰以各种饰片,用绳串缀,下缀幌绸、五彩条状织物,各种料珠或排穗,也有许多造型独特的幌子,由粗麻绳打结编织而成。
春秋时期,由于经商人数众多,商人阶层分化为行商和坐贾。
坐贾守着固定的场所或摊位经营,为了引人注目,他们把陈列在地上的商品悬挂起来,于是悬物广告出现,如经营扫帚的店铺门前悬挂一把扫帚作为标记。
“挂羊头卖狗肉”一词也源于此,史书《晏子春秋》记载:“君使之服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外也。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商人们开始尝试用布帛等材质画上物品的形象进行悬挂,原始的悬帜广告开始出现。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载的“悬帜甚高”指的就是把酒旗这种悬帜广告高高挂起。
汉代,悬挂药壶作为售药的标志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悬壶是中国古代医生的职业标志和广告招揽的工具,属于幌子广告的一种类型。
“悬壶济世”由此而来。
隋唐时期,在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中,广告形式愈加丰富多彩。
唐代市场交易,分肆进行,又规定必须挂牌经营,招牌广告十分普及。
其位置多出现在门前或门面,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
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名号、字号;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三是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如“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等。
从悬挂的位置上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诗仙李白一生嗜酒,许多酒家经常在酒馆的牌匾上写上“太白遗风”。
唐代旗帜广告得到进一步发展,多用于酒店,“悬帜”又称为“酒望子”。
宋代店铺打破了市坊制度的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商家的门面修饰成为广告竞争的主要形式,店招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一,商家更注重宣传经营者的字号和名号,突出经营者的信誉和承诺。
浅析日本招贴设计中的逆向思维作者:王蔷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摘要:日本的招贴设计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借鉴、研究和再创造,已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性、现代性、国际性的设计风格,并在世界招贴设计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逆向思维的招贴设计方式使日本的招贴设计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性,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力,并引人深思。
关键词:日本;招贴;逆向思维一、日本招贴的发展及风格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进入恢复时期,各方面都在进行快速发展。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民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平,在200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而发达的经济同时也为日本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可充分发挥设计才能的大舞台。
日本设计界开始借鉴、吸收西方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并将其设计特点巧妙地与日本传统艺术相结合,融会贯通后进行再设计与创新,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具有强烈民族性的日本招贴。
在日本的民族性招贴中有两类不同的特征:一类是注重日本传统民族美学、宗教艺术、讲究信仰,服务日本国内市场的传统路线。
这类设计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学习绳纹时期的陶艺、大和时期的宗教艺术、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艺术以及德国的构成主义;并加上独特的日本民族文化和美学概念,使得日本能够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准确形成本国特有的民族招贴艺术风格。
另一类是对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的国际化风格的现代路线。
日本人积极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民族素养使日本在设计方面逐渐建立起优秀的设计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日本著名设计师福田繁雄的国际风格招贴,擅长电脑设计应用的胜井三雄都是经典代表。
日本的招贴设计都是将传统民族元素进行现代化设计和国际化设计,这样的设计使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了鲜明个性的设计形象。
在日本众多招贴设计中逆向思维设计的运用独树一帜,这样的设计方式不同于正常思维方式,而是更有特点更吸引人的注意,使观者有种从未谋面的新鲜感;这种独特的设计思维值得平面设计师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