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资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91.51 KB
- 文档页数:62
心理资本的概念、构成及相关变量研究-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一些学者认为成功的组织能够吸引、发展并且保留有能力的优秀员工,从而组织才能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而另一些学者则表示社会资本,尤其是人际关系、人际网络等对组织是最重要的,这些资本能够以更有影响力的方式平衡组织获取的信息和资源,对组织建立持久竞争力至关重要。
针对以上观点,Snell 提出人力资源功能的发挥同时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发现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员工提升洞察力和认知能力。
二、心理资本的理论基础心理资本的提出源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理论。
1.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由马丁塞利格曼和米莱于1998 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心理学可以通过科学的认知和有效的干预帮助个体建立强有力的个体、家庭和组织,从而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该理论提出了研究积极情绪、行为、思想和动机的新途径。
2. 积极组织行为(POB) 。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组织行为也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心理资本。
积极组织行为将积极的心理状态带入工作中,Luthans 将其定义为: 以积极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资本为导向的,可以被测量、发展和有效管理,同时优化组织行为的一种研究和应用。
三、心理资本的概念及构成Goldsmith 等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早年生活中形成的关于自我知觉、工作态度、伦理取向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由此提出心理资本的定义: 即影响个人绩效、反映个人自我观点或自尊感、可支配个人动机的工作态度方面的特征。
随后,在Hobfoll 心理资源理论框架的指引下,Luthans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将心理资本的定义修订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具备以下特点: 1. 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有信心付出必要的努力获得成功(自我效能) 。
2. 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做出积极归因(乐观) 。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心理资本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评述。
心理资本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心理素质,对于其成长、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构成要素,然后概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旨在评估心理资本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评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二、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个体在面对挑战和逆境时所展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组织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信心。
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这种信心不仅来自于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准确评估和对未来成功的预期。
其次是乐观,它是一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即个体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倾向于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而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
乐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到问题的积极面,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再次是希望,它是指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坚持。
希望高的人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些目标,并愿意付出努力和时间去追求。
希望是驱动个体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最后是韧性,它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或创伤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韧性高的人往往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韧性不仅是个体应对短期压力的重要能力,也是其长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企业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竞争趋于白热化,而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批高素养的现代化人才,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环境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市场淘汰。
各界学者为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初有学者提出,员工的人力资本——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培训而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资源才是企业持续进展的核心,随后是社会资本理论——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资源。
进入新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已经无法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Fred Luthns等人(20XX)在马丁.塞里格曼(Mrtin Seligmn)的积极心理学及“积极组织行为学(POB)”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l cpitl)”概念,从而为企业的进展及人力资源开发及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Luthns等人对心理资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Luthns等人的影响下,国内外众多学者加入到心理资本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里要素,通过投资并开发“你是谁”来猎取竞争优势,其基础由“你是谁”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谁”。
ZG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进展最快的GJ,经济的进展有目共睹,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关于人们幸福感、社会压力等心理层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作为ZG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组织,其员工心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进展。
一、心理资本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时任美国心理学学会(P)主席的马丁.赛里格曼(Mrtin Seligmn)早期致力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研究,进入世纪之交,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对二战以来的50年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整理发现,尽管半个世纪以来,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心理学忽略了大部分群体——健康个体心理的研究。
什么叫做心理资本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什么叫做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它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充满挑战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心理资本”历史性的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资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变革的组织中的员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人力资本强调“你知道什么”,诸如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强调“你认识谁”,诸如关系和人脉;而心理资本则强调“你是谁”及“你想成为什么”,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心理状态。
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通过投资并开发“你是谁”来获取竞争优势,其基础由“你是谁”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谁”。
心理资本基于积极的心理学范式,关注人的积极方面和优点,体现个人对未来的信心、希望、乐观和毅力,关注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未来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指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的心理资源。
在组织层面上,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类似,心理资本通过改善的员工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的投资回报和竞争优势。
心理资本具有独特性,能有效地测量和管理,通过投资与开发心理资本,能改善绩效,形成组织竞争优势。
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更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
人力资本指员工身上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如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接受教育、培训技能等手段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指通过关系、联系网络和朋友而建立的关系资源,是包含在员工群体和员工网络中的知识;心理资本则描述了员工对未来的信心、希望,它是一种状态,而非特质,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类似,心理资本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并发展。
一、什么是心理资本近两年,“心理资本”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影响越来越大。
所谓心理资本,说的是“你是谁”,“你想成为谁”,也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
美国著名学者路桑斯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心理资本也简称为PCA (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它是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
如同人的物质资本存在盈利和亏损的问题,人的心理资本同样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
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
健康的心理资本应包括四项积极的心理特征:自信、希望、乐观、韧性。
把这些引导到正向的四种心理能力的首字母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词叫“HERO(英雄)”。
“H”代表希望,指的是你在面对目标时的意志和途径,你是否愿意花数小时,甚至数月坚持不懈,直到完成你决心要做到的事情。
而事实上经过研究,希望和效果之间有着正向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员工的希望和组织盈利能力之间有着巧妙的联动作用,企业家的希望水平与他们对业务所有权的满意度也有正向关系。
“E”代表自我效能,也就是对于成功的信心,即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拥有那些能够让你成功的东西。
这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改善,企业甚至可以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进而极力改善自己的工作。
“R”代表韧性,复原能力对于那些总是处于高度挑战的人群来说极端重要。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里,韧性不再是少数幸运者的特权,而成为一种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魔力”。
同时还是一种“可开发的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和冲突,以及失败中快速回弹和恢复过来,那么,运用到企业中,诸如员工自杀的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1、心理资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涵盖了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核心要素。
这些要素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面对挑战和逆境时的应对策略和成效。
心理资本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资本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拥有高心理资本的人,往往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对未来充满希望,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从失败中迅速恢复。
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资本对于组织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资本培养,通过提供培训、辅导等支持措施,帮助员工提升心理资本,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竞争力。
心理资本的研究对于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心理资本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心理资本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概念,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对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组织层面上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推动心理健康领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对于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资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起源于对传统资本理论的反思与拓展。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长期被视为驱动组织发展和个体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尽管这些传统资本在解释经济增长和个体绩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往往忽视了人的内在潜能和心理资源。
因此,心理资本概念的提出,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理解和预测个体与组织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心理资本理论自其提出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构成要素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心理资本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
本文将首先介绍心理资本理论的发展背景与意义,明确心理资本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心理资本的四大构成要素——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并分析这些要素在个体发展和组织成功中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回顾和梳理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包括心理资本的测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干预策略等,以揭示心理资本对个人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和组织效能的影响。
本文将展望心理资本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心理资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和生活质量。
自信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信念。
这种信念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目标。
同时,自信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希望是指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和信心。
一个充满希望的人通常会更加乐观地看待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三,乐观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持的积极态度。
乐观的人通常会更加积极地看待问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使他们在面对逆境时更加坚强和勇敢。
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挫折时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一个具有韧性的人通常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能力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心理资本”相关介绍什麽是心理资本?路桑斯教授的定义是: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鍥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时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员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被认定是(但不限定)心理资本的四项构成要素。
既是组织的要素,也是组织中的个人的要素。
组织创造形成的这些心理资本与组织的领导人是否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有直接的关系,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既是组织有目的受控制的创造成果,所形成的心理资本环境也可以教化后来人,这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中国历史中的东汉末期刘秀的创业团队、三国演义时期的曹操创业集团是形成和培养这些心理资本的典型故事;美国的西南航空、苹果电脑是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的典范案例。
创造组织的心理资本是有一系列的方法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如果能够以组织个组织中的个人的心理资本的形成为目标,并且为人力资源绩效考察的目标,显然有助于心理资本的创造。
如果以路桑斯的心理资本理论为框架,中国历史上东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曹操、西南航空、苹果电脑等中外案例的详解为内容,我们是不是能够形成一个心理资本的创造体系?——这一组织的高级竞争力的创造过程、创造途径、和方法。
“心理资本”相关介绍1、什么是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