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营销论文--吉利汽车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6
吉利的发展历程
吉利汽车是中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86年。
起初,公司只生产摩托车和三轮车。
1998年,吉利开始生产小型汽车,并于2001年推出了第一款轿车——吉利美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利推出了更多的汽车款式,如豪华轿车、SUV 和MPV。
公司还开始在国外市场上扩展业务,并于2007年在埃及建立了一个组装厂,随后又在其他国家建立了组装厂。
吉利在汽车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公司于2015年推出了其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随后还推出了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品牌建设方面,吉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公司于2017年成为了英超足球俱乐部伯恩利的主赞助商,并在2018年签下了瑞典足球俱乐部马尔默的主赞助合同。
吉利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今天,吉利已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 1 -。
吉利发展史简介
1.创业初期
1997年,吉利汽车成立,初期主营业务是小轿车和皮卡车的生产
销售,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嘉兴、上海、江苏、浙江温州等地。
2.国内销售稳步增长
2003年,吉利汽车实现首个年销售突破10万辆的目标,随后吉利汽车在国内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量增长趋势,2009年销售达到了32万辆。
3.品牌国际化
2011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全球化品牌“LEO”,并在巴黎车展正式对外发布。
此后,吉利汽车开始全面推动品牌国际
化和海外市场拓展。
4.并购沃尔沃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并启动了吉利品牌全球化的计划。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汽车
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5.全球化布局
2016年,吉利汽车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布局,与多家国际企业签署
合作协议,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同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品
牌Lynk&Co,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进军全球高端汽车市场。
6.智能驾驶和新能源车研发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吉利汽车也不断加大对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
吉利汽车于2017年成立了“蓝色基地”,专门研发智能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旨在推动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吉利的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是中国的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吉利汽车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经历了全面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一、公司成立和初期发展吉利汽车是由李书福创建的,起初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机械制造厂。
李书福看准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开始涉足汽车制造业。
1997年吉利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金刚”系列小轿车。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吉利汽车开始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渐拓展了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
二、积极与海外企业合作吉利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吉利汽车积极地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成为了沃尔沃的母公司。
收购沃尔沃汽车的背后是吉利汽车不断提升品牌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果,这种合作不仅让吉利汽车拥有了更多的技术资源,也将中国汽车制造业提升到了世界舞台。
三、品牌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吉利汽车一贯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的技术创新。
自2007年以来,吉利汽车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在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
吉利汽车先后开发出了全球首款水平缸、直喷氢气发动机,以及全球首款双离合变速器等技术创新产品,不断推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升级。
在品牌形象方面,吉利汽车先后推出了“金刚”、“远景”、“帝豪”、“缤瑞”等多个品牌,形成了产品线的体系。
四、绿色能源和智能出行的布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吉利汽车也开始布局绿色能源和智能出行领域。
2015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纯电动车型——“博越”,并开拓了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同时,吉利汽车也加入了智能出行的竞赛,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车辆智能出行方案,并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出行及维修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总之,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充满着跨越式的飞跃。
吉利汽车的成长史吉利汽车的成长史吉利汽车的成长史——中国汽车行业商战的典范案例卢振林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1106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一点也不陌生。
“汽车疯子”李书福带领着他的吉利汽车用一次次外人看来近似疯狂的商战举动频频冲击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总结了一下吉利汽车的成长历程,大约凭借以下几大谋略,吉利汽车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谋略一:曲线经营李书福在创业初期看到汽车的准入门槛太高。
它转而涉足汽车的相关行业——摩托车制造行业,一方面积累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打造品牌知名度。
由于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李书福因此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然而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迅速将目光转向了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领域。
设立汽车研发部,进军汽车市场。
在经过一年的研发后,吉利的第一辆汽车下线。
策略二:低价风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汽车水平仍相当落后,但汽车的价格较高,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凭借国家的政策优势占据着中国市场的最大份额,外资也开始向中国渗透。
在那时汽车仍是身份的象征,属于高端消费品。
然而李书福却提出了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胎”的说法。
吉利汽车打着“做每一个中国人都开地起的轿车”的口号,开始低价销售汽车。
这在那时的中国可谓石破天惊,中国的汽车行业由此掀起了巨大的风暴,李书福也因此获得了“汽车疯子”的称号,对于普通人来说,汽车不再遥不可及。
吉利汽车一上市,销售形势就相当不错。
由于吉利汽车的干扰,其他汽车品牌也被迫开始降低销售价格,中国的普通家庭开始拥有轿车。
可以说吉利的成功,提前圆了许多中国人的汽车梦。
策略三:多品牌战略吉利汽车的低价风暴,使他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销售量,然而吉利的成功也极大的刺激了各地的投资者,加之各地政府的支持,各种汽车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涌现,他们效仿吉利,低价销售汽车。
汽车行业进入了空前激烈的价格战中,低档汽车的利润触底,甚至出现了“汽车按斤卖,和钢铁一个价”的说法。
吉利汽车历史发展史吉利汽车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以下是吉利汽车的历史发展史:创业阶段(1997年至2003年):吉利汽车由李书福先生创立。
他最早从摩托车零部件制造起家,后来进入汽车行业。
在创业初期,吉利汽车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和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然而,凭借着创业者的勇气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吉利汽车逐渐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技术引进与合作阶段(2003年至2007年):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吉利汽车开始与国外汽车厂商进行合作。
例如,2003年,吉利汽车与韩国双龙汽车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双龙”的合资企业。
此外,吉利汽车还与英国锰铜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英伦”品牌,引进了锰铜公司的经典车型“伦敦出租车”。
这些合作使吉利汽车在技术、品质和品牌形象上得到了提升。
品牌独立与全球化阶段(2007年至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地位的巩固,吉利汽车开始走向品牌独立和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2007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第一个自主品牌——“吉利”。
此后,吉利汽车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如远景、帝豪、博越等。
同时,吉利汽车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在海外建立工厂、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球。
兼并收购与产业布局阶段(2010年至今):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布局,吉利汽车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兼并收购。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这一收购使得吉利汽车获得了沃尔沃的品牌、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吉利汽车的竞争力。
此外,吉利汽车还收购了宝鸡吉田车辆有限公司、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英国锰铜公司等企业,从而完善了吉利汽车的产业链布局。
未来展望: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未来展望也备受关注。
吉利汽车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努力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同时,吉利汽车还将致力于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出更多节能环保的车型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吉利汽车发展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
1989年,转产高档装璜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
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
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
于当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
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
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
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
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
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吉利汽车渠道演变历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吉利集团1996年成立,1997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员工18,000余人。
吉利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10多款整车产品,并远销独联体、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海外市场。
截止2011年底,吉利汽车累计中国社会保有量超过220万辆。
吉利汽车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7年~2001年):1997年,吉利开始正式进入汽车领域,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1998年,吉利第一辆豪情汽车在浙江临海市下线。
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获得国家汽车许可。
成长阶段(2002年~2007年):2002年,吉利汽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同年收购杰士达公司,随后改名为上海华普汽车;2003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同年美人豹跑车销售网络开始建立;2004年,吉利计划上市,并于2005年5月成功在香港上市。
2006年,吉利集团、上海华普汽车与英国锰铜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上海英伦帝华有限公司,将伦敦黑色出租车项目引入中国。
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今):2008年,吉利推出全球鹰品牌;同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福特汽车子公司——沃尔沃等品牌遭受重创,吉利就收购沃尔沃轿车(Volvo Cars)一案与福特汽车开始谈判。
2010年3月28日,福特正式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沃尔沃轿车出售给了吉利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成为了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车企海外收购案;2009年,美人豹因销售业绩不佳停产;同年,吉利推出帝豪品牌;2010年,吉利推出英伦品牌,并逐渐替代上海华普。
渠道演变历程吉利汽车集团销售渠道演变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都相对较短:第一阶段(1997年~2002年):吉利汽车在销售上采用“捆绑式”销售法,在全国各地以区域经营的形式,由经销商买断产品,吉利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吉利汽车历史发展史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发展史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是一篇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关于吉利汽车发展史的文章。
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当时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吉利公司成立初期,仅有十几名员工和一小间办公室,但这并没有阻挡企业家李书福的雄心壮志。
他怀揣着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的梦想,立志将吉利汽车打造成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企业。
在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中,最初的十年是行业洗牌和技术追赶的时期。
吉利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后与意大利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
在这个阶段,吉利秉承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谋发展”的宗旨,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进入21世纪后,吉利汽车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迅速崛起。
2003年,吉利成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首款小型家用轿车——美人豹。
这款车型不仅外观时尚动感,而且具备出色的安全性能和可靠的动力系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从此,吉利汽车逐渐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各地。
吉利汽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面临过多次挑战和困境。
在面对激烈竞争和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吉利汽车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吉利也积极开展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吉利汽车的成功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吉利强调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品质为核心,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
另一方面,吉利注重员工激励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使吉利汽车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展望未来,吉利汽车将继续秉承“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汽车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吉利的创新之路————————————————————————————————作者: ————————————————————————————————日期:吉利的创新之路一、吉利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目前,吉利已经拥有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的汽车研究院,并形成了五大技术平台、十五大产品平台、帝豪、全球鹰、英伦等品牌四十二款车型的产品规划体系。
吉利目前已申请各项专利近1500项,已授权500余项,并且获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称号。
二、市场创新——吉利收购沃尔沃开拓海外市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一方面可以利用沃尔沃原有的欧美市场,加强吉利在国际的销售;另一方面,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是豪华品牌的诞生地和集中地,注定了竞争激烈,且两个市场都比较成熟,短时间沃尔沃要在这两个市场快速提升销量显然是相当的困难。
因此,沃尔沃可以利用吉利的销售渠道,大力开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开拓公务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吉利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拓中国市场,特别是公务车市场。
当前,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政府采购应“优先购买新能源和中国品牌汽车”,自主品牌汽车采购比例要达到50%。
案例CASE来自车市的中国力量 如果说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是在赔本赚吆喝(投入近2000万),那么06年年初的在美国底特律的亮相,人们就要怀疑吉利如此烧钱的动机是否单纯。
吉利如此“心机”自会有它的道理,在吉利看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
而按照“狂人”李书福为吉利规划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吉利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基于吉利汽车在国际车市上的雄起,其在国际顶级车展中的“登堂入室”也就不难理解了。
正如英国媒体把国际通信设备商的并购潮归因于华为在国际通信市场中的后生可畏,美国也有媒体认为,像吉利一样的中国车企业迟早会成为像日韩汽车一样的“洪水猛兽”,会成为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兴风作乱的主角,最终占有一席之地。
甚至有中东某经销商,因担心重蹈当年轻视日韩车而坐失发展良机的覆辙,对吉利表现得百依百顺,全盘接受了吉利的合作条件。
这也许就是来自车市的所谓中国力量。
路透社更是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准备好买辆中国车吗?”有人认为,国外主流媒体的这些反应,可以得出两点启示,首先,人们对自主品牌的消费品质认知正在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其次,中国自主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也许离下一个日韩汽车神话的时代到来已经为期不远。
以往的所谓中国力量多源自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而轿车作为一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规模经济性更是十分明显。
正因如此,许多人搞不懂中国车为何能在国外受到如此礼遇,但唱兴总比唱衰容易让人接受,甚至容易让人因此而飘飘然。
既然吉利让人如此期待,又让人如此惑解,何不对它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吉利的造车哲学 进入汽车领域时,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吉利拿不到汽车“准生证”;拿到了汽车“准生证”,人们又在担心吉利汽车质量不好;等吉利汽车的质量被消费者认可后,又有人担心吉利造车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而等吉利实现了赢利,又有人开始担心吉利会不会夭折……吉利正是在这样一种怀疑与审视中一路走来,值得庆幸的是,吉利不仅没有在这种质疑中倒下,反倒是凭着其对汽车消费需求的独到了解和与众不同的造车哲学,反倒活得有了点小滋润。
简要叙述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回复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公司的前身是浙江吉利实业公司。
吉利汽车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成功地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创始阶段、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以及未来展望。
一、创始阶段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是李书福,在1986年他接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砖瓦厂。
他决心将这个砖瓦厂变成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并将其命名为吉利汽车。
起初,吉利汽车主要从事摩托车和三轮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高品质的进口汽车的涌入,吉利汽车在90年代初陷入了困境。
二、国际化战略为了摆脱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吉利汽车决定采用国际化战略来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1997年,吉利汽车开始与世界知名的汽车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沃尔沃的合作是吉利汽车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在与沃尔沃的合作中,吉利汽车获得了先进的发动机和底盘技术,以及全球销售网络。
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和宝腾汽车公司等一系列的举动,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化扩张。
三、技术创新吉利汽车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公司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吉利汽车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
公司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吉利汽车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纯电动乘用车量产的汽车制造商。
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多项奖项,并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
四、品牌建设吉利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公司一直以降低车型售价,提供更多选择和增加车辆性能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吉利汽车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广告宣传,成功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吉利汽车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成立了吉利慈善基金会。
这些举措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五、未来展望目前,吉利汽车正致力于更加全面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渐崛起,其中吉利汽车以其独特的成功之道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吉利汽车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背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源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政府为了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品牌汽车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等,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从成立之初起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吉利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关注产品品质,提高技术水平,并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首先,吉利汽车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吉利汽车逐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
其次,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吉利汽车提高了自身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吉利汽车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通过大力投入宣传推广,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落实,成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吉利汽车成功之道的启示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产品质量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其次,技术创新是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途径。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再次,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是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最后,国家政策的扶持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保障。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吉利汽车营销策略分析院别: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班级: 07汽车服务2班学生姓名:常超学号: 200724326指导教师:李敏2011年6月16日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市场营销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现在厂商之间比拼的已不仅是资金、产品和规模,汽车营销技术的较量已日渐激烈。
谁采用了先进的汽车营销技术,谁就可能在汽车市场上占得先机。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营销策略背景、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概况、4P营销策略、国内与国际营销策略现状分析以及吉利汽车未来营销策略规划。
以吉利自主品牌为例,首先研究营销策略的发展,分析其背景及发展趋向,并把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与国际汽车巨头的营销策略加以对比分析,以期能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寻找适合的营销道路,打破国际汽车巨头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桎梏。
关键词:吉利、营销策略、国外营销策略ABSTRACT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auto marke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China auto market is being accelerated its step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world market. The auto industry in China is gradually facing newer and higher challeng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roduction,sale and after--sale service as well. Nowadays,the capital,product and production scale are not the only things that attract manufactures'eyes,and the competition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among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Whoev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marketing strategy will take control of the market.This article studies is mainly the marketing strategy background 、Auspicious automobile's marketing strategy survey 、4P marketing strateg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auspicious automobile in the future marketing strategy plan .Take the auspicious independent brand as the example. First, studi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 Analyzes its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erform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auspicious automobile's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giant's marketing strategy ,I hope can seek for the suitable marketing path take the time as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dependent brand ,breaks the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giant to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dustry shackles .Keywords: GEELY,Marketing strategy,overseas marketing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1)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2.1 国内研究状况 (2)1.2.2 国外研究状况 (2)第二章汽车营销策略 (4)2.1 汽车营销策略概念 (4)2.1.1 产品策略 (4)2.1.2 价格策略 (6)2.1.3 分销渠道策略 (7)2.1.4 促销策略 (8)2.2 国外汽车营销策略 (10)2.2.1 国外汽车产品策略 (10)2.2.2 国外汽车价格策略 (11)2.2.3 国外汽车分销渠道策略 (12)2.2.4 国外汽车促销策略 (14)第三章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15)3.1 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 (15)3.2 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 (17)3.2.1 吉利汽车的产品策略 (17)3.2.2 吉利汽车的价格策略 (18)3.2.3 吉利汽车的分销渠道策略 (19)3.2.4 吉利汽车的促销策略 (22)3.3 吉利汽车的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24)3.3.1吉利汽车营销策略与国外汽车营销策略的不同点 (24)3.3.1吉利汽车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25)第四章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的措施及展望 (28)4.1 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的措施 (28)4.2 吉利汽车营销策略的展望 (29)结语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2009年3月,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澳大利亚DSI共100%的股权;2010年8月2日,吉利和福特正式交割,从此拥有豪华汽车品牌之一的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
吉利汽车发展历史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吉利汽车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吉利汽车应运而生。
当时,吉利汽车主要以生产摩托车和三轮车为主,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吉利汽车始终坚持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不断增加。
吉利汽车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转型为乘用车制造商。
在1998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其第一款轿车——吉利全球鹰。
这款车型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为吉利汽车打开了乘用车市场的大门。
进入21世纪后,吉利汽车继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
2003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轿车——吉利美日。
该车型在外观设计和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随后,吉利汽车相继推出了多款新车型,不断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汽车需求。
2007年,吉利汽车迈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公司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并成为其母公司。
这一收购不仅使吉利汽车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标志着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崛起。
随后几年,吉利汽车开始在欧洲等国家推广销售,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吉利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努力。
公司成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
2014年,吉利汽车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吉利帝豪EV,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功。
此后,吉利汽车不断完善和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吉利汽车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公司开始加大对营销和品牌推广的投入,并邀请国际知名演员杰森·斯坦森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如今,吉利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和广泛的市场份额。
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故事。
以下是对吉利汽车发展历程的简要叙述:
创业初期: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摩托车和冰箱制造业。
在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后,他开始考虑进入汽车制造业。
进入汽车制造业:1994年,吉利汽车开始进入汽车制造业。
一开始,吉利汽车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组装汽车。
然而,这种方式很快遇到了挑战,吉利汽车陷入了困境。
战略转型:吉利汽车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从简单的模仿和组装向自主研发和生产高质量汽车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吉利汽车注重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逐渐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国际化战略:21世纪初,吉利汽车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来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
例如,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品牌,并获得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
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吉利汽车快速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吉利汽车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之一。
未来展望:吉利汽车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吉利汽车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等,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之,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故事。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吉利汽车逐渐提高了自身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成为了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吉利汽车的历史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和起步期(1986年-1995年)1986年,浙江吉利集团成立。
在同年,公司开始了汽车制造业务的探索,并于1987年成功生产出第一辆“吉利牌”轿车。
此后,公司不断完善技术和设备,并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
1992年,吉利汽车公司成立,专门从事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吉利汽车开始了快速扩张。
第二阶段:品牌建设期(1995年-2003年)在这一时期,吉利汽车开始注重品牌建设。
1998年,公司推出了“远景”的品牌战略,并在2000年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轿车——“美日”。
同时,在国内外频繁参加展览会、比赛等活动中提高企业知名度。
2001年至2003年间,吉利汽车相继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S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多项认证,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品牌成长期(2003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吉利汽车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2005年,公司推出了首款小型车“熊猫”,并在同年上市。
此后,吉利汽车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推出了远景、美日、金刚等多款畅销车型。
另外,在这一时期,吉利汽车开始重视国际化战略,并于2006年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吉利汽车大幅提升了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四阶段:品牌巩固期(2010年至今)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吉利汽车开始注重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2014年,“领克”品牌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推出首款SUV——“领克01”。
此举标志着吉利汽车已经从过去的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
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吉利汽车也在不断突破。
2019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5G智能网联豪华轿车,并将其推向市场。
此外,吉利汽车还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外市场上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时间:吉利汽车发展历程分析内容摘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年 3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使吉利又走向了新的高度。
关键字:创新合作策略收购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
1989年,转产高档装璜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
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
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
于当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
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
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
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
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
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
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
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
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
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产业、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舰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
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6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同时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拥有各种专利16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10多项,国际专利20多项。
吉利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吉利集团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在五大技术平台、15个整车产品平台上衍生出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40余款车型;将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六大发动机平台、10 余款发动机和全系列手动、自动的变速器;将在海内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产销200万辆的目标。
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
吉利这一“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
为什么是吉利成功竞购沃尔沃?吉利汽车于本月28日在瑞典与福特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其旗下的瑞典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从而使这场备受关注的“异国恋”修成正果。
这项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吉利摆脱低端品牌形象,借助沃尔沃多年沉淀的技术体系与“最安全车”的品牌形象,完成其全面战略转型。
对于飞速增长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项交易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此前,只有国内汽车业的龙头老大——上汽收购韩国的双龙,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次不对称的收购。
吉利不过是一家历史刚20年,造车才15年,以生产低端汽车为主的企业,而沃尔沃却有着80年的历史,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年生产能力接近60万辆。
此前,国内一位出身汽车行业的退休高官就放言,中国还没有诞生出能收购沃尔沃的汽车企业。
客观而言,此次吉利成功竞购沃尔沃,有金融危机对福特所造成的重创以及其他竞争者较少的因素。
但是,这并非说明吉利是出于运气。
事实上,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非一时兴起,早在七八年前,李书福就一直谋划着海外并购。
在此期间,吉利还收购了英国等的一些汽车品牌。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从来都是跨国汽车巨头在讲着“并购或合资的故事”,如今故事轮到吉利来讲了,确实给人一种世易时移的感觉。
为什么讲故事的不是国内那些比吉利——无论就实力还是技术而言——都要强得多的车企呢?因为最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字号的垄断企业,纷纷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大手笔收购国外的同类公司。
然而,遗憾的是,除少数成功外,多数都“铩羽而归”。
虽然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外比比皆是,虽然国企的官方背景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国家的警惕从而导致失败,但不能不提到的一个根本因素是,多数垄断国企并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化锤炼,却用在国内行政垄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虚假竞争力去参与海外并购,因此,其失败的风险自然就要远大于成功的概率。
相比国企在股权结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人才、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基本要素储备的不足对海外并购多少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吉利无疑要优秀得多。
这从吉利的发展史可见一斑。
最初是做摩托车的吉利在汽车领域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吉利收购沃尔沃优化了品牌结构,双管齐下实现品牌战略转型。
借用沃尔沃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和高端品牌、高端服务的运作经验,有助于新吉利迅速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和运营中高端汽车品牌的经验,顺利实现品牌升级。
在拥有中端品牌“帝豪”的基础上,尽快推出十万级以上的产品系列,进行不同的定位,丰富品牌结构。
另外,新沃尔沃实现国产化后,也应尽快推出二十万级上下的产品系列,实现高端品牌势能向下游产品的传递,与吉利一起完成对十万至二十万级市场空间的覆盖,那么新沃尔沃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上极有可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国内汽车需求潜力巨大,市场销量屡创新高,今年中国仍将有望继续蝉联全球冠军的宝座;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基因改造,以致于走出国门布局全球营销,提升在世界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探索意义。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吉利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拓中国市场,特别是公务车市场。
当前,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政府采购应“优先购买新能源和中国品牌汽车”,自主品牌汽车采购比例要达到50%。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借助沃尔沃提升自主汽车在公务车市场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与奥迪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同级较高下。
沃尔沃国产化后,价格下调是情理之中的事,同奥迪等相比,价格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再加上沃尔沃是全资收购的企业,有着政治上的优势,势必能在公务车市场为自主品牌杀出一条血路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内公务车市场老大。
有了国产的售价优势和“官车效应”的带动,吉利将有望打开商务和家用轿车市场。
当然除了在中国市场大力开拓之外,新兴的俄罗斯、印度等市场也沃尔沃需要大力推广和开拓。
首先,根据购车者的心理,沃尔沃的品牌价值要大得多,保留两个品牌运营的独立性,给新沃尔沃注入新的品牌价值。
为防止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品牌或被低端化的的危险,必须“继续保持它的鲜明特色以及在顶级豪华轿车领域的发展”。
同时新沃尔沃的品牌运作也应汲取吉利汽车勇于进取和灵活创新的新元素,以应对原有品牌长期以来已渐趋保守、沉闷、刻板的传统风格。
其次,加快沃尔沃的国产化布局,在高端汽车竞争中成功突围。
按照经济学中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消费的增加、市场的成熟必然带来高端品牌溢价能力的降低。
从另外一个角度,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加速高端品牌溢价摊薄的进程。
当下,中国市场上高端品牌的溢价过高,车企对高价格依赖较大。
沃尔沃大面积国产化后,如果能够实施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高性价比,可以拉低豪华汽车品牌价格,将汽车消费引入常态,就很容易突破高端市场的竞争均衡,大幅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