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光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纸张、塑料印刷过UV光油附着不良的对策
UV光油是一种透明的涂料,其作用是喷涂或滚涂在基材表面之后,经过UV 灯的照射,使其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进而达到表面硬化,其耐刮耐划的作用,且表面看起来光亮,美观、质感圆润。
那么纸张、塑料印刷过UV光油附着不良的对策有哪些呢?
1) 测定润湿张力,如不合格则更新换印刷基材。
电晕处理的薄膜,其处理度最重要。
处理是否合格、是否要由通过润湿张力测定液进行测定
2) 确认表面的析出,如出现析出层影响印墨附着牢度则更换印刷基材或与UV光油、UV上光油、油墨制造商商洽进行适当的处置。
初次使用某种薄膜时,在事前要尽可能的详细调查其性质、特点等,选择适性的UV光油、UV上光油、油墨。
3) 更换UV光油、UV上光油、油墨或确认其附着牢度适性。
凹版油墨大多是为特定的用途而生产的,应当避免用于其它的用途或异种油墨的混合。
而且为了防止误使用,对残留油墨要明确记录相关内容、日期等以备再使用。
4) 解决UV光油、UV上光油、油墨的变质、白化问题。
5) 调整干燥条件,解决残留溶剂问题或将残留溶剂降到规定限度。
6) 实施印刷现场的湿度控制。
对于易于吸湿的维尼伦、玻璃纸、尼龙等薄
7) 充分考虑包装内容物和环境条件对印墨附着牢度的影响。
UV光油使用注意几个要点一、UV光油分冬天型和夏天型两种不同的配方1.使用时应注意区分季节和天气温度变化,选用适用的光油。
冬天的配方相对于夏天的配方固含量要低些,以便提高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光油的溜平性能;在夏天,气温较高,增加固含量以便提高UV的固化速度。
2.如果将冬天配方用在夏天,会造成UV油固化不彻底,容易造成反粘等现象;反之将夏天配方用在冬天,会造成UV油溜平性能差,造成起泡、桔皮现象。
二、UV光油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UV光油是由有许多种化工原料调和而成,长时间不用放置后,桶中光油的部分化工原料会分开,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三、避免不能完全干燥及反粘办法1.光固化机速度调剂到不影响生产的最慢速度。
2.选择2支*5.6KW的光固化机,正常速度为30M/MIN。
3.不能使用寿命期已满的紫外光灯管(国标是:800h~1000h,国产灯管500h左右)。
4.UV灯管及灯罩应每月用酒精清洁擦拭一次,避免灰尘遮挡影响固化效果。
5.产品过完UV固化机后不能马上累叠,要分成5-10张放在晾干架上冷却15分钟后方可累叠。
6.如遇到深蓝色、黑色、特殊底材要使用快干型UV光油或调低速度。
四、怎样检测UV哑膜光油是否完全干透及避免反粘现象UV哑膜光油是采用低溶点的树脂制造而成。
在炎热的夏天,如未能完全干燥侧容易反粘。
首先,UV光油的干燥程序分为表干和深层干,所以只靠手模是不成的。
目前在行业上尚无确定的检测干燥办法,但按经验可提供以下三种办法:1.用干爽的食指用力按在干燥后的UV光油表层5秒钟放开不粘手为完全干燥。
2.将几张成品叠起用50KG至100KG的力压2-3小时。
3.用滑石粉擦拭表层。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1缩孔现象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
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
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
流动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橘纹现象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url=javascript.:;]聚氨酯[/url]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url=javascript.:;]喷枪[/url]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流平性变差。
(6)涂料黏度过大。
涂料粘度大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兑稀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7)环境温度偏高,或闪干时间不足就进行烘烤。
(8)喷涂室内空气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而难以流平。
Related47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1.07UV上光又称紫外线上光或固化上光,UV上光油主要成份由感光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助剂组成,原理是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体系内光引发剂游离基引发树脂中的不饱和双键迅速发生键锁聚合反应,使其交联结膜固化。
UV上光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在包装印刷品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步增加,包装品经过UV上光处理后,能提高其外观效果,明显提高耐折性和耐化学性,改善其使用性能,减少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本文分享UV上光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上光方式按上光机与印刷机的关系分类可分为脱机上光和联机上光两种方式1.脱机上光。
脱机上光是采用专用的上光机对印刷品进行上光,即印刷、上光分别在各自的专用设备上进行。
这种上光方式比较灵活方便,上光设备投资小,较适合专业印后加工生产厂家使用。
但这种上光方式增加了印刷与上光工序之间的运输转移工作,生产效率低。
2.联机上光。
联机上光则直接将上光机组连接于印刷机组之后,即印刷、上光在同一机器上进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减少了印刷品的搬运,克服了由喷粉所引起的各类质量故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但联机上光对上光技术、上光油、干燥装置以及上光设备的要求很高。
按上光方法分类可分为辊涂上光和印刷上光两种1.辊涂上光。
辊涂上光是最普通的上光方式,由涂布辊将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进行全幅面均匀涂布。
2.印刷上光。
印刷上光通过上光版将上光油涂布在印刷品上,因此可进行局部上光。
目前常采用的有凹版上光、柔性版上光、胶印方式上光及丝网上光。
按上光产品类型分类可分为全幅面上光、局部上光、消光上光以及艺术上光等1.全幅面上光。
全幅面上光的主要作用是对印刷品进行保护,并提高印刷品的表面光泽。
全幅面上光一般采用辊涂上光的方法进行。
2.局部上光。
局部上光一般是在印刷品上对需强调的图文部分进行上光,利用上光部分的高光泽画面与没有上光部分的低光泽画面相对比,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
现象:固化后的涂层不呈镜面。
原因1:UV光前几天黏度过高,流平性差。
解决办法:降低UV光油黏度,加入少量流平剂。
原因2:涂布辊太粗不光滑。
解决办法:涂布辊辊面应磨细、磨光。
印刷涂布胶辊要具有以下特点:
(1)橡胶硬度在50~60之间,有良好的回弹性;
(2)与油墨有良好的转移和着墨性能;
(3)具有一定的抗磨损性。
原因3:压力太小不均匀
解决办法:调整压力。
原因4:涂布量过多。
解决办法:减少涂布量。
原因5:UV涂层未固化,被别的导辊压过并反粘。
解决办法:(1)清洁干净。
(2)查明未固化原因。
原因6:由于气温低,上光油比较容易凝固,不利于上光油的正常流动,以致造成上光后的产品表面油膜不均匀。
解决办法:通常情况下,印品上光的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使用上光油时应注意:
(1)了解上光油的种类、性质、效果及与其他溶剂配制时的变化情况。
(2)要针对承印物的基材和油墨表面性能选择适合性能的光油。
(3)要注意上光油的干燥性能,其干燥温度范围和干燥时间长短是不是对承印物有影响。
(4)要考虑上光材料的后加工适应性,如烫印性能,耐用摩擦性、凹凸压痕模切时的耐压性等。
(5)应选用透明度高、气味小的上光油。
UV常见问题及解决⽅法当表⾯张⼒较⾼的涂料涂覆于表⾯⾃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张⼒与底材表⾯张⼒相差太⼤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变⼤,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裸露出被涂⾯,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漆,⽐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且不容易修补。
1缩孔现象缩孔是由低表⾯张⼒的⼩颗粒或⼩液滴杂物产⽣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
某些低表⾯张⼒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个局部的表⾯张⼒差,Marangoni效应将这低表⾯张⼒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表⾯张⼒的湿膜。
随着流动的发⽣,溶剂的挥发,表⾯张⼒差增⼤。
流动继续,溶剂的挥发增⼤了黏度,阻碍了流动⽽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法使⽤助剂降低涂料表⾯张⼒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它可将表⾯张⼒降低到⼤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张⼒以下。
2橘纹现象橘⽪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产⽣橘⽪。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url=javascript.:;]聚氨酯[/url]涂料的稀释剂有冬⽤和夏⽤之分。
(2)塑料⼯件温度太⾼,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或喷涂距离太远,表⾯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url=javascript.:;]喷枪[/url]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也产⽣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压缩空⽓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的冲击⼒使厚涂膜产⽣更⼤的橘纹,反⽽使流平性变差。
(6)涂料黏度过⼤。
涂料粘度⼤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规范进⾏兑稀并采⽤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7)环境温度偏⾼,或闪⼲时间不⾜就进⾏烘烤。
(8)喷涂室内空⽓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难以流平。
UV万能打印机UV光油使用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安德生-陈先生提供相信大家对UV万能打印机中的UV光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使用中应该注意那些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上光机宜放置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位置,否则UV光油会在阳光中的紫外光作用下固化在涂布辊上。
若不能避开阳光直射,也应该用红黑窗帘挡住太阳光线。
2、UV光油的正常使用温度为50-55℃,在冬季低温使用时需用恒温水域对UV光油进行循环加热,使其黏度达到设计使用粘度,这样有利于UV光油流平和快速固化。
3、UV精油在经过UV灯辐照区域时,最佳温度应为50-60℃,因为在这个温度下UV光油固化快,固化后附着力强。
也就是说,在UV灯下面并非温度越低越好。
有些厂家在冬季低温厂房上光时,出现附着力不好,流平性不好,其原因主要就在于此。
4、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UV上光油的刺激性已大大降低。
但上光操作中,皮肤若碰到UV 光油,还是应立即用肥皂水洗掉,否则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起泡。
UV光油使用之后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就具体问题,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一、UV光油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主要原因: 1、UV光油黏度过高2、涂胶网纹辊网线太粗(涂布量过大)、表面不光滑3、涂布压力不均匀4、UV光油的流平性差解决办法:降低光油黏度、减少涂布量;将压力调整均匀;涂布辊应磨细磨光;加入光亮流平剂。
二、干燥不好、固化不彻底,表面发粘主要原因: 1、紫外光强度不够2、紫外灯管老化,光强减弱3、UV光油储存时间太长4、不参与反应的稀释剂加入过多5、机器速度过快解决方法:在固化速度小于0.5s的情况下,一般应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不小于120W/cm;灯管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
三、UV上光涂层有白点主要原因: 1、涂层及薄2、涂胶网纹辊太细3、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过量4、印刷品表面粉尘等较多解决办法:保持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面清洁;增加涂层厚度;加入少量平滑助剂:称释剂最好为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
UV光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光泽不好、亮度不够主要原因:1.UV光油粘度太小,涂层太薄。
2.乙醇等非反应型溶剂稀释过量。
3.UV油涂布不均匀。
4.纸张吸收性太强。
5.网纹辊太细,供油量不足。
解决办法:根据纸张的不同情况适当提高UV光油的粘度和涂布量。
对渗透吸收性强的纸张,可先行涂布一层底油。
二、干燥不好、光固化不彻底、表面发粘主要原因:1.紫外光强度不够。
2.紫外灯管老化、强度减弱。
3.UV光油贮存时间过长。
4.不参与反应的稀释剂加入过多。
5.机器速度过快。
解决办法:在固化速度要求小于0.5s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一般不低于120w/cm,灯管要及时更新,不要等坏了再换。
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 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
三、印刷品表面UV光油涂不上、发花主要原因:1.UV光油粘度小、涂层太薄。
2.油墨中含调墨油或燥油过多。
3.油墨表面已晶化。
4.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硅油、喷粉)多。
5.涂胶网辊太细。
解决办法:对要求UV上光的产品印刷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上UV光油时适当涂厚些,必要时可通过上底油或更换特殊光油来解决问题。
四、UV上光涂层有白点和针孔主要原因:1.涂层太薄。
2.网纹辊太细。
3.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量过多。
4.印刷品表面粉尘等较多。
解决办法: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面均应保持清洁,增加涂层厚度。
也可加入少量平滑助剂。
稀释最好采用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
五、表面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主要原因:1.UV光油粘度过高。
2.涂布辊太粗不光滑。
3.压力大小不均匀。
4.涂布量过大。
5.UV光油的流平性差。
解决办法:降低UV光油粘度、减少涂布量。
压力调整均匀。
涂布辊应磨细、磨光。
可加入光量流平剂。
六、UN光油附着力不好主要原因:1.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
2.印刷油墨中的辅助材料不合适。
3.UV光油本身粘附力不足。
4.光固化条件不合适。
解决办法:印刷工艺要提前考虑上光条件。
已印好的产品需要涂上增强附着力的底油。
UV光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光泽不好、亮度不够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太小,涂层太薄。
2.乙醇等非反应型溶剂稀释过量。
3.UV油涂布不均匀。
4.纸张吸收性太强。
5.网纹辊太细,供油量不足。
解决办法:根据纸张的不同情况适当提高UV光油的粘度和涂布量。
对渗透吸收性强的纸张,可先行涂布一层底油。
二、干燥不好、光固化不彻底、表面发粘
主要原因:
1.紫外光强度不够。
2.紫外灯管老化、强度减弱。
3.UV光油贮存时间过长。
4.不参与反应的稀释剂加入过多。
5.机器速度过快。
解决办法:在固化速度要求小于0.5s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一般不低于120w/cm,灯管要及时更新,不要等坏了再换。
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 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
三、印刷品表面UV光油涂不上、发花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小、涂层太薄。
2.油墨中含调墨油或燥油过多。
3.油墨表面已晶化。
4.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硅油、喷粉)多。
5.涂胶网辊太细。
解决办法:对要求UV上光的产品印刷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上UV光油时适当涂厚些,必要时可通过上底油或更换特殊光油来解决问题。
四、UV上光涂层有白点和针孔
主要原因:
1.涂层太薄。
2.网纹辊太细。
3.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量过多。
4.印刷品表面粉尘等较多。
解决办法: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面均应保持清洁,增加涂层厚度。
也可加入少量平滑助剂。
稀释最好采用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
五、表面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过高。
2.涂布辊太粗不光滑。
3.压力大小不均匀。
4.涂布量过大。
5.UV光油的流平性差。
解决办法:降低UV光油粘度、减少涂布量。
压力调整均匀。
涂布辊应磨细、磨光。
可加入光量流平剂。
六、UN光油附着力不好
主要原因:
1.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
2.印刷油墨中的辅助材料不合适。
3.UV光油本身粘附力不足。
4.光固化条件不合适。
解决办法:印刷工艺要提前考虑上光条件。
已印好的产品需要涂上增强附着力的底油。
七、UV光油变稠、有凝胶现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贮存时间过长。
2.光油未能完全避光贮存。
3.贮存温度偏高。
解决办法:注意UV光油的有效使用期并严格避光贮存。
贮存温度以5℃~25℃为宜。
八、残留气味大
主要原因:
1.干燥固化不彻底。
2.紫外光源不足或灯管老化。
3.UV光油抗氧干扰能力差。
4.UV光油中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
解决办法:UV光油干燥固化必须彻底。
并要加强通风,必要时更换UV光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