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斗争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698.00 KB
- 文档页数:19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人教版必修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
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
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
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第一章1.分析《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
3.试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第二章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3.试述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4.试述“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5.如何评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第三章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3.简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试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5.试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1.试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2.简评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3.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5.试析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
6.“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试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实质、后果和教训。
8.试析庐山会议转向反右倾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1.“八字”方针是如何制定的?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2.如何评价七千人大会?3.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十年建设?4.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5.试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
第六章1.试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二月抗争”评析。
3.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被粉碎的?4.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内容及其成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临严峻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国内,国民党残敌负隅顽抗,大批土匪特务疯狂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扼杀新政权,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这一切决定了建国后我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政权,并要彻底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
[板书]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教师讲述]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帝国主义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侵略朝鲜,同时派兵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安全。
[板书]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教学建议]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悬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示意图》。
根据图讲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入朝参战的进军路线以及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军事战役等问题。
[学生回答]A.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对我国领土主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
要保证中国的安全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必须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B.在中朝人民的坚决反击下,美军伤亡重大,被迫撤回三八线以南,并于1953年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C.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无数英雄人物,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教师讲述]中共中央于1950年10月派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把敌人从中朝边境赶回到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7月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在朝鲜战争中涌现出像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板书]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教学讲述]可根据教材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以下四点:a.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设计_八年级历史教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设计示例导入设计:引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论断,“我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
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
”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解放战争尚未完成;国内外敌人在进行破坏活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复习上节课共产党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讲解新课: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1.教师首先指出: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摊子。
由学生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尤其是工业基础十分微弱。
另外,教师适当补充关于工业基础薄弱、物价飞涨,投机猖獗的内容,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2.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由学生讨论并举例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教师做补充。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学生举1840年以来列强屡次侵华的史实、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教师适当补充材料如: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
教师指出殖民主义的危害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后要在强敌环绕下进行经济建设,可以说是任务非常艰巨。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国统区滥发纸币造成的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回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依靠国民政府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国民党执政的腐败。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