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图片。
2.鼓励学生说说对跳水的了解(生自由回答)3.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在各项大赛中,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4.简介作者: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的内容,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识。
教师总结补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初步感知。
(阅读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放肆桅杆撕开吓唬瞄准龇牙咧嘴风平浪静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正音,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讨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教师结合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艘”,说出易错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二)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结构1.学生用自己的讲讲跳水的故事,根据教师提示填空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17 跳水说课稿一、说教材《跳水》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舟船”不熟悉,没有感知基础。
虽然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综合分析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原因,需要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在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船长的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法本课故事性很强,要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果。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习船长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这一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船长当时面对的处境,以及船长采取的方法好在哪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说学法]学习本课,要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跳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我首先说教材《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短篇小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作者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故事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猴子逗弄孩子后,孩子很生气,追着猴子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形势非常危急;故事的结果是船长举枪逼孩子跳入海中,水手们救起了孩子。
故事惊险,情节曲折,形象丰满,引人入胜。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桅”等7个生字,会写“航”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航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3.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通过孩子、水手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聚焦船长的举动,推测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船长形象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为通过孩子、水手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聚焦船长的举动,推测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船长形象的理解。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接读、逻辑引读、减词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圈点批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让学生抓住水手们“笑”的语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水手内心的变化及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然后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我首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世界跳水冠军全红婵的跳水比赛视频,顺势启发学生:同学们,看!蔚蓝色的水池上,一位少女翩然而立,犹如一只欲振羽翼的信天翁,只见她一跃而起,腾空翻转,最后仿佛鱼儿入水,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是不是很优美呀?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充满惊险的跳水故事。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跳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各有不同,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用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提问、讨论、朗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采用关键词、句子或者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说课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
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学习字词,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积累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语言点拨3、抓重点词句4、朗读感悟等等。
三、说学法: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单元整体视角下理想说课“五标准”——以《跳水》为例一、说教材——文本赏析透,学段视野广“说教材”是说课活动的“第一要务”。
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说课的其他环节的质量。
领会课标、研读教材是教学预设的前提,也是说好课的基础。
作为说课的第一个亮相环节,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说教材板块一般可包含说要素、说文本特质、说助学系统三个维度内容。
如《跳水》一文说教材环节:第一,单元要素《跳水》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无论是“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还是要求“加深”对课文理解这一要素都是第一次提出。
本单元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围绕“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人文主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智慧的闪光永远留存于文学经典之中,因此,本课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文本特质《跳水》主要讲了在一艘帆船上,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形势危急之际,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细细品读,本文具有以下特征:1. 故事中暗藏情节推手较之以往同类型文本,这篇课文的独到之处在于架构了“危机”与“办法”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而丰满。
通过猴子这一重要角色的行动,让故事一步步推进,水手的笑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而船长儿子正是在这样的情节之下走向了危机,而解决了这一危机,便能解开这个故事中的思维逻辑。
2. 情节中彰显思维深度本文是一篇小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上的冲突,因此对于作者赋予情节上的冲突,以及人物在故事高潮时的思维演绎才是最具张力的。
本文聚焦了水手的笑、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和动作等描写,将情节推向了高潮,而对父亲的描写仅停留在拔枪和喊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危机,用枪威胁孩子跳入海中,侧面还原了父亲当时的惊恐、果断等复杂心理以及超人的智慧。
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案详细说课稿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图片。
2.鼓励学生说说对跳水的了解(生自由回答)3.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在各项大赛中,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4.简介作者: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的内容,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识。
教师总结补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初步感知。
(阅读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放肆桅杆撕开吓唬瞄准龇牙咧嘴风平浪静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正音,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讨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教师结合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艘”,说出易错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二)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结构1.学生用自己的讲讲跳水的故事,根据教师提示填空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稿第1篇】一、把握教材:1、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
讲的是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的一头。
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横木。
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本组课文主要描写了几位类似船长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
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跳水》作为本组课文的第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分两课时教学。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分为四段。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完成课后作业。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三段、第四段的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2)能力目标:能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作为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也强调“阅读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同时,在新课程学习中,教师角色已经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跳水》说课稿《跳水》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跳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跳水》说课稿1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小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跳水》是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分两课时教学。
本节课着重理解课文第三、四段的内容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事物的联系”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②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③能用“模仿”“显然”造句;④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理解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难点是理解船长为什么要叫孩子跳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运用板书、板画激趣引学;录音、录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读、议、说、练”四环节读书法和“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板书画——激趣引学;二、读片断——体会险境;(感受)三、议方法——发散思维;(理解)四、说联系——落实目标;(巩固)五、练语言——巩固发展。
17.《跳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跳水》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训练主题是:①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跳水》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暑假读过《女水手日记》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不是很陌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梳理出文章所描写的角色,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抓住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猴子的放肆和孩子的着急。
以及水手的三次大笑和孩子的神态变化,正是因为水手的三次笑,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重点读孩子获救的段落,引导学生想象船长当时是怎样想的,感受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谈谈自己最想对水手、孩子、船长说些什么,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语言点拨3.抓重点词句4,朗读感悟等等。
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和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整知感知
以体育运动项目跳水引入课文,与文中的跳水对比来激发学习兴趣,交流作者的资料,在初读课文后吗,让学生明确课文所描写的角色,和这些角色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以“你认为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到底是谁呢?”进入文章,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抓住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猴子的放肆和孩子的着急。
以吸水手的三次大笑和孩子的神态变化,正是因为水手的三次笑,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重点读孩子获救的段落,引导学生想象船长当时是怎样想的,感受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角色特点,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
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
利用幻灯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通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况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③寻求挽救办法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依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办法后,发现均不很得当,从而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通过体会船长心情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然后通过分析跳水的好处,为什么用
枪逼孩子跳水来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全文后结合板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最后以“你想对孩子、船长、水手说些什么?”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对本课知识有及时的整理,又感到意犹未尽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