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2017年专升本《土木工程专业课》课程考核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概论1.2 课程学时:30学时(理论课)1.3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1.4 课程目的:介绍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内容2.1 土木工程概述2.1.1 定义和发展历程2.1.2 主要领域和应用场景2.1.3 土木工程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2.2 土木工程基本原理2.2.1 力学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2.2.2 土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2.2.3 土木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分析方法2.3 土木工程设计2.3.1 设计理论和方法2.3.2 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2.3.3 设计标准和规范2.4 土木工程材料与技术2.4.1 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2.4.2 建筑施工技术和方法2.4.3 土木工程中的新技术与创新2.5 土木工程实践案例2.5.1 典型土木工程项目的介绍和分析2.5.2 实地参观和实践操作2.5.3 与工程师的交流与讲座3. 课程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3.1.1 通过课堂讲授,系统介绍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1.2 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和趣味性。
3.2 实验教学3.2.1 安排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2.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课程设计3.3.1 将部分课时用于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或工程规划,并完成相应的报告。
3.3.2 提供指导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4. 课程评估与考核4.1 平时成绩4.1.1 出勤情况4.1.2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4.1.3 作业完成情况4.2 期中考试4.2.1 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4.2.2 试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14.1.1《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四年制本科《土木工程专业》适用(16 学时1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为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德育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的目的性、大学教育的实质;2、了解土木工程概貌和基本建设的国情,建立为祖国建设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情感;3、对学生怎样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怎样掌握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原理进行指导;4、建立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开阔土木工程视野、培育土木工程意识、懂得大学学习原理、激发持久学习动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2)建筑工程的概貌;(3)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4)学习方法。
难点:(1)对培养目标的理解(2)教学计划整体框架的建立和理解(3)学习方法的掌握三、课程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概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二章土木工程概述土木工程的内涵和发展简史,建筑工程的荷载、材料、地基、作用效应,建筑结构的构件,建筑工程的类别,包括特种结构、地下结构,介绍著名的工程实例,介绍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的建设与使用,建设法规。
第三章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安排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第四章学习方法要点学习理论课、实践课的方法。
第五章学习原理学习的概念、作用、任务、学习过程、规律、基本原则和学习观念。
2、课外作业我认识的土木工程及我的专业选择。
调查报告,我居住的房屋和我家乡的房屋。
学习小结一份。
内容为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今后几年的学习规划,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和基本假设。
明确理解内力、应力、应变概念。
了解基本变形杆件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重点与难点:外力与内力,应力、正应力和切应力,变形、线应变和角应变概念。
截面法求内力。
2、四种基本变形(34学时)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截面法求杆件在拉(压)、扭转和弯曲变形时的内力,并能绘制相应的内力图。
理解拉(压)直杆、圆轴和梁对称弯曲时的应力、变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熟练掌握强度、刚度问题的计算。
掌握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了解剪切、挤压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重点与难点:(1)轴向拉(压):轴力与轴力图;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变形计算。
(2)剪切:剪切、挤压概念;连接件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判别,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
剪切内容较多涉及工程实际结构,看懂工程结构荷载图,进行受力分析是难点。
如综合运用拉压、剪切和挤压强度条件对连接件进行强度计算。
(3)扭转:扭矩与扭矩图、应力、扭转角计算及强度、刚度条件。
综合运用强度、刚度条件解决圆轴设计问题较难。
(4)弯曲:利用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简便地作内力图。
纯弯曲、中性层和中性轴概念;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切应力计算。
强度条件。
难点是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评价。
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求梁的变形,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用变形比较法解一次超静定梁,选择基本静定梁尤为重要。
梁的刚度条件。
3、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8学时)基本要求:明确一点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单元体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单元体的截取方法及其各面上应力分量的计算方法。
掌握用解析法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平面方位,会在单元体上画出主平面图,并标出主应力。
掌握单元体最大切应力计算。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一、开课学院:建筑学院二、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三、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课程是土木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课程的任务是概括性地介绍土木工程的对象及任务和土木工程的成就,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介绍土木工程的历史、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结构形式、工程结构,公路、铁路、隧道,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当前发展水平,成就,标志性建筑等,以及一些基本名词的英语表达。
基本要求: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学科,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名词。
六、学时安排七、实验内容和要求:无。
八、作业要求:无。
九、说明:本课程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室,建议参考书为《土木工程总论》,丁大钧、蒋永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十、课程负责人:莫海鸿;教学大纲执笔人:莫海鸿《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Materials for Civil Engineering一、开课学院:建筑学院二、学时:51学时学分:3分三、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四、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试验技能,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能力,并为今后学习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钢木结构、房屋建筑学、新型工程材料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有关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五、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课程内容:了解工程材料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分类及适用范围,以及材料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
基本要求:(1)了解工程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五章学习原理学习的概念1.概念从学习的功能来讲“学”是仿效。
“习”是鸟频频起飞。
“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小鸟反复学飞。
用在教育上,则意味着通过模仿、读书、听课、研究、参加实际工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反复巩固所获得的东西以便真正得到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具体理解为“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些具体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引起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情感意志行为的变化过程。
”2.学习的属性▪学习由学习的主体(人)和学习的客体(学习对象)两个方面组成;▪学习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学习的。
学习是主体、客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主体通过学习必定会产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时间上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具有的特征:••目的性: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求;••间接性:在学校的环境里,主要通过书本,接受前人早已积累下来的已有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主要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系统性和集中性:在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下系统地组织进行,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基本上都要集中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上;••指导性: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即使强调大学生应该做到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习的作用和工科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的作用:1)1)学习是促进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动力;2)2)学习是学生形成个性特征的基础,个性包括:▪心理活动的特征,指气质;▪行为方面的特征,指性格;▪活动倾向的特征,指兴趣和理想;▪具备知识技能的特征,指特长;▪完成活动潜能的特征,指能力;学习是学生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精华的捷径;4)4)学习是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石⑵. 学习的基本任务1)扎实地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刻苦钻研有关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广泛学习相应科技文化知识;••努力参与各种科学实践、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和实践训练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掌握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科学的世界观,严谨的学风,坚实的工程意识,健全的体魄;••实现德智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征的充分发展;智力、能力、素质、学风和个性特征的概念⑴. 智力和智力结构:▪观察力:直接、全面、深入、准确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智力的门户,是质朴的。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大纲课程编号:55140207学时:60(52+8)学分:3考核年级:09级建工本考核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一、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力求做到既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考察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成绩评定:用百分制记分。
考核时间:120分钟三、考核基本要求及分值(一)土方工程施工1、授课学时,考核所占分值:授课10学时,考核占15~20%的分值。
2、考核基本要求:了解土方工程施工的种类及特点,施工机械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基坑(槽)土方开挖工程定位、放线的常规方法以及土方工程施工的发展方向和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主要内容;熟悉土的工程分类、工程性质及其对土方工程施工的影响,边坡稳定与基坑(槽)支护的影响及施工工艺与要求,深基坑降水的方法、降水原理及降水施工工艺与要求;掌握土的可松性及其在土方工程施工的应用,施工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土方的调配;土方回填的要求、施工方法、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及填土压实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1、授课学时,考核所占分值:授课6学时,考核占5~10%的分值。
2、考核基本要求:熟悉地基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应用;熟悉浅基础的类型、特点、使用情况、构造要求及施工要点;了解桩基础的构造、种类、作用、工艺选择依据和适用范围;熟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过程以及起吊、运输和堆放要求;熟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沉)桩的方法,掌握锤击法施工的全过程和施工要点(打桩设备、打桩顺序、打桩工艺和质量控制);熟悉钢筋混凝土现场灌注桩的成桩原理、成桩方法,掌握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熟悉地下连续墙的构造及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熟悉逆作法施工、沉井施工等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三)砌体结构工程施工1、授课学时,考核所占分值:授课6学时,考核占10~15%的分值。
开放式专升本土木工程专业入学水平测试提纲一、力学基本知识1.静力学公理,受力图,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平移。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应力、应变、变形。
截面法,强度条件及计算,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质。
3.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轴惯矩、极惯矩、惯性积。
4.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5.梁的正应力与剪应力,梁的强度计算。
二、建筑材料基本知识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材料的强度,材料的耐久性。
2.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主要技术性质,硅酸盐水泥的腐蚀及防止。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及特性。
六种常用水泥的应用。
3.水泥混凝土的组成。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及级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及级配。
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及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及步骤。
4.建筑钢材、木材、防水材料的基本知识。
三、建筑施工基本知识1.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基坑支护及基坑降水,土方的机械化施工,土方填筑压实的方法及影响土方压实的因素。
2.砌体工程的施工工艺、砖墙的组砌方法,砌筑方法,砌体的质量要求。
3.钢筋冷拉原理,冷拉控制,钢筋连接的方法、工艺。
木模板、定型钢模板,柱、梁、墙模板的构造。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混凝土搅拌机及搅拌制度,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的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及施工缝的处理,混凝土捣实。
参考书目:1.《工程力学》孙训方主编2.《建筑材料》建工出版社第四版3.《建筑施工》同济出版社,赵志缙、应惠清主编。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所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丁科翔编写日期:2017年8月28日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类别:理实结合、必修修课计划学分:2学分计划学时:32学时(授课28学时,小组汇报2学时,结课考核2学时)开课学期:2017—2018学年第1学期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适用学院、年级、专业: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熟悉土木工程中的一般知识,学习本课程后能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遵循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建立热爱土木工程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2 教学内容2.1 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2.1.1第一章绪论(2学时)1。
了解土木工程的定义;2.了解土木工程的历史和重要性;2.1.2第二章土木工程材料(2学时)1.了解土木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应用概况;2.了解工程结构与材料发展的关系;3.材料工业的新发展及展望。
2.1。
3第三章基础工程(2学时)1。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2.掌握不同的基础形式:浅基础和深基础;3.掌握不均匀沉降的危害;4.了解地基处理的方式。
2.1。
4第四章建筑工程(2学时)1.掌握基本构件;2.掌握单层建筑,多层与高层建筑;3.了解建筑特种结构;2.1.5第五章交通土建工程(2学时)1.了解道路工程中涉及的各项工程的种类;2.了解铁路工程中涉及的各项工程的种类;3。
了解飞机场的规划与建设;4.了解隧道工程。
2.1。
6第六章桥梁工程(2学时)1.掌握桥梁的分类与运用;2.了解桥梁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点;3.掌握桥梁结构形式、桥墩与桥台、桥梁基础. 2。
1.7第七章港口工程(2学时)1.掌握港口工程规划与布置;2.了解码头建筑;3.了解防波堤和护岸建筑的设计、施工。
2。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遵循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建立热爱土木工程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课程,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
开设对象为建筑工程方向的低年级学生。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该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的目的性、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质;(2)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概貌和基本建设的国情,建立为祖国建设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感情;(3)对学生怎样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怎样掌握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原理进行指导;(4)建立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科程为各专业课程的先行课程。
4、本课程对考试内容要求的界定本大纲对考试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具体界定如下:“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概念、术语、定义,了解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并能正确地表述。
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应全面理解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涵义以及相关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较低层次的要求。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能综合应用有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本大纲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大纲正文(一)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1.掌握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
2.了解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3.了解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重点讲授: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质、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的目的性。
(二)土木工程概论1.了解土木工程的内涵和发展简史。
2.掌握土木工程的类型。
3.了解土木工程的展望。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准备、进度安排和现场布置的基本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考核范围】单位工程及各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准备,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以及各阶段的施工现场布置等。
【考核方法】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综合的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40%(出勤占10%、报告及作业占20%、课堂问答占10%),期末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形式】期末考核采取随堂开卷笔试考核形式。
【期末考试对试题的要求】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主观性试题约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
题型比例:填空题15%、选择题15%、名词解释12%、绘图题8%、简答题30%、计算题20%。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是35:55:10。
【期末考试的具体内容】绪 论知识点:1.工程建设程序2.施工生产要素:施工阶段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等资源的配置考核目标:1.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2.掌握:(1)施工组织的主要任务;(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章 施工组织概论知识点:1.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2.施工组织原则3.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4.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和内容考核目标:1.理解:(1)施工组织原则;(2)施工准备工作;(3)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掌握:(1)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2)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3.运用:(1)施工准备;(2)施工组织设计。
第2章 流水施工原理知识点:掌握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方法考核目标:1.理解:(1)平行施工;(2)依次施工;(3)流水施工;(4)施工过程;(5)工作面;(6)施工段。
2.掌握:(1)三种施工方式的区别;(2)施工过程与施工段的关系。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别: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部分理论力学
第一章绪论
1、识记:(1) 静力学公式;(2)常见约束及约束力;
2、理解:(1) 受力图。
3、运用:(1) 受力分析。
第二章平面力系
1、识记:(1) 平面一般力系。
2、理解:(1) 平面力偶系。
3、运用:(1) 平面任意力学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三章空间力系
1、识记:(1)空间汇交力系;(2)重心。
2、理解:(1)空间力偶系;(2)空间一般力系。
3、运用:(1)空间任意力学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四章摩擦
1、识记:(1)摩擦角;(2)滚动摩擦;(3) 滚动摩阻。
2、理解:(1)滑动摩擦。
3、运用:(1)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五章点的运动学
1、识记:(1)直角坐标法;(2) 自然法。
2、理解:(1) 矢量法。
3、运用:(1)点的运动。
第六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1、识记:(1)刚体的基本运动;(2)矢量表示角速度、角加速度、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理解:(1) 传动比。
3、运用:(1)点的运动。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
1、理解:(1)点的运动合成定理;(2)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1、识记:(1) 刚体平面运动的分析。
2、理解:(1) 瞬心法;(2) 基点法。
第九章质点动力学
1、理解:(1) 动力学基本定律;(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章动量定理
1、识记:(1)动量;(2)冲量。
2、理解:(1) 质心运动定理;(2) 动量定理。
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
1、识记:(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2、理解:(1) 动量矩定理;(2) 转动惯量;(3)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二章动能定理
1、识记:(1)功;(2)功率;(3) 功率方程;(4) 机械效率;(5) 势能。
2、理解:(1) 动能定理;(2) 机械能守恒定理。
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1、识记:(1)惯性力与惯性力系。
2、理解:(1) 达朗贝尔原理。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
第一章绪论
1、识记:(1) 静矩;(2)形心。
2、理解:(1) 惯性矩;(2)惯性积;(3)平行移轴公式。
3、运用:(1) 形心主轴;(2)形心主惯性矩。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
1、识记:(1) 内力;(2)轴力;(3)应力和变形;(4)胡克定律;(5)弹性模量;(6)泊松比;(7)应力集中;(8)剪切。
2、理解:(1) 截面法;(2)轴力图;(3)剪力图。
3、运用:(1) 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强度条件和计算。
第三章扭转
1、识记:(1)扭矩。
2、理解:(1)扭矩图。
3、运用:(1)绘制扭矩图。
第四章弯曲
1、识记:(1)剪力;(2)弯矩;(3) 滚动摩阻。
2、理解:(1)剪力图;(2)弯矩图。
3、运用:(1)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2)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3)梁弯曲变形时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第五章组合变形
1、识记:(1)组合变形;(2) 拉伸(压缩)与弯曲。
2、理解:(1) 斜弯曲;(2) 扭转与弯曲。
第六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识记:(1)常用强度理论。
2、理解:(1) 应力分析;(2)广义胡克定律。
第七章压杆稳定
1、理解:(1)欧拉公式。
第八章能量法
1、理解:(1) 杆件应变能。
2、运用:(1) 卡氏定理及应用。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考核方式
本考核大纲为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所用,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2、考试命题
(1)本考核大纲命题内容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的占25%,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35%。
(3)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25%,中等占55%,较难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填空、选择题、计算题、判断题和作图题等形式。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I)(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II)(第7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刘鸿文编.材料力学I(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参考书目
[1]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学习辅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单辉祖编著. 《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