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评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8.93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评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认识三角形》评课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画高等内容。刘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刘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2、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1)、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特性。如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

3、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刘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分为四个层次,先用媒体出示生活中电线杆、桥等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及时操作,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固定四边形,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刘老师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画高同时还指出三角形有几条高可以画。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交流这些高画得对不对。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5、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由最基本的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画高、找高、挑《三角形的分类》评课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锐角、钝角、直角、和三角形的特性的基础上学习的;马俭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并理解掌握特殊三角形特征。

1.教师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体现了

学生自身的价值,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本节课体现了数学分类思想,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很浅显的向学生渗透了数学分类思想。

3.巧设问题,本课最后的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问题设置很巧妙,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再次体会了三角形角的特点。学生在相互质疑、不断推理完善中,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化。

几点不足或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行、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2.本节课知识点很零碎,可以让练习题丰富些(判断、选择等)把琐碎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教课过程中很随机的出一些类似的判断题,强化知识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二、课堂异彩纷呈

三位作课教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技巧、从容的课堂驾驭能力,智慧理性的课堂评价,真实有效的教学训练,展示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数学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节课教材是按实验、探究和验证规律到归纳揭示规律最后实现灵活应用规律,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理解编排意

图以后,我们就知道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起了初步的平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深刻,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三节课呈现出几大亮点:

1、创设情境合理、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三位授课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都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抛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中,出示学习材料,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知识的应用上,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不断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使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2、教学过程真实、有效。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三位教师在合作探究这一主要环节中,都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的充分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采用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学生共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学生采用“量、撕、折、拼”等多种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尤其是杨老师、曹老师设计的撕折环节,同时一并探究出规律来,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智慧方法共享,很好的突破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