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脂肪肝的防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5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龙源期刊网
蛋鸡脂肪肝的防治方案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6年第10期
手机尾号为5778的读者问:蛋鸡脂肪肝采取什么样的防治方案比较好?
专家解答:(1)预防。
首先,要限制日粮中的能量水平。
其次,要保证日粮中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如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H和微量元素硒。
再次,保证饲料品质,防止饲料霉变、污染及有毒物质混入。
(2)治疗。
首先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的能量水平,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氯化胆碱和维生素的添加剂量,连用两星期,可减轻鸡群的病情。
蛋鸡脂肪肝治疗方案简介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可以进一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蛋鸡脂肪肝是蛋鸡养殖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介绍蛋鸡脂肪肝治疗方案,帮助养殖者有效治疗脂肪肝,提高养殖效益。
治疗方案1.饮食调节饮食是蛋鸡脂肪肝治疗的关键。
下面是饮食调节的具体措施:–减少能量摄入:脂肪肝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肝脏消耗导致的,因此应限制饲料中能量的含量。
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以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蓄积。
–提供充足的纤维:适量提供粗纤维饲料,如青贮料、纤维素饲料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鸡的饱腹感,减少对能量的摄入。
–补充必要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E、维生素B族和硒等可以保护肝脏,促进脂肪代谢。
在日粮中添加合适的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助于脂肪肝的治疗。
2.运动促进蛋鸡过度饲养、缺乏运动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促进脂肪肝的治疗,我们需要增加蛋鸡的活动量。
具体措施如下:–调整饲养密度:适度减少每平方米内的鸡只数量,增加蛋鸡的活动空间。
–提供适当的运动设施:提供适量的鸡舍内跳板、玩具等设施,鼓励蛋鸡进行活动。
–定期放养:定期放养蛋鸡,让它们外出活动,增加运动量。
3.药物治疗在饮食调节和运动促进的基础上,药物治疗也是蛋鸡脂肪肝治疗的辅助手段。
常用药物如下:–肝保肝宁:作为一种中药保肝药,肝保肝宁可以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促进脂肪酸的代谢,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青霉素:适量使用青霉素可以抑制肝脏内脂肪合成的过程。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脂肪肝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环境调节蛋鸡脂肪肝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条件有关,通过环境调节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控制饮水量和水质:合理控制饮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新鲜,避免蛋鸡摄入过多的矿物质,减少肝脏负担。
–控制饲喂时间和频次:合理控制饲喂时间和频次,避免过度饲喂。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鸡舍温度和湿度,避免蛋鸡因寒冷或过热造成的应激反应。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文章主要对该病症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提升农户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防止措施前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简称FLS,全称为Fattyliversyndrome,它是蛋鸡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在7-9月份炎热夏季多发,并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龙养鸡,该病症主要的特点是肝脏出现脂肪变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通常死亡率及发病率大约为5%,这将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原因1.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营养因素一般情况,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配方都是蛋鸡日粮配方,但这种配方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营养不均衡不全面,而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均衡不全面。
此外,饲料配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是开产期配方,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大,蛋白饲料含量比较低,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缺乏,能量蛋白比显著偏高。
另外,场主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以次充好,改变了日粮蛋白来源,这对饲料质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1.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鸡场发病的时间分别在每年的8月21日,或者8月3日,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期间是持续的高温天气,而高温环境会增加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加重蛋鸡应激,还会对蛋鸡能量需求进行降低,减少蛋鸡脂肪分解,降低蛋鸡甲状腺机能,极容易合成脂肪酸,最终高温与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呈现正相关。
1.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遗传因素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家禽的品种不同,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与肉鸡相比,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怎么防治产蛋鸡脂肪肝用什么好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主要引起蛋鸡不明原因的产蛋下降和死亡率上升,引起鸡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出血,有时导致急性死亡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在养鸡业追求高效生产的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直接影响家禽业的经济效益。
达龙净源+达龙蛋无忧防治蛋鸡脂肪肝。
病鸡外观体况良好,鸡群中有许多鸡是过度肥胖的,体重比正常鸡高出20%-30%,个别鸡突然死亡,产蛋量下降。
蛋鸡饲喂能量过剩或者缺少蛋白的日粮,都能够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这可能是由于能量过多会转化生成脂肪,缺少蛋白导致无法生成足够的脂蛋白和亲脂因子,从而使肝脏中沉积大量脂肪,且无法及时被运至肝外,从而引起发病。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
在我国,由于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例如饮水不洁净、饮水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湿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 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热量过高或脂肪过多,以及过量添加维生素D会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环境压力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给蛋鸡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产蛋量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生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患有脂肪肝的蛋鸡,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食量减少,甚至拒食。
2. 体重下降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身体状况下降,体重减轻明显。
3. 产蛋量下降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使蛋鸡的经济效益下降。
4. 肝脏肿大经过查体,蛋鸡患有脂肪肝时,可发现其肝脏肿大、表面模糊,质地变软。
5. 其他症状如粪便异常、羽毛脱落、粘膜苍白、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等。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保证饮水供应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减少饲料中脂肪含量,避免添加过量维生素D等。
2. 合理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并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与营养水平调整。
3. 调控环境压力根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蛋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中。
4. 合理用药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蛋鸡,可适当选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蛋鸡为什么会形成脂肪肝蛋鸡脂肪肝有什么办法治
鸡脂肪肝一般死亡率不高,但有时候也会造成肝脏功能失常甚至破裂而引发大量死亡。
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鸡,一般体重明显偏高,产蛋量明显下降,急性发病的鸡群会有瘫痪、伏卧、伸脖子、精神差、腹部膨大等症状,另外口腔中常见少量粘液,鸡冠多为苍白色。
解剖症状一般也表现为各脏器的脂肪堆积,肝脏质脆、肿大甚至破裂出血等。
达龙净源+达龙蛋无忧治疗蛋鸡脂肪肝。
营养过剩是最主要的因素。
造成营养过剩的原因有:一是饲养配方不合理。
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
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
二是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
例如,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
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
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其防治【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饲料成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上常表现为脂肪肝、脂肪沉积、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等变化。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预防措施则主要是改善饲料质量、监测环境因素、避免过度喂食等。
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视不仅有助于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提高蛋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为蛋鸡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生原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重视、研究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蛋鸡中,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给养殖行业带来了不少困扰。
脂肪肝的发生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遗传因素等。
脂肪肝在蛋鸡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深入探讨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有所启发。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该疾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发生原因的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通过分析临床特征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探讨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情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结合治疗方法的探讨和预防措施的建议,有助于提高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目前饲养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本文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因分析部分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临床症状部分介绍了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助于饲养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该疾病。
防治措施部分提出了针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和优化饲料配方等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视,呼吁饲养行业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概述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脂肪肝损害,表现为脂肪变性、细胞水肿和炎症等。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成分不合理或运输应激等环境下。
脂肪肝不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饲料成分不均衡、代谢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平衡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应激也会导致蛋鸡机体内的代谢紊乱,加速脂肪肝的发展。
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率不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蛋产量减少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比。
通过控制环境应激、合理配置饲料成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蛋鸡脂肪肝的发生率,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病因分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蛋鸡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在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蛋鸡对脂肪的代谢以及脂肪的积累。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饲养环境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蛋鸡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的代谢。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孙静平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营养性代谢疾病,致病原因多样,如高脂肪、高蛋白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过少,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均可引起发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蛋鸡胸腹部脂肪堆积、鸡冠发黄、腹泻、产蛋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同时,采用氯化胆碱、维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搭配环丙沙星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养殖户损失。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继发感染;诊断;治疗鸡养殖过程中,饲喂大量高能量和低蛋白的饲料,营养堆积于肝脏,导致鸡的肝脏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该病在蛋鸡养殖中较为常见,不仅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品质与数量,严重时还会导致蛋鸡终止产蛋甚至死亡。
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一旦流行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先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前预防,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避免蛋鸡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1 病 因1.1 营 养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如果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会导致蛋鸡营养过剩,多余的营养会转化为脂肪,大量的脂肪沉积在鸡的肝细胞内,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影响蛋鸡的肝脏功能正常运转,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引起肝脏内出血,导致鸡死亡。
此外,在蛋鸡饲喂中,如果没有合理选择脂肪来源,也会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相较于植物源脂肪,动物源脂肪更容易加重蛋鸡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1.2 饲料添加剂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维生素有较高的需求,如果未及时补充,同样会导致蛋鸡出现脂肪肝综合征。
如在饲喂时,缺乏钙元素添加剂或者饲料包含的钙元素较少,为了满足自身对钙元素的需求,蛋鸡会摄入更多的饲料,从而导致自身肥胖,脂肪增多,引起脂肪肝综合征;且蛋鸡自身钙元素摄入不足,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最终会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病[1]。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与防治措施一、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1.高能量饲料:现代饲养技术追求高产蛋鸡的高能量饲料,但是饲料中过多的能量会导致鸡体内过剩的脂肪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起脂肪肝。
2.脂肪酸代谢异常: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与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
饲料中过多的脂肪酸会导致脂肪积累在肝脏中,引发脂肪肝。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辅酶,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族会导致鸡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4.肝毒素:长期使用或滥用一些药物、抗生素等引起肝毒性,也会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二、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1.合理饲喂:严格控制精料和能量饲料的供给量,合理选择饲料成分,保证营养均衡。
可适量添加纤维素、微生物发酵产物等,增加饲料中的纤维含量,降低能量水平,减少过剩能量的摄入。
2.控制营养比:合理调整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保证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减少饲料中过高的脂肪含量。
3.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给鸡群适量添加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保证其正常代谢。
4.控制药物使用: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5.环境管理:保持鸡舍内良好的通风、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对产蛋鸡的影响。
6.疫病防控:及时进行疫苗预防和疫病治疗,避免疫病对鸡群的进一步损害。
7.合理免疫接种:合理制定免疫接种方案,减少免疫应激对鸡群的影响。
8.饮水管理:保证给鸡群供应干净卫生的饮水,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综上所述,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高能量饲料、脂肪酸代谢异常、维生素缺乏以及肝毒素等。
在防治上,应从合理饲喂、控制营养比、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控制药物使用、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合理免疫接种和饮水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分析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措施耿立金发布时间:2023-06-08T10:13:31.95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耿立金[导读]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蛋鸡饲养的一种新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FAS 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蛋鸡,尤其是在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的产蛋中后期最为多见。
河北省馆陶县农业农村局 057750摘要: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蛋鸡饲养的一种新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FAS 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蛋鸡,尤其是在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的产蛋中后期最为多见。
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无神、张口呼吸、羽毛松乱,多在采食后不久死亡。
剖检时可见肝肿大呈红色,质脆易碎,有出血斑和出血点,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脂肪块和纤维组织块,常伴有肝血管瘤。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病因;防治措施引言: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S)是由肝细胞脂肪变性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FAS 以蛋鸡产蛋量下降、鸡蛋品质变差、经济效益降低为特征,是近年来在我国蛋鸡饲养中新发现的一种疾病,但由于 FAS 与病毒性肝炎有相似之处,因此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
在我国许多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都有报道FAS 的发生。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发病原因:一是由于饲料中含胆固醇过高,导致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二是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如光照过强,引起鸡舍内热环境急剧变化,饲料中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大量沉积;三是饲料中霉菌毒素中毒或长期饲喂霉变饲料;四是鸡舍内环境差,如温度、湿度过高或通风不良,鸡舍内粉尘多等因素均可诱发 FAS 的发生。
另外,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诱发该病的发生。
一、流行特点FAS 是由脂肪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FAS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蛋鸡脂肪肝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可以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但在发病初期仅表现为轻度的非特异性症状,而在感染后期则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鸡群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禽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脂肪肝综合征是发生于产蛋禽和肉用仔禽的一种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
该病1930年首先在产蛋鸡中发现。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该病以产蛋鸡多发,导致产蛋量急剧下降,患病鸡多由于肝脏积聚大量的脂肪,出现肝脂肪变性,使肝包膜易发生撕裂,发生内出血,故又称为脂肪肝一出血綜合征。
该病也发生于10~30日龄肉仔鸡,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肿胀,组织学检查表现脂肪浸润,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超过6%,但有时可超过20%。
1.病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主要受遗传、营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
从品系上看,某些品系的鸡容易发生这种综合征,但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有人在田间实验时发现,不同品种鸡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肉用种鸡比蛋用品种具有更高的发病率,高产蛋鸡与高雌激素活性有关,雌激素可刺激肝脏中脂肪合成。
1.2营养因素营养因素对脂肪肝综合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料脂肪与蛋白质的比例不当。
当饲料能量过高,超过11.3兆焦,千克,粗蛋白较低(低于16%),可引起产蛋鸭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二是脂肪与糖的比例不当。
研究发现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饲料脂肪中的能量对肝脏的损害更大。
三是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一些B族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死亡率。
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锌、铜、硒、锰、铁等,可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保护机制活性之间的平衡和这些过氧化物的清除,上述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均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四是日粮与日粮类型因素。
以小麦等谷物为基础的日粮比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饲喂鸡,要少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日粮类型不同也会影响脂肪肝的发生,饲喂颗粒料的鸡发生率较高。
1.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应激因素、温度、饲养方式、饲料中的有毒物质、激素等等。
①应激因素:当饲料中可利用生物素含量处于临界水平时,突然中断饲料供给或因捕抓、雷鸣、惊吓、噪音等可促进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中国动物保健2021.05疾病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许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州225300)发生脂肪肝后通常会引起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增加,给养鸡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需要掌握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确保鸡群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
;脂肪肝;饲料营养;防控脂肪肝综合症在蛋鸡产蛋高峰期很少见,一般鸡群在产蛋后期容易发病,因为随着产蛋率的下降,机体需要的能量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减少,如果饲喂量不能根据鸡群体重、产蛋率等的变化而调整,极易引起机体摄入能量和脂肪增加,机体无法正常代谢,在肝脏组织中蓄积过多的脂肪,形成脂肪肝综合症。
1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脂肪肝综合症一般在高产的蛋鸡群中常见,发病鸡只体况较好、产蛋率逐渐下降,一般很难发现,直到产蛋率下降20%~30%时才被管理者发现。
发病鸡只表现精神不振、鸡冠和肉髯苍白、卧地不起、胸骨触地或左侧卧地,肋骨边缘呈暗红色,不爱活动、腹部脂肪较厚。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发现鸡只体重较大、体况肥胖、皮下脂肪沉积较多、腹腔和肠系膜都有大量的沉积脂肪,有的在输卵管内可见完整的鸡蛋,肝脏颜色发黄、质地很脆、有点状出血或条状出血斑,严重时肝脏被膜破裂,腹腔内充满大量血液或凝血块。
2实验室病理学诊断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可以看到肝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将冰冻切片进行特殊染色可以证实空泡都是脂滴。
并且严重时肝细胞质全部呈泡沫状。
肝板状结构松散甚至发生解体,严重的呈分散状存在。
通过鸡群实际饲喂情况、产蛋率水平、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再结合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可以确诊鸡群感染脂肪肝综合症[1]。
3发病原因3.1营养因素首先饲料中的一些营养成分缺乏时容易引起脂肪肝,例如:VB 6、必需脂肪酸、苏氨酸、胆碱、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时,机体合成和运输脂蛋白受到抑制,致使脂肪在肝脏组织过多沉积形成脂肪肝。
然后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含量过多时也能够间接或直接引起脂肪肝。
蛋鸡的脂肪肝的防治方案
河北张先生,现在养了5000只蛋鸡,鸡育成期使用的全价料,产蛋期使用的自配料,到250天左右又换成了全价料,现在在300天左右出现了零星的死亡,解剖症状都是肝破裂,腹部很多油,判断脂肪肝。
根据以上这样的情况现对此病做一下重点阐述:
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
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公鸡极少发生。
一、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
1. 鸡饲料中胆碱、肌醇、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不足,使肝脏内的脂肪积存量过高。
2 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相对能量过高,母鸡为了获得足够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大量采食,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3 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与能量值不相适应,造成代谢紊乱,使脂肪过量沉积。
4 鸡饲料中主要使用粉末状钙质添加剂,而钙含量过低,母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制造蛋壳而摄入过多的饲料,于是过多的饲料被吸收后转化成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5 饮用硬水和鸡体缺硒。
6 鸡群缺乏运动也是一个诱发因素。
7 天气炎热和喂菜子饼容易诱发本病。
二、脂肪肝综合征的机理
鸡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
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
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
母鸡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克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
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在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鸡死于肝破裂。
三、脂肪肝踪合征的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鸡。
病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波动较大,可从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
往往突然暴发,病鸡喜卧,鸡冠肉髯退色乃至苍白。
严重的嗜眠、瘫痪,体温41.5℃~42.8℃,但鸡冠、肉髯及脚变冷,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1天~24天,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错误,引起强烈挣扎时可突然死亡。
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达到每100毫升或以上605毫克~1148毫克(正常为每100毫升112毫克~316毫克);血钙增高可达到每100毫升28毫克~74毫克(正常为每100毫升15毫克~26毫克);血浆雌激素增高,平均含量为每毫升1019微克(正常为每毫升305微克);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均比正常鸡高(每100毫升5.71毫克~7.05毫克)。
病死鸡的皮下、
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量的脂肪沉积。
肝肿大,边缘钝圆,呈油灰色,质脆易碎,用力切时,在刀表面有脂肪滴附着。
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被膜下或腹腔内往往有大的血凝块。
组织学检查为重度脂肪变性。
有的鸡心肌变性呈黄白色,有时肾略变黄,睥、心、肠道有程度不同的小出血点,根据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血液化验指标,以及病理变化特征即可确诊,其特征性病变为肥胖母鸡腹腔内或肝被膜下有凝血块。
本病应注意与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四、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
1 目前对这种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法。
2 防止产前母鸡积蓄过量的体脂,日粮中应保持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尽可能不用碎粒料或颗粒料喂蛋鸡。
3 保证日粮中有足够水平的蛋氨酸和胆碱等嗜脂因子的营养素。
4 禁止饲喂霉败饲料。
5 对易发生脂肝病的鸡群,可在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小麦麸和酒糟,因为小麦麸与和酒糟中含有可以避免笼养蛋鸡脂肪代谢障碍的必需因子。
6配合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每20千克饲料中加入5克拌匀饲喂(种鸡用量要加倍)。
每天下午4点~5点给产蛋鸡投入颗粒状钙质添加剂,如粗贝壳片、颗粒碳酸钙、蛋壳碎片等。
每100只鸡加1千克,直接放在饲料槽内,因粗颗粒钙质可在鸡的肌胃中停留较长
时间,在夜间能源源不断提供钙质,并能解决产薄壳蛋、破壳蛋多的问题。
母鸡在清晨时对蛋白质需求较大,可添加适量龟粉、蚯蚓、无菌蝇蛆等。
傍晚添加粗粒钙质以代替部分能量饲料,以避免母鸡过肥。
产蛋期的鸡每日光照时间应在16小时左右,人工光照时间从早晨6点半开始到晚上22点半结束。
饮水最好是自来水,避免饮硬水。
减少饲料的喂量(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要大)或增喂苜蓿粉等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尤其在夏季更应注意这一问题。
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酵母粉也可减少发病。
当发生脂肝病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减缓病情:
每吨饲料中添加硫酸铜63克、胆碱55克、维生素B123.3毫克、维生素E5500国际单位、DL-蛋氨酸500克。
每只鸡喂服氯化胆碱0.1克~0.2克,连续喂10天。
将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提高1%~2%。
以上解决方案只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