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717.50 KB
- 文档页数:6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S000418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总学时数:68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诗歌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第一节《诗经﹒黍离》一、创作背景介绍二、文本翻译三、内容分析:四、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第二节《湘夫人》一、作者介绍二、创作背景三、文本赏析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五、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第二章秦汉散文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和秦汉散文概况,学会解读和领会《论语·子路》、《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内容及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解读。
教学难点:先秦散文的分类及其时代特色。
第一节《论语·子路》一、关于孔子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简介2、内容解读3、艺术特色:具有格言化特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清华最抢手的选修课老师走了”作者:来源:《环球慈善》2017年第12期作为中国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师承词学大师唐圭璋,曾参与编纂了《梅溪词校注》《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学术著作,退休返聘后,六旬的王步高依然坚持每年288课时的强度,课程内容广受学生好评。
身为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他还创作了该校校歌。
2017年11月3日的悼念仪式上,20多名东南大学学子在灵堂前唱起校歌,以此悼念他们敬重的王步高教授。
在周围人眼中,满腔热忱、饱满激情、旺盛斗志、对所从事工作热爱与专注,是王步高为人处世的风格。
他一生勤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最抢手的选修课清华大学拍摄的MOOC视频中,王步高头发花白。
他穿淡黄色绸缎衬衣,操持着浓重的江苏口音,讲述什么是词源、词律。
据清华大学官方介绍,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王步高应邀来清华大学讲授“大学语文”“唐诗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课程,每年教学约288课时,课程评估分长年名列前茅。
在老师们眼中,王步高尽管年事已高,但依然十分勤勉。
按照学校规定,文科教师每年开课96学时就完成教学工作量。
王步高教授仍开设四门课,授课达到288学时,而且几乎都是国家精品课。
“为了教学工作,他长期一个人吃食堂,很少回南京,他的女儿患病手术期间他都没能回去。
”王步高的友人周聘回忆,王对备课一事有强烈的洁癖。
每节课前都要备课,是王步高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无论是在清华大学还是东南大学,他永远都在细化自己的备课本,每一次都会插入之前没有的内容。
“这对他的好处是使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王步高曾告诉周聘,读书看作品一定要找到最深层的意义,如果对原有教案不满,他就会不断找相关材料进一步佐证完善,比如研究作者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说话发音到底如何,尽量还原诗词最原本的味道。
周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古代“霞”在黄河以南念“xiá”,在黄河以北念“xié”,“项”在南方念“hàng”,在北方念“xiàng”,在古诗词中发音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意思也会有差别。
王步高:在北京大学语文沙龙上讲话王步高在北京大学语文沙龙上的讲话何老师早就给我出来这么一个题目,我也没做更充分的准备。
简单说一点,我是09年暑假之后到清华来的,在东大办完退休手续之后,清华知道我退休就动员我到清华来。
在清华开四门课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
这四门课都包含在我牵头的大学语文、唐宋诗词鉴赏两门国家级精品课当中。
到清华来本来准备短期,一学期就回去,但后来两三个礼拜之后,学生很欢迎,所以学校就跟我协商,能不能下学期继续开这门课。
我既然来了,也折腾了这么多,好多东西也都折腾来了,一年就一年吧,尽管我答应东大的校领导讲好只来半年,结果就改成一年。
后来三个月之后,元旦之前,学校就动员我是不是能长期留在清华,这一留就留了至少三年,底下还有几年还是未知数。
跟东大也做了一些工作,东大那边我定下一个原则,在不影响清华上课的情况下,东大叫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就什么时候回去,但是清华的课要保证上好。
从明年暑假之后,我大概由清华跟南京大学两校共聘,每学期要在南京大学开一门课,因为南京大学是我本科时候的母校。
根据跟清华上课的两三年看,我有这样两个方面的体会。
一个是学生方面,一个是我自己教学方面。
笼统地说在清华的这两年多,就教学水平的提高来说,顶我在东大的二十年。
一个是我这段时间的精力比较集中,在东大还有许多社会工作,经常要填表,要去申报项目什么的,要花去很多精力,我在东大的时候一年有三四个月是在填表中度过的,这两年稍好一些,由于自己电脑打字什么的会一些了,在网上填或者在电脑上填填就行了,以往是在电脑上下载一个空白表,然后在纸上填,填好后送到电脑公司去打,打出来之后拿校样来校,校了之后再叫他改,改上几遍再打,这样折腾,那就非常费劲了。
到清华这两年我主要谈两点,一个是学生,学生这边主要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水平使我感到震撼。
就是来了之后深深地感觉到清华学生的水平跟东大比不一样,尽管我们东大也是985高校,也是排名很前的学校,学生的取分跟清华大学的距离也就在一二十分的范围内。
【目录】王步高主编《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二、先秦散文论语·子路(节选)庄子·山木大学·大学之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三、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读山海经》《西洲曲》附录民生疾苦诗词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五、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六、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七、李白关山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八、杜甫哀江头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 孝悌亲情诗文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上) 闺怨爱情诗词十一、中晚唐诗(下)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中唐诗选(下) 晚唐诗选怀古诗词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韦庄《菩萨蛮》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十三、北宋词柳永《八声甘州》欧阳修《踏莎行》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附录北宋词选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游子思妇诗词十四、宋诗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书愤》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宋代其他爱国诗南宋诗选十五、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十六、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陆游《钗头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附录南宋词选沈园诗词女性词渎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豪放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十七、金元明清诗词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杨慎《临江仙》顾贞观《金缕曲》(其一)附录金元明清诗选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金元明清词选近代诗选近代词选十八、明清散文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二十、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一、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二、现代小说(上)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三、现代小说(下)+《断魂枪》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二十四、现代诗歌李叔同《送别》徐志摩《偶然》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余光中《乡愁》附录现代新诗名作选我国部分高校的校歌二十五、现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梁实秋《雅舍》二十六、现代散文(下)巴金《怀念萧珊》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二十七、说明文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茅以升《桥的运动》杨宪益《菊花》总附录一容易读错的词语丁帆//朱晓进//徐兴无《新编大学语文》目录一、通古今之变大同封建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789年原则滑铁卢的一分钟二、乡土中国七月招魂忆菊喝茶乡土本色萧萧故乡的野菜历史上的北京城我的德格老家三、文明:冲突与对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美文的沙漠战争,还是和平四、人间世晋公子重耳之亡魏其武安侯列传长恨歌惊梦伤逝——涓生的手记迟桂花(节选)封锁打错了伊豆的舞女带阁楼的房子(节选)面黄肌瘦的孩子五、盗火者谭嗣同传敬告青年共产党宣言(节选)西绪福斯神话我有一个梦想六、道法自然《老子》五章秋水(节选)饮酒(选二)游黄山后记陶然亭的雪一九九八廿四节气鸟叫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湖光水色别任草地大自然在反抗七、我的信仰西铭六祖坛经(节选)诗八首回答命若琴弦我的信仰敬畏生命八、天工开物贾让治河三策马钧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科学的责任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我们的宇宙图像九、美的历程《世说新语》六则丹青引“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中国书法说园佛像和我们贝多芬百年祭初进罗浮宫十、文心诗品洛神赋春江花月夜李白诗二首秋兴八首(选二)《无题》二首鹊踏枝破阵子八声甘州祭石曼卿文赤壁赋醉花阴临安春雨初霁摸鱼儿乐园鸟墓竹林的故事听泉十一、为学之道《论语》十二章与友人论学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术独立与新清华附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附录咏屈原诗选情感道德•直言《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概述楚辞作品综述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论语•子路(节选)孟子•滕文公(节选)庄子•山木附录倡廉刺贪诗哲理人生诗情感道德•哲理、诚信先秦散文综述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孙子《谋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情感道德•修身、言行四、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附录情感道德•公正古代史传文学综述五、汉魏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送应氏》附录民生疾苦诗词登临诗词情感道德•仁爱汉魏诗综述对建安风骨的不同理解六、六朝诗陶渊明《读山海经》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附录六朝诗选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六朝诗及研究综述历代田园诗词概说宫体诗及其评价七、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附录忧愤诗学诗论诗汉魏六朝赋综述六朝散文综述八、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渭川田家》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六言诗选唐代山水诗概述《燕歌行》主题辨唐代边塞诗概说《春江花月夜》主题之论争九、李白关山月远别离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李白诗综论十、杜甫哀江头赠卫八处士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道德情感•处人李杜优劣论十一、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驳复仇议》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孝悌亲情诗文情感道德•孝慈、宽恕唐代散文综述十二、中唐诗(上)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附录中唐诗选(上)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中唐诗歌综述情感道德•处世十三、中唐诗(下)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下)闰怨爱情诗词自居易及其研究综述十四、晚唐诗李商隐《无题》《安定城楼》《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晚唐诗选怀古诗词李商隐诗概说关于李商隐《无题诗》题旨论争十五、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韦庄《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唐五代词综述及研究情况词之起源的论争十六、北宋诗王禹傅《村行》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情感道德顺逆、大度北宋诗综述十七、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晏殊《蝶恋花》欧阳修《踏莎行》晏几道《临江仙》附录北宋词选(上)游子思妇诗词十八、北宋词(下)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贺铸《青玉案》周邦彦《兰陵王•柳》附录北宋词选(下)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情感道德•明智苏轼及北宋中后期词综述关于苏轼词争鸣十九、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情感道德•节制宋代散文综述二十、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永遇乐》陆游《钗头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附录参考资料沈园诗词南渡及南宋前期词女性词情感道德•改过李清照作品概述二十一、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摸鱼儿》姜夔《长亭怨慢》史达祖《双双燕》附录稼轩词选读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爱国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上、下)辛弃疾作品及其研究综述二十二、南宋诗陆游《关山月》《长歌行》《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金陵驿》附录宋代其他爱国诗陆游《书愤》的同题之作南宋诗选陆游与南宋诗综论二十三、明清散文方孝孺《深虑论》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情感道德•廉耻、廉洁明清散文及其研究综述二十四、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元代杂剧散曲综述明清戏曲概论二十五、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吴伟业《圆圆曲》二十六、金元明清词二十七、古代文言小说二十八、古代白话小说二十九、现代小说(上)三十、现代小说(中)三十一、现代小说(下)三十二、现代诗歌(上)三十三、现代新诗(下)三十四、现代散文(上)三十五、现代散文(下)三十六、现代戏剧大学语文(普及本)本书目录一、先秦诗歌诗经《王风·黍离》《小雅·采薇》屈原《山鬼》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二》庄子《山木》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左传《子产论政宽猛》国语《叔向贺贫》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和郭主簿》五、汉魏六朝文(上)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班固《汉书·苏武传》(节选)六、汉魏六朝文(下)张衡《归田赋》宇文护《报母阎姬书》七、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八、李杜诗李白《关山月》杜甫《月夜》《登楼》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渚从弟桃李园序》韩愈《送孟东野序》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十一、中晚唐诗(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廷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十三、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晏殊《浣溪沙》(一凿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十四、北宋词(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十五、宋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沈园二首》文天祥《金陵驿》十六、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苏轼《留侯论》十七、南宋词(上)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十八、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二十、明清散文袁宏道《与丘长孺书》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二十一、元明清词萨都剌《百字令》(石头城上)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顾贞观《金缕曲(其一)》(季子平安否)二十二、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林则徐《壬寅二月,祥符河复,呈诗二首(选一)》 (元老忧时)二十三、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四、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五、现当代小说(一)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六、现当代小说(二)沈从文《萧萧》师陀《期待》二十七、现当代小说(三)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汪曾琪《受戒》二十八、现当代诗歌(一)李叔同《送别》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我的记忆》徐志摩《偶然》二十九、现当代诗歌(二)辛笛《蝴蝶、蜜蜂和常青树》北岛《回答》余光中《乡愁》三十、现当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巴金《废园外》三十一、现当代散文(下)余秋雨《都江堰》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三十二、现当代戏剧高行健《绝对信号·心声》(节选)。
王步高先生因病逝世,诗词界痛失一盏明灯!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王步高先生,于2017年11月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0岁。
谨以此文追溯过往,以致哀思。
本文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王步高先生学术概述先生是江苏扬中市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本科)。
“文革”爆发后被迫中断学习,并两次被打为“反革命”。
艰苦岁月不曾摧折意志,先生在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曾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其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专业(博士),并成为词学大师唐圭璋的入室弟子。
身为词学大师唐圭璋的入室弟子,先生的一生为国文推广教育贡献甚多。
在他的从教生涯中,他教学的重点是诗词,研究的重点是唐宋诗词。
曾编纂了李贺、李商隐、李清照、辛弃疾的全集,对史达祖、司空图有深入的研究,并写有专著和论文,对隋代诗歌也有多篇研究论文。
对李白也有论文发表,起草了《中国诗歌史》杜甫章。
编著了《唐诗三百首汇评》(120万字),参与编纂《唐宋词汇评》(本人主持100余万字),还主持编写了三本诗词鉴赏辞典,主编了四本唐宋诗词鉴赏的教材。
其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教学经历↑演讲台上的王步高先生先生先后担任过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91年王步高开始在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
2000年,从东南大学退休的王步高接受清华大学邀请,在该校开设诗词格律与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
先生认为诗词等国文课程应具有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功能。
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在诗词和文学精品的感染下,润物细无声地告诉学生要讲气节、讲节操、讲有所不为、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先生曾说过,“国文教育不受重视,教育质量不高,拖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后腿。
”↑王步高先生和清华学子合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白话和文言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源于国语的逻辑判断思维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造就能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奠定较坚实的国文基础。
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步高是中国唐代大诗人之一,他以其创新的诗词格律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王步高被誉为“诗词之王”,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诗词格律和写作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王步高的诗歌艺术。
我们来谈谈王步高的诗词格律。
在唐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也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文艺表现形式。
唐诗的格律有很多种,但其中最为经典和流传最广的就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王步高擅长这两种格律,他的诗歌在形式上非常规整和规范,字数篇幅有限,但表达力却非常强大。
王步高的五言律诗,以其简练明快,言简意赅,意象鲜明而著称。
他的五言律诗,往往描绘生动鲜明的画面,情感真挚动人。
例如他的《韶州洞庭湖》:洞庭临江接华夷,湖水平波荡何依;浮客乘冰随海北,稚童钓火接天西,通过细腻的叙事方式和深沉的意象,在短短五言的篇幅内,构建了一个意境深远、富有动感的描写。
王步高的七言律诗也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七言律诗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宽松,可以在这种格律下更好地展示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咏怀五百字》中的“怀恐暴贪污,想漫三东汉;忆年茅栎社,千载寒门故”,通过七言律诗的形式,抒发出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不同思考和感慨。
除了诗词格律,王步高的写作特点也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特色。
王步高的写作风格既有古人的深沉内敛,又具有现实主义的浪漫情怀,给人以别样的感受。
他的诗歌中,既有古典传统的文学修辞,又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兼具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感慨。
王步高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和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山水之间的风景,又有人物之间的情感。
他的诗歌既有敦煌壁画中的古人形象,又有当时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例如他的《谒秦庙》中的“秋阳拂仗直,春风入楼斜;故国欺霜日,离骚咒鼓车”,展现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王步高以其独特的诗词格律和卓越的写作才华,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2009-09制订)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三、课程类型:公共课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五、学时:28学时六、前修课程:语文七、课程概述:《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
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一)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
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先秦文学参考文献〔清〕王夫之《老子衍庄子通》,中华书局1962陈鼓应《老子注译与评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钱穆《老子辨》,中国书店1988王力《老子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徐元浩《国语集解》,中华书局1930傅庚生《国语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宋〕鲍彪《战国策注十卷》,《四库全书》本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3胡小石《楚辞辨名》,《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黄震云《二十世纪楚辞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中州学刊》2002年5月第3期(总第117期)潘啸龙《楚文化和屈原》,《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陆侃如龚克昌《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闻一多全集》(第2册),三联书店1982闻一多《论九章》(遗著),《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汤炳正《〈九章〉时地管见》,《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汤炳正《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同上杨义《屈原〈九章〉的抒情诗学世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熊良智《〈楚辞·九章〉真伪疑案的一段文献清理》,《文献》1999年第2期曹大中《论〈哀郢〉》,《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熊任望《〈哀郢〉缘何而作》,《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亦见熊任望《楚辞探综》,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张国荣《〈楚辞·九章·哀郢〉中的“凌阳”究系何方》,《云梦学刊》2001年10月第22卷第5期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秦〕李斯著张中义等辑注《李斯子》,中州书画社1981邵璧华《策士之文,骈体之祖: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何伍俢《援古证今,据事类义: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白芳《二十年来李斯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2期两汉魏晋文学参考文献〔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冉昭德陈直《汉书选》,中华书局1979乔象钟徐公持、吕薇芬等选编《中国古典传记》(文学作品选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张进俊巧珍《汉书选译》,巴蜀书社1990王先谦《汉书补注》,商务印书馆1959/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清〕张玉谷《古诗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王景霓、汤擎民、郑孟彤《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唐满先《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叶嘉莹《汉魏六朝诗选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佘斯大《建安七子》,岳麓书社1998《晋书·隐逸传》《宋书·隐逸传》萧统《陶渊明传》(《昭明太子集》卷四)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而已集》)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朱光潜《陶渊明》(见《朱光潜全集》)《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王瑶《文人与酒》(王瑶《中古文学史论》)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龚斌《陶渊明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第八章、第九章(吴云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唐代文学参考文献刘宝和著《李颀诗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张步云著《唐代诗歌》第八章“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颀”第二节“李颀”,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王步高主编《唐诗三百首汇评》卷四“七言乐府”李颀〔七古总评〕、《古从军行》,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第三编“初盛唐诗”第四章“岑参及其他”中有关李颀的部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常振国、降云编《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李颀章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乔象锺、陈铁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唐代文学史》第十五章“王昌龄、李颀及其他诗人”第三节“李颀的生平与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西北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赵昌平《盛唐北地土风与崔颢、李颀、王昌龄三家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日〕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安旗《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黄山书社1986毛水清《李白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刘忆萱、管士光《李白新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李昌志等《李白诗魂系青山》,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丁育民《李白游秋浦》,黄山书社1989刘开扬等《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郑修平《李白在山东论丛》,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陈文华《诗酒李太白》,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谢力《李白》,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中华书局1994王运熙等《谢与李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徐文海、李晓峰《李白诗酒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曾月郁、周实《李白》,岳麓书社1997王辉斌《李白求是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李白研究会《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盘石《李白诗词吟诵曲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安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日〕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居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中华书局200闻一多《唐诗杂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程千帆、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马茂元《马茂元说唐诗·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叶嘉莹《杜甫七律演进的几个阶段》,《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王锡臣《论杜甫的七言歌行的特点》,《文学评论丛刊》第5期,1980年版杜晓勤《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谢思炜《敦煌本白居易诗再考证》,《文献》1997.1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益阳师专学报》1997.1严杰《入仕求禄与退隐——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张文生《白居易诗论新探》,《锦州师院学报》1997.2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西北大学学报》1997.2刘小平《〈长恨歌〉艺术魅力的再探讨》,《内蒙古电大学刊》1997.2唐海燕《美刺为手段,劝君是真义——〈长恨歌〉主题浅探》,《陕西教院学报》1997.2张泽晖《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云南学术探索》1997.3叶渭渠、唐月梅《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1997.3 李靖国《灵魂的审判——白居易〈长恨歌〉主题重探》,《名作欣赏》1997.4周相录《〈长恨歌〉在日本的影响》,《文史知识》1997.10顾肇仓、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作家出版社1962宋代文学参考文献王洪《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薛祥生《承南唐余绪开宋词先声——晏殊〈珠玉词〉》,《东岳论丛》1997.6刘乃昌《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文学遗产》1998.1莫砺峰《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6龙建国、杜道群《欧阳修词的创作分期及风格嬗变》,《吉安师专学报》1999.1周健自《略论欧阳修的“人格魅力”》,《黔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1陈友冰《欧阳修评传》,《明清小说研究》2000.4郭纪金《欧阳修俗艳词的人文意蕴》,《深圳大学学报》2001.6龙建国《论柳永词的自我意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1杨海明《从“生死事大”到“善待今生”——试论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享受》,《中国韵文学刊》1997.2 张海鸥《浪子词人柳永与正统君臣审美意识的冲突》,《学术研究》1997.3白军芳《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河南大学学报》1997.3霍英《论柳永在词艺术形式上的贡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4陈心浩《有宋“倚声家初祖”——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9.2 袁美丽《试论柳永的人生悲剧及其文化意蕴》,《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沙灵娜《晏几道的内心世界》,《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2高国藩《论晏几道的痴情》,《抚州师专学报》1997.4傅义《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江西社会科学》1998.1阎玉慧《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晏几道〈小山词〉新论》,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夏汉宁《试论李清照词的用典》,同上邓魁英“李清照”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张璋《千年词史冠巾帼一代风流压须眉》,《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孙崇恩、傅淑芳主编,齐鲁书社1991陈祖美《对易安内心隐秘的破译》,同上杨海明《“懒起画蛾眉”与“怕寻酒伴懒吟诗”——谈唐宋词中的“以慵为美”》,《唐宋词纵横谈》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刘尊明等《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李清照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顾之京《李清照文学史地位的再认识》,同上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王曾瑜《李清照事迹七题》,《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夏承焘《陆游的词》,《文学评论》1963年2期蒋和森“陆游”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邓乔彬《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谈》,《杭州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1987年7月喻朝刚《放翁词论》,《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3期王仲厚《陆游词话》,《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5期叶嘉莹《论陆游词》,叶嘉莹缪钺《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张福勋《陆游的词和词论》,《阴山学刊》1989年1-2期邓魁英“张孝祥”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缪钺《论张孝祥词》,叶嘉莹缪钺《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 黄山书社1995钱锺书《谈艺录》第1—5页“诗分唐宋”,中华书局1984年第1版缪钺《论宋诗》,《宋诗鉴赏辞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4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梁启超《王荆公》,中华书局1936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沈钦韩《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1962邓广铭《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79王水照《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王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散文艺术风格之比较》,《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金元明清文学参考文献《琵琶记讨论专刊》,剧本月报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北京《高则诚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张晶《金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文学遗产》1999.1胡传志《金代文学特征论》,《文学评论》2000.1刘达科《元代文学整体研究百年要览》,《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查洪德《20世纪元诗研究概说》,《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5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李正民《元好问研究论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章必功《元好问诗歌简论》,《深圳大学学报》1999.3徐子方《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2谢泰峰《略论元好问的人生取向》,《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2刘锋焘《元好问研究百年之回顾与反思》,《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3马海英《元好问词的创作倾向及其在金代词坛上的地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5 曹伟业《赵孟頫与“元四大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徐子方《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頫的心态历程》,《江海学刊》2001.3陶然《“词衰于元”辩》,《浙江大学学报》1999.4张维民《论萨都剌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5萨兆沩《一位蒙古族化的色目诗人萨都剌》,《北京社会科学》1997.1李新涛《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晋阳学刊》2001.6查洪德《20世纪萨都剌研究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2.2查洪德《虞集的诗文成就》,《阴都学刊》2000.1喻学中《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3明清文学参考文献龙榆生编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钱仲联编选《明清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钱仲联章培恒等撰《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金性尧选注《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张秉戍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何瑞澄选析《清诗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严迪昌编选《金元明清词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王文才辑校《杨慎词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乔力《明诗正变论:有关衍展进程的描述及文化特质之剖析》,《东岳论丛》1998.3郑伯勤《“四海永为家”的高亢颂歌——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解析》,《名作欣赏》2000.5 刘守安《一代诗史梅村诗》,《文学评论》1997.2叶君远《论“梅村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2潘定武《〈圆圆曲〉情感倾向试探》,《宁夏社会科学》2001.4毛庆耆《论中国近代诗歌》,《学术界》1999.6任耕耘《明词简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4张仲谋《明词的价值及其研究基础》,《西北师大学报》2002.5程翔章《异彩纷呈的近代词派》,《高等函授学报》1996.3陈友康《清词中兴论》,《社会科学辑刊》1999.5程翔章《各树一帜的近代词家》,《高等函授学报》1997.1。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0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属于高等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是以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写作及口头表达等综合语文实践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继《语文》、《教师口语》、《幼儿文学》之后开设,与前续课程均有一定联系,同时又有性质上的区别和内涵上的汇总与提升。
是集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提高幼儿教师文化修养、职业素养和从教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以树立大语文观为主导。
引导学生将本课程和中学语文区别开来,作为较高层次的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和理念均与中学有本质区别,淡化中学语文的应试性,提升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岗能力和素质做储备。
以培养人文情怀为内驱。
基于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呼吁,在课程中要弘扬中华优秀人文传统,传布民族精神和道德能量,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经典的熏陶下,感受文学魅力,感悟人生真谛,在审美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完善人格情操、追求高远境界。
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
围绕听、说、读、写,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始终处于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协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使学生勤于自学,善于自悟,勇于创新。
以契合就业需要为方向。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岗位的专业人员,所以本课程设计要契合幼教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幼教工作联系起来,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语言表达和文本欣赏等多方面训练学生教学才能。
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
通过学习文学经典作品,使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熏陶,吸纳优秀文化传统,拓宽文化视野。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和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课程代码:LB001A/LX028A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参考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无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无二、课时计划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目录】王步高主编《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二、先秦散文论语·子路(节选)庄子·山木大学·大学之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三、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读山海经》《西洲曲》附录民生疾苦诗词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五、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六、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七、李白关山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八、杜甫哀江头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 孝悌亲情诗文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上) 闺怨爱情诗词十一、中晚唐诗(下)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中唐诗选(下) 晚唐诗选怀古诗词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韦庄《菩萨蛮》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十三、北宋词柳永《八声甘州》欧阳修《踏莎行》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附录北宋词选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游子思妇诗词十四、宋诗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书愤》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宋代其他爱国诗南宋诗选十五、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十六、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陆游《钗头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附录南宋词选沈园诗词女性词渎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豪放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十七、金元明清诗词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杨慎《临江仙》顾贞观《金缕曲》(其一)附录金元明清诗选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金元明清词选近代诗选近代词选十八、明清散文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二十、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一、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二、现代小说(上)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三、现代小说(下)+《断魂枪》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二十四、现代诗歌李叔同《送别》徐志摩《偶然》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余光中《乡愁》附录现代新诗名作选我国部分高校的校歌二十五、现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梁实秋《雅舍》二十六、现代散文(下)巴金《怀念萧珊》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二十七、说明文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茅以升《桥的运动》杨宪益《菊花》总附录一容易读错的词语丁帆//朱晓进//徐兴无《新编大学语文》目录一、通古今之变大同封建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789年原则滑铁卢的一分钟二、乡土中国七月招魂忆菊喝茶乡土本色萧萧故乡的野菜历史上的北京城我的德格老家三、文明:冲突与对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美文的沙漠战争,还是和平四、人间世晋公子重耳之亡魏其武安侯列传长恨歌惊梦伤逝——涓生的手记迟桂花(节选)封锁打错了伊豆的舞女带阁楼的房子(节选)面黄肌瘦的孩子五、盗火者谭嗣同传敬告青年共产党宣言(节选)西绪福斯神话我有一个梦想六、道法自然《老子》五章秋水(节选)饮酒(选二)游黄山后记陶然亭的雪一九九八廿四节气鸟叫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湖光水色别任草地大自然在反抗七、我的信仰西铭六祖坛经(节选)诗八首回答命若琴弦我的信仰敬畏生命八、天工开物贾让治河三策马钧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科学的责任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我们的宇宙图像九、美的历程《世说新语》六则丹青引“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中国书法说园佛像和我们贝多芬百年祭初进罗浮宫十、文心诗品洛神赋春江花月夜李白诗二首秋兴八首(选二)《无题》二首鹊踏枝破阵子八声甘州祭石曼卿文赤壁赋醉花阴临安春雨初霁摸鱼儿乐园鸟墓竹林的故事听泉十一、为学之道《论语》十二章与友人论学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术独立与新清华附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附录咏屈原诗选情感道德•直言《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概述楚辞作品综述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论语•子路(节选)孟子•滕文公(节选)庄子•山木附录倡廉刺贪诗哲理人生诗情感道德•哲理、诚信先秦散文综述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孙子《谋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情感道德•修身、言行四、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附录情感道德•公正古代史传文学综述五、汉魏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送应氏》附录民生疾苦诗词登临诗词情感道德•仁爱汉魏诗综述对建安风骨的不同理解六、六朝诗陶渊明《读山海经》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附录六朝诗选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六朝诗及研究综述历代田园诗词概说宫体诗及其评价七、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附录忧愤诗学诗论诗汉魏六朝赋综述六朝散文综述八、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渭川田家》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六言诗选唐代山水诗概述《燕歌行》主题辨唐代边塞诗概说《春江花月夜》主题之论争九、李白关山月远别离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李白诗综论十、杜甫哀江头赠卫八处士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道德情感•处人李杜优劣论十一、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驳复仇议》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孝悌亲情诗文情感道德•孝慈、宽恕唐代散文综述十二、中唐诗(上)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附录中唐诗选(上)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中唐诗歌综述情感道德•处世十三、中唐诗(下)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下)闰怨爱情诗词自居易及其研究综述十四、晚唐诗李商隐《无题》《安定城楼》《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晚唐诗选怀古诗词李商隐诗概说关于李商隐《无题诗》题旨论争十五、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韦庄《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唐五代词综述及研究情况词之起源的论争十六、北宋诗王禹傅《村行》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情感道德顺逆、大度北宋诗综述十七、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晏殊《蝶恋花》欧阳修《踏莎行》晏几道《临江仙》附录北宋词选(上)游子思妇诗词十八、北宋词(下)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贺铸《青玉案》周邦彦《兰陵王•柳》附录北宋词选(下)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情感道德•明智苏轼及北宋中后期词综述关于苏轼词争鸣十九、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情感道德•节制宋代散文综述二十、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永遇乐》陆游《钗头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附录参考资料沈园诗词南渡及南宋前期词女性词情感道德•改过李清照作品概述二十一、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摸鱼儿》姜夔《长亭怨慢》史达祖《双双燕》附录稼轩词选读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爱国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上、下)辛弃疾作品及其研究综述二十二、南宋诗陆游《关山月》《长歌行》《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金陵驿》附录宋代其他爱国诗陆游《书愤》的同题之作南宋诗选陆游与南宋诗综论二十三、明清散文方孝孺《深虑论》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情感道德•廉耻、廉洁明清散文及其研究综述二十四、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元代杂剧散曲综述明清戏曲概论二十五、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吴伟业《圆圆曲》二十六、金元明清词二十七、古代文言小说二十八、古代白话小说二十九、现代小说(上)三十、现代小说(中)三十一、现代小说(下)三十二、现代诗歌(上)三十三、现代新诗(下)三十四、现代散文(上)三十五、现代散文(下)三十六、现代戏剧大学语文(普及本)本书目录一、先秦诗歌诗经《王风·黍离》《小雅·采薇》屈原《山鬼》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二》庄子《山木》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左传《子产论政宽猛》国语《叔向贺贫》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和郭主簿》五、汉魏六朝文(上)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班固《汉书·苏武传》(节选)六、汉魏六朝文(下)张衡《归田赋》宇文护《报母阎姬书》七、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八、李杜诗李白《关山月》杜甫《月夜》《登楼》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渚从弟桃李园序》韩愈《送孟东野序》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十一、中晚唐诗(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廷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十三、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晏殊《浣溪沙》(一凿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十四、北宋词(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十五、宋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沈园二首》文天祥《金陵驿》十六、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苏轼《留侯论》十七、南宋词(上)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十八、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二十、明清散文袁宏道《与丘长孺书》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二十一、元明清词萨都剌《百字令》(石头城上)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顾贞观《金缕曲(其一)》(季子平安否)二十二、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林则徐《壬寅二月,祥符河复,呈诗二首(选一)》 (元老忧时)二十三、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四、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五、现当代小说(一)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六、现当代小说(二)沈从文《萧萧》师陀《期待》二十七、现当代小说(三)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汪曾琪《受戒》二十八、现当代诗歌(一)李叔同《送别》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我的记忆》徐志摩《偶然》二十九、现当代诗歌(二)辛笛《蝴蝶、蜜蜂和常青树》北岛《回答》余光中《乡愁》三十、现当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巴金《废园外》三十一、现当代散文(下)余秋雨《都江堰》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三十二、现当代戏剧高行健《绝对信号·心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