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资源命名及编码规范(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3
蚌埠电信分公司光缆资源名称、编码规范接入维护中心1.【站点(FTTH类型)】1.1资源命名规范1、【名称】以一个FTTH项目覆盖的小区、网格、街区、村庄进行命名,+后缀“(ftth_pon)”。
;2、【编码】母局站点编码+“9”+从01开始的两位顺序号;3、【集团编码】也称空间资源,子区域码+“.”+名称首字母(根据关键字凑够5个字母,字母要大写)。
站点说明名称说明:(1)一个ftth站点覆盖范围不要过大,城市一般是一个小区,农村可以是一个乡镇街道或者一个行政村;(2)所谓母局的意思:对于新建区域,就是该区域所隶属的局用局站或者传统的接入网点,对于铜缆改造区域,就是原铜缆所隶属的站点;(3)名称字符说明,主名称一般不超过5个字,后缀括号用英文半角状态的括号“(”、“)”,字母采用小写字母,下划线“_”。
(3)蚌埠市区子域码:552ASQ.,怀远子区域码:552AHY.,五河子区域码:552AWH.,固镇子区域码:552AGZ.。
(4) FTTH局站编码在一个母局下从“01”号开始向下排列。
1.2【命名举例】局站名称局站编码集团编码备注1.3关键字段说明:站点类型:接入网点,2.【光缆配线架(ODF/MODF)】2.1资源命名规范1、【定义】光缆配线架是指安装在机房内的光连接设备2、【命名】光缆配线架在机房内唯一命名,其格式如下:名称:机房名+ODF架标志符号+XX列+XX架编码:站点集团编码+“/”+“ODF”+两位列号+“-”+两位架号说明:(1) ODF:为光配线架的设备标识;(2)编号:蚌埠本地网统一按照该机房内ODF 建立的先后顺序,机列从01 开始编号,机架从01开始编号【命名举例】例:名称:胜利路综合机房ODF架02列11架编码:552ASQ.SLL00/ODF02-112.2资源录入要求1、ODF名称、编码要与资源系统中名称、编码命名一致;ODF名称可以采用整个机房地点的核心字段。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四川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网络资源命名及编码规范(公共部分分册)Version 1.1四川省电信公司2005年7月1.前言 (1)2.公共资源命名范围 (2)2.1公共资源命名的范围 (2)2.2使用说明 (2)3.字符集 (3)3.1说明: (3)4.区域和子区域 (3)4.1区域和子区域的命名 (3)4.2区域和子区域的编码 (4)5.局站 (7)5.1局站的命名 (7)5.2局站的编码 (7)6.机房 (9)6.1机房的命名 (9)6.2机房的编码 (10)1. 前言为加强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确保全程全网通信畅通,特制定本规范对四川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编码。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网络资源命名及编码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规则都定义了不同资源对象在中国电信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均可作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对资源对象的称谓,资源对象的编码主要由便于计算机进行字符处理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有利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数据的移植。
本规范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来制定:一、唯一性原则本规范中资源对象的命名和编码是在其相关的局部范围内来进行的,并在该范围内保证资源对象的命名和编码的唯一性。
若在其上一层的范围内来定位该资源时,须将上一层的名称或编码加上,依次类推,即可保证其在各层次上的唯一性;此功能可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支持。
二、扩充性原则本规范主要考虑到编码容量的可扩充性,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因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数量增加要求。
三、物理信息为主原则本规范的制定主要以本地网网络物理构成及地理信息为依据,对于各地多样、可变的管理模式所形成的命名和编码习惯不作参考。
本规范的行文结构如下:●资源对象的定义●资源对象的命名格式:命名格式包括对象的名称和编码格式。
●本地网层面标识:指资源对象在本地网层面中全称。
●命名示例本规范的制订主要参考了以下国际标准和一些本地网的现行规范:-《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讨论稿)—《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讨论稿)—《电信工程设计手册-市内传输线路》(上、下册)-《中国电信本地网线路维护规程》-《深圳市电信公司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编码规则》—《深圳本地SDH网的设备及电路编号方法》—《广州市电信公司SDH设备环节点命名具体方法》—《惠州电信本地网资源命名规范及编码》【注】本规范中所举的示例,仅为解释和说明清楚本规范的命名和编码规则,不一定符合实际的情况。
附件:电信网码号资源分类管理目录表一电信网码号资源结构、位长、含义及分配管理一览表表二信息产业部分配的码号资源种类和申请材料一览表表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分配的码号资源种类和申请材料一览表注:1、表二申请人资格中,“跨省电信业务经营者”,根据码号资源需求状况,信息产业部对申请者的资格条件可以加以限定。
如对呼叫中心业务经营者核配跨省经营号码,除需跨省经营许可证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经营许可证服务范围覆盖超过6个省的12个城市;(2)经营者的业务内容包括外包座席、外包服务、信息查询等;(3)呼叫中心系统采用全国联网的组网方式;(4)经营者申请号码前,承诺一年内业务发展覆盖6个城市,且有3个城市码号开通前期工作准备就绪(需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核实)。
2、表二、表三中提交的申请材料栏中,有关数字的含义是:(1)申请报告(写申请码号的用途、使用范围、数量);(2)申请资格证明材料及联系方式(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应提供许可证复印件);(3)业务原使用码号资源情况(原使用的码号、码号使用的范围等,适用于原使用有码号的业务);(4)业务发展规划和预期服务能力(写明业务种类及业务发展规划内容,业务发展进度安排;预期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用户容量和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等);(5)启用码号的技术方案(写明与启用码号有关的网络组织方案、与相关基础电信网络的连接方式、电信用户(服务对象)的接入方式等);(6)码号启用实施进度安排(写启用码号城市的时间安排、码号启用城市系统建设规模和目标、网络建设实施进度安排等);(7)码号资源使用保证书(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作出书面保证);(8)近期启用码号所需设备、线路等的准备情况(写达到近期启用码号所需设备的订货或到货、存货情况,以及线路准备情况等);(9)原分配码号资源正在使用的情况和申请日前6个月内每月用户号码回收再利用情况;(10)有关推广该公益服务的政府文件;(11)该公益服务归口主管部门及联系方式;(12)服务内容、服务量预测和服务质量保障措施;(13)专家评审后的业务开展可行性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14)申请码号使用规划。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公共部分分册)Version 1.1四川省电信公司2005年7月1.前言 (1)2.公共资源命名范围 (2)2.1公共资源命名的范围 (2)2.2使用说明 (2)3.字符集 (3)3.1说明: (3)4. (3)4.1区域和子区域的命名 (3)4.2区域和子区域的编码 (4)5.局站 (7)5.1局站的命名 (7)5.2局站的编码 (7)6.机房 (9)6.1机房的命名 (9)6.2机房的编码 (10)1. 前言为加强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确保全程全网通信畅通,特制定本规范对四川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编码。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网络资源命名及编码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规则都定义了不同资源对象在中国电信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均可作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对资源对象的称谓,资源对象的编码主要由便于计算机进行字符处理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有利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数据的移植。
本规范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来制定:一、唯一性原则本规范中资源对象的命名和编码是在其相关的局部范围内来进行的,并在该范围内保证资源对象的命名和编码的唯一性。
若在其上一层的范围内来定位该资源时,须将上一层的名称或编码加上,依次类推,即可保证其在各层次上的唯一性;此功能可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支持。
二、扩充性原则本规范主要考虑到编码容量的可扩充性,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因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数量增加要求。
三、物理信息为主原则本规范的制定主要以本地网网络物理构成及地理信息为依据,对于各地多样、可变的管理模式所形成的命名和编码习惯不作参考。
本规范的行文结构如下:●资源对象的定义●资源对象的命名格式:命名格式包括对象的名称和编码格式。
●本地网层面标识:指资源对象在本地网层面中全称。
●命名示例本规范的制订主要参考了以下国际标准和一些本地网的现行规范:-《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讨论稿)—《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讨论稿)—《电信工程设计手册-市内传输线路》(上、下册)-《中国电信本地网线路维护规程》-《深圳市电信公司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编码规则》—《深圳本地SDH网的设备及电路编号方法》—《广州市电信公司SDH设备环节点命名具体方法》—《惠州电信本地网资源命名规范及编码》【注】本规范中所举的示例,仅为解释和说明清楚本规范的命名和编码规则,不一定符合实际的情况。
电信联通G共享基站编号办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电信、中国联通4G共享基站编号方案(2016年7月)目录1.概述为落实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4G网络深度合作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4G基站共享对接,特制定本方案,以指导各省4G共享基站的eNodeBID及跟踪区TACID的编号规划工作。
2.总体原则4G基站每个载频均涉及对ECGI编号(E-UTRAN小区全局标识)以及TAI编号(跟踪区标识)的规划设置。
其中ECGI由PLMNID、eNodeBID以及CellID三部分构成,TAI由PLMNID和TACID两部分构成。
为避免4G共享基站开通后在定位、计费等业务过程中出现混淆,规划中需遵循如下原则:(1)全网唯一原则:为保证计费、定位业务的需要,4G共享基站的ECGI和TAI编号必须确保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4G网络均为全网唯一。
(2)省内相同原则:为避免基站ECGI和TAI编号规划的跨省协调,除PLMNID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分配给同一个省的4G共享基站eNodeBID和TACID号段必须相同,省内双方在各自开通部署4G共享基站时分享该共有号段。
(3)相邻省规避原则:当相邻省份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4G基站出现eNodeBID号段重合时,发生重合的号段不可用于4G共享基站编号,以避免边界切换出现问题。
3.4G共享基站编号方案3.1移动网络识别码PLMNID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4G共享基站的ECGI与TAI中包含的移动网络识别码(PLMNID)命名规则如下表:注:在开通共享载频模式时,4G基站所辖共享载频的移动网络识别号(PLMNID)应统一按产权方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识别号来命名。
3.2基站eNodeBID及CellIDeNodeBID划分表1、基站eNodeBID编号组成eNodeBID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4G基站,共20bits、组成5位16进制数(X1X2X3X4X5)。
计费稽核管理系统编码规范说明书计费帐务中心2007-8-8编码规范说明书目录数据库编码规范 (3)设计概要 (3)设计环境 (3)设计使用工具 (3)设计原则 (3)设计的更新 (3)命名总体原则 (4)命名规范(逻辑对象) (4)数据库结构命名 (4)数据库对象命名 (5)脚本注释 (7)存储过程或触发器 (7)自定义函数 (8)数据库操作原则 (9)建立、删除、修改库表操作 (9)添加、删除、修改表数据 (9) 控件编码规范 (9)数据库编码规范设计概要设计环境设计使用工具a) 使用PowerDesigner 做为数据库的设计工具,要求为主要字段做详尽说明。
b) 通过PowerDesigner 定制word格式报表,并导出word文档,作为数据字典保存,格式可参看附件1。
(PowerDesigner v10 才具有定制导出word格式报表的功能)c) 编写数据库建数据库、建数据库对象、初始化数据脚本文件设计原则a) 采用多数据文件b) 禁止使用过大的数据文件,unix系统不大于2GB,window系统不超过500MBc) oracle数据库中必须将索引建立在索引表空间里。
d) 基本信息表在建立时就分配足够的存储空间,禁止其自动扩展功能e) 大文本字列、blob列要独立出一张表,此表只有id和blob(或大文本)列设计的更新a) 在设计阶段,由数据库管理员或指定的项目组其一成员进行维护。
b) 运行阶段,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维护。
c) 如对表结构进行修改,应先在PowerDesigner中进行修改,再重新导出WORD文档,最后在数据库中进行修改。
如果修改的是数据库字典表,必须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
d) 使用PowerDesigner生成SQL代码,禁止由PowerDesigner直接连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操作e) 修改数据库要通过SQL,禁止其它方式对数据进行修改f) 修改数据库的SQL要添加说明后保存备查命名总体原则Ø 设定的前缀一律用小写字母Ø 标识名称命名全部小写Ø 整个命名的全长不得超过30个字母Ø 全部使用字母和下划线‘_’,不能使用中文和其他字符,有特别情况允许使用末尾数字编号。
中国电信定制产品技术规范产品命名方法与编码规则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 0 0 九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1 总则 (1)2 产品型号的命名方法 (2)2.1 光纤配线架的命名方法 (2)2.2 CT GPX09R型光纤熔纤架 (3)2.3 CT GPX09P型光纤配线架 (3)2.4 CT GPX09T、TJ型光纤配线架 (4)2.5 CT GPX09S型光纤总配线架 (5)2.6 CT GXF09 型光缆交接箱 (6)2.7 CT MPX09 型数字配线架 (8)3 19英寸标准安装单元 (9)3.1 光纤单元(ODU) (9)3.2 数字配线单元(DDU) (10)4 产品图号的编码规则 (10)5 产品图纸表面处理标注规范 (13)前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优化通信系统资源配置,提高配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特制定本产品标准,在产品设计中一律遵从本校准。
本标准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不同设备厂家在产品命名方式一致,相同产品的图纸名称一致,电镀与涂覆的定义方式一致,最终达到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同样产品在产品的风格、外形、颜色、结构、功能、安装方式上一致;在网维护时,同一类设备及其内部单元均可以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更换,更换后的外观及使用效果与更换前一致。
本标准制定单位: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电信贵州公司、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广东电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有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邮电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中博通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封双荣、温天祥、徐橙、朱兵兵、周辉、岳江平、周文、王鸿宇、石荣、王晓慧、甘露、张希、余斌、杨锐、陈进、杨亚宁、廖运发、陈宁虎。
1 总则1.1 本标准分别对入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产品的命名方式进行统一,即相同产品的图纸名称一致,电镀与涂覆的定义方式一致,最终达到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同样产品在产品的风格、外形、颜色、结构、功能、安装方式上一致;1.2 本标准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SIM卡ICCID的编码方案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 集成电路卡识别码,固化在手机SIM卡中。
ICCID为IC卡的唯一识别号码,共有20位数字组成。
其编码格式为:XXXXXX 0MFSS YYGXX XXXXX分别介绍如下:前六位运营商代码:中国移动的为:898600;中国联通的为:898601。
M:移动接入号的末位:1、2、3、4、5、6、7、8、9,分别对应于186、188、189、134、135、136、137、138、139。
F:用户号码第四位,取值范围为0-9。
SS:省代码,详细如下:01 北京02 天津03 河北04 山西05 内蒙古06 辽宁07 吉林08 黑龙江09 上海l0 江苏11 浙江12 安徽13 福建14 江西15 山东16 河南17 湖北18 湖南l9 广东20 广西21 海南22 四川23 贵州24 云南25 西藏26 陕西27 甘肃28 青海29 宁夏30 新疆31 重庆YY:为编制ICCID时的年号,取后两位。
G:SIM卡供应商代码,分配如下:0 雅斯拓 1 GEMPLUS 2 武汉天喻3 江西捷德4 珠海东信和平5 大唐微电子通6 航天九州通7 北京握奇8 东方英卡9 北京华虹 A 上海柯斯第14-19位是用户识别码第20位是校验位。
中国移动第7、8位对应着网络号第3、4位第9、10位各省编号第11、12位:编制ICCID时的年份。
第13位:SIM卡生产商的编号。
第14-19位:用户识别号。
中国联通第7、8位:编制ICCID时的年份。
第9-19位由于几个版本联通卡的定义不相同(有的第10-12位是当地区号,不足3位前面补0,如重庆为“023”,有的是第11-13位是当地区号),区号前面是SIM卡生产商的编号,区号后面是用户识别号。
中国电信PHS-PIM卡ICCID命名规则ICCID的每一位均采用十进制编码,具体格式如下:89 86 06 M YY H1H2H3 XXXXXXXX (共20位),其中:89 表示国际86 表示中国06:表示中国电信运营商PHS网络标识,固定不变;M:保留位,固定为0;YY:为编制ICCID时的年号(取后两位),如‘05’代表2005年H1H2H3:本地网地区代码,位数不够前补零。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4G共享基站编号方案(2016 年 7 月)目录1.概述 (3)2.总体原则 (3)3. 4G共享基站编号方案 (4)3.1移动网络识别码PLMN ID (4)3.2基站eNodeB ID及CellID (4)3.2.1基站eNodeB ID分配表 (4)3.2.2基站Cell ID编码规则 (12)3.3基站TAC ID (13)4.规划建议 (20)4.1基站eNodeB ID的规划建议 (20)4.1基站TAC ID的规划建议 (20)1.概述为落实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 4G网络深度合作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 4G基站共享对接,特制定本方案,以指导各省 4G共享基站的 eNodeBID 及跟踪区 TAC ID 的编号规划工作。
2.总体原则4G基站每个载频均涉及对 ECGI编号(E-UTRAN小区全局标识)以及 TAI编号(跟踪区标识)的规划设置。
其中 ECGI由 PLMNID、 eNodeB ID 以及 Cell ID 三部分构成, TAI 由 PLMN ID和 TAC ID 两部分构成。
为避免 4G共享基站开通后在定位、计费等业务过程中出现混淆,规划中需遵循如下原则:(1)全网唯一原则:为保证计费、定位业务的需要, 4G 共享基站的 ECGI 和TAI 编号必须确保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 4G网络均为全网唯一。
(2)省内相同原则:为避免基站 ECGI和 TAI 编号规划的跨省协调,除 PLMN ID 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分配给同一个省的4G共享基站 eNodeBID 和 TACID 号段必须相同,省内双方在各自开通部署4G共享基站时分享该共有号段。
( 3)相邻省规避原则:当相邻省份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4G 基站出现eNodeB ID 号段重合时,发生重合的号段不可用于4G 共享基站编号,以避免边界切换出现问题。
3.4G共享基站编号方案3.1 移动网络识别码PLMN ID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4G共享基站的 ECGI与 TAI 中包含的移动网络识别码( PLMN ID)命名规则如下表:共享基站产移动网络识别号( PLMN ID)共享模式电信 1.8G 载频小区联通 1.8G 载频小区权方( 1860~1880MHz)( 1840~1860MHz)独立载频4601146001中国电信46011共享载频独立载频4601146001中国联通46001共享载频注:在开通共享载频模式时,4G 基站所辖共享载频的移动网络识别号(PLMN ID)应统一按产权方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识别号来命名。
第一篇命名规范部分第一章公共资源命名规范一空间资源命名规范1.1前言为加强安徽电信空间资源的管理,本规范对安徽电信空间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编码。
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均可作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对资源对象的称谓,资源对象的编码主要由便于计算机进行字符处理的字母和数字构成,一般可作为资源对象的简易标识,或者作为其下一级资源对象编码的前缀冠字。
本规范依据集团公司下发的运维〔2003〕92文制定,资源编码和命名均遵守《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及编码规范(传输分册)、(公共分册)修订稿》。
1.2空间资源命名范围空间资源包括:区域、子区域、局站、机房,它们之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树状包含和从属关系。
区域子区域局站机房1.3区域和子区域命名编码1.3.1区域和子区域的命名区域和子区域为一个相对的概念。
区域指在长途通信网中有独立长途区号的本地网的划分,区域的名称采用本地网城市的名称来表示,如合肥、蚌埠、阜阳等,安徽电信目前有17个区域。
子区域指在本地网中,根据本地网所辖市县区的电信管理行政体制所划分的区域,如阜阳本地网中的市区、颍上、太和等;名称格式:区域名称子区域名称符号汉字汉字字符数≤8 ≤8选项可选必选说明:● 区域名称:即本地网城市行政名称,若在本地网层面定位子区域时,此项可缺省;● 子区域名称:即本地网城市的电信管理行政体制所划分的区域的行政名称;【例】区域名称:阜阳、芜湖、马鞍山子区域名称:阜阳市、颍上县、芜湖市、芜湖县、马鞍山市、当涂县1.3.2 区域和子区域的编码1.区域的编码区域的编码用于全网层面定位资源时,作为下一级资源编码的前缀冠字。
区域的编码采用其本地网的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来表示,字符数固定为 3 位数字,如阜阳市长途区号为0558,则区域编码为558。
对于长途区号为3 位数字的城市,则将其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而在其后加“0”来表示,如广州的长途区号为020,则其区域编码为200。
第一篇命名规范部分第一章公共资源命名规范一空间资源命名规范1.1前言为加强安徽电信空间资源的管理,本规范对安徽电信空间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编码。
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均可作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对资源对象的称谓,资源对象的编码主要由便于计算机进行字符处理的字母和数字构成,一般可作为资源对象的简易标识,或者作为其下一级资源对象编码的前缀冠字。
本规范依据集团公司下发的运维〔2003〕92文制定,资源编码和命名均遵守《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及编码规范(传输分册)、(公共分册)修订稿》。
1.2空间资源命名范围空间资源包括:区域、子区域、局站、机房,它们之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树状包含和从属关系。
区域子区域局站机房1.3区域和子区域命名编码1.3.1区域和子区域的命名区域和子区域为一个相对的概念。
区域指在长途通信网中有独立长途区号的本地网的划分,区域的名称采用本地网城市的名称来表示,如合肥、蚌埠、阜阳等,安徽电信目前有17个区域。
子区域指在本地网中,根据本地网所辖市县区的电信管理行政体制所划分的区域,如阜阳本地网中的市区、颍上、太和等;名称格式:区域名称子区域名称符号汉字汉字字符数≤8 ≤8选项可选必选说明:● 区域名称:即本地网城市行政名称,若在本地网层面定位子区域时,此项可缺省;● 子区域名称:即本地网城市的电信管理行政体制所划分的区域的行政名称;【例】区域名称:阜阳、芜湖、马鞍山子区域名称:阜阳市、颍上县、芜湖市、芜湖县、马鞍山市、当涂县1.3.2 区域和子区域的编码1.区域的编码区域的编码用于全网层面定位资源时,作为下一级资源编码的前缀冠字。
区域的编码采用其本地网的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来表示,字符数固定为 3 位数字,如阜阳市长途区号为0558,则区域编码为558。
对于长途区号为3 位数字的城市,则将其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而在其后加“0”来表示,如广州的长途区号为020,则其区域编码为200。
中国电信ICCID卡号:89:陆地移动网代码;86:中国国家代码;B1B2:移动网号,C网移动网号为03;Y1Y2:卡片生产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正常制卡取当年年份的后两位数值;M:用于识别中国电信新发行的UIM卡和原中国联通已发行的UIM卡。
中国电信新发行的UIM卡启用9(对应189号段)、8(对应153号段)和7(对应133号段);N0:为序列号,取值范围为0~9。
地市公司当年首次制卡时,N0从0开始,每当制卡数量超过100万时,N0增加1,N1-N6重新从000000开始计数。
每到新的年份,N0 重新从0开始计数。
A1A2A3:为地区代码,与长途区号一致,不足三位的前面补0,超过三位时去掉最高位的0,例:上海021,A1A2A3为021;福州0591,A1A2A3 为591。
N1-N6:序列号,增量为1。
记录ICCID的使用数量,其最大容量为100万。
计数位从000000开始顺序向后排序,每到新的一年,年份Y1Y2更新,同时计数位复位至000000;C:前19位的校验位,采用Luhn算法生成;LUHN算法,主要用来计算信用卡等证件号码的合法性。
1、从卡号最后一位数字开始,偶数位乘以2,如果乘以2的结果是两位数,将两个位上数字相加保存。
2、把所有数字相加,得到总和。
3、如果信用卡号码是合法的,总和可以被10整除。
英文描述: 1.Counting from the check digit, which is the rightmost, and moving left, double the value of every second digit. 2.Sum the digits of the products (e.g., 10: 1 + 0 = 1, 14: 1 + 4 = 5) together with the undoubled digits from the original number.3.If the total modulo 10 is equal to 0 (if the total ends in zero) then the number is valid according to the Luhn formula; else it is not valid.[1]。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网元编码原则中国电信集团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二零一零年四月目录目录 (1)前言 (2)1.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 (3)1.1网元编码构成 (3)1.2 网元编码说明 (4)1.3 网元编码示例 (4)2.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中省份和本地网编码 (5)3.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类型名称 (14)4. 一级网呈现原则:(正式的命名仍按上述原则做,简化的呈现按本条做) (16)前言为规范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网管系统中各网元的编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高效地管理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编制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网元编码原则》,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省级网管系统和部级网管系统中各本地网和网元设备编码的一般原则。
1.对本地网和网元进行编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尊重现网使用习惯、名称体现关键信息及尽量简化。
2.地理命名规范了中国电信现网所有省份及本地网的名称;网元编码规范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包括CDMA网电路域中所有网元设备的编码原则;3.本文的编码原则针对部省网管系统的上传以及集团网管呈现和管理而定,暂不对各网元的设备输出名称做修改。
4.各省级网管系统在向总部网管系统上传数据时,网元编码需包括省份代码。
省内不做要求。
5.如无特别说明,本编码规范中MSC包含MSCE、TMSC包含TMSCE、HLR包含HLRE1.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中网元编码原则1.1网元编码构成网元编码由四部分构成,包括:省份代码、本地网代码、网元类型、网元序号。
如下表所示:表1:网元编码构成表【构成说明】1)省份代码:表示该网元所属的省份,由2~3位英文大写字母组成,省份代码的取值详见本规范第2章。
2)本地网代码:表示该网元所属的电信本地网,由2~4位英文大写字母组成,本地网代码的取值详见本规范第2章。
3)网元类型:表示该网元的类型,由1~4位英文大写字母和数字组成,其取值详见本规范第3章。
4)网元序号:相同类型的不同网元用网元序号加以区分。
中国电信定制产品技术规范产品命名方法与编码规则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 0 0 九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1 总则 (1)2 产品型号的命名方法 (2)2.1 光纤配线架的命名方法 (2)2.2 CT GPX09R型光纤熔纤架 (3)2.3 CT GPX09P型光纤配线架 (3)2.4 CT GPX09T、TJ型光纤配线架 (4)2.5 CT GPX09S型光纤总配线架 (5)2.6 CT GXF09 型光缆交接箱 (6)2.7 CT MPX09 型数字配线架 (8)3 19英寸标准安装单元 (9)3.1 光纤单元(ODU) (9)3.2 数字配线单元(DDU) (10)4 产品图号的编码规则 (10)5 产品图纸表面处理标注规范 (13)前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优化通信系统资源配置,提高配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特制定本产品标准,在产品设计中一律遵从本校准。
本标准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不同设备厂家在产品命名方式一致,相同产品的图纸名称一致,电镀与涂覆的定义方式一致,最终达到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同样产品在产品的风格、外形、颜色、结构、功能、安装方式上一致;在网维护时,同一类设备及其内部单元均可以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更换,更换后的外观及使用效果与更换前一致。
本标准制定单位: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电信贵州公司、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广东电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有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邮电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中博通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封双荣、温天祥、徐橙、朱兵兵、周辉、岳江平、周文、王鸿宇、石荣、王晓慧、甘露、张希、余斌、杨锐、陈进、杨亚宁、廖运发、陈宁虎。
1 总则1.1 本标准分别对入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产品的命名方式进行统一,即相同产品的图纸名称一致,电镀与涂覆的定义方式一致,最终达到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同样产品在产品的风格、外形、颜色、结构、功能、安装方式上一致;1.2 本标准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