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全员生产维护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24
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MP工作方案为了切实推进公司TPM管理各项管理要项,把TPM管理落到实处,以清除6源为载体,达到彻底6S,从而实现“创造清洁、文明的生产现场,提升设备效率,使各装置达到安稳长满优运行”的目标。
科室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科室TPM管理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二、TPM管理小组职责:负责组织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PM)的行动方案制定,阶段工作安排。
按照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PM)时间表进行各阶段的工作推进。
指导、督促、检查、评比、考核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PM)的开展工作。
协调解决科室在全员生产维护(TPM)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组织科室各班组进行全员生产维护(TPM)的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
TPM管理小组分工:组长:负责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PM)指导、督促、检查、评比、考核等全面工作。
副组长:负责科室6S管理推进组织,监督,检查,考评工作。
副组长:负责科室全面生产维护(TPM)宣传报道,协助6S管理推进组织,监督,检查,考评工作。
组员:(TPM推进员)负责科室全面生产维护(TPM)培训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阶段工作布置,方案制定,设备各项TPM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
组员:负责所管辖区域设备卫生6S管理设备点检指导、检查、监督、考评。
组员:负责科室6S管理现场管理管理方法制定,整理,收集、及负责所管辖设备卫生6S管理指导、检查、监督、考评。
组员:负责各班组按照科室全员生产维护(TPM)时间表进行各阶段的工作推进。
指导、督促、检查、评比、考核全员生产维护(TPM)的开展工作。
协调解决全员生产维护(TPM)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总结与考评各行动小组成员要每日对所管辖的范围进行检查,监督、考评,发现有问题应立即进行解决,依据班组月度考核标准,对设备包机负责人在班组月度考核进行考核。
每月科室对6S/TPM进行评价,并纳入考核。
对6S/TPM 开展还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
现代设备管理TPM全员生产维修现代设备管理模式——TPM (全员生产维护)SUNNY 译二零零一年元月目录一、什么是全员生产维护二、全员生产维护的历史三、怎样进行全员生产维护1.OEE——设备总体效率2.造成损失的六种主要原因3.组成全员生产维护的五个基石四、解决主要问题1. 解决主要问题的七个步骤2. 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自发的设备管理1.自发设备管理的七个步骤2.自发设备管理的检查监督六、有计划的设备管理导入有计划的设备管理的七个步骤七、设备管理预防1. 设备管理预防的七个步骤2.设备管理预防的方法八、教育及培训九、推荐读物一、什么是全员生产维护如何在生产中降低成本一直是多年来企业界的一个重要目标。
当然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工厂里的各种生产设备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TPM(全员生产维护)是一种有助于非常有效地使用生产设备的理论。
这里有效使用的含义是指使设备无故障地运行并生产出无质量缺陷的产品,而且使其不至于因计划外故障而停机。
TPM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人、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有机整体。
这种整体联系不仅要求设备不产生功能故障,而且其它方面如较少的工装和调整时间、较高的加工稳定性以及操作和维修的方便性等也很重要。
因此,设备一定要保养好,要不断查出设备的薄弱部位,找出原因并排除之。
这些工作不能仅由设备管理人员承担,设备操作人员也必须大力、积极地参与。
TPM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思想,也就是说:为了提高人、设备和工作环境这一有机整体的效率,TPM决不应该停止。
为了长期富有成效地提高设备效率,除了全员生产维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完整地考虑生产设备的生命周期,从计划购置一直到停产报废;●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从生产工人到车间主任;●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参与(例如,生产、设备、质量、计划部门等);●要非常重视小组(团队)工作,而且领导要给予支持。
二、全员生产维护的历史1951年日本引入了预防型的设备管理,这开始了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企业全员生产维修(TPM)流程介绍1. 全员生产维修(TPM)理念1.1 什么是全员生产维修(TPM)?全员生产维修(TPM)是一种维修工作流程,可看作是针对于机器的“医疗技术”。
其目的就是要显著地提高生产率,增强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满足感。
TPM使维修成为了企业经营中极其必要和关键的核心,而不再被看作是无利可图的活动。
维修停工期按计划被安排为工作日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完整部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意外情况和非计划维修工作降到最低限度。
1.2 为什么要实行TPM?引入TPM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在快速运行的经济环境下避免浪费;●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用尽可能快的时间进行小批量生产;●出售无缺陷产品给顾客。
1.3 TPM与TQMTPM工作流程与当前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工作流程是非常相似的。
许多在TQM 中应用的工具用于实现和优化TPM,如员工授权、建立基准、文档等等。
二者的相同点如下。
1.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面授权;2.员工必须被授权以进行纠错活动;3.二者均是长期作业,TPM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贯彻,并且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员工心中对工作责任感的波动也需要时间。
TPM是日本提出的一种理论。
TPM的起源可追溯到1951年预防性维修刚从美国介绍到日本。
1960年,Nippondenso成为第一家在企业广泛应用预防性维修技术的公司。
预防性维修理论强调,生产人员使用机器制造产品,而维修人员致力于维护这些机器,但是由于Nippondenso公司的自动程度较高,导致维修人员缺乏,使维修成为一个难题。
所以管理人员决定由生产人员来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这是一种自治性维修活动,是TPM的一个特点),而维修人员只需要执行一些必要的维修工作。
这样Nippondenso公司在实施预防性维修后,又实施了由生产人员执行的自治性维修。
同时,维修人员通过在新设备上实施或在新旧设备上联合实施专业调整工作以提高其可靠性,从而产生了改进性维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