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尤虎

提到集体备课,大家都很熟悉。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有的学校还有惩罚性措施,督促老师必须参与备课组活动。从各校的发展看,集体备课效率高的学校,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高。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大家都在做,但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很实在,对老师的促进作用明显,大家乐于参加。有的集体备课东拉西扯,闲聊一阵,大家没有兴趣,感到是浪费时间。决定备课效率的关键是什么?流程的务实高效!

一、集体备课的流程

集体备课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复备→重点跟

踪→课后交流。

(一)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开展集体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自主性和独创性。

它具有两个层面的积极意义: (1)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的教师擅长画简笔画,有的教师擅长设计软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每个教师都各展所长,这样备出来的课既有特色,又可扬长避短。(2)可使教学充满“个性”。尽管教师使用相同的课本、参考用书等,但每位教师在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以及情感和能力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这一切都会在备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

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别备课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做法,即教师独自一人苦思冥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事无巨细,将教学的每个步骤、每句话都在备课笔记本上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示范课前总是把教案背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备出来的课有悖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宗旨,不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充分发展。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师生间的互动都是即兴活动,不可能事先句句都预设好。因此,个别备课中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尤其重视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增强“内功”,才能备好课。

(二)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团体,教师一起共同备课。其优势是教师能互相切磋、拓展思路、博采众长、共同提高。然而,集体研讨不能走极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作业甚至统一教具(多媒体)等。其实,这种做法是对集体备课的机械运用,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

(三)个性复备

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但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四)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

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

(五)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方式

1.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活动。

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备课组成员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做好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就某一问题、某一专题或某一节、某一单元,大家各尽其能,各显神通,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2.备课主讲制

每位教师在每周的集体备课前先自行备课,形成各自的粗略设想。集体备课时由一位教师主讲,每册教材的前每话题Topic 中Section A.B通常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主讲,后则由青年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后主讲。主讲教师的责任是仔细研读自己将负责主讲的话题,构思与该话题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课内外教学活动,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中考要求,将该

话题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设计一定量的口、笔头练习。

3.资源共享制

所有教师都将各自在备课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源提供给组内成员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教学参考材料积累较多;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大家互通有无,充实各自的备课内容。教研组和备课组还积极建设好自己的信息库、资料库,实现组内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行为和习惯的改变,既减少了重复劳动,又丰富了备课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益。

4.问题共商制

由于《新目标教材》的使用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备课时准备得再充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新问题,或者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难、困惑,教师都会在备课组提出,共同研究探讨,共商解决方案。

5.听课交流制

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每教一个话题都有一人在备课组里讲公开课,备课组的教师一起听课,课后大家议课评课,共同研究,互相启迪,不断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

总之,形势在发展,我们对新的教改形势下英语备课的认识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提高。我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整和完善教学改革中的行动策略,并将继续探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上是我的一点点备课的点滴积累,与青年教师共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