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三章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主要内容概述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概述一、基本概念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特点: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导致的功能障碍多、多发生于青壮年原因:交通事故、工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等。
临床分类按损伤方式分闭合性损伤——指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的任何一层保持完整开放性损伤——指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同时头皮、颅骨、硬脑膜三层均有损伤。
临床分类按损伤部位分局部脑损伤——当造成损伤的外力作用于局部脑组织时,可导致额颞叶、顶叶、颞叶、脑干等部位的损伤,损伤部位不同,表现不一。
弥漫性脑损伤——当外力较强,脑组织损伤广泛时,可出现弥漫性脑组织损伤,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自主功能障碍,植物状态持续数周。
按损伤性质分脑震荡脑挫伤与脑裂伤(合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二、主要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言语错乱、构音障碍、命名障碍、失语吞咽功能障碍其他功能障碍第二节康复功能评定一、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GOAT)康复功能评定(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是颅脑损伤评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国际性评定量表3项指标: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优点:简单、客观、定量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最高积分15分为正常,最低积分为3分;≤8分为昏迷,≥9分示无昏迷;得分越低,昏迷越深,损伤情况越重。
根据GCS积分和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度:GCS 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以内。
中度:GCS 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
重度:GCS 6~8分,伤后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小时以上。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植物状态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
现对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
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
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
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两侧臂和大腿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
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
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1.2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
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一、引言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且康复周期长,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我参加了颅脑损伤康复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颅脑损伤概述颅脑损伤是指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损伤。
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根据损伤病理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2.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治疗:在神经外科病房进行,以床边康复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支持疗法、抗痉挛体位等。
(2)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包括运动、认知、言语、行为、心理和大脑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康复。
(3)后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康复中心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转入社区或家庭进行康复,包括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3. 康复治疗技术(1)运动康复: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康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认知康复: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
(3)言语康复:针对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如发音训练、构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4)心理康复: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通过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 掌握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康复治疗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医院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一、概述颅脑损伤也称脑外伤,是指脑部受各种外力作用后,引起脑部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颅脑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发生率居于各类创伤的第二位,占22%~42%,而死亡率居于首位,占创伤总死亡的72.2%~92.5%。
在中国每年新增颅脑损伤患者约60万人,其中47%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
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
颅脑损伤后极易遗留严重残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认知、言语交流、行为、心理、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等功能障碍,其中记忆障碍发病率近100%。
颅脑损伤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因此,利用各种康复护理手段,对脑损伤患者造成的身体上、精神上、职业上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使其消除或减轻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颅脑损伤后主要的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和认知障碍、言语与吞咽障碍、心理精神障碍等,其中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对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意识功能障碍及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见本章相关内容。
需特别注意,有两种情况不进行评分:颅脑损伤6小时之内死亡;颅脑火器伤。
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GCS计分3~5分为特重型损伤;6~8分为重型损伤;9~12分为中度损伤;13~15分为轻度损伤。
2.连续记忆恢复以后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伤后遗忘时间来进行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PTA是指受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其分级标准是:(二)运动功能障碍及评定颅脑损伤后可因脑器质性损害造成的原发性运动功能障碍和由并发症造成的继发性运动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可因锥体束损害表现为偏瘫、单瘫、双侧瘫,也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共济失调、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
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的评定:一般先用Bnmnstrom评测法作快速筛查,再进行肌张力、平衡协调能力评定。
【关键字】精品毕业论文题目:颅脑外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系别:专业:姓名:学号:临床指导老师:颅脑外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论文摘要:患者于5月31日工作时被风扇击伤头部,当即昏迷不省人事,即被家人送至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行右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周神志逐步转清,现患者病情稳定,逐转我院并收入我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肢围度、肌力、肌张力、FIM、Barthel指数等评定,得出诊断和病人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病人的问题,促进康复,制定一系列的康复目标与治疗方案,包括近、中、远期。
治疗方案中分为运动、物理因子、作业、传统几大类的治疗方案,如有肌力训练、步行训练、中频电治疗、针灸等治疗。
以病人的康复疗效和制定的康复目标,不断地改善治疗方案,使其达到更好的疗效,同时并对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建议,更方便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关键词:脑外伤肌力肌张力问题康复目标治疗方案一、正文姓名:张德洪年龄:39岁性别:男职业:工人婚姻状况:已出生地:广东罗定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地址:佛山市润彩华电脑润商标厂联系电话:入院日期:2009年7月20日11:50时记录日期:2009年7月20日16时:40时主诉:脑外伤术后51天。
现病史:患者于5月31日工作时被风扇击伤头部,当即昏迷不省人事,即被家人送至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行右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于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3周神志逐步转清,现患者病情稳定,但吐语欠清,右侧肢体乏力,逐转我院并收入我科进一步康复治疗,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体重转前有所下降,具体不详。
说话时,偶有口水外流。
肩关节半脱位。
既往史:无传染病或慢性病,有预防接种史,但是具体不详。
无药物过敏史,无外伤与手术史,无输血及输血制品史。
出生年患轻型β地中海贫血。
个人史:无居住地地方病情情况,无不良嗜好,无传染病接种史,无食鱼生史。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重度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脑部损伤,常常伴有多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昏迷、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康复的意义。
一、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概念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指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后,尽早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训练,重点是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认知功能的训练、言语功能的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系统性、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
1.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体位翻转、呼吸训练、床位操等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因病情严重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康复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不仅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训练、认知功能的训练、言语功能的训练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从疾病中恢复过来。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一方面,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以通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对于医院、家庭和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引起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一、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的重要性颅脑外伤是一种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治疗和康复护理极具挑战性。
颅脑外伤患者除了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外,还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护理,才能恢复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
因此,对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长期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需要良好的护理条件、合理的康复方案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以便早日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
2、减少医疗费用颅脑外伤的治疗费用较高,而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费用。
对于一些患者,康复护理比药物治疗更具有优势,可以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3、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长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家庭的压力,并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二、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提前干预提前干预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提前干预可以减少神经损伤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改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针对不同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2、精准式创伤管理精准式创伤管理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基本理念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制定康复方案,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法,达到优化治疗效果的目的。
精准式创伤管理可以减小治疗风险,提高康复成功率。
3、生理疗法生理疗法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生理疗法,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和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
常用的生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和康复性脑电图等方法。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生理疗法在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