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7
第20单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2015年12月29日1.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 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
74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
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
这反映了俄国人民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 B.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C.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 D.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出现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D.《吿俄国公民书》的发表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5.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6.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材教法第六课本课地位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即苏维埃俄国,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的俄国;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12月成立,到1991年解体。
苏联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但苏联的建设中的一些弊端有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前撤。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它的经验和教训有时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学难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俄国十月革命前国内外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初中学生基于知识和认知能力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点要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分析,而初中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整体认识存在困难,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结合视频播放《四月提纲》、俄国二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和图片达到突破重点知识。
难点突破方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原因,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教材49页中的小字进行通俗解释即可。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个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破提问: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通过将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找出依据答出。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教学目标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
熟知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体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开创性精神。
4、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5、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难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史料结合法、观3、看历史影片、4、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2、《四月提纲》内容: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意义:为革命指明方向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7日)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A、对俄国历史的影响B、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C、鼓舞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同步分析与思考:俄国、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点及原因?马克思曾提出革命必需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落后的俄国建立,这说明了什么?(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两政策主要内容、作用2、新经济政策必要性: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3、新经济的评价:(1)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2)是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是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十五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39课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特殊历史背景,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及主要作用。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1918—1920年,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苏俄处于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一面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一面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战时非常特殊的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敌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这些措施由于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内容为: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人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苏俄当时的理想政策,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而俄共一些领导人还希望引导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却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出强烈不满。
苏俄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列宁等人随之决定调整政策。
(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主要内容:①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②工业方面,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清单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
【—总结清单之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下面的内容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的总结清单,同学们认真学习,记录笔记。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希望老师上面提供的知识点的总结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相信同学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