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8.93 MB
- 文档页数:103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发展状况1、《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
2、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3、《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4、《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5、《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1)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A、成书时间:《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B、《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
C、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D、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E、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作为叙事记言文字,比较成功,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F、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
如:《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的几段话G、《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H、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2)《论语》只记录了孔子广告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A、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
B、《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课后答案【篇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习题】>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理解。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9.简论韩非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0.名词解释:《论语》、《墨子》、《庄子》。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l.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2.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
3.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
4.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
5.论述《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
概述先秦历史散文
活动目的:
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希望学生对先秦历史散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查阅古代文学史中有关先秦历史散文的资料,写一篇介绍先秦历史散文的概述,约1000字,并将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列表。
作者国别作品作品的体例
活动建议:
概述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主要代表作品、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重要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1。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题库及答案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先秦历史散文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的著作。
这些著作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
它们以文字为载体,用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变迁、战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字的艺术魅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著作的作者们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裁多样,包括史书、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
其中,史书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体裁,如《春秋》、《左传》等。
这些著作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当时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编年体则是以年代为线索,记录了各个年份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国别体则是以国家为单位,记录了各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纪传体则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先秦历史散文的写作风格也各具特色。
一些著作以简洁明快著称,如《春秋》和《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散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体,是平实易懂、形式自由的文体之一。
因此,散文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先秦历史散文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教学对象:本教案针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先秦时期大量流传下来的优秀散文。
3.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4.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漫画、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先秦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
2)概念解释讲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不同于其他文体,散文的形式十分自由,语言也相对平实,主要指的是以叙述或描写为主,不按照诗歌的体制来写作的文体。
先秦历史散文十分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3)例文阅读选择一些优秀的先秦历史散文,让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4)文本分析针对所选的散文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5)篇章写作通过引导,让学生仿写散文,独创作品,能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6)语文素养提升通过阅读,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能够更好地欣赏优秀古文,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2.教学手段设计:1)黑板可以画出散文的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形式和特点。
2)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3)教材使用历史散文选读教材,选择好的散文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设计1.因材施教法针对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进步。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发问,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互相帮助,分享思考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