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结节病
- 格式:pdf
- 大小:266.33 KB
- 文档页数:1
乳腺结节的治疗方案第1篇乳腺结节的治疗方案一、背景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乳腺结节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结节性质、生育需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2. 观察与监测:对无明显症状、病情稳定的患者,采取定期观察和监测。
3. 保守治疗:对有症状的患者,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4. 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展或有恶变风险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5. 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三、治疗方案1. 观察与监测(1)定期乳腺超声检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了解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
(2)乳腺X线检查:根据患者年龄和超声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乳腺X线检查。
(3)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疑似恶性结节或难以定性的结节,可进行乳腺MRI检查。
2.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激素类药物、中成药等治疗。
(2)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热疗等,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环。
(3)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
3. 手术治疗(1)开放手术:对明确诊断为良性结节、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2)微创手术:对良性结节、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治疗。
(3)乳房重建:对需要切除乳房的患者,可根据患者意愿和条件,进行乳房重建。
4. 心理干预(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其心理需求。
(2)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3)心理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疗法等。
四、注意事项1.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 饮食宜清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诊断敖芳,袁璐1867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诊断特异性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5例结节病的临床、C T和M R/扫描资料。
结果15例患者中0期0例、I期4例、Ⅱ期8例、Ⅲ期3例。
本组纵隔淋巴结增大主要位于4R区。
其次为11、5、7、2R区。
肺内病变本组15例中12例表现为散在不规则小结节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
3例可见融合而成的大块致密影呈“假肿瘤”征象。
结论胸部结节病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为临床及时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胸部;结节病;体层摄影;H R C T【中图分类号】R65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867一02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可侵犯多个脏器川,其中以肺和胸内淋巴结多发,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p】。
本研究搜集了15例经临床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胸部结节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28—63岁,平均35.8岁。
本组主要症状:有呼吸系统症状13例,干咳l O例,胸闷5例。
胸痛4例;肺外表现9例,结节红斑3例,关节痛3例,眼部病变3例,心动过缓1例。
15例均有全身症状,为发热、乏力、消瘦。
15例患者中4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4例经C T导向下肺活检病理证实,2例经纤支镜取活检证实,5例经C T、M R/诊断口服泼尼松后随访好转而证实。
1.2本组15例均摄全胸部正、侧位片;15例均使用美国Pi c ker公司PQ S螺旋C T扫描,层厚8m m,层距8m m,其中12例加做H R C T扫描,8例增强扫描;15例均采用G E公司Si gr m cont our l.5T超导磁共振检查,常规平扫sE T1W I和FSE T2v,r I,包括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2结果2.1胸部正、侧位平片表现15例中12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例可疑右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表现为右上纵隔增宽;15例中10例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状、颗粒状阴影,3例可见融合而成的大块致密影,2例显示肺间质纤维化。
中国乡村医药皮下及胸内结节病2例顾倩倩 陈兰茜 颜双泉 吴小脉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几乎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临床以肺和胸内淋巴结发病率最高,肺外表现以皮肤最常受累,其次为肝或胃肠道、眼、肾、神经系统、心脏、肌肉骨骼系统等。
多数患者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我院收治皮下及胸内结节病患者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62岁,农民,因“咳嗽伴胸闷1月余”于2019年11月14日入院。
患者约1个月前出现咳嗽,干咳为主,无明显咳痰,遇冷明显,伴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无咯血,无胸痛,无畏寒、发热、声音嘶哑、夜间盗汗等症状,未重视未治疗,症状持续存在。
胸部增强CT检查:两肺多发斑片状、网格状及沿血管支气管束分布粟粒、结节状高密度影,两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图1)。
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左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副鼻窦炎、左侧副鼻窦囊肿、右甲状腺小结节病史,宫内切除术后状态。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殊,四肢可触及多个活动性皮下结节,质韧,活动可,无压痛。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 7.44,PaO2 68mmHg,PaCO240mmHg;血常规中WBC 4.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2.1%,淋巴细胞百分率15.1%,淋巴细胞绝对值0.6×109/L,Hb 111g/L,ESR 33mm/h;免疫系列C:免疫球蛋白G 16.17g/L,补体C4 0.51g/L,超敏CRP 8.8mg/L,血免疫细胞亚群(TBNK)检测:CD3绝对值459.45/μL,CD4绝对值367.45/μL,CD8绝对值93.98/μL,CD4/CD83.91,肿瘤系列: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7ng/mL,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肌钙蛋白-Ⅰ、凝血功能+D-二聚体、T细胞斑点试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全套未见异常。
胸部结节疾病CT检查的作用探讨胸部CT检查结节疾病的诊断影像表现.其方法:我们回顾性的分析通过临床与病理进行证实,在治疗疾病前后都可以进行CT影像学检查二十例这类疾病的CT征象。
显示结果:这二十例患者都可以看见胸部的淋巴结出现增大,其中有14例存在广泛纵隔与对称性的肺门淋巴结出现肿大;还有4 例患者纵隔与单侧肺门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有2例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发生肿大。
有13例患者出现肺部疾病;仅1例患者胸膜发生病变.最终结论:对于胸部结节疾病的胸部平片以及临床显示缺乏特异性,而CT检查对临床胸部结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胸部发生结节是病因不是很明确的多系统一类肉芽肿的疾病,这种疾病CT主要的表现为双侧肺部对称性存在淋巴结或者纵膈淋巴结发生肿大,主要的病理基础属于干酪性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这种肉芽肿的病变经常会自行消退,可是偶尔也会进行发展恶化,我们为了探讨这种疾病在CT的典型表现,回顾性地分析二十例患有胸部结节的病人实施CT检查,结果如下。
一、胸部结节的主要病因和临床表现胸部发生结节由不是很明确的多系统一类肉芽肿疾病引起的,这种疾病CT 的表现是双侧肺部呈对称性存在,淋巴结或者纵膈淋巴结发生肿大,主要的病理基础属于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其这种疾病的主要发生病因和某种比较特殊病菌的感染、肺部吸入了某种有机的物质、免疫系统的机能出现降低或者特殊性的金属物质等有直接的关系。
胸部结节疾病发生病变能够累及到淋巴系统,还会累及到皮肤与眼部。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主要临床表现会随着自身其体质与病程不同发生着变化,可见这种疾病有一定规律可循的:(1)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大多是青壮年,在发病的初期,患者大多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也可能症状比较轻,它的病情进程也比较缓慢,在进行X线检查的时候,是很难被发现。
(2)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出现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症状,并且还能够出现轻微的盗汗、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3)这种疾病症状一般是可以自行消退的,而部分病人的病情会逐渐发生恶化,以至可导致发生死亡。
第5卷第4期CT理论与应用研究V o l.5,N o.4 1996年11月(23~25)CT T heo ry and A pp lica tion s N ov.,1996胸内结节病的CT和H RCT表现孙忠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摘 要:将肺结节病的主要CT和HRCT表现归纳为:1)毛玻璃样影;2)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和胸膜下区分布的结节状影;3)不规则索条影;4)肺结构变形、蜂窝状囊性变、牵引性支扩和肺纤维化。
探讨肺结节病的CT和HRCT影像特征,以及其在随诊中对病变可恢复性的评价。
主题词: 肺 结节病 高分辨率CTCT and HRCT M an ifestations of Thoracic Sarcoidos isSun ZH onghua(D ep ar t m ent of R ad io logy,P ek i ng U nion M ed ical C o llege H osp ita l,Chinese A cade myof M ed ica l S ciences,B eij ing,100730)ABSTRACT:W e classify the m ain CT and H RCT m anifesta tion s o f pu l m ona ry sa r-co ido sis in to the fo llow ing s:1)G round-g lass opacities;2)N odu la r opacitties a long b ronchov ascu la r bundles,in te r lobu lar septa,and subpleu ra l lung reg ions;3)Irregu la r linear opacities;4)Lung d isto rtion,honey com b c y sts,traction bronch i e c tasis and pu l-m o nary fi b ro sis.W e study the i m ag ing featu res o f CT and H RCT in pu l m ona ry sa rco ido sis and the ir assess m ent o f lesion rev ersi b ility i n the fo llow-up o f the d isease.K ey w ords:Lung,Sarcoidosis,H igh-resolution CT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病理学上为非干酪性慢性肉芽肿。
胸部结节病
发表时间:2013-03-01T11:09:57.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段秀梅1 单连波2 [导读] 结节病过去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而近年来国外屡有报道,国内见于文献者已达13例,此病由于常常缺乏特征性表现,故易误诊,甚至活组织病理检查也有误诊为结核者,以致延误治疗。
段秀梅1 单连波2(1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白山 134300;2吉林省白山市康宁医院吉林白山 134300)【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97-02 结节病过去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而近年来国外屡有报道,国内见于文献者已达13例,此病由于常常缺乏特征性表现,故易误诊,甚至活组织病理检查也有误诊为结核者,以致延误治疗。
现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结节病4例报告如下: 1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例1:男性,18岁。
胸闷咳嗽盗汗2月余,2009年5月体检发现胸部病变。
咯少量白痰无血,无发热及胸痛。
查体:颈部,颌下,锁骨上及腋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压痛及粘连。
OT试验:1∶10,000及1∶1000均为阴性,2009年5月胸片见两纵隔增宽,双肺门多个结节状肿块影,约3×4~4×5厘米,两肺中下野散在粟粒状致密影及少许索条影,X线:诊断考虑结节病,不除外恶性淋巴瘤,左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结节病,经激素治疗6个月,纵隔及肺门肿块影基本消失,肺门轻模糊,两肺中下野残留少许网格状及小点状阴影。
例2:男性,23岁。
咳嗽气喘5个月,伴不规则发热2个月,头痛、头晕、恶心,食欲减退,消瘦,在外院两次淋巴结活检诊为“淋巴结核”,经抗痨治疗无效。
查体:全身大面积皮疹,两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两肺可闻痰鸣,肝大肋下4厘米。
胸片示:两肺门数个肿块影,呈土豆状,右上纵隔增宽,肺门附近可见放射状条索影,两肺中下野可见子结节状致密影,X线诊断,考虑淋巴母细胞瘤,不除外结节病或淋巴结核,OT试验:1∶1000阴性,颈淋巴结活检证实结节病,经激素治疗7个多月,纵隔及肺门肿块影消失,左肺门模糊,两肺下野尚可见少许索条状影。
2 两肺广泛浸润性病灶
例3:男性,29岁,2000年11月开始咳嗽,盗汗,咳少许白痰,偶有黄痰带血,3个月后症状加重,2001年3月17日胸透发现右肺下野小片样模糊影。
查体:一般情况好,血沉正常,白细胞16.500/立方毫米,中性粒C79%,曾服阿奇霉素7天,静点青霉素50天无效,肺内病变有明显进展,全身淋巴结肿大,4月3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右肺病灶增多,左肺中下野呈云絮状阴影,两肺门不大,67天后胸片复查,两肺布满云絮状阴影,大小不一,右下肺野病灶相互融合成大片状,双肺门淋巴结肿大,3个月后,右肺门出现散在钙化点及索条状阴影,腋下淋巴片活检证实为结节病,激素治疗7个月,两肺门阴影明显缩小而模糊,两肺病灶消失,右下残留少许纤维索条影,3年后右肺门仍可见钙化点,双肺中下野仍有少许纤维索条状影。
3 结节病并发胸水
例4:女性,40岁,胸病伴全身淋巴片肿大一年,近一个月加重,2009年6月左眼眶及左颞部先后肿物由米粒大渐渐长至拇指头大,当时诊断为皮下囊肿,2010年5月开始胸闷气喘,咳嗽,在外院作眼眶肿物,活检诊为泪腺结核,抗痨治疗4个月无效,OT实验阴性,否认结核病而来我院。
查体:全身大面积结节性红斑疹,颈部,颌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及粘连,肝大肋下4横指,8月29日胸片见两肺门数个类圆形肿块影及散在索条状阴影,右肋隔角消失,可见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胸透显示:胸腔积液,激素治疗一个月后,两肺门影明显缩小而模糊,两肺纹理增强,右肋隔角变钝,活动性积液消失,仅见轻度胸膜粘连,经颈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结节病。
4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尤多见于胸内器官,胸部结节病的X线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为多数结节病的早期X线表现,约占84%,其中双侧肺门肿大占90%,一侧肿大少见,仅占5%。
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密度较高,边缘锐利,大小不等,可互相重叠,呈结节状或土豆状,称为“土豆征”,是结节病较典型X线征象,当肿大淋巴结消退时,清晰的肺门边缘模糊呈细毛状。
结节病肺部湿润达60%,其X线表现往往缺乏典型征象,可有结节状阴影,也可呈片状,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10厘米,有的病灶甚至肺水肿样改变,一般常见的为粟粒病灶和间质性浸润。
粟粒节状阴影亦称肺泡结节病,其病理基础是肺泡间隔内非干酪性肉芽肿。
结节病侵犯胸膜国内尚未报告少,而国外文献报道并不少见,过去曾认为结节病之胸腔积液是由于感染引起,但Dobinowtz氏报告10例均未发现感染,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脏和胸膜浸润有关,其X线征象可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和胸膜钙化,多数病人之胸腔积液可自行消退或经治疗痊愈。
本文例4为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并发右侧胸腔积液,住院后未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经用激素治疗一个半月,胸腔积液消失,但见胸膜轻度肥厚粘连。
5 小结
本文介绍4例胸部结节病,基本概括了此病常见的主要X线征象,我们认为在对本病的诊断上,目前仍需临床、病理疗、X线三者的紧密结合,尤以临床与X线的结合更为重要。
如果X线具备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所谓“土豆征”则是胸部结节病常见的典型X线征象,再结合其轻微的临床症状,此类病例轻易确立诊断。
若是单纯肺内浸润肺病灶,则往往缺乏典型X线征象,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这种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尤为重要。
对一些反复检查仍属可疑的病例,通过试验治疗动态观察,也是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岳辉南.结节病.中华放射学杂志,(1):14,1999.
[2]刘继权.胸部结节病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1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