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内结节病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52.56 KB
- 文档页数:3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结节病是一种以多发肺部结节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在影像学表现方面,结节病通常呈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变。
影像学检查对结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
影像学技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胸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其中,CT是最常用的结节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其具有分辨率高、检测敏感性好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结节的数量、大小、位置等信息。
MRI在评估结节病的胸外部分(如纵隔、心脏等)病变时具有优势。
影像学表现结节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是一种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变。
这些病变通常呈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直径一般为1-10mm。
病变在不同患者间呈现出各种形态和分布模式,如散在分布、团块状分布、斑片状分布等。
病变还可伴随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纵隔增大等。
影像学评估对于结节病的影像学评估,除了结节的数量、大小、位置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1. 结节病的伴发病变:结节病可以伴随多种病变,如空气支气管痉挛、空气囊肺以及胸腺疾病等。
影像学检查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相关病变。
2. 结节的特殊表现:有些结节病的结节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影像学特点,如空洞、斑片状阴影、纵隔钙化等。
这些特殊表现有助于进一步确认结节病的诊断。
3. 结节的进展情况:结节病的结节可以发展为实性结节或肺实质纤维化等严重病变。
影像学检查可以跟踪观察结节的进展情况,以及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随访。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对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影像学检查中,CT是最常用的方法,而MRI对于评估结节病的胸外部分病变更具优势。
在进行影像学评估时,除了关注结节的基本特点外,还需要注意结节的伴发病变和特殊表现,以及结节的进展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结节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对这一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有所了解。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符合诊断标准并经病理证实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结果纵膈、肺门淋巴结增大22例;13例肺内出现多样性改变;胸膜改变2例。
结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及CT特征并结合病史可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胸部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多样性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处,最常侵犯胸内淋巴结和肺。
约86%-92%的患者累及胸部[1]。
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27例经病理证实的22结节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参阅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胸部结节病中15例支气管粘膜活检证实,7例经体表淋巴结活检证实。
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17~61岁,平均37岁;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的7例,咳嗽(多为非刺激性)10例,发热3例,胸痛3例,气促及呼吸困难10例,咯血2例。
1.2检查方法:设备:美国GE单排螺旋CT机;所有患者均自肺尖至肺底层厚10mm、间隔10mm行常规平扫;薄层扫描:行层厚和间距均为5mm的薄层扫描;高分辨扫描层厚1mm间距10mm;18例进行了增强扫描;以2.5ml/s速率静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300ml后,注射开始20s后开始快速连续扫描。
2 结果2.1纵隔淋巴结增大:22例(淋巴结横径>10mm),气管旁(20例,90.9%)隆突下(18例,81.8%),肺动脉窗(17例,77.3%)主动脉旁(9例,40.9%);肺门淋巴结肿大21例,20例见双侧较对称性淋巴结增大,1例仅见左肺门淋巴结增大。
2.2肺内表现:13例出现肺部改变,均发生于淋巴结病变之后。
多发结节状改变者7例,多为直径10-15mm的结节,6例表现为圆形的结节,5例表现为肺内网格状改变,5例HRCT见支气管血管束增厚,4例胸膜下区见小叶间隔增厚和细小蜂窝状影;肺内见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3例;肺门增大模糊5例,肺内纤维性索条3例。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检查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以及PET-CT。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结节病的位置、数量、大小、分布和其他相关特征的信息。
X线胸片X线胸片是结节病最常用的初筛工具之一。
在X线胸片上,结节病表现为两肺弥散性或局限性的小结节状阴影,常见于中、上肺野。
这些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呈双肺对称分布的特点。
CT扫描CT扫描是结节病的首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
结节病的CT表现多样,可呈结节性、浸润性或混合性。
常见的CT表现包括双肺中、上肺野的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肺实质浸润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
MRIMRI在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中相对较少使用。
对于一些特定器官的受累如心脏和神经系统等,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在MRI图像上,结节病可表现为病灶的强化和肿物的浸润。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的优势,可用于评估结节病的全身受累情况。
结节病病灶在PET图像上通常呈高代谢活性,这对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特点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病变进展不同而不一致。
以下是常见的影像学特点:1. 多发结节病灶:结节病通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的病变,这些结节可能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2. 中上肺野受累:结节病最常累及肺的中上肺野,尤其是肺门区域。
3. 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节病可导致纵隔淋巴结增大,这在CT扫描中可观察到。
4. 弥漫性肺实质浸润:在结节病的晚期,肺组织可能出现弥漫性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肺容积减少。
5. 非干酪性肉芽肿:结节病的病理特征是非干酪性肉芽肿的形成,这在影像学上很难直接观察到。
结论影像学是结节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和PET-CT。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关于病变的位置、数量和特征的信息。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肺部,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它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肺泡内病变形成的一种疾病。
影像学是结节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初筛工具,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表现。
在X线胸片上,结节病通常表现为肺部多发性结节状阴影。
这些结节一般大小均匀,边界清晰,直径在2-10mm之间。
CT扫描CT扫描是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CT影像上,结节病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大小均匀,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结节呈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
CT扫描还可以评估病变的分布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和组织特征,但对结节病的检测和定位能力不如CT扫描。
MRI在评估结节病合并胸膜病变和心脏受累等情况时具有优势。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评估结节病病变的活动程度和代谢情况。
PET-CT可以检测到肺部结节病病灶的代谢活跃性,有助于区分活动性病变和炎症。
它对于结节病的定量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结节病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在影像学上,结节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多发性结节状病变是结节病的典型特点,这可以帮助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结节病的结节一般大小均匀,边界清晰,直径在2-10mm之间。
结节病病灶呈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后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
结节病的病变多见于肺部,但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肝脏、脾脏等。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疾病有部分重叠,对于结节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与结节病相似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球状肺瘤等。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
结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节病诊断标准结节病(nodular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肺部、甲状腺、淋巴结等。
结节病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结节病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损害、眼部症状、关节疼痛等。
二、影像学检查。
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胸片、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特征,进行初步诊断。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结节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获取患部组织,经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四、实验室检查。
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五、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眼科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六、诊断标准。
结节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七、治疗。
针对结节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
结节病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医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本文介绍的结节病诊断标准,希望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对待这一疾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结节病,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结节病”的CT表现,如何诊断?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全身性疾病。
女性好发。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
绝大多数患者有胸部淋巴结的累及,并沿淋巴管累及肺内组织。
1【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炎性疾病。
2【临床表现】乏力,轻咳等。
3【CT表现】结节病主要表现为肺门和纵隔的淋巴结增大(图3-293)。
大约60%~90%的结节病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增大,两者常同时出现,且为对称性表现。
41%的结节病同时有肺和纵隔的异常,43%的患者单独表现为肺的异常。
结节病引起的纵隔内淋巴结增大主要在气管旁、主肺动脉窗、隆突下和血管前间隙。
其他间隙淋巴结也可增大,但相对少。
增大的淋巴结可融合形成肿块,但不如淋巴瘤的淋巴结大,可见均匀性、点状或蛋壳样钙化,少有强化或有坏死的出现。
结节病可侵犯双肺实质,范围从5%~85%不等。
HRCT能充分显示结节病的肺部异常改变,包括:磨玻璃样征、不规则线样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其出现率分别为:83%、72%和89%。
肺内结节(图3-294)包括沿支气管血管束的结节(100%)、胸膜下结节(100%)和小叶间隔的结节( 89%)。
此外也可见含气囊腔,出现率为39%,肺内结构扭曲为50%,两种征象可长期存在。
磨玻璃样征是结节病最早的肺内征象,它代表活动性肺泡炎或广泛扩散的微小间质性肉芽肿,继而出现纤维化。
不规则线样影被认为预后差的表现之一。
Müller等认为不规则线样影比有结节的患者肺功能差,但并不提示有不可恢复的纤维化存在。
当不规则线伴有结构的扭曲、肺门和叶裂移位、囊性灶和收缩性肺不张时,肺纤维化可诊断。
图3-293结节病CT强化扫描示纵隔各间隙淋巴结增大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均匀,有融合图3-294结节病肺窗示双肺多发结节,与血管纹理关系密切总之,肺结节病可表现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增大以及肺内结构的异常。
淋巴结增大以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为特征;肺的磨玻璃样征、肺结节、不规则线和增厚的小叶间隔代表疾病的可恢复性;囊性腔、结构扭曲为不可恢复性的CT表现。
第5卷第4期CT理论与应用研究V o l.5,N o.4 1996年11月(23~25)CT T heo ry and A pp lica tion s N ov.,1996胸内结节病的CT和H RCT表现孙忠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摘 要:将肺结节病的主要CT和HRCT表现归纳为:1)毛玻璃样影;2)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和胸膜下区分布的结节状影;3)不规则索条影;4)肺结构变形、蜂窝状囊性变、牵引性支扩和肺纤维化。
探讨肺结节病的CT和HRCT影像特征,以及其在随诊中对病变可恢复性的评价。
主题词: 肺 结节病 高分辨率CTCT and HRCT M an ifestations of Thoracic Sarcoidos isSun ZH onghua(D ep ar t m ent of R ad io logy,P ek i ng U nion M ed ical C o llege H osp ita l,Chinese A cade myof M ed ica l S ciences,B eij ing,100730)ABSTRACT:W e classify the m ain CT and H RCT m anifesta tion s o f pu l m ona ry sa r-co ido sis in to the fo llow ing s:1)G round-g lass opacities;2)N odu la r opacitties a long b ronchov ascu la r bundles,in te r lobu lar septa,and subpleu ra l lung reg ions;3)Irregu la r linear opacities;4)Lung d isto rtion,honey com b c y sts,traction bronch i e c tasis and pu l-m o nary fi b ro sis.W e study the i m ag ing featu res o f CT and H RCT in pu l m ona ry sa rco ido sis and the ir assess m ent o f lesion rev ersi b ility i n the fo llow-up o f the d isease.K ey w ords:Lung,Sarcoidosis,H igh-resolution CT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病理学上为非干酪性慢性肉芽肿。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标签:结节病;CT诊断结节病是一种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全身性疾病,在许多器官形成坏死性肉芽肿,可以自行消退或进入纤维化,结节病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和脏器,误诊率较高(63.2%),90%以上累及胸部[1],常误诊为结核、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
本文总结报道了21例以侵犯胸部为主的结节病,目的是总结本病的CT表现,随访复查中动态改变,以及高分辨率CT(HRCT)在本病诊断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18例经病理证实,组织取自淋巴结以及肺叶切除标本。
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4~70岁,平均42.5岁,平均病程7个月,主要为上呼吸道症状,胸闷、咳嗽、发热或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结直径1~4 cm,最大6~9 cm,无压痛。
1.2 方法所用螺旋CT机为PICR2000,技术条件为层厚10 mm,层距10~15 mm,自肺尖连续扫描至肋膈角;HRCT条件为层厚1.5 mm,矩阵512×512,显示野34.5 cm,骨算法重建。
随访期4个月~4年。
2 结果2.1 CT表现2.1.1 淋巴结肿大按美国胸腔学会胸部淋巴结分区图记录,除2L,10L区外,其余各区均可累及4R(18例),10R(15例),5区(7例)及7区(7例)多见。
2.1.2 肺内改变2.1.2.1微结节(17例)特点是:①“小”而外形不规则,特别是HTCT较常规CT显示微结节更多、更清楚;②多分布两肺外围,胸膜下和肺门区支气管血管束两侧。
2.1.2.2 HRCT显示斑块形磨玻璃影(10例),治疗后可以消失。
2.1.2.3 支气管壁小叶间隔和叶间胸膜结节状不规则增厚(6例),有时HRCT 可见不规则界面征(4例)。
2.1.2.4 肉芽肿融合成大块致密影(8例),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少数出现空洞。
2.1.2.5 晚期纤维化(4例)表现,为病变肺体积缩小、结构变形,形成蜂窝肺。
2.1.2.6 胸膜改变,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4有例胸膜肥厚。
昌吉州肺部结节病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分析目的探讨昌吉州肺部结节病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
方法搜集昌吉州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6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
结果36例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
临床表现为咳嗽(18例),活动后气促者(12例),低热(4例),胸痛(2例);31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活检证实,5例激素治疗临床随访证实。
结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不规则结节影是肺部结节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多平面重组图像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标签:昌吉州;肺部结节病;MSCT肺结节病临床90%以上侵犯双肺、双侧肺门淋巴结,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20~46岁中青年多见[1]。
国外文献报道结节病好发于40岁以下成人,发病高峰为20~29岁,女性多于男性,第二高峰>50岁[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昌吉州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6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
36例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
临床表现为咳嗽(18例),活动后气促者(12例),低热(4例),胸痛(2例);31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活检证实,5例激素治疗临床随访证实。
1.2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部CT扫描。
GE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
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81mAs,螺距1.4;薄层自动重组:重组层厚1.0mm,层间隔0.7mm。
多平面重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肺窗:窗宽1200HU,窗位-600HU;纵隔窗:窗宽400HU,窗位40HU。
31例行增强检查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剂量80~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以流速3.5~5ml/s由肘静脉团注后扫描,扫描前进行呼吸训练。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与分析【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
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
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关键词】结节病;胸部;CT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
任何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脏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常见,约86%~92%的患者累及胸部。
本病特征性的病理所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聚及非干酪性类上皮肉芽肿形成。
由于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尤其对不典型者易造成误诊,所以影像学表现往往成为提示结节病的诊断依据。
回顾性分析了28例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
1临床资料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内结节病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
年龄30~75岁,平均43岁。
无临床症状者8例,有临床症状者20例,其中咳嗽16例,发热9例,胸痛5例,咯血2例,皮下结节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2结果本组28例中,出现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双侧肺门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
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结节大小一般较小,大部分在10mm以内,以双肺边缘部分布为主。
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影2例。
如下图:图1,图2:肺内结节影;图3,图4:纵隔内及双侧肺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影。
3讨论3.1病理及临床表现结节病的病理特点是非干酪性类上皮肉芽肿,其中央部分主要是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样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而无干酪样病变,90%以上的病例累计肺和胸内淋巴结,而在组织学上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肺部受累的表现,此外,20%患者合并皮肤和眼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