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思想教师备用题库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1.(2018浙江11月选考,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答案 F 不可知论有彻底的不可知论和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之分,只有彻底的不可知论才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2017浙江11月选考,8)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答案 F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2017浙江4月选考,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答案 F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2016浙江10月选考,8)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 )答案 F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世界观人人都有,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可见,命题观点错误。
5.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答案T6.“理生万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 ) 答案 F “理生万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同属于唯心主义,其分歧在于世界的本原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还是人自身的主观精神。
二、选择题7.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这反映出(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A 材料强调的是人受不同的观念的影响而采取了不同的行为,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项正确,C项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错误。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D错误。
8.2018年3月24日,国内迎来了第10个“地球一小时”熄灯时刻,今年的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故训练题全部是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导学号 92972346( C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④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C.①②D.②③A.③④B.①④[解析]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柏格森的观点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心灵)主宰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上述两种观点都包含运动的观点,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④不符合题意,因为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一片树叶,最喜欢说:啊!这里有一棵树,你看不见吗?而他看到了一棵树,又会说:树后边就是大片的森林啊,你也看不见吗?当他走到森林边看到了一丛灌木,则会蹲在灌木丛里说:这片森林怎么都是灌木啊?真没意思呀!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B )①存在即被感知②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气者理之依也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②④C.②③A.①③B.①④[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不符合题意。
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柏拉图理念论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
上述观点( C )①两者都承认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②前者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后者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③前者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后者认为意识是本原的④前者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后者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D.①④C.②③B.②④A.①③[解析] 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意识由物质决定,属于唯物主义,柏拉图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由理念世界创造,属于唯心主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生用书P95]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反对两种错误认识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特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朴素的、零散的,这种非系统、缺乏论证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就是在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内部,人们的世界观也有差别。
世界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自觉形成的;有的是分散零乱的,有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有的是唯物的,有的是唯心的。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1.(2018浙江11月选考,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答案 F 不可知论有彻底的不可知论和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之分,只有彻底的不可知论才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2017浙江11月选考,8)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答案 F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2017浙江4月选考,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答案 F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2016浙江10月选考,8)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 )答案 F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世界观人人都有,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可见,命题观点错误。
5.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答案T6.“理生万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 )答案 F “理生万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同属于唯心主义,其分歧在于世界的本原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还是人自身的主观精神。
二、选择题7.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这反映出(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A 材料强调的是人受不同的观念的影响而采取了不同的行为,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项正确,C项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错误。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D错误。
8.2018年3月24日,国内迎来了第10个“地球一小时”熄灯时刻,今年的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
【金版教程】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1-2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规范特训新人教版必修41.[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知识的能力。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这种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这种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故“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C项正确。
2.[2014·江苏高考]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答案 B解析胸有成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叶障目——片面地看问题;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唯心主义;盲人摸象——片面看问题;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刻舟求剑——静止地看问题。
正确选项为B项。
3.[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2016上海单科,2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践行方法论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答案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是对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解。
2.(2015广东6月学考,37)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促进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 )
A.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
B.具体答案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唯一真理
答案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因而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项正确。
其余选项错误。
3.(2017北京春季会考,21)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
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D.物质是否依赖于意识的问题
答案 A 思想能否认识世界,能否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从哲学上看,涉及
的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4.(2015河南学考,21)由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不同,历史上的哲学流派分属于(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D.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大阵营
答案 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依
据,A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5.(2015重庆学考,24)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朱熹则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二者所体现的哲学观点分别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6.(2015江苏学考,22)《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
A.唯心主义思想
B.形而上学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辩证法思想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
《尚书·洪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木、金、土,属于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选C。
7.(2015福建1月会考,25)下列选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①理生万物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②③④切题。
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8.(2015浙江10月选考,28)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
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 C 题干中张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这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9.(2017江苏学考,2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答案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
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这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正确。
其余选项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0.(2016广西6月学考,26)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水是世界本原
B.原子是世界本原
C.气是世界本原
D.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 D “物是观念的集合”,意思是指客观的事物是人们的各种观念的集合体,人们的相关观念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事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项正确。
其余选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
11.(2014重庆12月学考,34)人类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派别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着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请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分)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3分)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