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建交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达成“上海共识”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前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占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总结: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不同点,并分析历史原因1. 不同点: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2.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阅读并回答P113“学思之窗”问题。
〗进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访华,双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毁约)。
④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进程:年日本首相访华,双方正式建交。
4、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二、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
②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美苏均衡牵制);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③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与。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重视维和(2)促进裁军(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思考:中国为何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多边外交?(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③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高考要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知识梳理】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由于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日益提高。
(3)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影响:(1)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调整原因: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
2、外交目标: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3、重大建树:(1)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加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活动。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开会,各国签署了《》。
该组织的性质是:以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以及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疑难分析】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的由新中国政府接替。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发展?(1)首要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