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结合敏感指标改进在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73.26 KB
- 文档页数:5
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在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手术室医院感染例数明显减少。
其中,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的2009年和2010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和12例,实施PDCA模式管理后的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
结论: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90-01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感染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尤其是手术室感染。
一旦手术患者一旦受到感染,轻者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重者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说,手术室感染控制不仅是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更是医院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
本文旨在分析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对我院手术室在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收集手术室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2011年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后各两年的感染发生情况,总结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2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手术室医院感染例数明显减少。
其中,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的2009年和2010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和12例,实施PDCA模式管理后的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和0例。
3 PDCA模式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3.1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计划由医院领导组织协同手术室科室领导成立专业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充分结合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计划,计划应全面包含了护理部消毒隔离质量季度抽查评估、科室消毒隔离质控小组的月度考核和评估、全岗位行政查房等各个方面。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利用PDCA循环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9年4月-2020年7月接诊手术择期限期手术8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普通护理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研究中主要就患者治疗之后的疗效和临床指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患者临床各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中优势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择期手术;疗效观察基于当前临床治疗问题,需要在患者手术中利用有效措施预防风险。
本次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患者,两组患者利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实践了解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4月-2020年7月接诊手术择期限期手术80例,本次所选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6±3.25)岁。
本次研究中把患者平分,作为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女性分别为21例和19例,利用常规流程进行管理,作为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分别有23例和17例,利用PDCA循环管理。
本次研究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医学实验的相关准则,并且此次研究已经由我院的相关伦理组织签批。
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研究患者都按照标准纳入,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全部知情并且同意参与其中。
在排除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到患者是否能够积极配合研究,其次了解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资料是否完善,如果患者存在急性病症也需要排除。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按照医院常规管理模式,由专业人员对手术所需物品进行消毒。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中,基本常规管理后,需要落实PDCA 循环管理,下面就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第一,计划,医院组织建立全面的感染监控小组,由医院科室主任牵头,内部包含医院的护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等,结合现有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各项操作按照标准进行,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相应制度规范,设定专门人员对手术室消毒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手术人员具有全新观念,制定明确的感染预防策略。
第30卷第8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8月1031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戴明环”循环管理在预防手术室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 D C A循环质量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感染率均高于观察组;消毒合格率则低于观察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P D C 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降低 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手术感染率,提高消毒合格率。
[关键词]P D C A循环质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1434.2019.08.077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原先不能手术的 疾病,现在已不是禁区,而外科手术适应症范围就显得宽 松。
但无论何种手术,都伴有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手术感 染,是目前手术医师和护理关注的要点~。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实行“戴明环”(P D C A)循环质量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感染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5月~2017年10月接诊手术择 期限期手术37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86例,男89例,女97例;年龄28岁~ 76岁,平均 (48.56 ± 8.32)岁;对照组186例,其中,88例,女98例;年 龄27岁~77岁,平均(47.06 ±8. 76)岁;两组病例数、性 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〇.〇5)。
纳人 标准:患者意识清晰,能主动配合护士管理;术前诊断明 确,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同手术并签署手术知情同 意书;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接受预防感染监督。
排除标 准:患者意识障碍,不能正常配合护理管理;术前确诊有感 染证据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等。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9172投稿邮箱:sjzxyx22@0 引言手术室(OR)是现代临床抢救、治疗急重症患者的一个特殊场所,由于接触的病种较复杂、患者病情普遍较危重,加上手术的有创性,因此该部门也成为了院内最易引发感染的部门之一[1]。
2015年1月开始,我院尝试在手术室中融入该理念管理,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现做出以下归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手术室实施PDCA 循环管理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后(2015年5月-2016年5月)各300例手术患者的病例报告,管理前患者中男/女有171/129例,平均年龄(42.8±5.3)岁;管理后患者中,男/女有165/135例,平均年龄(43.5±6.1)岁。
上述患者均已签字同意研究试验,相关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录进统计软件分析,输出结果P >0.05,可做试验。
1.2 方法1.2.1 制定计划(P )从我院手术室的实际出发,参考《临床医院感染防控与质量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内容,并结合相关资料报道,由我科工作人员、专家等对手术室存在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记录和制定应对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日常灭菌制度等),同时密切监测每台手术的各个环节等。
1.2.2 操作实施(D )将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到位,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同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掌握。
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表,内容除病例基础资料外,还包括监测项目、量化指标、监测人员资料、上报异常指标时间、应对策略等。
详细记录每日监测情况。
1.2.3 检验结果(C )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表的记录情况、每日监测与实施情况。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持续的改进和调整。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是一种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以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下面是如何应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详细步骤。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管理者需要确定目标和过程,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可能包括确定感染的来源,确定预防措施,以及制定应对策略。
例如,如果医院正在处理手术室感染,管理者可能会计划改进手术室的清洁程序,提高员工的卫生惯,或者改进手术设备的消毒程序。
执行(Do)执行阶段涉及实施计划中的活动。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可能包括对设备的清洁,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对手术室进行清洁。
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但是它是实现预期结果的关键。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评估执行阶段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可能包括定期的感染率检查,对清洁程序的审查,或者对员工卫生惯的评估。
如果结果不符合预期,管理者需要找出原因,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进行改进。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在检查阶段后进行的。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那么可以将改进措施标准化,作为新的工作流程。
如果结果不符合预期,那么需要调整计划,然后再次进行PDCA循环。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行动阶段可能包括改进清洁程序,提高员工的卫生惯,或者改进设备的消毒程序。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帮助管理者系统地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评估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持续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以及节省医疗资源。
因此,PDCA循环是医院感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PDCA循环概述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循环,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循环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以实现持续改进。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计划(Plan)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计划阶段是制定目标和策略的阶段。
具体应用PDCA循环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确定感染防控的目标和指标:例如,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卫生合规率等。
- 制定感染防控策略:例如,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
-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具体的时间表、责任人和资源分配。
执行(Do)执行阶段是将计划付诸实施的阶段。
在医院感染防控中,执行阶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实施感染监测:收集和分析感染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 加强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 推广手卫生措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手卫生合规率。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评估执行结果的阶段。
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可以进行以下检查工作:- 监测感染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的感染发生率,评估措施的效果。
- 检查手卫生合规率:通过观察和抽查,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
行动(Action)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的阶段。
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分析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 调整和改进策略:根据检查结果,对计划和执行进行调整和改进。
- 继续循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结论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不断改进感染防控策略,提高感染防控效果。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cycle)是一种反应性地、持续地改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
它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Deming提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不断优化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
1. Plan(计划)首先,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制定感染预防计划。
这个计划应包括防止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感染管理流程、宣传教育及培训等。
在制定计划时,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要考虑实际情况与资源,同时也应关注感染控制效果的预测。
2. Do(执行)接下来,感染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完整地执行感染控制计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贯彻。
这会包括全面的协调、宣传及培训,以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以及最佳感染控制实践的要求。
此外,还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每一项措施都得到认真执行。
3. Check(检查)在执行感染管理计划后,感染控制人员应该积极监测感染控制情况。
这应该包括对各个领域进行检查: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患者识别与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医院内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高危人群的监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感染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与纠正,以确保感染控制计划的实施。
4. Act(改进)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是改进。
通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感染管理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应考虑总体困难:财政、人力资源、技术等。
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并且在实施中要建立循环反馈机制,以便于感染管理人员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及其可靠性。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院感染管理者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风险,并能够改进控制和预防方案。
通过PDCA循环,可以在全面考虑医院资源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意识,提高感染控制能力,进而减少院内感染。
总之,PDCA循环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在不断地应对环境要素的变化,PDCA循环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并不断优化预防措施。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计划(Plan)在感染管理中,计划阶段是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关键阶段。
医院可以通过制定感染管理计划、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等方式,明确目标和任务,并确定相应的资源和时间安排。
计划阶段还包括制定感染控制政策、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执行(Do)执行阶段是将感染管理计划付诸实施的阶段。
医院需要根据计划制定的策略和措施,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这包括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患者隔离等。
执行阶段还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和宣传教育患者和家属,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阶段。
医院需要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相关数据,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通过检查阶段,可以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评审、组织感染管理培训等方式,提高感染管理的水平。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并持续改进的阶段。
医院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行动阶段还包括对感染管理计划和措施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通过不断循环执行PDCA过程,医院可以逐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能够帮助医院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体系,并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积极应用PDCA循环,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PDCA在医院感染处理中的应用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因住院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到的各种疾病。
由于医院感染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的感染控制和处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是一种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医院在感染处理中实现持续改进。
本文将探讨PDCA在医院感染处理中的应用。
PDCA在医院感染处理中的应用计划(Plan)在感染处理中,计划阶段是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的关键。
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制定计划:1. 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了解感染的类型、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2. 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包括感染预防措施、人员培训和设备要求。
3. 设定感染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方法。
执行(Do)在执行阶段,医院需要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并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执行阶段的关键步骤包括:1. 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实施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
3. 监测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和发现问题的阶段。
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检查:1.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分析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的变化趋势。
2. 进行感染控制措施的合规性检查,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操作。
3. 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反馈意见,了解患者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价。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的阶段。
医院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修订和改进措施。
2.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务人员之间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结论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院在感染处理中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循环,医院可以不断优化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管理者应该意识到PDCA循环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医院感染处理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发表时间:2018-12-07T11:29:55.15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作者:代承芬[导读] 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改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期,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人民医院 615200【摘要】目的探究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于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实验组40例患者实施PDCA模式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切口愈合率、感染情况、菌落数和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5%,切口愈合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和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72.38±8.92)min和(7.15±1.9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实验组空气菌落总数和医务人员手菌落数分别为(17.56±9.96)cfu/m2和(1.75±0.65)cfu/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两组间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改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期,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perating room using PDCA model Dai ChengFenPeople's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liangshan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 6152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PDCA model management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 Method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 in our hospital surgical operation treatment of 8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of control group,40 cases with the regular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mode,implement PDCA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group 40 cases,observe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rate,infections,colony coun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management mode.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was 9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wound healing rate was 9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72.38 ± 8.92)min and(7.15 ±1.98)d,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number of air colony and the number of hand colony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7.56 ± 9.96(cfu/m2)and 1.75 ± 0.65(cfu/m2),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DCA model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improve the surgical safety and postoperative effect,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eriod,and have high application value,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PDCA mode management;Infected in the operating room;Prevention;controlPDCA模式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收稿日期]2018-09-21收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0768)[作者简介]鲁为凤(1979~),女,羌族,四川北川人,护理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42耀146PDCA 管理结合敏感指标改进在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鲁为凤(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成都610072)[摘要]目的研究PDCA 管理结合敏感指标改进在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SSI )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PDCA 管理方案)和对照组(常规围术期管理)各140例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各敏感指标控制效果及SSI 发生率,并分析PDCA 循环实施时间与SSI 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率、无菌操作规范达标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术前住院时间≤7d 比例、手术时间≤5h 比例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PDCA 后6~9个月和总体SSI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DCA 实施时间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SSI 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性(=-0.495,<0.05)。
结论PDCA 循环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可持续改进SSI 相关敏感指标,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为,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管理质量;PDCA ;敏感指标;心脏手术;切口感染[中图分类号]R65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10X (2019)01-0142-05Applic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SensitiveIndicators Improv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surgicalSite InfectionLU Wei-feng(Dept.of Theater ,Sichuan A 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Sichuan 61007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DCA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sensitiveindicators improv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roommanagement level.Methods 280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to December 2017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PDCA management regimen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with 14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effects of each sensitive indicator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SSI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DCA cycle implementation time andincidence rate of SSI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control rat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the pass rate of aseptic operation ,the rational rate of antibiotic application ,the ratio of preoperative hospital stay ≤7d and the ratio of operative time ≤5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use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iotic drug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The overall SSI incidence rate at 6-9months after PDC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PDCA implement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postoperative SSI incidence rat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0.495,<0.05).Conclusions PDCA cycle for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can persistently improve SSI-related sensitive indicators,enhance the operating roommanagement level,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Key words]Management quality;PDCA;Sensitive indicators;Cardiac surgery;Surgical siteinfection手术室作为术后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受各种因素影响极易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提高其管理水平对预防SSI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也是医院管理和临床研究工作重点[1]。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在临床工作管理中的应用已较为常见,对医院或科室整体问题及各种具体问题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2-3]。
黄琪等[4]研究表明PDCA循环可规范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预防术后感染和细菌耐药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损害相对更为严重,近年来有报道提出建立手术室管理敏感指标可显著提升管理质量,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5]。
本研究利用PDCA循环对心脏手术患者SSI相关敏感指标进行改进并观察其临床效果,为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和心脏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
观察组男性72例,女性68例,年龄24~80岁,平均(64.27±10.93)岁,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5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3例、冠脉搭桥术28例、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36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11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28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21例;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76例,年龄26~78岁,平均(63.84±10.47)岁,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4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5例、冠脉搭桥术31例、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32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13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24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23例;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1)因心脏疾病行开胸手术治疗者;(2)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6];(4)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术前已发生感染者;(2)伴严重系统疾病者;(3)伴免疫功能缺陷或易感染危险因素者。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结合SSI相关敏感指标制定相应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1制定心脏手术患者SSI控制计划(P)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7-8]和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调查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情况,由手术室工作人员和心外科手术医师共同探讨SSI危险因素,最终确定敏感指标为术前住院时间、是否伴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无菌操作规范情况、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手术时间长短及术中出血量等6条,依据相关要求针对SSI敏感因素制定手术室管理和质量监控方案,并设立管理目标,要求SSI发生率< 10%。
1.2.2执行管理计划(D)在积极做好常规感染控制基础上针对上述敏感指标进行干预,详细措施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培训,熟练心脏手术技巧,掌握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应控制措施,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2)详细检查患者基本情况并明确患者SSI相关敏感指标,严密监测、及时报告并合理干预;(3)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及早获得手术机会,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4)术前积极干预基础疾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白蛋白等水平正常,消除潜在感染症状或倾向;(5)加强手术器械灭菌工作管理和手卫生培训,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污染器械或手套等及时更换,手术操作需轻柔、精细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时长超过3h者需追加抗菌药物剂量,反复冲洗胸腔和手术切口并选择合适部位留置引流管,手术完成仔细清点手术器材和设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SSI相关敏感指标,如切口外观、敷料及引流情况等,及时拔出引流管并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换药;(6)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术前根据患者健康状143第1期鲁为凤,等.PDCA管理结合敏感指标改进在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况和预计手术时间长短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及剂量等,根据患者感染病史及本地常见致病菌合理选用抗生素;(7)术前做好输血准备,操作过程中及时止血,对术中失血过多患者及时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