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磨一书的甘苦历程_关于_空间叙事研究_龙迪勇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4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融合了文学、艺术、哲学和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它以空间为载体,以叙事为手段,探索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在叙事中的构建和解读。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和运用实践,揭示其在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价值。
二、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空间叙事学强调空间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研究空间的构成、功能和意义,以及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来揭示叙事的本质和特点。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空间叙事学认为,空间与时间在叙事中相互影响、相互构建。
时间通过空间的变换和重组来呈现,而空间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其意义。
2. 空间的构成与功能:空间的构成包括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多个层面。
不同层面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叙事手段来呈现和解读。
3. 空间的符号性和文化性:空间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叙事中,空间可以传达文化信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
三、空间叙事学的运用实践空间叙事学在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描绘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等不同层面的空间,来构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叙事世界。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对城市街道、建筑、自然景观等空间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传达文化信息等。
2. 影视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空间作为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镜头语言、场景设计、画面构图等手段来呈现和解读。
空间叙事学可以帮助影视创作者更好地运用这些手段,来构建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叙事世界。
3. 城市文化研究: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空间叙事学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解读城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研究空间与叙事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在文学、电影、游戏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它旨在通过研究空间结构、空间与故事的相互作用,来探索叙事的空间性和空间建构叙事的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探讨空间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二、空间叙事学理论概述空间叙事学将空间视为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认为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心理空间和认知空间。
通过空间的描绘、组织与构建,叙事得以丰富、多样,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叙事学中,空间的呈现往往伴随着时间线索的串联。
而空间叙事学则更加注重空间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强调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它还关注空间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空间与人物、情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空间叙事学在文学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空间叙事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家通过描绘场景、环境、建筑等元素,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丰富的空间世界。
这些空间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还参与了故事的构建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例如,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为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故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空间还可以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居住的庄园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象征着家族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
四、空间叙事学在电影与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自然也离不开空间叙事学的应用。
电影中的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场景设置等都是构建空间的手段。
通过镜头和画面的切换,电影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空间世界。
同时,电影还通过空间与人物的关系、空间的运动与变化等手法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和塑造人物性格。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京剧舞台的空间布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而电影《泰坦尼克号》则通过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的空间设置和人物在其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
龙迪勇空间叙事的学术贡献空间叙事是一种将空间元素融入叙事结构中的叙事形式。
相比传统的时间线叙事,在空间叙事中,空间成为影响叙事走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龙迪勇是空间叙事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龙迪勇将空间叙事定义为一种通过空间元素来构建叙事结构的叙事形式。
在他的研究中,他认为空间元素不仅仅是一种背景或场景,而是与叙事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
他将空间叙事分为实际空间叙事和虚构空间叙事两种形式。
实际空间叙事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空间为基础的叙事形式。
龙迪勇指出,实际空间叙事可以通过地理位置的选择、空间的布局和场景的设置来影响叙事的进展和发展。
他以电影《卧虎藏龙》为例,指出该片通过不同的场景设置和空间布局来表达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发展,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虚构空间叙事是指以虚构的空间为基础的叙事形式。
龙迪勇认为虚构空间叙事可以通过将幻想和现实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时间线叙事结构,使叙事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以小说《百年孤独》为例,指出该小说通过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地理环境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叙事空间,使读者沉浸其中。
除了对空间叙事的定义和分类,龙迪勇的研究还关注了空间元素在叙事中的具体运用。
他指出,空间元素可以通过场景的设定、空间的布局和角色的行为来表达叙事的目的和主题。
他以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为例,分析了电影中霍格沃茨学校的设计和布局如何与故事的发展相结合,营造出魔法世界的奇幻氛围。
此外,龙迪勇还关注了叙事空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他认为不同文化对于空间叙事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存在差异。
他以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为例,分析了小说中花园空间的运用,探讨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叙事功能。
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叙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也为电影、小说等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
通过在叙事中巧妙运用空间元素,可以使叙事更加生动、出色地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2008年11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08第37卷第6期 J ou rnal of Sh anghaiNor m alUn i vers i ty(Ph ilosophy &S ocial Sci en ces E d i ti on )Vol .37,N o .6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08)06-0064-(08)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龙迪勇(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既表现在理论层面,也表现在实践层面。
如果说,理论家的概括宣布了/空间转向0时代真正到来的话,那么,小说家的探索则昭示着这一/转向0其实早就开始。
事实上,在空间思想方面,理论家们正是从作家们对/空间性0的探索中,获得了无穷的启示。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0,作为一门学科的空间叙事学正在目前叙事学研究热潮中悄然兴起。
关键词: 空间性;空间转向;空间叙事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的空间维度研究0(07C W Z007)收稿日期:2008-11-03作者简介:龙迪勇(1972-),男,江西宜春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叙事学研究。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0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伴随着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时间和历史这些困扰现代人的概念开始受到后现代空间概念的挑战,于是有人根据有关迹象和研究现状,宣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所谓的/空间转向0。
¹诚如有论者所指出的:/20世纪末叶,学界多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而此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最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
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将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探讨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空间叙事学逐渐成为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入手,对空间叙事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空间叙事学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空间叙事学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手段探究空间的结构、变化以及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过程,以此来传达意义、展示社会和文化。
其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电影、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
2. 特征(1)关注空间:空间叙事学强调空间的地位和作用,关注空间的形态、结构以及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过程。
(2)多学科性:空间叙事学融合了文学、艺术、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3)叙事性:空间叙事学注重叙事手段的运用,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手段来展示空间的特征和意义。
三、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
随着文艺理论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空间叙事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古代至近代:文学作品中的空间表达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往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而这些景物的描绘实际上是对空间的表达。
此外,古典绘画作品中往往通过透视、构图等手法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现代时期: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形成随着文艺理论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空间叙事学的理论逐渐形成。
其中,以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尔的《空间的诗学》和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等著作为代表,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当代时期:跨学科研究与应用当代的空间叙事学研究已经涉及文学、电影、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并开始与心理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空间叙事学在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四、空间叙事学的应用价值空间叙事学在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叙事方式不仅依赖于时间线索的推进,更依赖于空间的表现与建构。
空间不仅是电影情节的背景,更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研究者开始关注空间叙事在电影中的应用,其中以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为研究重点,因其作品中的空间布局、空间构建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展现出了丰富的空间叙事手法。
二、张艺谋电影的空间叙事特点1. 独特的空间布局张艺谋的电影常常运用特殊的空间布局来构建情节和塑造人物。
如《红高粱》中广袤的田野与荒凉的乡村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仅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2. 空间与时间的交织张艺谋的电影往往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推动时间的流逝,或是通过时间的流转来展现空间的变迁。
如在《一个不能少》中,通过教室这一空间的变化,展现了学生生活的不同阶段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3. 情感表达的空间化张艺谋的电影常常利用空间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如《山楂树之恋》中,老山楂树成为男女主角情感交流的象征,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三、张艺谋电影中的具体空间叙事分析1. 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对比在《活着》、《秋菊打官司》等作品中,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对比是明显的叙事手法。
城市代表着现代文明和繁华,而乡村则代表着传统与落后。
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社会变迁的背景,也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和命运的变迁。
2. 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运用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金陵十三钗》等作品中,封闭的院落或建筑内部成为重要的叙事空间。
这些封闭的空间不仅限制了人物的活动范围,也成为了人物情感和命运发生变化的场所。
而如《英雄》等作品中的广阔自然景观,则成为了人物决斗的开放空间,展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故事的高潮。
3. 特殊空间的意义表达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学校、《归来》中的火车站等特殊空间,不仅承载着情节的发展,还承载着情感的意义表达。
龙迪勇《空间叙事理论》书摘龙迪勇《空间叙事理论》对文字性叙事(小说和历史)和图像叙事展开了双重探索。
其中,第一章到第七章从故事空间、形式空间、心理空间和存在空间四个层面讨论了小说空间叙事的诸种类型和功能;第八章追溯了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分析了图像叙事的基本模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叙事的互动关系。
“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记忆尤为重要。
但记忆不仅和时间有关,它的空间性也非常明显。
”(P35)“在许多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中,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小说家们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P40)“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 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写出伟大小说的条件,才是未来小说发展的康庄大道。
”(P167)“所谓形式空间就是叙事作品整体的结构性安排(相当于绘画的‘构图’),呈现为某种空间形式(‘中国套盒’、圆圈、链条等),这是一种非线性的结构模式,传统的以因果—线性模式结构而成的小说无所谓形式空间。
”(P563)所谓“主题-并置叙事”是指“一个叙事文本中包含多条线索的复线叙事”,“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类似于‘故事集’一样的结构。
”(P170)“要让图像这样一种已经化为空间的时间切片达到叙事的目的,我们必须使它反映或暗示出事件的运动,必须把它重新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也就是说,图像叙事首先必须使空间时间化——而这,正是图像叙事的本质。
”(P419)“叙事作品以语言文字的组成的‘线条’来构造空间形式。
”(P100)“把语言符号按照特定的空间方位排列组合成某种‘图形’,为的是达到一种‘出位之思’的美学效果。
”(P101)“通过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定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性格的形象的、具体的表征,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方法。
龙迪勇空间叙事龙迪勇,一位在叙事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叙事学,并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空间维度在叙事中的作用。
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叙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空间元素如何影响叙事的效果。
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
他首先认识到空间维度对于叙事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空间”应该进入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在此之后,他一直专注于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并对此有着系统性的理解和研究。
在他的研究中,龙迪勇首先对“叙事”、“叙事学”和“空间叙事学”进行了定义和区分。
他认为,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性冲动,如史前人类叙事、宏大历史叙事、日常生活叙事等,都在记忆留存、文化积淀和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叙事学是一门把叙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受到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至于空间叙事学,他指出这是围绕空间维度进行叙事的学问,主要涉及文字性叙事作品所涉及的空间叙事问题、图像叙事问题(绘画、照片、电影等)和建筑叙事问题。
在龙迪勇的学术贡献中,他不仅对空间叙事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建构,还通过大量案例对其进行了生动而精妙的讲解。
他特别关注心理空间的概念,即创作心理的空间特性,包括记忆的空间性和想象的空间性。
这种对心理空间的研究,使他的空间叙事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
此外,他的学术贡献还表现在对“水”这一元素的深入研究上。
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解读,揭示了“水”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龙迪勇的空间叙事学研究不仅拓宽了叙事学的领域,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各种形式的叙事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他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对空间叙事学的系统性和深度研究,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工作,推动了空间叙事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空间叙事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以及空间布局,电影能够为观众构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的虚拟世界。
本文以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为例,探讨电影空间叙事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二、张艺谋导演作品概述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冲击力著称,涵盖了多个时期和不同类型的题材。
从《红高粱》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空间叙事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电影空间叙事的概念与特点电影空间叙事是指通过电影画面中的空间布局、镜头运用以及场景转换等手段,来构建和推进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种叙事方式。
它具有视觉冲击力强、情感表达丰富、空间感强烈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电影所构建的虚拟世界。
四、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空间叙事手法1. 画面构图与空间布局: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在画面构图和空间布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善于运用对称、对比、留白等手法,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画面效果。
例如在《英雄》中,通过不同颜色的运用和场景的转换,展现了古代武侠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2. 镜头语言:张艺谋导演善于运用各种镜头语言来表现空间。
他善于运用特写、大远景等镜头,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融入空间的变换之中。
如在《一个都不能少》中,通过移动镜头展现了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3. 场景转换与时空交错: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时空交错的场景转换,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故事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不同院落的场景转换,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
五、张艺谋作品中空间叙事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的空间叙事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够深入人心,触动观众的情感。
他通过空间的布局、光影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等手段,来表达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