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骨科无菌手术PDCA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8
PDCA在骨科的应用PDCA循环,即戴明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
此循环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及8个步骤。
1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1.1计划阶段:包括以下4个步骤:一、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四,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1.2实施阶段:坚决按照计划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1.3检查阶段:在计划的过程中不断的检测,纠正出现的偏差。
1.4处理(改进)阶段: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2个步骤:一、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通过检查,对效果不符合要求的措施,或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
该4个阶段环环相扣,且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2、 PDCA护理的具体应用PDCA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我们护理工作在“护理方案”的执行中有序进行,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加速科室工作的全面展开。
(1)PDCA计划计划是PDCA循环中的重中之重。
护士长首先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计划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
其次我们根据病房情况确立骨科护理单元小组,护士长为单元小组长,同时选择较优秀的护士担任护理单元的负责人,负责人细化护理方案。
将科室病床分为若干单元小组,并在时间、人员、药品和仪器等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护理单元项目组,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有护理问题由责任护士解答与处理,形成了系统化管理责任制,真正实现了固定的责任护士体制。
(2) PDCA实施根据骨科的实际情况、人员到位情况、设备使用情况、患者住院情况等,决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展开多形式的实施方案,如温馨舒适护理法、流程护理法等等。
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准确、细致、周到、安全。
(3) PDCA确认检查确认与检查是护士长和项目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它是分析与研究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性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分为护理单元项目组的评估,责任护士对病历的书写规范的检查,各个护理单元项目组工作与绩效的核查,总体上讲,确认检查是PDCA进展工作评估与论证,也是对整体护理工作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骨科手卫生PDCA一、PDCA简介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Walter A. Shewhart)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后经过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的发扬光大,成为广泛应用于各种质量管理领域的一种方法。
骨科手卫生是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运用PDCA循环对骨科手卫生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Plan(计划)1.现状分析(1)了解骨科手卫生的现状,包括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等。
(2)分析骨科手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手卫生操作不规范等。
2.目标设定(1)提高骨科手卫生执行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3)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质量。
3.制定计划(1)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
(2)优化手卫生设施布局,确保手卫生用品的便捷性。
(3)制定手卫生操作规范,明确手卫生操作流程。
(4)建立健全手卫生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骨科手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Do(执行)1.实施培训(1)组织骨科医护人员参加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
(2)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操作方法、手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优化手卫生设施(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手卫生用品,确保数量充足。
(2)改善手卫生设施布局,使其更加便捷。
3.落实手卫生操作规范(1)制定具体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洗手、手消毒等。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医护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
4.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1)制定手卫生监测计划,定期对骨科手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2)建立反馈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Check(检查)1.检查手卫生执行率(1)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手卫生执行率。
(2)分析手卫生执行率提高的原因,总结经验。
PDCA循环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对骨科126例患者及15名护士进行运用综合控制管理方案和质量改进,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多方面的调查。
对患者PDCA循环前后疼痛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的疼痛度有所下降,对医院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明显提高。
结论:骨科病房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工作广泛运用。
【关键词】PDCA,骨科,无痛病房,满意度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
为了使骨科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的减轻,要求护理人员的镇痛技术和镇痛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对骨科患者术后痛苦缓解和对护理工作的合格化。
我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运用PDCA循环建立了无痛病房。
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可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
实施PDCA法,使骨科患者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有序进行有章可循,方案实施后,患者疼痛度有所下降,对医护人员工作和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126例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PDCA循环法前后各63例),男72例,女54例,年龄32~75岁,平均53.9岁。
所有患者中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1例,颈、腰椎间盘突出34例,骨盆骨折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30例,脊柱骨折20例,骨肿瘤1例,护理人员15人,年龄22~45岁,平均27.22岁。
1.2 方法1.2.1 PDCA循环程序的运用:计划阶段(P):①成立无痛病房团队,由科主任、护士长、骨科医师、护士、患者以及家属共同组成。
骨科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目的综合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73例骨科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5名护理工作人员),再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73例骨科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5名护理工作人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认知情况(对疼痛陈述的真实性、对疼痛程度的评估准确度)、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懈怠感评分、职业感知效能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健康宣教)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人员的总满意度等参数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管理认知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懈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感知效能评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健康宣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骨科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标签:骨科护理管理;PDCA循环法;应用与效果PDCA循环管理法被称为戴明环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1]。
在计划阶段中,重在分析发展现状,再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最终制定好解决措施和改进计划。
在检查阶段中,侧重于将计划实施后的结果与之前的相关目标加以对比,在实施阶段中严格实施制定计划,在处理阶段中将所取得的结果标准化处理,再提出新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 循环之中。
该文将综合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与效果,为护理骨科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73例骨科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5名护理工作人员),再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73例骨科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5名护理工作人员)。
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2-05-26T06:00:43.2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期作者:廖钢林周欣*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
廖钢林周欣*通讯作者新余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西新余 33800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7-2020.12月在我院收治的358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选择2021.7-2021.12月在我院收治的382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检出率以及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研究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同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PDCA循环管理骨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骨科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的感染发生风险。
PDCA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质量管理模式,效果确切。
PDCA循环管理方法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计划环节(P)、执行环节(D)、检查环节(C)和处理环节(A),通过开展PDCA循环管理,总结有效工作方法以及失败教训,周而复始有效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工作质量[1]。
目前关于PDCA循环管理对骨科住院患者Ⅰ类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影响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对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进行分析。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骨科患者疼痛,影响着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功能锻炼,延长骨折的愈合进程。
为了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采用PDCA循环管理骨科患者的疼痛,从而达到对疼痛的有效护理。
Abstract: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tients with pain,affecting the patient’s diet,sleep and functional exercise,to extend the healing process of fracture. In order to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patient’s pain,promoting fracture healing,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n clinical nursing,we adopt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the orthopedics patients with pain,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nursing of pain.Key words:PDCA;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in;Nursing骨科患者疼痛,影响着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功能锻炼,延长骨折的愈合进程。
为了提升护士疼痛护理理念,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使其更早的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利用PDCA循环管理骨科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循环过程[1]。
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型,依据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强度[2]。
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120例患者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的意义。
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为57.5%,实验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为脊柱骨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脊柱骨科;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护理效果根据我国2013年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临床要注意预防和降低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需要提供有效的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从而将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落实到实处[1]。
我国的卫生管理部门将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作为检测护理效果的重要依据,医院管理中要实施院内无皮肤压力性损伤,给临床护理提出了巨大的难题。
脊柱骨科患者由于进行牵引、外固定架、手术等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由于体位有特殊要求,因此极易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120例患者有男性73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在1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11.2)岁,住院时间在8~3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5±6.35)天。
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PDCA持续改进项目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PDCA持续改进项目质量改进项目名称: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持续改进项目小组负责人:XXX、XXX、XXX、XXX项目开始日期:2017.12.1项目结束日期:2018.6.30参与人员:院感科XXX、XX;外科成员:;供应室护士长;手术室护士。
计划P(plan)现状调查:2017年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汇总,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1例,手术部位感染率达0.71_%,占感染部位第一位,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3%,II\III类手术切口感染18例,高于2016年同期(2016年发生9例,外一科手术部位感染上升显著,2017年手术部位感染18例,,因此,将外一科手术部位作为感控重点,列为持续改进项目。
预期目标:2018年上半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0.5_%制定书面改进计划,下发科室执行步骤时间2017-12第一第二周2017-12第三第四周2018-1至2018-22018-3至2018-52018-5-2018-62018-7第一第二周参与者主题选定外一科/院感科成立小组外一科/院感科设定目标外一科/院感科分析原因外一科/院感科制定措施外科系/院感科执行与反馈外科系/院感科效果确认外科系/院感科效果追踪外科系/院感科标准化外科系/院感科检讨与改进外科系/院感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高原因分析:(从人员、设备、方法、环境等四大方面分析)要因确认:1.医务人员对SSI预防与控制知识水平不足。
2.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未纠正。
3.术前皮肤准备不规范。
4.医生未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
5.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
6.皮肤消毒不规范。
7.手术技巧:未能做到有效止血最小的组织损伤减小死腔。
8.骨科手术手套破损。
9.手术室内人员过多,巡回护士及护生术中常出入取物品。
10术中保温措施不完善。
11.换药时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医生未能及时观察术口情况,及时换药,有分泌物时未能及时行细菌培养。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2月第28卷第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6February 2021·医疗管理·医院感染为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切口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且预后效果差,提高了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1]。
骨科手术侵入性的操作比较多,创伤比较大等,一旦手术位置出现感染,就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并且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研究可知[2],围术期做好医院感染质控管理能够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对于患者的康复、满意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DCA 循环作为新型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方面开展质量管理,做好细节的管理,降低患者出现感染,使其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
本研究探讨在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PDCA 循环管理在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吴有香华怡然李海华江西省乐平市中医医院外科,江西乐平333300[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采用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及12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及医护人员各60例。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PDCA 循环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感染情况、满意率。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指标。
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医院的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手术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及手卫生合格率,进而提高患者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