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绘本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幼儿园阶段,绘本阅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绘本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结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情感和语言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绘本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绘本阅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1. 触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绘本以生动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呈现,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在想象中进行情感表达和认知探索,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形象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们可以学会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能力。
3. 促进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绘本中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容易被儿童理解,通过阅读和朗读绘本,孩子们可以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沟通技巧和良好的表达习惯。
4. 塑造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绘本中很多故事情节都包含了人生道理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儿童们能够接受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形成积极乐观、善良友爱的性格特征。
二、绘本阅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实践1.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园应该选择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绘本进行阅读。
既要考虑绘本中的内容能否引起儿童的兴趣,又要注意绘本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 针对性的绘本阅读活动幼儿园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绘本阅读活动,比如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绘本绘画等形式,引导儿童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探索,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3. 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引导儿童理解情感、认知自我、培养人际交往技巧等,让绘本阅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对智障学生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与运用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观察、思维、记忆等特点,选取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绘本开展培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引导,在特定的语言实践情境中,拓宽培智学生的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绘本阅读与生活语文课程的整合。
标签:培智绘本课程标准策略运用引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语文标准》)指出,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并学以致用,具有综合实践性的课程。
教学中,把绘本作为一种媒介,融合到生活语文课程中,更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与语言发展的需求。
本文以《实用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甜甜的手掌》教学实践为例,略谈基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对智障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与运用。
一、绘本阅读与生活语文的关联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以图文相结合来表达一个主题。
绘本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主旨简明扼要,情节内容简短,主题丰富。
其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不断积累知识,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多数存在语言理解与表达障碍,语言文字积累极少,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较弱,不能够阅读与理解较长的课文。
为此,《培智语文标准》提出在生活语文课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倾听与说话的能力,并练习书面语言的表达。
绘本依据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根据智障儿童的观察、思维、记忆等特点,选取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绘本对智障学生开展阅读训练与引导,创设特定的语言实践情境,拓宽智障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的途径,能实现绘本阅读与生活语文课程的整合。
二、借助于实物创设情境,突出体验实践式的学习方法《培智语文标准》倡导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思考领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营造生活中的常见情境,运用表演、引导、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王萍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福建厦门361100)堂学课教KETANG J_AOXUE摘要: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由于智障学生自身的缺陷,使得阅读教学成为一个难点。
文章作者在探索智障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将绘本作为阅读载体,能够激发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开阔视野等。
关键词:绘本;智障学生;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5-0049-02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却是一个难点。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缺陷,他们的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匮乏,语言理解不全面、记忆力差、思维不灵活,使得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方法少[1]。
笔者在探索智障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将绘本作为阅读载体,对于提高智障学生多方面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第一,“绘本”是当前最受孩子喜爱的读物。
它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2],有的甚至只有图画没有文字。
其内容贴合孩子生活、具有美感,同时又浅显易懂,哪怕 是孩子不认字儿,也能通过他所看到的画面知晓绘本的大意。
对于词汇量匮乏甚至不识字的智障学生来说,绘本将是一个“合身”的阅读载体。
这也是笔者将其选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首要原因。
第二,由智障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所决定,直观的图片色彩更能刺激他们。
画面唯美,色彩艳丽,生动有趣,富有内涵是绘本的灵魂,绘本的这些特点恰恰能够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引起他们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第三,绘本的内容多种多样,如人文、社会、科学、生活小常识,等等,这为阅历少、生活经验欠缺的智障学生提供了许多需要观察、感受、思考甚至推理的认知学习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开阔视野。
绘本在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摘要:智障生多为智力发育迟缓,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言语沟通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和社会交流困难等等,目前传统的课程模式对这部分的学生关心和偏爱比较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会尝试运用绘本对智障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补偿这部分智障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掌握生活交流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绘本;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绘本这个词语,最早来源于日语,主要是指图文并茂的书,又被称为“图画书”,是一种以绘画为主,带有少量释义文字的书,一般来说都比较好理解,通俗易懂,对于读书者要求也不是很高,故而,绘本运用在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一、绘本的特点绘本有一种奇特的功效,它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可以让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从而使阅读者在认知上得到满足。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更加体现了绘本很适合运用在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智障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相对于普通儿童有明显的落后,但是他的生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都是相同的。
智障生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发育过程,也是他们认知发展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个体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教育,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常常出现认知偏差,情绪不稳定,不良行为的问题。
青春期出现的各种不恰当的行为问题,比如与他人交流时身体离他人太近,在公共场所暴露、触摸私处等,是学校教师时常遇到的非常头疼的问题。
大多数培智教师认为对智障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受限于教学教材、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能力,难以操作。
而绘本的特别刚好就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国外将绘本运用到学生性教育领域已经有较多的研究,通过精美的图画和形象生动的故事向学生开展教育,逐渐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学生绘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国在将绘本应用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课程教学进行了良好成效的实证研究,绘本在进行品格教育,情感发展等心理健康教育中,激发创造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谈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使用绘本是一种以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视觉叙事形式,它通过图像与文字的互动来引导读者关注、理解或接受某一主题或信息。
绘本具有文字多媒体化的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领域中。
而作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资源,绘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我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一、情感体验绘本可以通过叙事手法和情节设计引导儿童接触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悲伤、愤怒、欢乐等,从而扩大孩子们的感知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同身受地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更好地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选取《阿凡达》这本绘本,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主人公面对外界压力的表现及其变化,让孩子们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思维能力绘本在提升儿童语言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具有很大作用。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新的语汇和句式,并在思考故事中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时,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们还可以锻炼预测和推理能力,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例如,《一只特别聪明的小狐狸》这本绘本可用于教育活动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狐狸如何利用自我智慧面对困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困境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三、价值观绘本在价值观教育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绘本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知社会、理解世界,提高他们的道德理念和责任感。
同时,绘本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为儿童提供了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范本,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之一。
例如,《小兔成长的故事》这本绘本,通过讲述小兔子的成长过程,强调了努力学习、父母的爱、帮助他人等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小教园地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于克召本文为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909007)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于克召、王永平、明华、王晶晶、张志红、黄红敏、郭新颖、刘晴。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绘本的作用即绘本这种载体便于拓宽团队辅导的受众面,绘本内容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促进应用,进而阐述运用绘本培养孩子们健康心理的实施途径。
即营造温馨阅读氛围,创设绘本阅读吧,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阅读方式,选择多元的绘本内容,为教师开展学生心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给家长必要的指导要点。
关键词:绘本;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绘本作为孩子喜欢的读物,它种类繁多具有无限的魅力和价值。
绘本有文学、童话、图像、语言及艺术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许多绘本以情绪、爱及生命为主题,运用绘本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健全孩子们的身心最合适不过。
绘本阅读,不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诱导教育,所以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根据孩子们在儿童少年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一、让绘本成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在这方面绘本教育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绘本载体便于拓宽团队辅导的受众面。
一是图画书的认知特点显著关系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更受学生喜欢。
二是图画书的图画精致而丰富,学生的情感熏陶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这符合“审美超越”的文化理念。
三是绘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本人的想法,任何一本好的绘本都会预留给孩子们许多学习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让学生能够依据所处的整个意境对故事情节开展研究,拓展联想,在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对故事教学进行自我扩充、投射的同时,学会以第三者角度经过剖析问题,了解绘本角色的行为动机,体验绘本角色的心境变化,从而迸发出一种自我共鸣。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紧紧地以活动体验和故事来进行渗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充分开发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运用蕴含心理知识的绘本在课堂上,突出其内容的趣味性、心理主题教育性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儿童内在的积极力量。
一、小绘本大世界绘本又叫图画书。
它是有着独特的文体魅力的:图画具有讲述性,文字十分简洁,文图合一,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表达的形式多样且主题内涵丰富,尤其是绘本心理元素丰富,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资源,能为心理教师提供上课的思路和素材。
比如在自我认知方面,孩子们会在阅读《我不想生气》《我不愿意悲伤》《你害怕吗?》中学会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爱与关怀、接纳别人、群体生活、尊重他人等,可以在《彩虹色的花》《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中懂得分享和助人为乐;更可贵的是当前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十分缺失的性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男生女生不一样》等一个个细腻有趣的故事来教孩子学会避免受到性侵害,以科学而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懂得一些性知识,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
正可谓“小绘本,大世界。
”二、小绘本巧运用在教孩子“悦纳自己”一课时,我采用了绘本欣赏:《这样的我OK 吗?》来导入。
这是一个适合与孩子分享内心感受的绘本,书中用非常温馨的画面,展示了各种动物的优点和缺点,每个场景都是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的,非常贴切与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有感而发,有情感和经验体验的共鸣。
而且给孩子留有很大的想象、扩充空间,进而极大的发展了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妈妈有,爸爸有,孩子有———就像你和我。
在孩子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思路也被打开了,于是我接着进行了下面环节的教学。
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探析【摘要】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探析,旨在探讨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文章首先介绍了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然后分析了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作用、选材原则、具体应用方式,以及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评价。
最后讨论了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发现,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未来可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文章展望了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绘本、小学生、心理健康课、运用、探析、作用、选材原则、具体应用方式、效果评价、教育、挑战、解决方案、可行性、促进作用、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往往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而绘本则能够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运用绘本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于研究主题或问题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绘本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教育工具,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通过绘本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提高教育效果。
2.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绘本通常很具有情感渲染力,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绘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品味:通过阅读绘本,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培养阅读兴趣和品味,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智慧。
浅议绘本阅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及教育建议依据儿童阅读能力的特点,对其开展符合其阅读能力的一些阅读活动,对其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成效。
针对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分析,进而对如何在儿童群体中开展绘本阅读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儿童教育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
绘本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健康重要性建议一、儿童的早期阅读具有的特点在儿童时期,一切同阅读有关的行为都可以称作为阅读,其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文字、图画、图表、符号等等内容.通过早期阅读儿童更好地而认识了世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儿童在学前就应该去接触大量书籍和阅读大量的书籍,在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阅读特点有:第一,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图画,使用的书籍在内容上具有大图、多图、少量文字的特点;第二,阅读的主要方式为亲子一同阅读;第三,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依据这样的特点,阅读活动中使用的素材就应该是非文字形式书籍为准,对绘本的阅读就是很好的实例。
二、绘本阅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1.对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阅读本身就在儿童阅读能力提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绘本阅读对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促进的作用.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理解有些难度,如说“爱”、“痛苦”“无私",但是通过绘本阅读,能让儿童清楚这些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绘本使用图片形式将这些词语的概念表达出来,使得儿童在图片和文字共存中,建立了准确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图示。
2.对促进儿童健康品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那种表达优秀品德的绘本,儿童通过对其的阅读,因为自身较高的模仿能力,就会促使儿童照着书中优秀人物的行为,在生活中实施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学习了优秀的品德。
就像《阳光宝贝—宝宝品德培养绘本》系列书中,有着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劳动等等良好品德内容的描绘,对这样内容的阅读,加之正确的引导,儿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3.对儿童的图像思维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使得儿童想象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二是通过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间接或者直接体验活动得到的,这种体验愈加丰富,想象力就愈加丰富。
浅谈绘本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摘要】绘本活动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绘本活动,幼儿可以提高情绪认知能力,学会辨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绘本活动也能促进幼儿情绪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与绘本活动还能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共读绘本和互动讨论,幼儿还能提升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绘本活动的种种益处使其成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长和教育者应鼓励幼儿参与绘本活动,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通过绘本活动,幼儿的心理素养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绘本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情绪认知、情绪表达、交流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自尊、自信心、社交能力、发展、有效途径。
1. 引言1.1 绘本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绘本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绘本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通过阅读绘本,幼儿能够接触到各种情感和情绪,从而理解并区分不同的情绪,培养自己对情绪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这对于幼儿建立健康的情感认知体系和情绪调节能力至关重要。
绘本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情绪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通过参与绘本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幼儿可以学会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和互动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
绘本活动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故事往往充满奇幻色彩,通过绘本活动,幼儿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自由探索,激发创造力,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绘本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参与绘本活动,幼儿可以提高情绪认知能力,促进情绪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心,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绘本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高情绪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认知能力是绘本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之一。
绘本在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作者:冯墨英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9年第09期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走进了教育部门的视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由于培智生生理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心理上相较于其他学生更为脆弱,情绪化严重,这就要求特殊学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培智生的心理成长变化。
绘本作为图画书的典型代表,具有通过画面感知故事,演示情绪表达情感的特点,对于培智生试听表达障碍的缺陷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弥补作用。
培智生虽然对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较弱,但他们大都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极大帮助的,这对培智生图像思维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
绘本相较纯文字书籍具有绘制精美、人物形象鲜明、线条优美、画面极富色彩冲击力、字数较少、生动形象的诸多优点。
对绘本的阅读讲解能够充实学生的想象空间,可以培养其图像思维能力。
例如,在绘本《我的连衣裙》中,我让学生将书中的图案制作成漂亮的连衣裙,不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加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绘本角色情绪变化的感知,可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
培智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對于情绪类的抽象名词理解较差,例如怀疑、喜欢、难过等,无法拥有正常学生的情绪表达。
通过绘本用画面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角色心理变化,体会对白内涵,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转化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阅读《大猫来了》《蜡笔小黑》《汤姆走丢了》等绘本时,学生就可以从生动形象的动物角色中,体会故事背景下角色情绪反应的原因及后果,通过绘本简单语言和生动画面的搭配,体会到气愤、自卑、快乐、害怕等心情,将学生置身于绘本故事中,深刻领会故事内容,在日常生活情绪表达能力上也将会有所进步。
(一)突出主题引导
每个绘本都有着其鲜明的主题,教师在陪伴学生阅读时,以主题为线索进行引导,让学生不断进行情感体验,凭借阅读得到情感升华。
绘本故事的主题遍布在图画当中,通过主题引导能够将绘本的人文性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心理健康的需求,没有一句理论却能启发孩子深入思考,没有任何喧闹的场景语言却能让孩子静静微笑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带领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展绘本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回顾绘本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例如,在阅读《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绘本后开展讨论,罗列爸爸妈妈在自己眼中的优缺点,生活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有趣小情节等。
针对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特殊性的孩子,如自闭症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描绘,也可以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印象把父母的形象画在黑板上或纸上。
教师负责记录学生对父母的描
绘,保存学生对父母的绘画作品,在家长会或课余利用微信群等方式让家长看到,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二)利用表演延伸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都是生活,绘本也是一样,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同时也是在生活中演绎文本的大好机会。
随着绘本阅读在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运用越来越多,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越来越熟悉和喜爱,从倾听到复述,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心理鼓励,很多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用语言描绘。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绘本以表演的方式进行阅读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大卫,不可以》绘本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或别人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辅以教学道具,结合自编自演的方式,将绘本故事表演出来。
让学生在表演中延伸文本,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将生活悄然融入文本阅读的过程中。
(三)读写相互结合
绘本在内容上多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完全没有文字,虽然具有形象直观、色彩丰富的特点,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阅读困难的。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绘本画面的理解,并配以自己喜爱的绘画,鼓励学生用自己写下的内容为同学作简单讲解,或课后亲子互动时为家长讲解。
教师可将学生自己的创作汇集成册,为其编写名称,变成学生自创的绘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作的热情,进而建立其自信。
绘本教学的运用,是培智学生享受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达到寓教于乐,增进师生互动,为课堂带来生机,增强学生理解表达能力,弥补培智生生理及心理缺陷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