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17
敦煌文学还是文学敦煌?蒋应红《敦煌本纪》是作家叶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18年1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隔五年,依然热度不减:不仅曾提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而且和《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 《红岩》 《平凡的世界》等13本文学艺术类作品,共同名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70部经典图书。
可以说,像《敦煌本纪》这样过早地进入经典文学的序列并成为一种“现象”的情况,在当今文坛是不多见的。
重读这部作品,我们发现,它不仅讲述了一个让广大读者血脉偾张的“少年”故事,而且提供了一个书写“敦煌”的全新视角。
本文从“何谓敦煌文学”与“敦煌文学何为”的问题的辨析入手,依托长篇小说《敦煌本纪》提供的创作经验和审美追求,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对敦煌文化遗产与艺术精神的继承、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此为此类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一、《敦煌本纪》凸显的问题:何谓敦煌文学与敦煌文学何为?在讨论《敦煌本纪》之前,我们首先要廓清由这部作品重新引起的两个问题:“何谓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何为”?从题目来看,《敦煌本纪》无疑就是关于“敦煌”的书写,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学。
地域文学是产生于某一特定地域并反映出该地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审美个性的文学作品,其所涉及的内容、使用的语言,甚至表达的情感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概而言之,作品具有高度的“地域”识别度。
这些作品通常也因为共同的地域性而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学流派,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关中文学、鲁南文学、东北文学等,当一部作品被纳入某一“地域”时,地域性凸显了文学的独特审美性,而文学则完成了“圈地”进而丰富了地域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在书名中就“圈”出了自己的“地盘”——敦煌。
大到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审美情节、语言特色,小到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信仰禁忌、节庆礼俗等民俗文化都具有浓厚的“敦煌”色彩,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会无意识中感受到“敦煌”的存在。
敦煌文学举例作品敦煌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敦煌莫高窟中所发现的文献为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我为您列举的10个以敦煌文学为题的作品:1. 《敦煌之夜》故事发生在敦煌的一个夜晚,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文人。
他在夜晚游览敦煌莫高窟,欣赏着壁画中的神奇世界,感受着文化的千年积淀。
在夜晚的寂静中,他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启迪。
2. 《沙漠之歌》这是一首描写敦煌沙漠的诗歌,通过描绘沙漠的广袤和荒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融入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形象,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3. 《敦煌的故事》这是一本以敦煌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位女子的命运和故事,展现了敦煌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小说中充满了浪漫和悲壮,使人们对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敦煌笔记》这是一本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游记,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敦煌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游记中穿插了对敦煌文化的解读和感悟,让读者更加亲近敦煌,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5. 《敦煌春晓》这是一首描写敦煌春天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融入了敦煌的文化符号和传统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6. 《敦煌之梦》这是一个关于敦煌的梦境故事,主人公在梦中来到了敦煌莫高窟,与壁画中的人物展开了对话和互动。
通过梦境的形式,故事传达了对敦煌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回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7. 《敦煌的微笑》这是一本描写敦煌壁画中微笑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微笑形象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故事和传说,使读者更加了解敦煌壁画的魅力所在。
8. 《敦煌的音乐》这是一本关于敦煌音乐的研究著作,作者通过对敦煌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演奏技巧的解析,展示了敦煌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
书中还附有一些敦煌音乐的乐谱和演奏示范,供读者学习和欣赏。
敦煌文学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敦煌文学是指流传于敦煌莫高窟中的文学作品,经过历史的沉淀,现存于敦煌石窟中。
敦煌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朝,盛行于唐、五代、西夏和元朝时期,涉及诗歌、故事、佛经、官方文件等多种文体和内容,代表着当时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状态。
敦煌文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宗教性强,融合了佛教、道教、汉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元素,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信仰和宗教生活。
2.文本出现膨胀、多层次、形式多样化,有长诗、短诗、钞、记、轶闻等文学形式,文化多元,内容涉及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日常生活,都有所涉及。
3.语言古朴、朴实,以古韵雅致、简约明快的表述方式为主,多采用变文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4.以求解脱生死和恢复人性和谐为宗旨,强调追求心灵和情感的自由和解脱,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敦煌文学可按照其内容和文体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佛经类:包括“涅槃经”、“弥勒问菩萨经”、“阿弥陀经”等,内容主要涉及佛教的教义和故事,寓意着对人生的热爱和希冀。
2.传说类:包括“红拂传说”、“孔雀王菩萨传说”、“鹰和鸽的故事”等,叙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3.历史类:包括“东夷列传”、“西域记”、“高昌传”等,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风貌。
4.诗歌类:包括“敦煌高僧颂”、“贺新郎诗”、“归去来兮辞”等,以其哀婉、婉约、含蓄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总之,敦煌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丰富、多样化的内容和优美、古韵雅致的语言,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的精华,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敦煌文学的含义及特征敦煌文学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文学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敦煌文学也一样,所以要从内涵和外延上给它划分一个明晰的界限,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所说的敦煌文学作品,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的是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第二层次既包括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敦煌遗书中保存且见于传世文献中的文学作品;第三层次则指敦煌遗书中具有文学性的文献,包括上面一二层所说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一些有文学性的应用性文章,如世俗应用文和宗教应用文等。
而敦煌的文学思想,主要指敦煌遗书对有关文学的看法和论述以及从敦煌文学作品中发掘出来的文学观念。
敦煌文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支,而具有相对独立性。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敦煌及整个河西地区被吐蕃人占领,与中原王朝基本上处于文化隔绝状态。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敦煌人张议潮率众推翻了吐蕃的统治,收复了瓜、沙诸州,建立了以敦煌为中心,长达180多年的归义军政权。
归义军政权一开始虽则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的政令并未真正影响敦煌地区,敦煌地区基本上处于自治状态。
在这个独立的文化圈内,由于受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敦煌文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汉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敦煌文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免不了的问题。
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除了比较通行的魏晋说外,还有先秦说、汉代说和六朝说等。
各家都能摆出很多文学史实,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
我们认为,文学自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文学体裁自觉的时代并不相同,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学创造者和接受者对文学的自觉也不相同;对于中国最下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对文学的自觉更是一个慢长而懵懂的过程。
研究敦煌文学,应当清楚这么一种情况对唐五代敦煌民众来说,他们对文学并不是像一般文人那样的自觉;对他们来说,文学仅是某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某种社会文化仪式的组成部分。
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敦煌学。
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科技、建筑、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保健等等,都可以利用敦煌资料,或填补空白,或创立新说,或纠正前人研究的疏漏。
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作者:杨秀清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献约5万余件。
这些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
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敦煌文学原文与解析敦煌文学是指出土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地区的一系列文献,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
一、敦煌文学的发现与意义敦煌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20世纪初,探险家和学者们在敦煌的千佛洞中意外发现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保存完好,内容丰富多样,无疑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瑰丽。
敦煌文学的发现与出土,填补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空白,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同时,敦煌文学还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敦煌文学的主要作品1. 《敦煌俗曲》《敦煌俗曲》是一部汇集了丰富的音乐、戏曲和民间曲艺的文献,它们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习俗。
这些俗曲散发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既有古典雅致的音乐作品,也有活泼欢快的乡土曲调。
2. 《敦煌诗集》《敦煌诗集》是敦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感悟,充满着浓烈的宗教氛围和审美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文学中的诗歌多为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简练而富有力量。
3. 《敦煌小说》《敦煌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珍贵遗产,它们以其逼真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这些小说以宗教与民间信仰为题材,内容包括佛教传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又是了解古代社会风情的窗口。
三、敦煌文学的艺术特点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瞩目。
它们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敦煌文学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包括典雅、深沉、含蓄和内敛等。
这些艺术特点使得敦煌文学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四、敦煌文学的影响与传承敦煌文学不仅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它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隋唐时期的敦煌文化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宏伟、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以敦煌文化艺术为代表,成为了当时的璀璨明珠。
敦煌文化艺术是指发源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文化艺术,其历史悠久,形成于魏晋时代,而在隋唐时期则是达到了顶峰。
一、敦煌绘画艺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就是壁画,这是敦煌绘画艺术的特色之一。
在敦煌石窟中有800多个洞窟、5万余平方米的壁画,它们气魄宏伟、题材广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舍那大士墓图》,这幅作品被誉为“石窟之花”,它的内容是指头陀随身佛,这幅作品在绘画的形式上,体现了隋唐时期的审美特色,凸显了唐朝时期的风格,同时又兼顾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二、敦煌文学艺术敦煌文学从卷石、碑刻到文书、草书,充分表现了唐朝时期的特殊艺术风貌。
其中《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史书,在海涅、东瀛、南周等唐朝时期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西域地方的记述,刻画了当时国家的边疆地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体现了唐朝在汉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三、敦煌音乐艺术敦煌音乐是以传承和发展唐代音乐为基础的,涉及诸多器乐、舞蹈、歌唱等方面,在当时被视作一种富有文学与艺术感的综合艺术形态。
敦煌长嘶悄、敦煌十曲等诸多音乐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散发出古典与现代的双重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四、敦煌雕塑艺术敦煌雕塑艺术也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主要包括佛像、塑像、石刻、瓷器、铜器等多种形式。
在这些艺术形式中,美丽的佛塔是最为独特的艺术品之一,它们的大小形状各异,寓意丰富,无不体现出敦煌文化的瑰丽与魅力。
敦煌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它还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兴盛,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还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发展做出了不可获得的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继承。
第1篇一、引言敦煌,这个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古老城市,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文学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客前来探寻。
在我深入学习和研究敦煌文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博大精深,不禁产生了诸多感悟和体会。
二、敦煌文学的艺术魅力1. 诗意的表达敦煌文学以诗歌最为突出,其诗风独特,意境深远。
如《敦煌曲子词》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动地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外,敦煌文学中的诗歌还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2. 绘画般的描绘敦煌壁画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敦煌文学中的诗歌、散文等也具有绘画般的描绘能力,如《敦煌赋》中对莫高窟的描绘:“彩云绕壁,宝光四射,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敦煌壁画之中,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深刻的思想内涵敦煌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如《敦煌赋》中对佛教思想的宣扬,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而《敦煌曲子词》中的爱情诗篇,则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思想内涵,使敦煌文学具有了深远的历史价值。
三、敦煌文学的历史价值1. 反映了古代社会风貌敦煌文学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敦煌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
2. 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敦煌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传承了古代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学习和研究敦煌文学,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敦煌文学在传播过程中,与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敦煌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在我们的高考中,文化常识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而在文化常识的海洋中,中国的敦煌文化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著名节点,也是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了解敦煌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洞窟组成的,内部壁画和雕塑极其精美,被誉为“东方的梵高”。
这些壁画和雕塑不仅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髓,还记录了唐朝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莫高窟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其次,我们要了解敦煌文学。
敦煌文学是指在敦煌莫高窟中所发现的大量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佛经、经筒、文稿等,被称为“敦煌文书”。
敦煌文书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最有名的是《敦煌残卷》。
这是一部包括经卷、史书、医书、诗词等各类文学作品的合集,是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线索,丰富了我们对于唐代社会情况的认知。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代表,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使其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敦煌壁画以佛教主题为主题,以天人合一、世俗与超凡融合为特点。
在壁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明,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同时,敦煌壁画也融合了汉、藏、回等多种民族文化,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敦煌音乐。
敦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曲调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闻名于世。
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音乐文献和乐谱。
这些乐谱记录了当时的音乐创作和演奏风格,反映了唐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同时,敦煌音乐也受到了西域音乐和中土音乐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风格。
敦煌诗词文化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
在敦煌,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都与敦煌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曾被贬至敦煌任职。
在敦煌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了许多描绘敦煌风光的诗篇。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使至塞上》,诗中描绘了敦煌的荒漠景象和壮美的风光,成为了中国诗词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王维,李白、王昌龄等著名诗人也曾在敦煌留下足迹。
他们的诗作不仅描绘了敦煌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敦煌的诗词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也有抒发文人情感的篇章。
这些曲子词以其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总之,敦煌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诗词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敦煌的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文人的高超艺术才华,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敦煌变文是指敦煌石窟中的变文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形式,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敦煌变文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敦煌变文的语言、文学特点以及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敦煌变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书写方式。
敦煌变文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即以汉字为基础,结合古印度梵文、中亚文字及各种符号等进行创作。
这种书写方式呈现了多种文化交融的特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敦煌地区的民族多元性。
其次,敦煌变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者在运用词汇和句法时,追求音韵的和谐,注重平仄篇章的构建,使得敦煌变文在音韵上十分优美。
此外,敦煌变文还融入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敦煌变文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题材和艺术风格上。
首先,敦煌变文涵盖了多种题材。
它包括了宗教文化、历史记载、文学描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题材的多样性丰富了敦煌变文的艺术价值。
其次,敦煌变文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写作手法上,敦煌变文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将文字和图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内容以佛教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为主,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的限制,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才能。
敦煌变文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探索。
早在20世纪初,敦煌石窟的发现就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对敦煌变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学术界对敦煌文化的认识,更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敦煌变文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首先,通过对敦煌变文的文字、图案以及相关史书的梳理和整理,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其次,通过对敦煌变文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敦煌地区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以及社会风貌等,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敦煌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敦煌文学概念:所谓敦煌文学,指保存或仅存于敦煌莫高窟的,以唐、五代、宋初写卷为主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
要点:1、以写卷为主,也包括莫高窟壁画榜题、石窟供养人题记等形式的作品。
2、既可以是仅存也可以是不仅存于莫高窟的文学作品。
3、以唐、五代、宋初为主。
4、涵括文学现象等其他方面。
分类有:1、讲唱文学:讲经文、变文、因缘、词文等2、曲辞文学:曲子词、俚曲小调、佛曲等3、诗歌4、赋体文学5、小说:志人志怪类、话本6、散文:世俗应用文、佛教应用文、碑铭赞表、牒、书、启、碑、铭、传、记、文、录、帖、说、邈真赞、祭文、序、跋等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
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
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
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
读《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张蓓蓓伏俊琏先生所著《敦煌文学文献丛稿》2004年巾屮屮书局出版后,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时隔七 年,中华书局又推出了此书的增订本。
与原版相较,增订本删除了 3篇论文,新增了 7篇论文。
木 书共收录论述类论文17篇,校补、补正类文章12篇,共29篇。
今细观全书,心有所得,遂弄斧一 二,以就教于伏先生和学界同仁。
一、学术视域开阔初览全书,便觉得学术视野开阔。
伏先生不仅对敦煌文献进行研究,更是以敦煌文献为线索, 站在文学史、文化史的角度,对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大处着眼,俯观其义,考究详细,做到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赋”,是中国特有的文体,以“典雅”为特色。
前人很少将“赋”与“俗”联系起来。
自从敦煌藏 经洞发现了语言通俗、讲故事的赋之后,学术界才有了“俗赋”之名。
对于敦煌赋的整理、校注工作 也有近百年历史,其屮伏先生《敦煌赋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是其屮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徐俊先生著文说:“《校注》在注释上最见功力,其中除《文选》先唐赋有旧注、敦煌俗赋有今人注本外,大多数作品为首次作注,旮相当的难度。
注释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徵引繁富,取舍 得当,尤其是利用赋体作品的叶韵规律,考辨原文是非,纠正前人误说,补充校注,多有超越前人之 处。
”》著名敦煌文学研究专家张锡厚也认为:“《敦煌赋校注》,在迻录原赋和校理文字上益甚转精,或可相瓦印证补充,抑或别出机抒,自持新说,使某些难字异词,隐晦未明的文句豁然贯通,从 而把敦煌赋的整理研究推向集校集注的阶段。
”®屮平书局2008年出版的《俗赋研究》,是一部唐前 俗赋史。
著名学者程毅屮先生说:“伏俊琏先生对俗赋的发生发展作/全面的研究,广征博引,从 **本文为2015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路一带”专项项目“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 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5LAUJBWZX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敦煌文学选读原文与解析敦煌,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在敦煌,发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选读几篇代表性的敦煌文学作品,并对其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敦煌遗书》敦煌遗书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文书遗存”,它们记录了敦煌地区在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这些遗书的内容包括了政令文书、书信、诗歌等多种文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研究价值。
其中一份《敦煌遗书》的《蔡事之宜章程》中描述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地方政治组织和管理方式。
这个章程详细规定了地方官员的权责、官员选拔和任期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政治治理的制度和模式。
这篇文献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敦煌曲子》《敦煌曲子》是敦煌文学中的一大瑰宝,它们是一种唐代敦煌地区独有的音乐形式。
这些曲子以诗歌为歌词,以古琴、笛子等乐器为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表达深情,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其中一首代表性的《敦煌曲子》是《应天长》。
这首曲子词意深沉、朗朗上口,表达了人们对敦煌地区自然环境和富饶资源的美好祝愿。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敦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三、《敦煌维摩诘经》《敦煌维摩诘经》是敦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属于佛教经典的范畴。
这本经书是一部关于禅修、悟道和解脱的重要著作,记录了佛陀与弟子维摩诘对话的内容。
这本经书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维摩诘经》中的一段对话称为《维摩诘与天女》。
这段对话以哲理性的言辞表达了佛陀的教诲和对人类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哲学启迪。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感受到敦煌佛教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精神追求。
四、《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学中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色彩表现力而闻名。
作者: 伏俊琏[1] 杨晓华[2]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2]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87-9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敦煌文学 口耳相传 仪式传播 文学类别
摘要:敦煌文学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敦煌文学最典型的特点是:以口耳相传为其主要传播方式,以集体移时创作为其创作的特征,以仪式讲诵为其主要生存形态。
敦煌文学可作如下分类:敦煌写卷中的经典文学和文人创作的典雅文学,敦煌民俗仪式文学,敦煌宗教仪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