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9.77 MB
- 文档页数:28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2012年9月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织物组织是纺织品赖于存在的重要因素,它是形成织物千变万化的内在依据,解析它的组织结构,探其变化原因,掌握设计技能成了织物设计的重要手段。
材料、工具、技术、知识、经验是织物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织物设计构思敏锐的美的感情表现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与技能如果缺乏实践的体验,通常难于变成有机的学问。
加强实践性环节不仅能使它们超于有机的深化,同时也能使设计思考力富于弹性,以适应现代织物设计的需要,并有所建树。
实验一了解自动剑杆织样机的工作原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动织样机的各主要机件的作用与相互的配合;2、了解穿综、穿筘、投纬、绘制纹板图等准备工作;3、了解在织样机上的织造方法;4、进一步理解上机图中各图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及功能(一)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从开口、引纬、选色、打纬、送经、卷取等等动作皆可为全自动操作,所以打样品质控制非常精密。
织样机的运转速度可依需求而作适当地调整,最快可达到40rpm,与传统人工打样或半自动织样机的速度比,可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采用该种自动小样机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织物的紧密度,随时掌控布面质量,使织物尽量符合实验要求,以便实验顺利进行,数据更加准确。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的运作过程中,除了经纱卷取是由马达带动外,其余动作皆由汽缸驱动。
因此,还配备一个4.0~7.5bar的空气压缩机。
钢筘的宽度为12英寸。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共有二十片综框,其中前两片由系统控制,作为绞纱与废边之用。
而第三片综框才是纹板图上的第一片,其余依次类推,所以纹板图设计最多可达十八片综框。
每片综框最多可安装280~300根综丝。
(二)设备具有的功能1、可输入相应的数字来修改机上纬密。
2、可以找寻断纬。
3、在显示区,显示了设计文件名、总梭数、当前梭数、纬密、开口情况(哪些综框提起)、选色情况和当前织机的运转情况。
实验二组织的观察和背散射电子相应用一、实验目的1.利用二次电子像对材料形貌进行观察2.了解背散射电子像的应用二、实验原理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且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工具。
扫描电镜是利用细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
扫描电镜的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倍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
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向扫描的实际长度之比。
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是为了提供扫描电子束,作为使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的激发源。
扫描电镜最常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1.二次电子像衬度形成原理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
由于原子核和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当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入射电子获得了大于相应的结合能的能量后,可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
如果这种散射过程发生在比较接近样品表层处,那些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自由电子可从样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10nm的区域,能量为0-50eV。
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
由于它发自试样表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被多次反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10nm。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一般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
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大,它主要取决与表面形貌。
2.原子序数衬度形成机理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一种显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
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和特征X射线等信号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都可以作为原子序数衬度或化学成分衬度。
实验二、家畜睾丸和卵巢的组织学观察(睾丸、卵巢组织学及精子发生、卵泡发育过程的观察)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家畜睾丸、卵巢组织切片观察,了解家畜睾丸、卵巢的组织结构及其形态。
☐了解精子的发生和卵子的发生、卵泡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
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仪器⏹1、睾丸、卵巢组织切片。
⏹2.显微镜、幻灯机或投影仪。
☐(二)方法⏹先结合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对睾丸、卵巢组织学结构及精子发生、卵泡发育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再用显微镜进行睾丸、卵巢组织切片的观察。
三、内容、观察步骤☐(一)公畜睾丸的组织学观察⏹1.低倍镜观察☐(1)被膜☐(2)睾丸纵隔和中隔☐(3)睾丸小叶:☐2.高倍镜观察:⏹(1)睾丸小叶的结构⏹(2)间质细胞⏹(3)曲精细管的结构⏹(4)足细胞⏹(5)生精细胞(生殖细胞)☐3.精子发生过程(spermatogenesis)可分为两个明显的时期。
☐第一时期:精细胞生成:精原细胞经一系列分裂形成精子细胞。
☐第二时期: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精子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二)母畜卵巢的组织学观察☐1.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出卵巢表面上皮和白膜,区分卵巢的皮质部和髓质部。
☐(1)表面上皮☐(2)白膜☐(3)皮质部☐(4)髓质部☐2.高倍镜观察☐(1)卵泡发育的观察☐每个卵泡都由位于中央的卵母细胞和围绕在卵母细胞周围的卵泡细胞所组成。
有的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可能退化而形成闭锁卵泡。
卵泡可根据发育程度不同而分成下列各期。
☐1)原始卵泡☐2)初级卵泡☐3)次级卵泡☐4)三级卵泡☐5)成熟卵泡☐6)闭锁卵泡☐(2)黄体☐是排卵后的卵泡转变成的富于血管的内分泌器官。
☐牛、羊、猪的黄体位于卵巢皮质浅层突出于表面。
☐马的黄体则完全埋藏在卵巢深部。
☐根据黄体发育阶段而分成下列各期。
☐1)血体期☐2)血管增生期☐3)成熟期☐4)白体期四、作业:☐1.绘出并注明睾丸曲精细管及其所含细胞的构造图。
☐2.绘出并注明卵巢组织结构及卵泡发育各阶段示意图。
实习指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掌握大鼠在体肠道灌流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及吸收速度常数(k a)与吸收半衰期[t1/2(a)]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在体法(in situ)和体内法(in v ivo)。
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生理影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
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认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
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扩散的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转运的速度可用Fick's(注:最后一稿校,全书一致)扩散定律描述:式中,为扩散速度;D为扩散系数;A为扩散表面积;k为分配系数;h为膜厚度,C GI为胃肠道中药物浓度;C为血药浓度。
在某一药物给予某一个体的吸收过程中,其D、A、h、k均为定值,可用透过系数P来表示,即。
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随血液迅速地分布于全身。
故胃肠道中的药物浓度(C GI)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C),则上式可简化为:上式表明药物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明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若以消化液中药量(X a)的变化速度()表示透过速度,则:式中,k a为药物的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对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对数:式中,X a为t时间消化液中药量;X0为零时间消化液中药量。
以lg X a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直线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并可计算吸收半衰期:本实验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进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蠕动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离心机、注射器、眼科剪刀、眼科镊子、手术刀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