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pdf

  • 格式:pdf
  • 大小:10.06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

输血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随着输血技术的革新进步, 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

成分输血, 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 这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新

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科学合理实施输血, 是提高输血疗效, 保障输血安全, 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输血中或输

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标本收集与处理及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 依照临床输

血技术规范, 分析总结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 综述如下。

1 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

1.1 配血标本采集要求

1.1.1 血标本要求

1.1.1. 1 受血者血液标本无污染、无溶血, 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从输液管道留取的受

血者配血标本, 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改变了血标本中红细胞、血浆及各种分子的浓度和比例, 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 干扰了配血试验, 需要重新采集配血标本。

1.1.1. 2 配血标本要求新鲜(48 h内标本) 。大多数护理人员不清楚为什么长期输血的病人, 当血库还保存着病人以前配血的标本时, 当次输血还要采集新的配血标本的原因, 希望病人能少扎一针。曾有1例病人连续 4 d输血都用同一标本配血, 导致迟发性(发生在24 h以后) 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 对于多次或长期输血的病人, 每次申请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配血, 以保证本次配血结果是反映病人当前的真实血液状况, 避免病人因前次输血后产生

IgG免疫抗体而未在配血中发现, 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

病人均在每次输血前留取新的标本配血, 避免了同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1.1.2 标本容器的要求

根据配血方式选择相应的容器。随着配血试验从手工试管法进入到全自动凝胶法, 必须有配血标本的配套应用才能与新技术接轨。这是实验技术的要求。当用全自动配血仪配血时, 要求用抗凝标本, 否则将导致吸样针堵塞停机。乙二胺四乙酸对细胞膜的影响较小, 是首选的配血抗凝管。如采用手工方法配血, 对标本无严格要求。

1.1.3 采集标本身份确认与送检

1.1.3. 1 进行床边身份确认, 绝对禁止只通过床头卡来核实相关信息。采集标本后, 立即在病人床边将病人的姓名、科室、ID号填写在标本上, 并由另一人查对, 避免先写试管后抽血导

致血样注入错误的危险。

1.1.3. 2 按输血前检查项目和配血1人次需要的血清量计算, 申请1次备血量≤ 6 U (1 U=100 ml) , 血标本量 2 ml;申请1次备血量7~20 U, 血标本量3~4 ml。由医护或专门人员将病人

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 ,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交接登记时间及签名。

1.2 血液领取及领取后的保存要求

1.2.1 血液领取

临床医护人员持处方(领血单) 并携带病人血型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到输血科(血库) 取血。每次只可取1袋血, 同一病人身上有2个以上输液通道或抢救需要除外。取血时, 取发血双

方共同核对。

1.2.2 领取后的保存

临床护士不清楚血液出库后应该在多长时间内给病人输上, 多长时间内必须输注完毕, 因此时常有出库 3 h以上的血液要求送血库寄存或退回的情况出现。血液一旦领出, 在室温中停留不能超过30 min。对不能及时输注的血液, 尽快送回血库代为保存。不能储存在治疗区的

冰箱中, 因为其中的温度没有受到严格控制, 会影响血细胞存活质量。血液在室温中放置时

间较长可引起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1.3 血液输注

1.3.1 红细胞输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相关文献提出, 红细胞保存在(4±2) ℃的储血冰箱内, 保存期35 d。1 U红细胞约120 ml。输血前, 将血袋沿同一方向轻轻旋转, 摇匀血液, 成人用18 G针头, 以提供良好的流速, 新生儿可用23 G针头。使用标准的输血器(滤器孔径170~200μm) , 截留血液纤维和其他微聚物。连续输血时, 2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血器至少每12 h更换1次或每输 2 U血液更换1次, 以防止细菌生长或滤网堵塞。有病人因同一输血器输血 3 U 以上致滴数明显减慢, 经更换输血器后输血管道畅通。

1.3.2 血小板输注

临床护士不清楚特殊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冷沉淀输注时的要求, 而盲目按输血浆的方式, 导致输注效果下降。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出, 血小板保存在(22±2) ℃的震荡状态下(防止聚集, 避免输注无效) 的专用保存箱内, 保存期 5 d。机采血小板 1 U约150~200 ml, 为1个治疗剂量, 由1个供者提供;手工分血小板 1 U约20~30 ml, 10~12 U为1个治疗剂量, 由5~10个供者提供。从血库领出血小板后立即给病人输注, 1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在20 min 内输注完毕, 最好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快速输注, 减少血小板聚集, 提高输注疗效。手

工分血小板输注期间的连接换袋不需要冲管。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避免浪费及降低疗效。

1.3.3 冷沉淀输注

冷沉淀的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Ⅷ, 冷藏在-20℃以下冰冻状态保存活性, 保存期1年。1 U约15~20 ml。冷沉淀一旦解冻后, 立即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快速输注, 以免凝血因子在常

温下迅速失去活性。其他操作同手工血小板输注。

1.3.4 血浆输注

血浆冷藏在-20℃冰冻状态保存。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1年, 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期4年。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区别是前者含凝血因子, 后者无凝血因子。 1 U血浆约120 ml。冰冻血浆在输注前复温成液态状。新鲜冰冻血浆内含凝血因子, 要求快速输注。输注普通冰

冻血浆则无特殊要求。大剂量连续输注血浆不需要生理盐水冲管。

1.4血液加温近年来, 血液加温较多用于手术室输血。实施无严格规范。血液加温不需常规

婴儿接使用,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加温:成人血液输注速度>50 ml (kg·h) ,

小儿>15 ml/ (kg·h) ,

受血液置换术, 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病人输血。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 不得超过35℃。所有的血液加温要使用已获认证用于血液制品加热的装置来完成, 要求加温装置不会使血

液温度过高导致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 有可视温度显示和报警装置。禁止使用临时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