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中物理生活常识基本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24.83 KB
- 文档页数:10
江苏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
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二、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的力,如弹力和摩擦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或产生运动的能力,而功是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1. 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即W=Fs,其中W为功,F为作用力,s为物体的位移。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它等于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1. 光的传播和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0×10^8 m/s。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和平面镜镜面反射是光线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后发生的反射现象。
平面镜是一种能产生镜面反射的光学器件。
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南京初中物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力、能量、电磁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南京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力与运动力是物体进行运动或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南京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概念:1. 力的定义和计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可以使用合力的概念来计算物体的整体运动状态。
4. 牛顿三定律:这是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二、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物理量。
在南京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关键概念:1. 能量的定义和计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能量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
2. 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产生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3.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特定位置具有的能量。
4.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三、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电、磁、电路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基本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具有的基本属性,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力场。
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3. 电路与电阻: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路径,电阻影响电流的强弱和电路中的功率损耗。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四、声学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音的学科。
南京初中物理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质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声音的强度、声音的音色等。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听觉效果。
江苏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物理在九年级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苏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涵盖了很多内容,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从力学方面开始。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牛顿三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力决定的,第一定律说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等和反向的特性。
而摩擦力是物体接触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过程,或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其次,我们来看光学方面的知识点。
光学是研究光和光的传播规律的学科,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光的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等内容。
光的特性包括光的传播方式、光的速度和光的直线传播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界面时,部分光束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反射的规律由斯涅尔定律给出。
光的折射是指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折射的规律由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公式给出。
最后,我们来探讨声学方面的知识点。
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关注声音的传播和特性等内容。
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媒质中传递的过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强度、音调和音质等。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质是指声音的音色。
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物理九年级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力学、光学和声学三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以及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江苏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作为九年级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江苏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与研究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来描述和研究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沿着弯曲路径进行的运动。
对于曲线运动,我们可以使用切线和弯曲半径等概念来描述。
3.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的运动。
4.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它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我们可以使用公式a = (v - u) / t来计算加速度,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二、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状态。
2.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弹簧等弹性体作用下产生的力。
3.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导致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5.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公式P = F / A来计算,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作用力的面积。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而且具有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的特性。
2.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相撞时会发生反射,也就是光线改变方向。
3. 镜子的反射特性镜面光滑的平面物体能够产生清晰的像,我们可以利用镜子的反射特性制作反光镜、平面镜等。
四、电路和电流1. 电路电路是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路径,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
2.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速率,可以用公式I = Q / t来计算,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流过这一截面的时间。
初三苏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三苏教版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与刻画: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运动的规律1.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受到恒定加速度的作用时,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作用时,它的位移与速度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3.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4.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5.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波动与光学1. 波的传播与性质: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特性。
2. 光的传播与性质:光既可以通过空气和真空传播,也可以通过介质传播,相互作用形成折光、反射、透射等现象。
3. 几何光学: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进行折射、成像的原理和方法。
四、力学与能量1. 动力学: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机械功、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
2. 静力学:静力平衡、杠杆原理,应用静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只受到重力和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五、电学与电磁学1.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 电路图表示与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电流、电压的计算。
3.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4. 静电学:静电的产生和性质,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计算。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江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江苏省的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运动和力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在物理中通常用直线上的质点来进行研究。
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可以通过速度和位移来描述。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即v = Δx / Δt。
当速度不变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变化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力与加速度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通常用F来表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 = ma。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当物体相对静止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既可以是一种粒子性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波动性的现象。
根据波动理论,光是由振动的电磁场构成的一种电磁波。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速度是常量,通常用c来表示,即c ≈ 3.00 × 10^8 m/s。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折射率之比。
3. 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并且发生反射现象时,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由反射定律来描述。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热量是指物体间传递的能量,通常用Q来表示。
温度差决定了热量的传输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2.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变化会出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中考物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苏教版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4.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5. 浮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4.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四、声学1. 声波: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压力波。
2.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3. 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
五、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六、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5.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七、电路1.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2.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接,电压相同。
3. 电路的简化:通过等效电路简化复杂电路。
八、磁学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
2.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3. 磁力: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苏科版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大全大纲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苏教版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 米/秒。
3、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改进设备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设置隔音墙、植树造林等。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等。
二、物态变化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3、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进行,且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三、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3×10^8 米/秒。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江苏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图表以下是对江苏初三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图表形式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力和运动知识点描述力的定义和计算力的定义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公式 F = ma 进行计算,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一种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垂直压力和物体表面粗糙度有关。
弹力弹力是一种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所产生的力,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向量叠加法进行合成,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
二、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个方向上以恒定速度运动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速度和位移图速度和位移图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图表。
在速度和位移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或位移。
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个方向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时,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物体质量对运动没有影响,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三、压力和浮力知识点描述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P = F/A 进行计算,其中 P 表示压力,F 表示作用力的大小,A 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公式 P = F/A 进行计算,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作用力的大小,A 表示受力面积。
浮力浮力是物体浸没或浮在液体中时,由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生活常识和基本现象判断并改错
xx判断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一般中学生的身高约1.70m
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物理课本的xx大约是26cm
普通铅笔的xx约为40cm
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普通楼梯一级台阶的高度约为50cm
黑板的xx约为12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50cm
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xx约为l cm
速度、时间、快慢判断
xx跑100m约需8s
正常人lmin的心跳约70次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中学生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约为20m/s
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0.1s
xx正常步行的速度是8m/s
正常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2s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常人的脉搏约为70次/min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 km/h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l5km/h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橡皮从书桌上落到地面需4s
温度、质量、力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
xx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
人体正常体温是37℃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中学生书包的质量约为50kg
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一名普通xx的质量约为500kg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50g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
一只鸡蛋的质量是50g
两个鸡蛋重约10N普通鸡蛋的密度约为0.6g/cm3一张课桌重约为500N
头发丝断的力为3N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3×104Pa报纸平铺时的压强0.5帕
物理书平铺时的压强35xx
声、热现象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人可以通过动物的有征兆的反应做好地震预防
夜里为躲避地震邻居匆忙撤离居所,虽看不清对方,根据音调能“闻其声而知其人
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减弱噪声课本中“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通过实验直接获得的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扩音器提高声音的音调
扩音器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快百米赛跑时,看烟计时比听枪声计时短在温度计液泡上涂酒精,由于酒精蒸发吸热,将周围热量吸向液泡使温度计温度升高。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吸收热量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吸收热量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吸收热量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吸收热量宙的中心
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汗”出摩擦起电可以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力和运动、平衡力机械能
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变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水在零度一定凝固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到100℃就可沸腾。
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
无规则运动
用高压锅煮牛肉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
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
果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就会下降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要从周围吸热。
热传递时,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两物体热传递结束时,两者的内能相等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必考虑节约
节约用水主要是指工业生产,家里的生活用水量小,不必考虑节约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氧原
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作用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雪撬板有较大面积目的是为了减小运动员脚对雪道的压力
雪撬底部是光滑,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便于运动员滑得更快
雪撬能从雪山坡上高速滑下,是因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雪撬运动员使用撑杆,目的是利用雪地对撑杆的作用力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
足球被踢出去后,在空中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继续向前运动
小张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其吸入口中
高压锅和吸盘一样是利用大气压原理的吸管吸不上水是因为吸管插入水中太浅运动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子与地面的摩擦
小王没有将地面上的箱子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
物体只有受力时,才会运动力是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物体保持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物体只有受不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跳远助跑是为了增加惯性
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刘翔为备战全运会训练穿钉鞋的目的是为了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刘翔为备战全运会训练两脚腾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刘翔为备战全运会训练起跳时用力蹬地,其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
静止的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
的
光、电磁波
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红
色光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
来判断的
向平面镜走近,镜中的像变大
平面镜总是成和物等大的像
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放大的
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缩小的
黑板上粉笔字的反光由光的折射所产生。
xx、飞鸟在湖中的倒影由光的折射所产生
xx时,天空的彩虹由光的折射所产生
夜晚,路灯下的人影由光的折射所产生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必须用导线传送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送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信息
在空气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声音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
互联网光缆中的光波不属于电磁波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光和电磁波这三者中,只有电磁波能传递信息
电磁波具有能量,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加热,使食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则频率越高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则频率越高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则传播速度越快
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通信光缆内激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折射
后射出
电学及其他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一个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
家用照明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2A
家里无人时,电冰箱应该断开电源,停止工作电视机关机后应该断开电源,否则还会消耗一定的电能
学生实验用的一根铜导线的电阻约500Ω家用微波炉的功率约100W
教室内的插座和日光灯是串联的使用测电笔时,绝对不能触碰测电笔的任何金属部分
熔丝熔断,是因为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短路
家庭电路中,只要避免电流过大,就一定可以避免因用电而引发的火灾
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5A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A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引起家中熔丝熔断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引起家中熔丝熔断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引起家中熔丝熔断
灯丝烧断引起家中熔丝熔断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家用白炽灯灯丝电阻大约是20Ω电饭煲使用三线插头,是为了让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相连
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通常是36V电灯的开关一定要安装在零线上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手接触火线,另一手同时接触零线,一般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应接在三孔插座上使用
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电能是可再生资源。
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太阳是能源之母,风能、水能,石油等能源都间接来自于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