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培训4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78
第4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4.1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通常平面体系可以分成三类,即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和瞬变体系。
在不考虑材料微小变形的条件下,体系受力后,能保持其几何形状和位置的不变,而不发生刚体形式的运动,这类体系称为几何不变体系。
图4-2所示在荷载F的作用下,该体系必然发生刚体形式的运动。
此时无论F值如何小,它的几何形状和位置都要发生变化。
这样的体系称为几何可变体系。
图4-1 图4-2图4-3所示体系,这种在原来的位置上发生微小位移后不能再继续移动的体系称为瞬变体系。
(a)(b)(c)图4-34.2刚片·自由度·联系的概念刚片:对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时,由于不考虑材料的变形,所以各个构件均为刚体,由若干个构件组成的几何不变体系也是一个刚体。
研究平面体系时,将刚体称为刚片。
自由度是确定体系位置时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数目。
当对刚片施加约束时,它的自由度将减少。
能减少一个自由度的约束称为一个联系。
4 .3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无多余联系是指体系内的约束恰好使该体系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有三条。
规则一:二刚片规则。
两刚片用既不完全平行,也不相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联结。
所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
规则二:三刚片规则。
三个刚片用不在一条直线的铰两两相联结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
规则三:二杆结点规则。
在刚片上加或减去二杆结点时,形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
4 .4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4.4.1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几何不变体系可分为无多余联系和有多余联系两类。
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称为静定结构,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称为超静定结构。
4.4.2常见的结构形式1.梁板体系2.桁架体系3.拱结构体系4.框架、筒体体系5.悬索体系6.薄壳体系7. 膜结构8.树状结构小结(1)体系可以分为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能用作结构,几何可变及瞬变体系不能用作结构。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110011课程名称建筑力学评阅教师第 4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1.判断题(每小题表述是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多余约束力。
(√)(2)力法典型方程是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可建立的。
(√)(3)力法基本结构可以是几何瞬变体系。
(×)(4)力法可用来求解超静定桁架。
(√)(5)力法可用来求解任意超静定结构。
(×)(6)力法的基本未知量一定是支座约束力。
(×)(7)多余约束力后的运算与静定结构运算相同。
(√)(8)三铰刚架不能作为力法基本结构。
(×)(9)力法基本结构只能从原结构中解除多余约束得出。
(×)(10) 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值都是基本未知量的位移。
(√)2.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撤除一根支承链杆相当于解除(A)个约束。
A. 1B. 2C.3D. 4(2)撤除切断一根结构内部链杆相当于解除(C)个约束。
A. 1B. 2C.3D. 4(3)将刚性连接改为单铰连接,相当于解除(A)个约束。
A. 1B. 2C.3D. 4(4)将固定端约束改为固定铰支座,相当于解除(A)个约束。
A. 1B. 2C.3D. 4(5)撤除一个固定铰支座,相当于解除(B)个约束。
A. 1B. 2C.3D. 4(6)撤除一个固定端约束,相当于解除(C)个约束。
A. 1B. 2C.3D. 4(7)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典型方程有(A)个自由项。
A. 2 B. 3 C. 4 D. 6(8)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典型方程有(A)个主系数。
A. 2 B. 3 C. 4 D. 6(9)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典型方程有(A)个副系数。
A. 2 B. 3 C. 4 D. 6(10)将固定端约束改为固定铰支座,是(B)形式的多余约束力。
建筑力学知识点总结一、静力平衡静力平衡是建筑力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它涉及到建筑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受力关系。
在静力平衡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应力分析:建筑结构受到不同方向的力,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并确定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 受力分析:对不同形状、结构的建筑进行受力分析,包括梁、柱、板、框架等。
3. 各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力、弯矩等受力形式的分析和计算。
4. 杆件受力:对杆件在受力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张力、挠度、位移等。
5. 平衡条件:在建筑结构中,各部分之间需要满足外力和内力平衡的条件,需要进行平衡分析。
二、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是建筑力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建筑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时的稳定性情况。
在结构稳定性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稳定条件:建筑结构需要满足一定的稳定条件,包括受力平衡、几何稳定、材料稳定等。
2. 稳定性分析:对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平面结构、空间结构、倾斜结构等。
3. 屈曲分析:对建筑结构在受力时的屈曲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临界载荷、屈曲形式等。
4. 建筑高度:建筑结构的高度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高度稳定性分析。
5. 结构材料:不同材料的建筑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情况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材料稳定性分析。
三、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建筑力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建筑结构在受力时的弹性变形情况。
在弹性力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弹性模量:建筑结构在受力时的弹性模量情况对其受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弹性模量分析和计算。
2. 应变分析:建筑结构在受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应变,需要进行应变分析和求解。
3. 弹性极限:建筑结构在受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极限,需要进行弹性极限分析和计算。
4. 应力-应变关系:建筑结构在受力时的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需要进行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和求解。
5. 弹性能力:建筑结构的弹性能力对其受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弹性能力分析和评定。
房地产集团工程部新员工培训资料建筑力学第一章力学的基本概念 (1)1)、力和平衡的概念 (1)2)、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2)3)、力矩的定义 (3)第二章压杆稳定 (5)1)、压杆稳定的概念 (5)2)、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7)第三章梁的弯曲 (9)1)、弯曲的定义 (9)2)、平面弯曲的定义 (9)3)、单跨静定梁的几种基本形式 (9)第四章弯矩图的规律 (15)第五章材料力学的任务 (19)第六章剪切和挤压 (19)第一章力学的基本概念1)、力和平衡的概念1.力的基本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相互性:两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这一对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作用效果:产生形变和产生加速度。
(3)力的分类:可以按性质分,也可以按效果分。
(4)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且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2.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的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为重心。
形状规则的匀质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3.弹力:(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有形变。
(2)弹力方向: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与支持面垂直,绳子张力的方向沿绳子方向。
4.摩擦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有形变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有相对运动时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为静摩擦力。
(2)摩擦力方向:与支持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计算:滑动摩擦力为f=μN,而μ决定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
静摩擦力由其他外力和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可用平衡条件或是牛顿定律求解。
(4)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
5.共点力:几个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就称为共点力。
6.力的合成与分解:(1)用一个力等效替代几个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用几个力等效替代一个力就是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运算。
(2)力的合成与分解都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多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目的都是为了简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