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地理中图版必修3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69.21 KB
- 文档页数:9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B.交通较为便利C.紧邻华东市场D.科学技术发达2.内蒙古东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减轻水土流失B.大力发展煤炭等重工业;控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规模C.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D.减少煤炭燃烧;控制酸雨危害答案 1.B 2.C2018·广东肇庆中学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4题..材料一1957年;鲁尔区有140多个煤矿基地;到2003年时只剩下7个;199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到2003年时只有7座..材料二21世纪初;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约140万;占当时所有就业人口的65%..3.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导致的结果是A.企业规模扩大B.生产效率大大提高C.减少了失业人口D.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4.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会使鲁尔区A.环境污染严重B.经济结构多元化C.失业率增加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答案 3.C 4.B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西欧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5~6题..5.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①丰富的煤炭②优质的铁矿③廉价的石油④充足的水源⑤便利的水陆交通⑥广阔的市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6.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地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答案 5.D 6.B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据此回答7~8题..7.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不便8.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治理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答案7.B8.A阅读有关材料;回答9~10题..材料一焦作市位置图..材料二焦作煤矿久负盛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也非常丰富..9.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和以下哪一工业区类似A.鲁尔区B.意大利新兴工业区C.英国苏格兰工业区D.德国南部工业区10.煤城焦作的出路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有关焦作以后的发展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A.做强做大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D.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答案9.A10.D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1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答案11.A12.B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着..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13~14题..1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1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3.C14.D15.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煤炭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读下列图表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鲁尔区产业综合整治前后采煤工业的变化对比表1德国鲁尔的相似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末;鲁尔区进行了产业的综合整治..据表分析;从1955年到2000年鲁尔区采煤工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产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没能成为经济强省;请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4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可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铁路等交通便利;人口、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等2采煤量逐渐下降;煤矿职工大大减少早期开挖的煤矿大部分已经枯竭;开采深度加大;生产成本过高;煤炭生产失去了竞争力;环境污染严重;钢铁工业减产等3逐渐增长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以采煤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煤炭运输紧张等..4加强煤炭深加工;使输出的煤产品多样化;如焦炭、煤气、火电等;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使工业类型多样化;如炼钢、化工、炼铝、机械等;发展第三产业;如科技与教育、旅游业等;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等..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4年的最后一周;宝钢主动压缩新增产能规模;宣布湛江钢铁基地规模压缩125万吨;规划钢产量由1 000万吨下调为875万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下图为2013年至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下表为我国2011年至2014年煤炭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数据..材料二进入21..1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我国2014年煤炭产量和需求量均下降近3%;结合材料分析2014年我国煤炭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2014年煤炭市场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全球整个行业运行形势严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煤炭工业如何走出这种困境..3根据材料二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钢铁等高耗煤产业生产规模的缩减;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国外低价优质煤的冲击;长期的煤炭产能过剩..2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把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控制煤炭的进口量;增加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3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区位分析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二、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错误!3.钢铁危机错误!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温馨提示]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
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思考启迪]为了改善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提示:(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2)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4)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知识点(一)|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 情景导入先思考————-——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练习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地理位置C.丰富的煤炭资源 D.丰富的石油资源2、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为要是为了()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3、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B.鱼米之乡,农业发达C.水陆交通便利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据此回答4-5题。
4.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发展形势影响的是()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5.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结构单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8.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业部门有 ( ) ①钢铁工业 ②汽车工业 ③石油化工 ④机械工业A.②③B.①②③④C.②D.②③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锑、铅锌储量也很丰富。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储量情况表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下图为某国著名的工业区,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2.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太阳能、煤炭和天然气丰富,并有望成为世界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回答3~4题。
3.关于鄂尔多斯地区重化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煤炭丰富,适宜建设坑口电站,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充足能源B.地理位置适中,紧邻东北亚市场C.水陆交通便利D.化工产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4.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区位优势有( )A.太阳能资源丰富B.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高C.西北地区电力市场广阔D.制造业基础雄厚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据此完成第5~7题。
5.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6.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B.科技力量雄厚C.水资源丰富D.水陆交通便利7.与鲁尔区兴起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美国“硅谷”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C.上海宝钢D.辽中南工业区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完成第8~9题。
8.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 )A.失业率下降B.环境污染C.治安混乱D.金融危机9.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2018-2019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一、单选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德国鲁尔区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1.对德国鲁尔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A. 平坦的地形B. 廉价的劳力C. 温和多雨的气候D. 丰富的矿产资源2.鲁尔区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A. 靠近煤炭产地B. 降低运输成本C. 产业结构调整D. 减少工资支出【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采掘业发达,与之相关的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都是在煤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鲁尔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丰富的矿产资源,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布局的目的。
德国鲁尔区缺乏铁矿石,钢铁工业生产所需的铁矿石是从莱茵河运入,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工业可以节约铁矿石的运输成本。
B对,ACD错。
故选B。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 / 83.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 丰富的铁矿B. 丰富的煤矿C. 充足的的水源D. 便利的水陆交通4.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 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 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答案】【小题1】A【小题2】D【解析】略略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回答下列各题5.和鲁尔区相比,山西主要欠缺的区位因素是A. 铁矿石B. 区内广阔的市场C. 煤炭资源D. 铁路交通6.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调整的战略。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2.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的是() A.铁矿石B.土地资源C.水资源D.劳动力1.A 2.C[两工业区都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广阔的市场;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⑤说法错误;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较缺乏。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如图所示。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4题。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4.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A.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B.科技力量雄厚C.水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便利3.B 4.A[第3题,从图中煤炭和铁矿石的分布可知,芝加哥是利用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从周围运来铁矿石和煤炭,发展了钢铁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因此便捷的交通是其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
第4题,鲁尔区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煤炭资源丰富,但铁矿石匮乏。
]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炼钢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
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图)。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读图,完成5~6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4分)1.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过程中构建的产业链有()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铁-焦④煤-铁-钢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A. 水资源B. 铁矿石C. 石油资源D. 煤炭资源3.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A. 铝土矿B. 石油C. 天然气D. 石灰石(2)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A. 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B. 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C. 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D. 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3)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不包括()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 增加经济产值D. 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4.我国建设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③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②④5.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A. 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B. 科技力量雄厚C. 水资源丰富D. 水陆运输便利6.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③机械制造业先进④经济发达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有()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A. ①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D. ②④⑤(2)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优化环境④从外区调人大量淡水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是因为()A. 多数煤田为深厚煤层B.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C. 埋藏较深D. 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9.铝生产主要有电解铝和再生铝两类。
训练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基础过关]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读下图,回答下题。
1.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示模式最合理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现在,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 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D.荷兰的炼铁技术更高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过程中,在鲁尔区新建的产业主要有()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化工业④机械工业A.②③B.①②③④C.②D.②③④5.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打造中国鲁尔区,建设太行明珠城”是山西阳泉市内随处可见的标语。
如今,在阳泉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打造中国式“鲁尔区”的梦想渐成现实。
结合“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6~7题。
6.关于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B.原料工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C.采掘业工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加工工业日趋衰弱7.阳泉市打造中国式“鲁尔区”,推动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C.加大科技投入D.改善交通条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8.读“德国鲁尔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读鲁尔区工业部门图,据此回答1~2题。
1.鲁尔区经济的基础是()A.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B.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C.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D.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答案 C2.以下不属于德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C.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答案 D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输入电网;傍晚人们下班时,再使用从电网购买的电。
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来自太阳能。
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纬度偏低,晴日多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A.酸雨危害严重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3~4.解析第3题,影响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海拔、纬度和天气。
上海位于30°N附近,纬度低于日本和德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本为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德国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国阴雨天气多,晴日少,因此年太阳总辐射量低于上海。
第4题,推动上海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庞大的能源消费量。
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常规能源缺乏,但该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因此除应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外,还应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答案 3.D 4.D如图是某国著名的工业区,20世纪60年代该区实施综合整治。
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5~9题。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经济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②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③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④该工业区生产结构多元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7.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该区的铁矿主要从意大利进口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该区调整后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是为了()A.便于产品出口B.东部地区已达饱和C.更充分地利用莱茵河运进钢材D.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运进的铁矿石9.该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9.解析第5题,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耗煤量减少,德国鲁尔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容易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材第61页读图由图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化学三大类。
20世纪90年代又增加了电力、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石油加工等部门。
工业门类增多,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
(二)教材第62页读图1.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2.在1984年左右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在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3。
(三)教材第64页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焦作市由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
由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其主要经验:(1)组织实施战略性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3)治理污染,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焦作市的经验对中国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源型城市必然有资源枯竭之时,也一定要走转型之路。
学业达标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A.失业率下降B.环境污染C.治安混乱D.金融危机2.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解析:第1题,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煤炭是其主要的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
第2题,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煤炭。
答案:1.B 2.A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出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4.为了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B.压缩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解析:读图可以看出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后第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
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的引入属于工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3.B 4.D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运河,随后兴建起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6.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A.本地缺乏燃料B.水源不足C.国内市场狭小D.劳动力素质较低7.20世纪末芝加哥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有()①矿产资源供应衰减②设备老化③环境污染严重④水源枯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5题,利用图中铁矿和煤矿分布信息及题干材料可知,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是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从附近运入铁矿和煤矿发展起来的。
第6题,与鲁尔区相比,当地缺乏燃料。
第7题,由图中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沿岸,且有运河穿过,水资源充足,故④错误。
答案:5.B 6.A7.A8.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机械、钢铁、煤化工、电力、炼焦五种工业类型填入图中。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4)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多项选择)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D.辐射污染(5)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__(多项选择)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D.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答案:(1)炼焦钢铁电力煤化工机械(2)煤炭资源(3)煤田水源交通市场(4)ABC(5)CD(6)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任答4点)能力提升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据此回答1~4题。
1.鲁尔区形成之初工业布局的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交通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下列有关东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目前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有()①水源不足②铁矿贫乏③交通不便④能源缺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有()①接近煤炭基地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廉价劳动力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鲁尔区形成之初是在煤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是动力指向型。
东北工业基地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是我国北方重工业基地,深圳是新兴工业的代表。
目前辽中南工业基地出现了能源和水源不足,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两工业基地比较,共同的区位优势有接近煤炭基地、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不包括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1.D 2.D 3.C 4.A5.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鲁尔区的铁矿靠进口,鲁尔区的内河航运可以直通鹿特丹港,因此②和④可以排除。
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1图2(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什么?(3)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解析:第(1)题,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相似,可从自然资源(水源、矿产、能源)、交通和市场方面分析。
注意根据图中信息获取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如铁、煤资源丰富。
第(2)题,由图2可知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为1910—1950年之间,结合题干可知,该时期底特律迅速发展为“汽车城”,汽车为该时期发展的主导产业。
该市发展汽车工业在当时应具有较发达的科技,同时又靠近五大湖区的钢铁产地,生产汽车的原料十分充足。
另外,五大湖区人口、城市密集,汽车消费市场广阔。
第(3)题,本题可借鉴鲁尔区衰落原因的分析方法。
由材料可知,底特律以汽车为主导产业,说明其生产结构单一;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汽车生产的冲击,房地产的崩溃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都使其日趋衰落。
第(4)题,针对底特律存在的自身问题应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如针对生产结构单一,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针对日本、德国等汽车产业的冲击,应发展科技,提高本身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竞争力。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