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块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50 MB
- 文档页数:10
腹直肌肿块的CT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黄晓健;关键;张奕昭【摘要】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决的CT影像特征.结果:①韧带样瘤13例:以青年女性多见(11/13),7例有剖宫产史,4例为肿瘤术后复发.大部分病灶(10/13)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平行,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呈明显强化.②血管瘤2例:病灶密度不匀,增强呈延迟强化,可见钙化及血管影各1例.③子宫内膜异位7例:均有剖宫产史.病灶为实性4例,囊实性3例,其中1例可见病灶内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④局灶性肌炎1例.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呈不规则强化.⑤脓肿9例:7例为非特异性脓肿(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特异性脓肿(结核性脓肿).平扫显示病灶边界不清,有中心坏死区和/或气体影,增强后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⑥血肿3例:均有腹部创伤史.病灶呈梭形,边界光整,平扫呈高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无强化,1例边缘见新生血管影.⑦转移瘤20例:均有恶性肿瘤病史.16例手术后患者中合并多处转移12例,其中4例为腹直肌切口转移;4例未行手术者除腹直肌转移外合并多处转移.病灶密度欠均匀、可见不规则坏死灶18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腹直肌肿块的类型多样,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并对CT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能较准确地进行定性诊断.【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6(031)008【总页数】5页(P768-772)【关键词】腹直肌病变;转移瘤;脓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黄晓健;关键;张奕昭【作者单位】529300广东,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528200广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8.7;R656.3腹直肌肿块临床触诊容易发现,但是定性诊断常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放射科儿科影像学常见疾病放射科儿科影像学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CT、核医学以及磁共振等,对儿科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儿科疾病,在每一部分中将使用适当的格式来详细描述这些疾病的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要点。
一、肺炎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X射线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用于肺炎的初步诊断和评估。
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局部肺实变、肺纹理模糊、以及气管支气管阴影增加等。
CT扫描可以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用于评估肺内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时期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腔室大小和心脏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确定异常的心脏结构以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颅内肿瘤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头颅内的肿瘤。
MRI是诊断和评估颅内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MRI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头颅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其他相关的病变。
四、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髋关节的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
超声是诊断和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髋臼和股骨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发育异常。
超声还可以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五、骨折骨折是儿科常见的外伤性损伤。
X射线是诊断和评估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表现通常为骨折线、骨片移位和骨折端错位等。
X 射线可以帮助确定骨折的类型、部位和程度,并指导骨折的治疗。
六、腹部肿块腹部肿块是儿科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
超声是诊断和评估腹部肿块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超声还可以评估肿块的内部结构以及是否有血流供应。
结论放射科儿科影像学在儿科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腹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腹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腹腔肿块与腹壁肿块的鉴别在腹部发现肿物时应首先确定是腹壁肿物还是腹腔肿物。
腹壁肿物如脂肪瘤、皮下脂肪结节、腹壁脓肿、脐囊肿等,位置较表浅且可随腹壁移动,当患者坐位或收紧腹肌时,肿物更显著腹肌松弛时肿物即不明显。
检查时令患者仰卧位起坐时,如肿块仍然清楚可触及为腹壁肿物;如系腹腔内包块往往不能触及。
二.右上腹部肿块(一).肝脏肿大(二).胆囊肿大1.急性胆囊炎约1/3的患者可触及到肿大的胆囊。
本病诊断并不困难。
患者常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及右上腹剧痛腹痛剧烈间歇性加剧,可向右肩部放射。
右上腹可有压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部分患者有黄疽。
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
2.胆囊积水是由一种慢性化学性炎症引起。
由于胆囊管阻塞,胆汁滞留于胆囊内,胆色素被吸收而引起化学性刺激发生慢性炎症。
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临床诊断较困难。
B型超声CT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病确诊依靠手术探查。
3.淤胆性胆囊肿大由于肝外胆道梗阻所致的淤胆性胆囊肿大,可见于壶腹癌及胰腺癌。
常有典型的梗阻性黄疽的临床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直接胆红素增高,B型超声、CT检查可辅助诊断如系胰头癌,X线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环扩大。
4.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本病又称胆总管囊性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综合征,多属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少见疾病。
患者多为女性青少年与儿童。
如果在右上腹发现较固定的不随呼吸运动的囊性肿物,临床上有右上腹钝痛或无疼痛,间断发热及黄疽。
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X线腹平片可见右上腹致密肿块影。
钡餐造影显示,胃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向左前下方移位十二指肠环增大,结肠肝曲向下移位。
胆囊造影多不显影。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形术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
B型超声和CT检查可显示肿物呈囊性,明确提示肿物位置和大小一般能确诊,部分患者需在手术探查时确诊。
5.胆囊癌胆囊的肿瘤,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临床上可有右上腹痛、黄疽。
急腹症影像学急腹症影像学1. 简介急腹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急症,常常需要紧急处理。
影像学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腹症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2.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1 X射线检查X射线是最常用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的腹部X射线检查可用于检测肠梗阻、肠扭转、腹腔积液等情况。
在检查中,患者需要保持站立或平卧,医生通过将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腹部进行拍摄,然后通过观察影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2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腹腔内脏器官的情况。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图像,医生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腹部肿块、囊肿、腹腔积液等异常情况。
2.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X射线的旋转扫描来多层次的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炎症、感染、肿瘤等。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肠梗阻、肠扭转等急腹症的影像学征象。
2.4 MRI检查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由于其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多种成像模式的可选性,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评估急性腹痛的患者时,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腹腔和盆腔结构的信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具体的病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 肠梗阻:在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扩张、液平面和肠气囊。
CT扫描可以显示肠道扩张和肠壁增厚。
- 肠扭转:CT扫描可以显示扭转的肠管、肠壁增厚和肠系膜血管异常。
- 肠穿孔: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的外溢、肠道积液以及腹腔气体。
CT扫描可以显示腹腔积液、腹腔气体和肠道壁的破裂。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526-腹部肿瘤影像学诊
断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肾脏良恶性肿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
1、下列关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软组织密度团块密度不匀
B、边界清或边界不清
C、进展期出现肾或腔静脉瘤栓
D、实质期高强化[正确答案]
E、进展期出现淋巴结转移
2、根据多参数MRI总结,若MR影像出现T2低信号+肿瘤乏血管+渐进强化+OP 信号衰减,我们可以考虑该肾脏肿瘤为()
A、乳头状肾细胞癌[正确答案]
B、少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透明细胞癌
D、集合管癌
E、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答案详见:
3、根据肾细胞癌的组织学亚型分类,()的发生率最高
A、乳头状肾细胞癌
B、嫌色肾细胞癌
C、透明细胞癌[正确答案]
D、集合管癌
E、肾髓质癌
4、如果肾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为囊内有少数细线样分隔,壁和分隔略有强化,根据Bosniak分类,此病变是()
A、Ⅰ类
B、Ⅱ类[正确答案]
C、ⅡF类
D、Ⅲ类
E、Ⅳ类。
腹部包块,手把手教你如何在CT上做出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出品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急腹症影像群的主讲老师关文华教授在群里分享的一例学习病例,用图片注释的方式,教你如何在CT上做出病理诊断。
先看病例:女,22岁,发现右下腹包块4月视频一视频二看过病例,你考虑什么?抓住诊断关键点,你就可以正确诊断。
下图为关教授的分析,学员很容易在CT上做出病理诊断为子宫圆韧带囊肿。
图一影像解剖图从解剖上子宫圆韧带起源于子宫双角,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盆腔,穿过腹股沟而终于大阴唇前端,子宫圆韧带在骨盆腔内的一段为盆部,在腹股沟管内的一段名为腹股沟管部,韧带表面有腹膜覆盖,起着固定子宫、阻止子宫后屈、后倾,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作用。
图二、剖析图图片标记后可以直观学习下文为公主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匡长福副主任医师制作子宫圆韧带囊肿也称腹膜鞘突囊肿或Wolffian‘s囊肿,其大小形态不随体位改变,可区别与腹股沟疝。
由于子宫圆韧带囊肿不如男子的精索囊肿多见,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解剖位置上与腹股沟区其他较常见的疾病不易区分,可能造成术前误诊、漏诊。
解剖子宫圆韧带囊肿起源于子宫双角,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盆腔,穿过腹股沟而终于大阴唇前端,其产生的囊肿或肿瘤分为腹腔内与腹腔外,子宫圆韧带囊肿多数发生于腹股沟部,很少见于腹腔内。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有先天性的因素,与解剖有关,子宫圆韧带周围为固有腹膜所包裹,在正常情况下其之间的腔隙消失,如果在某一局部腔隙有残留,并有积液形成,则形成囊肿或与圆韧带伴行的腹膜形成的鞘突状积液未能完全吸收、合并腹股沟斜疝(这种疝也可能是一种假性疝,逐渐增大的囊肿主动牵拉腹膜引起);也可能有后天性的因素,如局部组织比较薄弱、韧带的无菌性炎症或出血等。
临床主要特点为位于腹股沟处可扪及表面光滑的肿块,或位于小阴唇的上部分具有蒂的肿块,活动但不能退回。
子宫圆韧带囊肿是非常少见的子宫囊肿,它对女性的健康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子宫圆韧带囊肿又称为间皮囊肿,作为疝内容物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中青年女性多见,误诊较多,临床表现与腹股沟斜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