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引产方式终止中期妊娠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8.93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方法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和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孕16~2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c组为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
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和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在引产时间上明显优于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注射引产(p005);3组间相比在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以加快产程进展,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引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妊娠16~2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180例,分为a组(米非司酮伍米索前列醇组)、b组(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c组(单纯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每组60例。
各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a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12小时1次,共150mg;首次服药48小时后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宫缩不规律者间隔3小时再服400μg,总量600~1800μg,服药前2小时禁食,冷水服药;b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12小时1次,总量150mg,24小时后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c组直接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
评估标准:产后出血量以称重法计算;总产程分别以服用米索前列醇、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溶液开始计算;引产失败48小时无规律宫缩、72小时未流产为引产失败;胎盘胎膜残留流产后肉眼检查胎盘胎膜缺损、流产后24小时常规b超检查、经刮宫证实。
统计学分析方法: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结果引产效果比较:引产成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702,p=0704>005);胎盘胎膜残留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000,p=0000005),a组和b组之间胎盘胎膜残留差异无显著性(x2=0038,p=0845>005),见表1。
探讨不同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式终止 14~24 周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不同方式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妊娠引产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对照组18例,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
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并比较两组宫缩的发动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镇痛药的使用、引产成功率及清宫率。
结果:两组孕产妇引产效果比较,治疗组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用药方法:治疗组先口服米非司酮 150 mg,6 h 重复1 次,服药24h后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 ;对照组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宫缩发动时间两组宫缩的发动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镇痛药的使用、引产成功率及清宫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清宫标准:子宫内有明显残留者[3]。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l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组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共2例,未经处理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出现产道裂伤 1 例。
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3讨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日益增多,采用良好的引产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产妇发生子宫大出血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为再次妊娠及分娩提供了良好的开端,选用更加安全有效、简单方便的方法进行引产是提高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前提[4]。
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对近年来进行中期引产的产妇进行分组治疗,效果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前口服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相比,宫缩发动时间、产程均缩短,产后清宫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引产方式终止中期妊娠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24T17:21:57.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甘梅松
[导读] 对临床常用的引产终止中期妊娠方式的操作及疗效进行研究。
甘梅松(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体检办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常用的引产终止中期妊娠方式的操作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以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2-16周终止妊娠的孕妇2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使用单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为第1组;使用双剂量单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为第2组;使用生理盐水水囊,为第3组;使用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为第4组。
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产时宫颈成熟情况、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各临床数据的比较中第4组研究的对象较其它三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引产在终止12-16 周妊娠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12-16 周妊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生理盐水水囊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
终止妊娠是指采用医学手段阻止胎儿的发育,是妊娠终止的过程。
随着意外怀孕、胎儿畸形、孕妇患病率的增加,终止妊娠在临床的应用率也呈上升趋势。
临床上终止妊娠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生理盐水水囊引产、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引产等方法。
但是因孕期在12-16 周的中期妊娠孕妇的引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则需选择一种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引产方法[1]。
我院对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各方法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16周终止妊娠孕妇296例,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年龄28.6岁;将入院检查,所有研究所对象均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孕次在1-3次之间,首孕138例,经孕158例;孕周在12-16周,均属中期妊娠孕妇;将其按终止妊娠的引产方法不同分为4组,每组患者76例;对4组孕妇的年龄、并发症、孕次、孕周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4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分组进行引产操作,具体操作如下:①第1组:孕妇空腹口服75mg米非司酮片,1 次/日,连服2日后,于第3日清晨空腹口服600mg米索前列醇片;②第2组:孕妇空腹口服50mg米非司酮片,2次/日,连用3日,于第4日清晨空腹口服600mg米索前列醇片,服药后3h加服600mg米索前列醇片或阴道给予200mg米索前列醇片,1次/h,连用3次;③第3组:本组孕妇通过阴道宫颈置管将400-500mL的无菌生理盐水水囊放入到胎囊与子宫壁之间,16h后将阴道内的导管及纱布取出;第4组:羊膜腔外注射100mg利凡诺进行常规引产术,术后16h将阴道内的导管及纱布取出。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为了便于研究的数据比较,特对研究的观察项目及观察标准进行了规定:①促宫颈成熟效果:以孕妇临产后的宫颈Bishop评分为标准,显效:用药后评分较用药前提高3分;有效:用药后评分较用药前提高1-2分;无效:用药前后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无明显变化[2];
②引产时间:以孕妇服药开始计算,直至自然排胎为止;③引产成功:引产治疗后无须任何辅助操作胎儿胎盘自然排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各组孕妇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分组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对孕妇进行引产治疗,并根据观察项目及标准对孕妇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和比较: 2.1引产效果比较
在引产效果的比较中,第4组孕妇在宫颈成熟度、引产时间方面的比较中较另外3组具有显著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引产成功率的比较中第2组、第4 组高于第1 组和第3 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4 组的引产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具体数据如表1。
表 1 四组孕妇引产效果比较表
2.2不良反应比较
对四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及胃肠反应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第3组,第4组孕妇出现一过性发热例数高于第1组和第2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引产终止中期妊娠的风险性较大,若使用方法不当,容易给孕妇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很多,但缺乏对各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具体研究,使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院就此展开了研究,对临床常用的四种引产方法在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根据我院研究数据及相关研究,证实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引产在终止12-16周妊娠的应用中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范艳燕.米索前列醇早期后穹隆给药配伍不同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2010,05:123-125.
[2]杨凯芬.疤痕子宫中晚期妊娠利凡诺等综合用药引产50例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