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语六册23课导学设计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八年级第七单兀导学案主备人:文海玲审核人:班小组:姓名:编号:课题:23、学与问总课时:2课时分课时:第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重难点: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学案导案一、预习案1、你了解哪些科学家?2、我查阅了有关科学家哥白尼的有关资料,如下:二、交流协作。
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选代表汇报。
三、探究案:探究一: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探究二: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4、学生讨论回答。
四、达标测评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下一节的预习案。
第二课时一、预习案1、课文主要讲几件事例?二、交流协作。
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选代表汇报。
三、探究案:探究一: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⑵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探究二:1、学习第3自然段。
变"。
(2)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探究三:1、学习第4自然段。
(1 )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2 )自己读第4自然段。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Lesson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Lesson 23: It's Christmas Morning!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是一节新授课。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西方的重要节日——圣诞节的有关知识。
本课讲述了发生在圣诞节早晨的一个小故事,介绍西方人在圣诞节早上打开礼物的一些相关知识和文化习俗。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西方的圣诞节这一传统节日很感兴趣,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已掌握一些关于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习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更深入地了解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和拼写单词open, little2.能够认读、理解并运用句子:This morning we open our gifts!3. 能够用本课所学句型表达送礼物,交流收到的礼物和感受4.能够通过模仿,读出句子的升调、降调、重读、连读情感态度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学习策略目标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积极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2.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正确完成本课的判断题。
文化意识目标了解西方人过圣诞节送礼物的一些文化习俗和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单词open, little2.能够认读、理解并运用句子:This morning we open our gifts!难点:能够用本课所学知识表达送礼物,交流收到的礼物和感受教具准备师生课前准备的礼物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1. 播放圣诞歌曲,感受圣诞气氛2. Free talk:T: Hello, boys and girls. Christmas is coming! Merry Christmas!S: Merry Christmas!T: 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S: They invite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o their house.They give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gifts.They sing Christmas songs.They put up the Christmas treeThey write Christmas cards.They buy Christmas gifts.…T: And they open the Christmas gifts on Christmas morning.【设计意图】以师生间的自然问候导入到旧知识的复习,再用旧知引入新知,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导学案:第二十三课内战爆发★教学目标:1、掌握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2、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相关史实3、知道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和解放军粉碎敌人全面、重点进攻的相关史实4、感受革命前辈逆境抗争并取得辉煌的事迹,进一步确立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基础过关】一、重庆谈判:1、重庆谈判:①时间:1945年8月,重庆。
②中共代表:_________,周恩来。
③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双十协定》内容: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_________,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1946年1月10日,重庆。
②内容:讨论建立___________、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再次确定了___________、和平建国的方针。
③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①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_______,发动全面内战。
到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②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_______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作战原则和方针:以_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_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_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3、国民党全面进攻的粉碎: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Lesson 23 Are You Ready for a Quiz?教学设计祝斜完小孟丽华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重要词汇。
2.结合本单元词汇和句型,分组交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本单元重要词汇和句型。
难点:由学生完成本课内容的翻译。
三、教具准备:录音机、卡片、畅言教学机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STEP 1. Class Opening师生自由交流T:How are you ,today?T:Can you tell me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T :What is this ?(point to hat)T: Where is this ?T: Please look I have a gift for you. guess, w hat is in the hat?S1:I am fine thanks .S2:It is sunny.S3: This is a hat.S4:This is on the desk.Ss like to guess it (jacket,cat,ticket,marker,teddy bear…)Ss can do the action and read these words.STEP 2. StoryT: Don’t run , Danny is lost.T: Where is Danny?T:What is Danny doing?T:Now Let’s discussion.read the story “Danny is lost”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T:Boys and girls, you did a very good job.please open your books.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ok?Ss like to talk using as much English as poss ible.Ss:Beijing,classroom,gymSs:going on a trip.听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孩子们的花》教学设计冀教版《孩子们的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孩子们的花》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清新雅致的小文章,以淡淡的笔触,娓娓叙述了一位园丁用自己的睿智,在不伤害童心的前提下,教育孩子要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故事,体现出园丁的机智和孩子们幼小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童心如花,花如童心。
文章在平淡的叙述中告诉人们,要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但更要保护孩子们如花般稚嫩的心灵-----就像花园里的那位园丁那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会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而难点是:体会理解课文主旨并由此受到启发。
二、学生情况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而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比较难,可是由于他们识字和朗读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相信他们会学好的,且能达到课程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指导朗读“要是你现在就折它,它很快就会枯萎。
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它还能开好几天”深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都愿意把花留在花园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感,感受园丁和孩子的美好心灵。
四、教学过程:五、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六、教学反思课前的准备比较充分,使的自己在课堂上较得心应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平日学到、老师提示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冀教版六年级下册Lesson 23 Good-bye!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李明结束他的加拿大之旅,回中国之前在机场和詹妮、丹尼告别,并送给他们惊喜,还有一首关于告别的歌曲“It's Time to Say Good-bye.”本课是一节对话课,机场送别的相关句型,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送别的相关礼仪和文化习俗。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也马上面临毕业,一部分学生也要分别,在五年级时曾经学过一些旅行的相关知识,对送别的话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good-bye, hear。
2、能认读、理解并运用下列句子:Have a good trip. Don't forget to write.3、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创设的送别情境中进行熟练的交际,并在此基础上能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情感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本课的学习,珍惜与同学、朋友的友谊。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听、说英语的兴趣,培养乐于模仿的学习习惯;积极与同学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文化意识目标:了解西方人送别的相关礼仪和文化习俗;知道一些英语离别赠言、祝福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good-bye, hear,Have a good trip. Don't forget to write.难点: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展示送别场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1. Sing a song: Red River Valley2. Free talk:T: Hello. Boys and girls. 回忆19课Buying Gifts中,李明为家人选了合适的礼物,还要给Jenny一个surprise. 猜surprise?T: This lesson is about the presents Li Ming has brought for Jenny and Danny when he leaves Canada.【设计意图】以歌曲和简单的对话交流, 先让学生做一个自由讨论:猜猜纪念品,将学生带入机场送别的语境当中。
王兰庄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课题:假如 【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良”和“食”并端正地书写这两个字。 2.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背诵的内容视学生的实际而定) 3.能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初步具有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所体现的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主旨。 初步具有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假 如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课 堂 活 动 预 设 设计思想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王兰庄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 王兰庄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教学反思】 王兰庄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预习学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一)小组合作学习 1.自学提示,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2.小组分自然段课文,小组互查读音情况。 (二) 小组合作交流 1.小组进行展示,表现出师生情,全班评读。 2.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3.带着问题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展示 1.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2.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四)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五)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课堂检测: 组词 寻( ) 哭( ) 良( ) 食( ) 双( ) 体( ) 操( ) 场( ) 五、课后作业: 1.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2.课下自读主题学习丛书。
23.黄河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像;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
4.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像部分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和合理想像的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像;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
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到那里的古生物大厅里参观一番。
(出示北京自然博物馆及古生物大厅的典型图片)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课件出示黄河象化石)当你看到这具化石时,有什么想说的?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23课“黄河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直入主题,使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
)二、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
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进入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眼前出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读能力)2.小组朗读课文,解决个人不理解的词语。
仍然有问题的,记下来。
学生需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
古生物大厅:专门陈列古代生物的遗迹和图片的地方。
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理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历史的重要依据。
尾椎:人或高等动物脊柱的末端。
假想:想象,假设。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和抽查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给了孩子们展示的机会。
23、学与问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钥匙(轻声)日新月异坚持不懈翱翔瞬息万变(翘舌音)相辅相成●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1、学习课文1、2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