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五章A1:一、1。360,1440; 2。∠BOD,∠BOC; 3。相交、平行;4。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5。垂线段最短;6。1100;7。AB∥CD;8。90; 9。620; 10。∠FAC,AC,BC,FB;二、11B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三、21。略;22 略;23。∠2=720,∠3=180,∠BOE=1620; 24。因为AB∥CD,所以∠D+∠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D∥BC,所以∠B+∠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D ;25 。AB>BC>CD 垂线段最短

第五章A2:一、1A 2A 3A 4C 5C 6C 7B 二、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BOC,

∠AOD;∠BOC;500,1300,;10。∥,⊥,⊥,∥;11。540,1260,540; 12。两个角是相同角,余角相等;13。∠COD,∠BOE,120; 14。略三、 15。略;16。略; 17。1150;180。 18 。①18,②平行,AB∥CD ;19。略; 20。略。

第五章B1一、BDBCBCBD 二、9。145; 10。144; 11。35,145; 12。45,135;

13。3; 14。略;15。略;四、16。60; 17。已知:a∥b,b∥c结论a∥c 已知:b∥c,a ⊥b,结论a⊥c已知:a∥b,a∥c,结论b∥c。已知:b∥c,a∥c结论a∥b。已知:b∥c,a⊥c,结论a⊥b。已知:a⊥b,a⊥c结论b⊥c。

第五章B2 1C 2C 3C 4B 5D 6C 7C 8C 9C 10D 二、11。1150,650; 12。770; 13. (2n-1)1800 ; 14. 520; 15.略;四、17。600; 18。平行, 19 略; 20。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

A 卷:1 B,2 B,3 C,4 D,5 D,6 C,7 A )4

( B(3)C(0)D(5)E(-2);8略;9四、三、二、一、x轴、y轴;10(0,0),纵,横。11 A(3,3),B(7,2),③(3,1),D(12,5),E(12,9),F(8,11),G(5,11),H(4,8),I(8,7);12 略;13(5,-5)(-5,-5),(2,8),(-2,2);14 垂直公共原点横轴、x轴,右,、纵、y、上、原点;15 A(0,6),B(-4,2),C(-2,-2) D(-2,-6) E(2,-6) F(2,2) G(4,2) 16 略 17 图略 A1(0,1) B1(-3,-5) C1(5,0)附加题: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举例略。

B卷:1 B 2D 3B 4A 5 B 6A 7。坐标(或有序数对),3,-4; 8。 4,2;9。 >、>、>、<;10。(3,2)(3,-2)(-3,2)(-3,-2) 11。⑴ y轴的正半轴上⑵在x轴或y轴上⑶原点⑷y轴的左侧,距离y轴3单位且平行y轴的直线上,⑸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12。⑴27 31 ⑵37 15 23 3 ⑶37~23,12 ⑷ 3时到15时,0时至3时及15时刻24日,⑸ 21时温度为31度,0时温度为26度⑹ 24度左右。13。图略,图形象小房子 14 。图略平移后五个顶点的相应坐标分别为(0,-1)(4,-1)(5,

-0.5),(4,0) (0,0) 15。 略 16。 右图案的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2,3) (4,

3),嘴角左右端点的坐标分别是(2,1) (4,1) 将左图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右图案或画左图案关于y 轴的对称图案得到右图案等。 17 。A (4,3) D (-4,-4);B (3,

1) E (-3,-1);C (1,2) F (-1,-2) N (-x,-y )18。 附加题 面积为9+10.5+35+12=66.5 用分割法

第八章A 1: 一、填空 1。消元 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2。???==31y x ?

??==12y x 3。2 4。1169,9611+=-=x x x y 5 3,1 6 6212=+n m 7?????=-=+200

)(4200)(21y x y x 8 –10 二、9D 10C 11C 12B 13B 14C 15C 三、16.?????==1

21y x 17.???=-=03y x 18.???==13y x 19???-==2

3y x

四、20. 生铁250吨,棉花150吨 21. 甲种乙150元,乙种250元,22甲每小时加工20个,乙每小时加工18个,24 设乘8人的车为x 辆,乘4人的车为y 辆 则 8x+4y=36 2x+y=18 y=18-2x 方案一、乘8人的车1辆,乘4人的车16辆 方案二、乘8人的车2辆,乘4人的车14辆,乘8人的车3辆,乘4人的车12辆 车费用为 300x+200y=300x+200(18-2x)=300x+3600-400x=3600-100x 当x=9时,租车费用=3600-900=2700)(元)最少

第八章A 2 一、1。25+=y x 2 a=1 3.y=3 x=21 4.?

??==11y x 5. 14,6 6. 4,1 ;7. 3,2 8. 36,24 9. 5, 31400 二、10D 11A 12C 13D 14B 15C 16C 17A 三、18???==62y x 19???==15y x 20 ???==34y x 21???==12

18n m 四、22 .中国邮票216张,外国邮票

109张,23.甲股票1500元,乙9000元,24.略 25. 足球队有y 人,?????-=+=62

16x y x y ???==2418y x 这批足球18个

第八章B 1 一、1。342-=x y 2。a=1 3 无数个 4 34 5 -4 6 9

1; 7

S=3n-3 二、8A 9C 10C 11C 12D 13C 14B 15D 三、16 ???????==5

152y x 17 ???=-=01y x 18???==75y x 19??

???===152535z y x 20. m=-10 四、 21. 浓度为60%的200g ,浓度为90%的100g ,22. 略 电视机 五 .23 . 设长方形长为x ,宽为y ,则得??

?=-=2253x y y x ???==10

18y x 的长方形长为18㎝,宽为10㎝ 第八章B 2 一、1。y=-x 2.10; 3.???==05y x ???==4

2y x 4 . 2± 5. 0; 6. m ≠23- 7.???==62y x 8.0;二、9A 10C 11B 12B 13D 14C 15B 16A 17B 三、18?????-==2

21v u 19 ???=-=67y x 20???==12y x 21???==25y x ???=-=2

5y x 四、22。解方程得:???-=-=m y m x 2462 x+y=2 2m-6+4-m=2

m=4 m 2-2m+1=42-2×4+1=16-8+1=9 23.由甲 ???==42y x 代入得???-=-=+2

4942c b b a c=-2 由

???-==14y x 得?

??=+=-94294b a b a 解得???==15.2b a 所以a=2.5 b=1 c=2 24、⑴商场进货方案为①购甲种25件,乙种25台, ②甲种35台,丙种15台 ⑵选择购进甲35台,丙种15台时,可获利得多 ⑶ 四种进货方案 分别为: ①甲33台,乙5台 丙12台,② 甲31台,乙10台,丙9台 ③ 甲29台 乙15台 丙 6台 ④ 甲27台,乙20台,丙3台 25 略

第九章A1一、1 A 2C 3D 4D 5B 6C 7C 8A 二、9。122

1-≤-x 10. >、>、< 12. x>6、 x>-2, -1-28 16. x ≤-2 四、17. 无解 18 .

354 x ≤ 五、19.5

7≥x 20 .a<-3 六、 21. 13; 七、 22. 7 第九章A 2 一、1C 2A 3D 4A 5C 6B 7C 8B 二、9. 25-≤x 10.> 11. 1,2; 12.7 ; 13. 无解c

??32 x x 16. 大于180, 17. ≤ 3 三、18.①

1110,2≥-x x 19 . ①231 x ≤- ②39

24 x 20. 1 21. 12或13 22.甲50人,乙 100人 第九章B 1一、CBBCDACB 二、9。34≤-a 10.

111500121500≤≤x 11. –2 12. 3 13. x<-5 y<-10 14 .a b x a b x 或 15. 2

3 m 16.0,1,2 17. x>2a 三、18. 2-≥x 19. 0,,2,1±±3,4,5 20 . 不能 21. 10 22。 1110≤x 甲、乙两地的路程大于10Km ,23. ①购买C 类年票进入园林的次数最多,为15次 ② 一年中进入园林超过30次时,购买A 类年票合算。

第九章B 2 一、1。大于3

2是 2。3,4; 3。0 ; 4。 2≥a 5。 52 a ≤ 6。2≤m 7. =-2 8. 4015≤≤x 9. 2-≤k 二、10B 11C 12B 13B 14D 15B 16D 17C 18A 三、19. 54≥x 20 .3513- x 21. 6≥x 11,22 x ≤- 23. 解 ???-+m n x n m x 所以???+-m n x m n x 又因为 –3

??=-=14n m 并代入mx-n<0 所以不等式-4x-1<0 解集为41-

x 24. 至少同时开放4个 25 略

第十章A 卷 1对2对3错4错5错6错7错8对9对10对 11B 12A 13B 14B 15C 16A 17 。11,12,13,15,16,17,19,20;18. 10,10± 19. 3,9,2; 20. 2 互为相反数,0,没有; 21. -5,0,2±;22 .正,负 0;23. ,

2-π,4; 24. <、>、>、>;25. ①15,15± ②121,1211± ③ 9.0,9.0± ④ 4,4±; 26. ⑴15 ⑵–0.4 ⑶17

12± ⑷ 4 ⑸ -5 ⑹ 35-; 27. 7±=x 95=x 2

3=x 3=x 附加题:28。将同样大的正方形对折剪开,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设该对角线长为x 则x 2

=2 所以 )0(2 x x = 29 梯形,它的面积为

225 (1,0) (3,0) )2,4(- )2,1(- 第十章B 卷:1C 2C 3C 4D 5A 6B 7D 8C :9 . 3,3,3± ; 10 . 32,2,0-; 11 .0

或1 ,0, 0或1 ;12 . 10±或,0或1± ;13. <、>、>;14 . 137-

,-0.2 , 0 , 33- ,1,32 10 ;15 . 0.35, 2.85; 16 .①2

1±=x ,②-2,③ 6或2 ,④0 ,⑤

3,2,1,0±±± ⑥-1,0,1,2, 17.略 18.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厘米,根据题意,221

?=πx 所以π=x ㎝,由题意得=334rr π9850,r ≈13.3 附加题:因为R

u P 2

=,所以R U 1500= 当R=18.4时,U ≈166.1 当R=20.8时,U ≈176.6 因为166.1<170,

所以用第一个用电器

期中A : 1D 2D 3C 4A 5B 6B 7C 8C 9。 坐标 位置 10。(-4,4) 11。1300,500

; 12。平行,200;13。1300,500; 14。360,720; 15。两次; 16。 5 ; 17。A (-5,5) B (-5,

1) C (0,1) C (0,5) 画图略 18。① 图略:②互补角有:∠O、∠P、∠PCB、

∠PDA ④任说明一组即可, 19。∠4=∠1+∠2=550+100=950,因为

a ∥

b 所以 ∠4+∠3=1800 所以∠3=1800-∠4=850 20。因为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所以∠IBC=

21∠ABC ,∠ICB=21∠ACB ,所以∠BIC=180-(∠IBC+∠ICB )=1800-2

1(∠ABC+∠ACB ) 又因为∠A+∠ABC+∠ACB=1800,所以∠ABC+∠ACB=1800-∠A ,所以∠BIC=1800-21(900-∠A )=900+2

1∠A ,四、附加题 ①600 ② 3600-x-y ③ 1800-α+β说明,过点E 作EF ∥AB ,因为AB ∥CD ,所以EF ∥CD ,所以∠A+∠AEF=180,∠C=∠CEF ,

所以∠AEF=180-∠A=1800-α,∠CEF=β所以∠AEC=∠AEF+∠CEF=1800-α+β

期中B: 1D 2C 3B 4C 5A 6D 7A 8B 9。X 、三;10

六 、9 ;11 。500或1300 12。250,250; 13。1300 14 .在x 轴或y 轴上; 15。互余;

16。8个 ; 17。图像略 18。∠D=700 ;19。350;

20 . 因∠∠1=2,∠3=∠4 又因为在△ABD中,∠1+∠2+∠3+∠4=

180,所以∠1+∠3=∠2+∠4=900,所以∠ADB=900,所以AC⊥BD,

因为∠1=600,∠1+∠3=900,所以∠3=300,又因为AC⊥BD,所以∠5+

∠7=900,所以∠5=900-∠7=900-200=700 ∠6=∠5=700,所以

∠8=900-∠6=200 所以∠DAB=∠3+∠4=600,∠ABC=∠1+∠7=

800 ∠BCD=∠5+∠6=1400,∠CDA=∠8+∠2=800

21. (附加题) ①2π ②π ③π2

3 ④π22-n 期末A:1D 2A 3B 4C 5C 6B 7A 8A ; 9。 -2,

3,10。3≥m 11. 52)2(3+=+x x , x=-1, 12。2,33 ;13。

600,300; 14。400或1000 15。2±,2 16。1300

; 1

7???-=-=63y x ??

???==530y x 18. 7 x 2 x 19 .设一个加数为x ,另一

个加数为y ,根据题意得???=+=+3411024210y x y x ,解之得?

??==3221y x 20. 设有x 个小组,根据题意得???43

9438 x x , 843943 x 因为x 为正整数,x=5 ; 21. DE EC 互余 ∠D,∠D;

22 (附加题)① 可以,过BC上任一点P,作PQ∥AC,交AB于Q,作PR∥AB交AC于R ② 可以,过△ABC内任一点P作QR∥BC,交AB于Q,交A于R,作MN∥AB,ST∥AC ③还能在形外分别作三边平行线,或过△ABC某一顶点作平行线

期末B卷: 1A 2D 3C 4A 5B 6D 7A 8C; 9. (3,-4) 10。1; 11. -2

23+ 12.2143-=x y 3234+=y x ;13。 20mg ~30mg ;14。650; 15。2±

4±=x 16。12; 17。222- 4 ; 18。???=-=1

1y x 42 x ≤ 19。中二分球10个,罚球1个, 2

0。设可能有间宿舍,则?

??++945946x x x x 4.5

21。 145102

190=?+=x 22。因为CA ⊥AD ,所以∠C+∠D=90,又因为∠C=50,所以∠D=40,又因为,∠BAD=40,所以∠D=∠BAD,所以AB∥CD。 23(附加题) 设师生人数为x 人,则按方案1:收费为25×88%·X=22X 按方案2收费为:25×20+25(X -20)80%=20X +100 由22x<20x+100得 x<50 由22x=20x+100得 x=50 由22x>20x+100得 x>5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0,﹣3)在() A.第二象限B.第四象限C.x轴上D.y轴上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 B.=﹣4 C.=3 D.=﹣2 3.已知a、b,a>b,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3>b+3 B.a﹣3>b﹣3 C.3a>3b D.﹣3a>﹣3b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5的平方根是5 B.(﹣3)2的平方根是﹣3 C.0.16的算术平方根是±0.4 D.的算术平方根是 5.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1与∠C是内错角 B.∠2与∠C是同位角 C.∠1与∠3是对顶角 D.∠1与∠2是邻补角 6.下列调査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期中数学考试的成绩 B.了解一批签字笔的使用寿命 C.了解市场上酸奶的质量情况

D.了解某条河流的水质情况 7.x是不大于5的正数,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x<5 B.0<x≤5 C.0≤x≤5 D.x≤5 8.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正确的是() A.>5 B.<2 C.>﹣2 D.+1>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相等 D.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BOF,OE⊥CD于O,若∠EOF=α,下列说法①∠AOC=α﹣90°;②∠EOB=180°﹣α;③∠AOF=360°﹣2α,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150°,则∠2= °. 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共5套)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0分) 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错误的是() A.为了解全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选择全面调查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选择全面调查 C.为了了解《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率,选择抽样调查 D.为保证“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的检查,选择全面调查2.a,b为实数,且a>b,则下列不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A.a﹣x<b﹣x B.﹣a+1>﹣b+1 C.5a>5b D.< 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B. C.D. 4.已知点A(﹣1,﹣5)和点B(2,m),且AB平行于x轴,则B点坐标为()A.(2,﹣5)B.(2,5) C.(2,1) D.(2,﹣1) 5.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5 B.=﹣C.±=8 D.=﹣5 6.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由下列条件能得到AD∥BC的是() A.∠1=∠2 B.∠3=∠4 C.∠B=∠DCE D.∠D+∠DAB=180° 7.关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数轴上离原点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 B.它是一个无理数 C.若a<<a+1,则整数a为3 D.它表示面积为10的正方形的边长

8.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恰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若大长方形的宽为12cm,则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12cm2B.16cm2C.24cm2D.27cm2 9.如图,AB∥CD∥EF,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1=180°﹣∠3 B.∠1=∠3﹣∠2 C.∠2+∠3=180°﹣∠1 D.∠2+∠3=180°+∠1 10.把△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B′C′,已知A(4,3),B(3,1),B′(1,﹣1),C′(2,0),则△ABC的面积为() A.B.C.1 D.2 11.在一次“数学与生活”知识竞赛中,竞赛题共26道,每道题都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2分,得分不低于70分得奖,那么得奖至少应选对()道题. A.22 B.21 C.20 D.19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 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2017的坐标为() A.(0,4) B.(﹣3,1)C.(0,﹣2)D.(3,1)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某点M(a,a+2)在x轴上,则a=. 14.估计与0.5的大小关系是:0.5.(填“>”、“=”、“<”) 1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只有五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 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优胜教育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 ,则∠AOE= 0 。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2020-2021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全册课时练习题

O D C B A 3 4D C B A 123 4D C B A 12 相交线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毛 1 2 1 2 1 2 2 1 2、如图1,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B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 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 EOC, ∠EOC=70°,则∠AOC=_________,∠BOD=?______. 6、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 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 垂线 1、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下列练习。 (1)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 (2)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AB 的垂线 2、如图1,AC ⊥BC ,AC=3,BC=4,AB=5,则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O E D C B A 图4 图2 A B C D 图1 图3 图5

人教版初一数学试题-下学期期末考试 解析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mx+2=0的解,则m的值为()A.﹣1 B.0 C.1 D.2 2.《侯马盟书》是山西博物馆藏得十大国宝之一,其中很多篆文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下面四个悬针篆文文字明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由a>b得ac2>bc2B.由ac2>bc2得a>b C.由﹣a>2得a<2 D.由2x+1>x得x>1 4.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是() A.B. C.D. 5.如图,数轴上所示的解集用不等式表示正确的是() A.x>﹣2 B.x≥﹣2 C.x<﹣2 D.x≤﹣2 6.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高为() A.BF B.CF C.BD D.AE

7.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a,b,满足|2a﹣3b+5|+(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7或8 B.6或10 C.6或7 D.7或10 8.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副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叠,则∠1的度数为() A.45°B.60°C.75°D.85° 9.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是4cm2,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A.2cm2B.1cm2C.0.25cm2D.0.5cm2 10.如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10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 A.102个B.114个C.126个D.138个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已知方程2x﹣y=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得. 12.在△ABC中,如果∠A:∠B:∠C=1:2:3,那么△ABC的形状是三角形.13.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在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①主视图、②左视图、③俯视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doc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_第五章__相交线与平行线_教学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40 分) 1. 邻补角是() A. 和为180°的两个角 B. 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 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2.下图中,∠ 1 和∠2 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 如图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AB 于O,若∠COE=55°,则∠BOD 的度数为) A. 40 ° B. 45 C°. 30 D°. 35 ° 4. 如图5,已知ON ⊥l , OM ⊥l ,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5.如图(1)所示,同位角共有() A.1 对B.2 对C.3 对D.4 对 6. 如图6,属于内错角的是() A. ∠1 和∠2 B. ∠2 和∠3 C. ∠1 和∠4 D. ∠3 和∠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

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如图(2)所示,∥,AB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9.适合的△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A.60°B.50°C.40°D.30° 10.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个。 ⑴时针运转过程;⑵火箭升空过程;⑶地球自转过程;⑷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 B. 2 C. 3 D. 4

2020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 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 1.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2.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某种球形冠状病毒的直径是 120纳米,1纳米=9 10-米,则这种冠状病毒的半径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为( ) A.7 102.1-?米 B.11 102.1-?米 C.11 106.0-?米 D.8 106-?米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 6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 A.150° B.140° C.120° D.3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 22743x x x =+ B. 3 33632x x x =? C. 3 2a a a =÷- D. 363 26121b a b a -=??? ??-

5.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c ∥d 的是( ) 第5题 第9题 ∠2=∠ 3 B.∠1+∠2=180° C.∠2+∠4=180° D.∠2= ∠ 5 6.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 b 与下降 高度 d 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A.25-=d b B.d b 2= C.2 d b = D.d b 21= 7.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C B A 的是( ) A.'∠=∠''=''=A A C B BC B A AB ,, B.''=''=''=C A BC C B B A AB ,,AC C.''='∠=∠'∠=∠B A AB C B B A ,, D.'∠=∠''=''=C C C B BC C A AC ,, b 50 80 100 150 d 25 40 50 75

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数学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试题 第1页 共4页 2 1第9题图 c b a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七年级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六边形的内角和为 A .720° B .360° C .540° D .180° 2.满足不等式30x +<的最大整数解是 A .3- B .4- C .3 D .4 3.有两条线段长度分别为:2cm ,5cm ,再添加一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1cm B .2cm C .3cm D .4 cm 4.下列四个算式中,可以直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是 A .()()a b a b -+-- B .(2)(2)a b a b +- C .()()a b b a -- D .()()a b a b +-- 5.关于字母x 的整式2(1)(2)x x mx ++-化简后的结果中二次项系数为0,则 A .2m = B .2m =- C .1m = D .1m =- 6.若3a b =,4b m =,则m 为 A .7a B .12a C .81a D .64a 7.不等式组1, .x x a >??>? 的解集是1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 B .1a > C .1a ≤ D .1a < 8.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同位角互补则内错角相等 B .同位角互补则同旁内角相等 C .同旁内角相等则内错角相等 D .内错角互补则同位角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将答案直 接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9. 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 ∥b ,∠1=70°,则∠2= ▲ °. 10.命题“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倒数相等”的逆命题是 ▲ . 11.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毫米,换算成以米为单位, 用科学记数法应表示为 ▲ 米. 12.计算:337()a a ÷= ▲ . 13.二元一次方程2325x y +=的正整数解有 ▲ 组.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①正数都大于0; ②负数都小于0; 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五章A1:一、1。360,1440; 2。∠BOD,∠BOC; 3。相交、平行;4。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5。垂线段最短;6。1100;7。AB∥CD;8。90; 9。620; 10。∠FAC,AC,BC,FB;二、11B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三、21。略;22 略;23。∠2=720,∠3=180,∠BOE=1620; 24。因为AB∥CD,所以∠D+∠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D∥BC,所以∠B+∠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D ;25 。AB>BC>CD 垂线段最短 第五章A2:一、1A 2A 3A 4C 5C 6C 7B 二、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BOC, ∠AOD;∠BOC;500,1300,;10。∥,⊥,⊥,∥;11。540,1260,540; 12。两个角是相同角,余角相等;13。∠COD,∠BOE,120; 14。略三、 15。略;16。略; 17。1150;180。 18 。①18,②平行,AB∥CD ;19。略; 20。略。 第五章B1一、BDBCBCBD 二、9。145; 10。144; 11。35,145; 12。45,135; 13。3; 14。略;15。略;四、16。60; 17。已知:a∥b,b∥c结论a∥c 已知:b∥c,a ⊥b,结论a⊥c已知:a∥b,a∥c,结论b∥c。已知:b∥c,a∥c结论a∥b。已知:b∥c,a⊥c,结论a⊥b。已知:a⊥b,a⊥c结论b⊥c。 第五章B2 1C 2C 3C 4B 5D 6C 7C 8C 9C 10D 二、11。1150,650; 12。770; 13. (2n-1)1800 ; 14. 520; 15.略;四、17。600; 18。平行, 19 略; 20。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 A 卷:1 B,2 B,3 C,4 D,5 D,6 C,7 A )4 ( B(3)C(0)D(5)E(-2);8略;9四、三、二、一、x轴、y轴;10(0,0),纵,横。11 A(3,3),B(7,2),③(3,1),D(12,5),E(12,9),F(8,11),G(5,11),H(4,8),I(8,7);12 略;13(5,-5)(-5,-5),(2,8),(-2,2);14 垂直公共原点横轴、x轴,右,、纵、y、上、原点;15 A(0,6),B(-4,2),C(-2,-2) D(-2,-6) E(2,-6) F(2,2) G(4,2) 16 略 17 图略 A1(0,1) B1(-3,-5) C1(5,0)附加题: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举例略。 B卷:1 B 2D 3B 4A 5 B 6A 7。坐标(或有序数对),3,-4; 8。 4,2;9。 >、>、>、<;10。(3,2)(3,-2)(-3,2)(-3,-2) 11。⑴ y轴的正半轴上⑵在x轴或y轴上⑶原点⑷y轴的左侧,距离y轴3单位且平行y轴的直线上,⑸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12。⑴27 31 ⑵37 15 23 3 ⑶37~23,12 ⑷ 3时到15时,0时至3时及15时刻24日,⑸ 21时温度为31度,0时温度为26度⑹ 24度左右。13。图略,图形象小房子 14 。图略平移后五个顶点的相应坐标分别为(0,-1)(4,-1)(5,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数学老师将数学期末模拟考试的成绩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分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 B.该班的总人数为38 C.人数最少的分数段的频数为2 D.得分及格(≥60分)约有12人 2 . 下列各数为无理数的是() A.B. D. C. 3 . 点到轴上的距离为() A.3B.4C.5D.6 4 .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值为()A.10B.2C.D. 5 . 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与平行的是()

A.B.C.D. 6 . 不等式的解集是() A.x>﹣1B.x>﹣3C.﹣1<x<3D.x<﹣3 二、填空题 7 . 不等式的非正整数解为_______. 8 . 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其中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200支,那么售出 水果口味雪糕的数量是支 9 . 下列说法:①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的结果为7;⑥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⑦的运算结果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即可) 10 . 如图,将正方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原点,若点坐标,则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 11 . 如图,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叠放在一起,如果∠α=43°,那么∠β是

_________ 12 . 若则______________(试用含的代数式表示y) 三、解答题 13 . 如图1,AB∥CD,点E是直线AB、CD之间的一点,连接EA、E A. (1)探究猜想: ①若∠A=20°,∠C=50°,则∠AEC=. ②若∠A=25°,∠C=40°,则∠AEC=. ③猜想图1中∠EAB、∠ECD、∠AE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作EF∥AB). (2)拓展应用: 如图2,AB∥CD,线段MN把ABCD这个封闭区域分为I、Ⅱ两部分(不含边界),点E是位于这两个区域内的任意一点,请直接写出∠EMB、∠END、∠MEN的关系. 14 . 建设中的大外环路是我市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某工程公司承建的一段路基工程的施工土方量为120万立方,原计划由公司的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公路的两端同时相向施工150天完成.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公司抽调甲队外援施工,由乙队先单独施工40天后甲队返回,两队又共同施工了110天,这时甲乙两队共完成土方量103.2万立方. (1)问甲、乙两队原计划平均每天的施工土方量分别为多少万立方? (2)在抽调甲队外援施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150天完成任务,公司为乙队新购进了一批机械来提高效率,那么乙队平均每天的施工土方量至少要比原来提高多少万立方才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题号
(完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三 总分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一、选择题:(选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1 与∠2 是对顶角的是( )。
A.
2. 1 的平方根是( 4 A. 1 2
B. )。
B. 1 2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49=7
B. 3 7 = 3 7
C.
C. 1 2
C. 25= 5
D.
D. 1 16
D. (-3)2 = 3
4.如图,已知 AB⊥CD,垂足为 O,EF 为过
O 点的一条直线,则∠1 与∠2 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D.实数包括正实数、负实数
6.已知点 P(m,1)在第二象限,则点 Q(-m,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已知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 a、b、c,若 a‖c,b‖c,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是( )。
A.a⊥b
B.a⊥b 或 a‖b C.a‖ b
D.无法确定
8.如图,把一块含有 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
那么∠2 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

初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7. 1. 2. 3. 4. 5. 6. 淮南市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数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 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 只要你仔细审题. 认真答题, 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 C A ? 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在数- 3.14, , 0, , 0.1010010001 π, 2个 C .3个 D . 4 个 、选择题(本题共 10个小题,每题 3 分,共 30分) 下列图案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 1 个 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5是25 的平方根 C .- 5 是(- 5)2 的算术平方根 下列图形中,由 AB ∥ CD 能得到∠ B .25 的平方根是 5 D .± 5是(- 5) 2 的算术平方根 1=∠2 的是 ( ) C ) D A B 如果 a > b ,那么下 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 a 3

(完整版)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