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建筑风格日语(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62 MB
- 文档页数:24
陈家祠,百年古祠流芳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袤中国各地建筑风格迥异,岭南的宗祠代表建筑,陈家祠就是最好的代表作。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
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关于陈家祠的交通,简直太方便不过了,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心,地铁一号线陈家祠站出来就是陈家祠,门口更有多趟公交车经过,交通丝毫不成问题。
记得原来的陈家祠只是小小的院落,如今前面开辟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巧夺天工的陈家祠无遮无拦地显现在众人面前,不过经过修整的陈家祠要收取10元门票。
陈家祠,岭南建筑瑰宝,充满了浓郁的岭南风格陈氏书院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如今陈家祠前有新辟的1.7万平方米广场和牌坊,“古祠流芳”是羊城新八景之一陈家祠入口,门票10元,适当收取门票其实也有好处,至少景区里面显得整洁宁静,不会人满为患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陈家祠本名陈氏书院,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来到陈家祠看什么?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一个都不能错过最吸引人的就是遍布屋顶的陶塑,这是极具岭南风格的装饰屋顶的陶塑色彩鲜艳,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全部入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来到陈家祠,你可以很好地锻炼颈椎,因为你一直都在抬头欣赏,恨不得搬把梯子上去看个仔细屋顶就像一间摆满工艺品的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绝木雕就没有这么精彩了,貌似新刻,但讲述的也是中国的传统故事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每一幅都是生动活泼的中国画卷门神威武第二进院落聚贤堂是陈家祠的中心,屋顶那条脊饰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形象各异的公仔,上面还有烧制时间“光绪辛卯岁次”除了烧制年月,有的还有烧制厂家,比如这个“文如璧造”,就是清代广东石湾著名的陶塑商号文如璧陈家祠的特点就是能装饰的地方都有装饰,不嫌复杂,处处精雕细琢院落内有也有极具岭南特色的鸡蛋花树,郁郁葱葱,更添几分灵气绿叶衬托下,陈家祠巧夺天工的陶塑装饰显得更加活灵活现院落两旁,是开放的通廊,大红灯笼尤为醒目聚贤堂,作为临时展厅,正展览着精美瓷器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工艺精湛,构图精美,在广东建筑中极为少见众多外国旅行团来到陈家祠参观,也许外国人比国人更加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建筑是体现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而陈家祠就是最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之一牙雕可是广州一绝,到了陈家祠当然不能错过欣赏这种传统工艺,只是随着原材料象牙的不断减少,牙雕工艺已经濒临绝迹,懂牙雕的匠人越来越少牙雕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象牙球,在一整段象牙上,可以镂雕成50多层可灵活转动的镂空雕花象牙球,可以想象其工艺之高超陈家祠不愧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这里,欣赏的不仅仅是雕刻与陶塑,更是岭南传统的工艺与文化在陈家祠期间,我看到很多外国游客非常仔细地欣赏着,对陈家祠的工艺与文化赞不绝口。
陈家祠讲解线索:【简介】—【建筑特点】—【一进(大门外)】—【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后进】—【西斋和厢房】【简介】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为 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9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
从外向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主机到瓦脊全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琳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雕塑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了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黄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沿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像在凌空而下,气势雄伟。
陈家祠――广东民间艺术瑰宝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
陈家祠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动工兴建,历经四年竣工落成,是当时广东72县陈姓合族宗祠。
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陈家祠-介绍铭牌陈家祠占地近1.5万平方米,院东面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
主体建筑宽80米、深80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穿插六院八廊,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处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
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6幅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陈家祠-入口尤具特色的还有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历代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陈家祠-陈家祠广场陈家祠中路一、二进间的院子内的石栏杆镶嵌的铁铸双通花栏板“金玉满堂”、“三羊启泰”等展示了中国近代铸铁工艺的成就。
院内石雕、陶塑、灰塑也以表现主题的岭南特色鲜明、工艺精美、精品琳琅满目而称雄岭南。
郭沫若曾赋诗赞美陈氏书院的建筑艺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家祠-屋面雕塑陈家祠-壁雕陈家祠采用坐落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
主体建筑占地6400平方米。
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特别是在建筑装饰上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
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
可以说,陈氏书院不愧为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特色陈家祠“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1959年郭沫若先生赴陈家祠参观考察即席赋诗到广州旅游,最出名的去处就是“羊城八景”;而如果在“羊城八景”中错过了陈家祠,那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筹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落成。
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7月26日,陈家祠以“古祠留芳”的景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从地理位置上看,陈家祠坐北朝南,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
从建筑结构而言,陈家祠是一个院落式的建筑群,由大大小小十九座单体建筑共同组成: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院廊穿插。
每座单体之间又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
庭院相隔,布局严谨对称。
空间宽敞,厅堂高大雄伟,雍容大方。
廊芜秀美,庭院幽雅。
从性质上看,陈家祠是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捐资兴建而成的合族祠,是极为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
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和“百粤冠祠”,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
其中,以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二塑(陶塑、灰塑)和彩绘画以及铜铁铸著称的“七绝”装饰艺术凝聚了广东雕刻艺术之精华。
“七绝”巧妙地与祠堂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啧啧称奇。
而“七绝”上又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文化故事,让陈家祠无形中成为了一个连木柱、屏门、檐板、花罩和神龛都会讲故事的神奇建筑。
(一)彩绘里的故事陈家祠的正门,是两扇高达5.6l米,宽4.1米,厚0.13米的巨大漆黑木门。
如果只是单纯巨大,也许并不足已让你惊奇。
但大门上那对高达4米用重彩线条勾画出的大幅门神,神情威严,气宇轩昂,这就足以让你惊诧异常了!彩绘作为“七绝”之一,在陈家祠里却并不多见。
一对门神、两幅壁画,再加上一些数量不多的蚀花玻璃画,仅仅如此而已。
虽然彩绘的量少,却能够画龙点睛。
驱魔镇邪的门神给祠堂增添了一种肃穆之感,大型的彩绘壁画“滕王阁序”和“夜宴桃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人物生动,为祠堂增添生动活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