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既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民教师,要以“三平”精神为宗旨,践行师德六条,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010年6月27日下午,当记者走进灵宝市大王一中九(7)班教室,发现不但整洁,布置也非同寻常。
六个窗帘中,靠北的三个全是风景卷帘;前右角的小桌上放着电饼铛、电饭锅等器物;后面上方是一条励志横幅,中间是写有班主任寄语的黑板报,稍低处桌上摆放着自制的教具……还有一些零星的点缀,镜子、衣钩、布花、汽球、裱墙的白纸——分明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啊!这一个班级,50名学生,却没有一名值日生。
可大家都主动参与班级劳动:教室内外的地面,每天总是坚持拖上4次;黑板总有人认认真真地擦干净;门窗和玻璃,总有人默默地擦拭;教室内外的花草,总有人精心养护;笤帚坏了,会有人悄悄绑好;抹布烂了,也会有人拿出新的……记者到学校时正逢周末,可教室地面却非常整洁。
这就是张怡玲所带的班级。
张怡玲老师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相信我们每个人也感触很多,三平精神不是靠我们每个人去说,他要求我们踏踏实实的去做,去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发扬三平精神的精髓。
再回看身边的“三平”教师:远在禹州的朱慧洁老师让我钦佩不已。
参加工作29年,先后取得北师大历史学本科文凭、华中师大汉语言本科文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竭耕耘,以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被学生称为“最美丽的教师”。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中原人民性格特征和河南优秀文化的精炼概括。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三平精神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的密切联系和重大意义。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每天所面对的工作,一方面,再也没有比这更具体和琐碎的事情了,而另一方面,作为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追求了。
因为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想在上面画上什么,刻上什么,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在是太大了,而孩子又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明天。
所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深知,在这看似平凡事情的背后,有着伟大的追求。
这种追求是我们千千万万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每个教师的原动力。
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我们的追求是伟大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静,但我们的热情是强烈的;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平淡淡,但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三平教师”,就在今天。
学习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又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工作。
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情怀是我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
而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切实可行和意义重大的。
中国儒家经典《礼记》提出:“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
意思是说,人的标准就是懂得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孔子的“三十而立”,其实就是“立于礼”。
也就是说,孔子三十岁已经懂得当时社会上所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即道德仪规范。
我们平日所说的在不同场合应表现自己的不同行为特征,面对不同身份的人要表现自己不同的状态,都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人需要终生修炼的必修课,更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孔子曾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贡也曾请教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穷而不去谄媚别人,富有而不流于骄傲,老师认为这样的人怎样?这两句话正好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诠释三平精神什么是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就应弘扬三平精神,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教师是辛勤工作的园丁,学校便是园丁工作的苗圃。
关心学校,爱护学校,珍惜学校荣誉,便是教师的责任。
如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
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毅然接受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追求,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
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
做教师,他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学生都把他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灯;做人,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效应,但却绽放出时代的光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
在当今社会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校园日渐远离“象牙塔”的称呼,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当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
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学生的关注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
二、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自己所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
学三平精神,重师德修养接上级通知,方城县“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启动,号召全体教职工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要求,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我们赵河镇全体教师于七月十三日在一中后操场进行了集中认真的学习,学后感悟颇多,我认为尤其应学三平精神,重师德修养。
因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弘扬三平精神,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多年来,我省教育系统中热爱教育事业、立足平凡岗位、潜心培育桃李、无私无怨无悔的教师非常多,他们在平凡之中有着伟大的追求。
例如济源市梨林镇南官庄小学教师陈春生,在母亲住院、自己重病期间还不忘记自己心爱的学生,让妹妹去照顾母亲,妻子去代自己上课,生怕耽误了学生的每一节课。
参加工作三十年,陈春生干了三十年班主任。
他常把自己的学生比做千姿百态的花朵,他细心观察、精心呵护每一朵小花,挽救了一个个孩子。
有个学生叫卢松,经常打架,学习一塌糊涂。
有一次,卢松在学校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中得了第一名,陈春生就抓住时机多次进行了表扬。
后来卢松变了,慢慢成了班里的好学生。
陈春生还坚持爱心教育,由于班里的留守儿童比较多,他在班里开展了“爱心大行动”,每周选出一名“爱心天使”,提出了“生活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学习上帮扶,行为上监督”。
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才干,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现新的自我。
“二零零七年学校想申请一个博客,当时找到了陈老师,没想到陈老师很爽快就答应了。
后来才知道当时他对博客也不太了解。
那一段时间,他上网查资料,到初中请教微机老师,晚上经常在打印室工作到凌晨。
困了,他就在室内走几圈;饿了,就去啃个馒头。
老师们都说他走火入魔了。
在平凡中享受工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乡市实验小学杨玉莹“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才堪为人师。
教师很辛苦,需要你无私的奉献,需要你毫不吝啬的付出,但同时,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当收到学生祝福时是一种享受。
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平凡孕育着伟大,多少历史伟人都是教师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教师艰辛的付出。
”经常听领导说这么一句话,责任心大于能力,一个教师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在工作中不屑的努力,无私的奉献,他就会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他就能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那么,他的教学成绩又怎能不好。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应该在平凡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在平静的教学生活中饱含满腔热情,在平常的教学中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感团队精神在一个集体当中是多么重要。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大家都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团队的力量却不容忽视。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谚语无不说明了团队的力量大无比。
团队精神是建设一个成功团队的精神血脉,它能激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和创新精神。
一个集体只有具有团队精神,才能使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集体才会发展,才会前进,才会与时俱进。
如何培养一个集体的团队精神呢?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
于是,我结合了拓展训练活动中的一些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第一步:分组,选组长。
我把全班同学按照两小组为一个大组,分成四个团队,并让同学们经过商议选出本组的大组长和两个小组的小组长,大组长负责大组的事务,两个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的事务并配合协助大组组长的工作。
组分好之后,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要求在大组长的带领下设计本组的队名、口号,一个团队有了自己的队名和口号,就像有了灵魂和核心,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立刻增强,言谈举止之中总是流露出“我们组”的意识。
教师三平精神演讲稿范文大家好!我是演讲者,也是一名教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的三平精神。
首先,我想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教师的三平精神。
教师的三平精神,即平等、平和、平凡。
平等是指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分贵贱,不偏袒,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平和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以平和、理智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给予他们温暖、理解和鼓励。
平凡是指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以平凡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以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更是启迪学生心灵的明灯。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使学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平等、平和、平凡的三平精神就是我们教师赋予学生的精神财富。
首先,平等是教师的基本品质。
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珍贵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或外貌的差异对他们有不公平的态度。
相反,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价值,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平和是教师的涵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导师和引路人。
教师应该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
不论是在传授知识还是在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时,教师要展现出乐观、理性和宽容的品质,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最后,平凡是教师的态度。
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每一位教师都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有时,教师需要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我们必须用心、用爱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学生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而这个时光,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教导下度过的。
“弘扬三平精神争做三平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我校教师参加了弘扬三平精神争做三平教师动员会。
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做为教师要能准确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内涵,把三平精神深入到我们的内心,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把三平精神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
教师这一职业很平凡,但平凡中更显其伟大。
从中国古往今来的教师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我们更被重视了,更显自由了,待遇也更好了。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挑肥拣瘦?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有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教师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习,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教师在做人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真正做三平教师,并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培养自身良好的素质,脚踏实地地投身教育工作中。
不应该抱怨命运的不公,带着情绪去参加教学。
魏书生说过:大材小用何尝不是一件幸事?知足的人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教师也不例外。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
学习三平精神体会三平精神是指以平等、平和、平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注重和谐共处,追求个人与社会、内心与外在的平衡。
三平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在学习三平精神的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
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和尊严,不论是贫富、高低、年老或是年幼。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互相尊重和信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人高人一等的现象,往往是由于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的。
而三平精神告诉我们应该摒弃这些功利主义的观念,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他们拥有的条件如何。
其次,平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出现。
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冷静和客观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和不仅仅是指在冲突发生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更是指将和平的思维方式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与家人相处、与同事合作还是与他人交往,我们都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去处理问题,保持心灵的平静。
最后,平衡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指导。
平衡是指在追求个人目标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选择的困惑,比如是追求事业还是追求家庭,是追求物质财富还是追求精神境界。
而平衡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一种既能够满足自己需求又不会损害他人利益的生活方式。
只有在个人与社会、内心与外在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通过学习三平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了平等、平和、平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以平衡的思维方式去生活,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弘扬“三平”精神,努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摘要】“三平”精神的内容据说最早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后来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卢书记盛赞他们是“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关键字】三平精神教育教学实践敬业“三平”精神这三个“平”,我认为体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尤为重要,体现在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更当贴切,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及其教师队伍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虽然我们地处省会、校居繁华、身处高校,虽然我们都曾志向远大,历经坎坷,然而我们身边却有不少的教师用自己持久弥坚的精力毅力、无私辛勤朴实无华的工作实效体现并诠释着这种精神。
想想我院公共教学部的数学辅导教师们敢为孺子牛,使得学院派出的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7支代表队全部获奖;社科体育部的体育教师们,多年来点滴积累,在去年的全省高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各项学生竞赛中捷报连连。
再看看我们思想政治教研室身边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有的年过半百、鬓发染雪,如诲人不倦严于律己的陆绳武老师、默默奉献和蔼可亲的孔祥敏老师、关注时弊善于思考的王彦明老师,他们虽资历深厚却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还有的老师默默积淀热情不减,如侃侃而谈达观自信的郭淑敏老师、与生为友微博交流的王萍老师、鼓励发言积极引导的徐伟琴老师和亲切可人、笑对烦忧的孙瑞老师,虽致远人生却那样敬业、上进、虚心和有爱心让人羡慕……再有温艳红、夏令海、温茹、王萍、武强、陈冬丽老师等历练不懈,首次参加全省、全院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就榜上有名,赢得荣誉,实力不凡;退休不退岗的张环英老师,继续以饱满谨严的工作作风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不甘清闲,育人不辍,平而不凡。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青年学子。
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我不再感到孤单,耕耘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环顾四周,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者奋力同行,因为“三平精神”照亮温暖了我心。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张璐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的“平凡”、“平静”、“平常”点出了一种生活常态和生存状态;“伟大追求”、“满腔热血”、“极强烈责任感”,则更强调了人的积极努力和进取精神。
“三平”精神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让人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今天,当我站在这三尺讲台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
因为我从事着叶的事业,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多么崇高的职业理想,这种精神用在教师行业是再合适不过的。
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孜孜不倦的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淡无奇的工作。
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同样是平凡、平静、平常的工作在第一线,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从这些“三平精神”的老师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的楷模那样,做一名“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
爱心,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能做到的就是用一颗爱心化作一盏盏烛火,去点亮孩子们纯洁、高尚的心灵。
我所在的班级里有个女生活泼聪明,但是却不肯学习,为了提高她的成绩,我在她身上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是却收效甚微。
有一
次班里进行单元测试,她的好朋友考了90分,而她却没有做完,我就想借这个机会好好和她聊一聊。
女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我很平静的告诉她这次的测试成绩,并问她是不是想把功课学好。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我告诉她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怎样学才能超越别人,并让她和那个关系最好的女孩儿比一比谁能在下次的测验中考出好成绩。
委婉的语气和对孩子的鼓励,我相信她多少也听进去了一些。
因为知道这类学生的反复性很大,所以在课堂上我也时不时让她回答问题,经常表扬和鼓励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十分欣慰。
有人说育人的工作是一项极其艰难又细致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耐心才能干得较满意。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终会有被感召转化的一天。
平凡之中见伟大,普通之中见崇高,细微之处见真情,危难之时见精神。
教师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返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
在教学中,我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为。
我忘不了耳顺之年重返教学岗位,兢兢业业工作的茹老师;忘不了下班之后仍然伏案备课,埋头工作的何老师;忘不了为了照顾班级,经常忘记吃早餐的付老师;忘不了教学经验丰富,甘愿把自己的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的李老师;我忘不了她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撰写教学论文的一叠叠稿纸……这些都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做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
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作为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追求,在平常的教学中付诸满腔热血,在平静的心态中时刻记起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践行三平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奉献自己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