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 格式:pdf
- 大小:101.18 KB
- 文档页数:1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水果、肉类、中药材、特色经济、生态农业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品牌意识不够等因素,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别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
一、现状1、品种单一甘肃省的主要农产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对于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缺乏品种多样化、特色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同时,许多优良的品种缺乏知名度,导致其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中缺乏合理的网络,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甚至许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畅通无阻地流入市场。
3、品牌意识不够由于历史原因、教育水平、行业自觉等原因,全社会对于品牌意识的重视还不够,许多农民和企业缺少对品牌的认同和重视。
品牌建设缺乏战略及规划,品牌宣传和营销方案的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声誉和市场影响力低下。
4、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国家认证和质量监督,并不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二、对策加强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品种的培育,丰富甘肃省的优势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鼓励农民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品种的开发和改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
完善田间配套和农业物流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网络。
尤其在农村道路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将大力投资和加快推进,实现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现代化。
针对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不足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引导,尤其是要针对农民和企业加大品牌意识教育力度。
告知重视品牌、建立品牌的优点和实际价值,鼓励企业专注于品牌策划和推广,不断积累品牌知名度。
强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1、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检测检验、认证认可等方面。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2、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投入,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检测能力逐步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等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掌握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3、标准化生产有所推进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消费者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绿色、有机、无污染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部分农民为追求高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农产品中残留超标。
同时,一些违规使用禁用药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环境污染影响工业“三废”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生产经营分散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小规模、分散化为主,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
4、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虽然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基层监管力量仍相对薄弱,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部分地区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监管需求。
5、追溯体系不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难以迅速准确地追溯到源头,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责任追究。
三、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酒有关单位:《酒泉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0月25日酒泉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156号),充分发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和品牌增效对供给升级的组合效用,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品牌对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引领作用,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层次,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构建符合全市产业特色的品牌体系,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强化消费者对酒泉品牌的认可度,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同步提档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品牌发展的环境明显优化,质量基础有力夯实,市场环境得到净化;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品品质全面提升,一大批具有特色的“酒泉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发展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消费者本土品牌情感深化,消费信心大幅提振。
加快推进甘肃省农产品网上营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摘要: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在我省逐步推广应用,这对农产品流通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工作是新时期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地扩大销售范围,畅通农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关键词:甘肃省;农产品;网上营销;对策与建议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推进农产品网上营销现代流通方式对于确保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进入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价值,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引导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农产品网上营销现状近几年,我省加快了对农产品网上营销体系建设的步伐,农产品流通得到较大改变,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了新的活力。
1.1开展了农产品网上促销,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网上展厅”和“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新农村商务网和各级政府网等公益性信息网站和“三农”热线服务电话等,查询农产品购销信息,发布价格信息、产销信息,宣传我省农业产业情况和农产品经销企业情况,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了网上营销效果。
1.2建立了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了农产品营销以“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新农村商务网”为龙头,上连国家农业部,横接省直涉农部门和各市、州农业部门,下连各市、县(区)农业网络站点,构建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随时掌握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价格和销售情况,定期发布我省农产品价格信息,马铃薯、中药材、花卉和蔬菜果类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省网上展厅注册企业已达111家,各类产品信息已达178条,企业形象及产品信息得到充分展示。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_农产品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购买安全可信的农产品成为难题。
为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门于去年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市场监管。
二、工作内容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追溯和预警机制,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安全。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
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包装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和兽药等农业生产用品的管理,确保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储运和销售监管。
对农产品的物流、储运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加强对冷链物流设施和运输车辆的管理,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安全。
四、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的监管,排查假冒伪劣农产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市场的质量安全。
三、工作成效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以下成效: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工作逐步推进。
二、针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对农药残留、兽药使用、种子质量、农贸市场等方面的监管,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部分物种的产品质量标准得到修订和制定,为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基础。
四、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力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为企业提供了质量管理和营销的依据。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存在一些地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地区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部分企业对农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缺乏主动性,需要更多的政策、标准和管理手段的支持。
三、农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的监管手段亟待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配备。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2008年5月9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了“扩大分子、缩小分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指示。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推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落实,努力促进我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在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收计划”,重点培育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经过5年努力使特色优势农产品收入占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省农牧厅和发改委牵头,财政厅、林业厅、水利厅、科技厅、扶贫办、供销社、农科院、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配合指导,市县组织实施)1.全面规划、优先布局好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中东部干旱地区和祁连山冷凉灌区着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沿黄灌区、内陆河及泾渭洮河流域、徽成盆地,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和加工出口蔬菜;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等地加快苹果产业带和经济林建设;定西、陇南着力建设中药材和花卉基地;河西等地做大做强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
2.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着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灌区农田高效节水、苹果套袋及采后处理、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比较效益。
对马铃薯实行良种补贴。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普及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7.08•【字号】甘政办发〔2020〕65号•【施行日期】2020.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夯实基础、确保产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152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202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管理体制。
1.统一规划布局。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清查,全面摸清各地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分XXX利用状况。
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结合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和引洮供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情况,编制全省“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省、市、县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
省级建设规划重点明确市州、县市区分年度建设任务,确定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市级建设规划重点找准潜力区域,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布局,确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县级建设规划重点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确定工程措施和时序安排。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模版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在党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国范围内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不断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
以下是对这一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措施不断优化2023年,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领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标和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增加了监管的垂直管理。
同时,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了监管的手段和手段的现代化,并实施了全程追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三、监管力量不断加强2023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加强。
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注重培训和选拔优秀的监管人员,提高了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了技术力量,加强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四、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23年,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加强,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各类违法行为受到了打击,各类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逐步完善。
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应的监测和预警,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和供应的充足。
五、舆论监督不断强化2023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舆论监督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监管部门加强了与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引导舆论关注,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