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切除及吻合术
- 格式:ppt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10
小肠切除吻合术技术的探讨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是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
小肠部分切除已形成定型的手术方式,系膜切除呈扇形,肠管断端吻合常用的有:端端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和侧侧吻合术。
随着医疗器械研究的发展,吻合器技术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但由于小肠的手工吻合技术并不困难,所以吻合器用于小肠吻合的时候并不多。
1 解剖生理概要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全长5~7m,空肠起始部以 Treitz韧带为标志,占小肠全长的2/5,大部分位于左上腹,回肠占小肠远侧段的3/5,在右髂窝处与盲肠相连,大部分位于右下腹,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小肠系膜呈扇形,自左上向右下附着于腹后壁,根部长约15cm。
肠系膜根部至肠管的距离长短不一,最长可达25cm,故小肠活动度很大。
小肠系膜由两层腹膜构成,内含有血管、淋巴、神经和脂肪组织。
远端小肠系膜含脂肪较多,故回肠系膜血管网不易看清。
小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此动脉发出小肠动脉12~18支,其分支互相吻合成弓。
近1/4段小肠只有一级血管弓,中2/4段有二、三级血管弓,远1/4段有四级血管弓。
小肠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小肠系膜末端小动静脉分两支,由肠管两侧供应肠壁。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营养吸收器官,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切除过多,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2 适应证2.1小肠及其系膜上的各种肿瘤。
2.2小肠局部炎症如节段性肠炎、肠结核、伤寒等引起的肠穿孔、梗阻者。
2.3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系膜血管损伤影响肠壁的血运。
2.4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套叠引起的肠坏死、穿孔。
2.5小肠广泛损伤或多处穿孔不宜修补者。
2.6各种胸、腹部、泌尿系手术需要用小肠移植者。
3 禁忌证全身情况极差或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能耐受麻醉者。
4 术前准备根据原发疾病对病人的影响而定。
急诊病人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
全身应用抗生素。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肠切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2. 掌握肠切吻合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了解肠切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4. 培养无菌操作观念,提高外科手术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手术室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1只2. 实验器械:手术刀、剪刀、镊子、缝针、缝线、无菌手术巾、生理盐水、消毒液等3. 实验药品:肾上腺素、氯化钠、葡萄糖等五、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使家兔进入麻醉状态。
2. 剖腹:在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腹腔。
3. 肠切除:在离回盲部约10cm处,用手术刀切断肠管,并切除一段肠管。
4. 肠吻合:将断端肠管对齐,用7号丝线进行肠切吻合术。
5. 缝合腹壁:将皮肤和肌肉层分层缝合,恢复腹腔。
6. 观察和记录:观察肠吻合口愈合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1. 实验动物在麻醉状态下顺利完成了肠切吻合术。
2. 肠吻合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出血和感染。
3. 实验动物术后恢复良好,食欲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七、实验讨论1. 肠切吻合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操作,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对于提高手术质量至关重要。
2. 在肠切吻合术中,无菌操作是关键环节,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3. 肠吻合口愈合与手术操作、缝合技术、术后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中,肠吻合口愈合良好,说明实验操作符合要求。
4. 在肠切吻合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肠系膜血管和神经,以免影响肠功能。
5. 术后护理对肠吻合口愈合至关重要,要保证营养充足、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八、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肠切吻合术,掌握了肠切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2. 实验结果表明,肠吻合口愈合良好,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3.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无菌操作观念和外科手术技能。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确保麻醉效果。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离体肠吻合术,今天我们在实验动物上进一步学习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
一、适应症:1、小肠外伤:包括小肠广泛损伤或多处穿孔不宜修补,以及肠系膜血管断裂所致小肠坏死;2、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套叠所致肠坏死,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无法松解;3、小肠以及肠系膜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4、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壁血运障碍;5、小肠局部炎性病变: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肠伤寒、肠结核等;6、先天性肠管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等。
7、其他手术如胸部、腹部及泌尿系手术需要小肠移植者。
二、术前准备根据原发疾病对病人的影响而定,急诊病人除按一般急诊手术要求进行常规准备如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放置导尿管、手术区备皮等以外,还应适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治疗,对外伤者应注射T A T。
择期手术病人应尽可能准备充分,以保证手术安全,准备包括:1、饮食:无肠梗阻时,手术前一天进流汁饮食,有梗阻时则根据梗阻的程度于术前三天改流汁或禁食;2、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必要时可输血;3、术前2天每晚灌肠一次;4、术前上胃肠减压管;5、如为结核应抗痨治疗一周以上;6、应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应作血生化,肝肾功能,心肺等脏器的检查。
三、麻醉及体位: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取仰卧位。
四、手术步骤:1.切口选择:选择中腹部正中切口或右旁正中切口及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以右侧经腹直肌切口为例,其切开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膜。
2.剖腹后确定病变性质,将准备切除的小肠托出腹腔外,用盐水纱布垫在切除肠段的四周。
图1。
3.游离肠系膜 计划好切除小肠段的范围,在预定切除肠管的肠系膜作扇形切开,用止血钳分离肠系膜分束钳夹,切断并结扎肠系膜及其血管,血管近端应双重结扎,必要时可贯穿缝扎,要逐钳分离每次不宜钳夹过多,将要切除的小肠系膜呈V形断开。
肠切除吻合术肠切除及肠吻合术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外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外科学实验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重要桥梁,手术基本操作及无菌技术又是外科基本技能训练的重点,而利用动物开展外科手术教学则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近几年来一直开设剖腹术、肠切除和肠端端吻合术的实验内容,通过基本训练,不但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本文介绍教学方法及笔者的体会。
1 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活体动物(小猪)的手术操作,既要求巩固已学过的外科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也要初步掌握剖腹术、肠切除和肠端端吻合术等一些常见手术的操作方法,同时强化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手术基本功。
2 实验准备2.1 预习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初步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
指导教师课前做好准备,要按照规范操作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操作步骤和手法。
2.2 实验注意事项学生提前30分钟到达外科实验室做准备工作,更换手术室准备的鞋、洗手衣,戴好口罩、帽子,方可进入实验室;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不能认为是动物手术而马虎行事;分工明确,手术时5~6人(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互相合作;手术完毕,清点器械,准确无误后清洗并擦干,交管理员,并将实验动物送回动物存放点。
2.3 动物准备及麻醉先给动物(小猪)大腿肌注地西泮注射液10 mg,然后注射盐酸氯胺酮10 mg/kg,使小猪昏迷;擦涂肥皂水后剃净腹壁毛发,将动物仰卧,四肢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
2.4 分工和职责首先,手术者(指导教师)、第二助手、器械护士洗手、泡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然后,手术者站在手术动物的右侧,负责做手术(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第一助手(应先洗手、泡手)负责手术区皮肤的消毒,铺4块小无菌巾,再泡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时站在手术者的对侧,负责止血、擦血、暴露等,协助完成手术;第二助手根据手术的需要,可在手术者或第一助手的右侧,负责剪线、拉钩等工作,注意保持手术区的清洁;器械护士应安排好手术器械,站在第一助手的右侧,负责供给和清理器械和敷料,并在手术结束前核对数目。
手术人员的准备1、洗手前的常规准备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程。
需注意: (1)洗手前不应参加感染创口的换药; ( 2)有上呼吸道感染和 手臂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的人员不应参加手术; ( 3)应剪短指甲,关除去甲缘下的积垢,用肥皂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的污垢及油脂;( 4)进入手术室后,先更换洗手衣、裤、鞋,后戴好帽子 和口罩,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露在帽外;( 5)多台手术时就应先施行清洁手术,再施行污染或感 染的手术。
第一台医护人员术后,连台时,在手术衣。
手套。
手臂无污染时应先脱无菌衣,再翻转托手 套。
在用消毒液涂手臂待干后再穿新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2、手及手臂皮肤的准备 手及手臂皮肤的准备即洗手法。
洗手的范围包括双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 1/2 段的皮肤。
洗手的 方法有多种,我们重点讲解灭菌王洗手法和介绍肥皂水并乙醇浸泡法。
( 1)灭菌王洗手法① 洗手前洗手衣下摆应放入洗手裤内,洗手衣外不可露衣领、衣袖。
② 洗手的范围包括双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 1/2段的皮肤。
清水冲洗一遍。
③ 用沾满灭菌王的无菌毛刷先从甲缘、甲床、甲沟刷起(横向刷);5个手指并拢后沿指背两面顺皮纹方 向横向刷,之后纵向刷指蹼再刷指间,先大母指再食指。
中指,依次刷完。
每手一分钟,两侧对称操作, 再刷手掌手背,刷完两手共约 2 分钟。
④ 刷手腕及前臂和上臂至肘上 10cm 处,其中腕部须顺皮纹方向横刷。
约 1分钟⑤ 刷手后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手指朝上,肘朝下,从手指冲向肘部,将泡沫冲净。
⑥ 用消毒毛巾沿手指向肘部的方向顺序擦干,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加擦手部,手、臂不可触碰他物, 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⑦ 用沾满灭菌王的海绵块涂抹,顺序如同刷手,完毕后,双手五指微张,保持于胸前半伸位,肘关节向 后不可过腋中线,进入手术间穿手术,戴手套,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 2)肥皂水并乙醇浸泡法 用普通肥皂和水清洗手臂及肘部。
术部:脐后腹中线上做切口,长度5-6cm。
必要时可越过脐部延长切口。
手术过程:1. 实验动物准备①检查动物状态及全身情况(如P、T、R等的检查),评估手术的风险。
②保定:左侧卧保定,切实保定头部及四肢。
③麻醉:肌肉注射速眠新(846);检查麻醉效果(察看动物有无眨眼反射,动物无反应为佳)。
④剪毛:术部剪毛剃毛的范围超出切口周围5~10cm⑤消毒:采用清洁手术式消毒,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顺时针涂擦碘酊,待完全干后(约1—2分钟),再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消毒,待完全干后用酒精棉球脱碘即可。
⑥术部隔离:有孔创巾覆盖于术区(也可用4块手术巾依次围在切口周围),并用巾钳固定在畜体上。
2. 手术人员的准备①手术人员更换清洁的衣裤和鞋。
②修剪指甲;肥皂水洗刷手、臂;手、臂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两个泡手桶分别浸泡拭洗5分钟)。
③依次穿戴手术帽、口罩,穿手术衣、戴手套;人员穿戴顺序依次为:器械助手、术者和助手。
④器械助手清点手术用品并准备好,准备手术。
3. 打开手术通路紧张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中线。
如果皮下脂肪层较厚,为了显露腹中线,应先将脂肪分离或切除。
左手持有齿镊夹持腹中线并上提,右手持手术刀经腹中线向腹腔内戳透腹膜退出手术刀,用手术剪经小切口打开腹腔。
一边将手术剪的剪端向腹外撬起,一边剪开腹中线。
也可在手指的导引下切开腹中线和扩大腹中线切口。
4.主手术打开腹腔后,用手术刀柄将大网膜向前拔,直至暴露肠管,将预定进行手术的肠管拉出创口,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保护隔离,用生理盐水冲洗。
选定要切开的空肠肠管,将预定切口的肠段内的乳糜轻挤到两侧,并在两侧各夹一把肠钳,在肠系膜对侧血管比较少的部位沿肠管走向切开2-3cm,切开后即由无菌手术转入有菌手术,此时粪水外流,取出粪球或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然后由切口一端开始用圆针、4号线全层结节缝合,针距3-4mm,针脚距创缘2-3mm。
缝完后,检查有无泄漏,必要时可作补充缝合,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第五节动物肠切除、肠吻合术(Resection and ostomy of intestinal in anima) 目的要求掌握空腔脏器切开、切除、缝合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实习内容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是腹部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已形成定形手术方式,系膜切除呈扇形,肠管断端吻合常用的有:端端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和侧侧吻合术。
随着医疗器械研究的不断发展,吻合器技术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但由于小肠的手工吻合技术并不困难,因此吻合器在小肠吻合时应用较少。
一、常用于胃肠吻合的缝合方法(一)荷包缝合法:多用于阑尾切除的残端埋入和肠管断端封闭,缝线不穿过粘膜层。
(二)全层缝合法:有连续和间断全层缝合两种,主要用于胃肠吻合和肠肠吻合。
(三)康乃尔(Connell)氏缝合法:也是全层缝合的一种,为连续水平褥式内翻全层缝合,用于胃肠吻合前壁。
如图5-5-1所示。
(四)伦伯特(Lembert)氏缝合法:为内翻垂直褥式浆肌层缝合,缝线贯穿浆膜、肌层和粘膜下层,不穿过粘膜层。
本法有间断和连续两种缝法,常用于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的加强缝合。
如图5-5-2所示。
(五)柯兴(Cushing)氏缝合法:为内翻水平褥式浆肌层缝合,也不穿过粘膜层,常用于胃肠吻合和封闭胃肠道残端的加强缝合。
(六)分层缝合法:将粘膜层和浆肌层分两层分别缝合,解剖对位很理想,有间断和连续两种缝法,常用于胃肠吻合和肠肠吻合。
二、适应症:1.小肠外伤:包括小肠广泛损伤或多处穿孔不宜修补,以及肠系膜血管断裂所致小肠坏死;2.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套叠所致肠坏死,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无法松解;3.小肠以及肠系膜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4.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壁血运障碍;5.小肠局部炎性病变: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肠伤寒、肠结核6.先天性肠管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等。
7.其他手术如胸部、腹部及泌尿系手术需要小肠移植者。
三、术前准备根据原发疾病对病人的影响而定,急诊病人除按一般急诊手术要求进行常规准备如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放置导尿管、手术区备皮等以外,还应适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治疗,对外伤者应注射TAT。
肠切除和吻合术的实操方法解析肠切除和吻合术是普通外科医生执行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手术之一,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以各种方式成功进行肠吻合的能力。
肠解剖肠壁由四层组成:粘膜,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
粘膜下层是吻合术的〃强度〃层,必须包括在每个缝合线中,肠道的血管**是通过肠系膜。
肠系膜上动脉产生弓状系统,供给小肠和直肠。
这种配置使肠的抗肠系膜边界处于缺血的最高风险。
如果在肠的一侧构建吻合口,则血液**到达吻合口的肠系膜方面的距离将更短。
然而,吻合术的抗肠系膜方面的血液**必须在肠的抗肠系膜边界上行进相当长的距离。
这使得吻合术的抗肠系膜方面具有更高的缺血风险。
出于这个原因,建议在肠道的抗肠系膜边界上进行侧对侧和侧对端吻合,而不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偏向一侧,以尽量减少缺血。
手术材料肠切除术可以使用手术器械(刀或剪刀)或吻合器进行横切肠,以及血管密封装置或缝线切割并结扎肠系膜。
随后的肠吻合术可以使用缝合线(手工缝合),吻合器或两者的组合来进行。
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任何类型的缝合线,只要它们遵守吻合术的基本原则。
对于成功的吻合术,没有证明一种缝合材料优于另一种缝合材料。
理想的缝合线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拉伸强度,同时最小化局部组织反应。
单个缝合线的特征各不相同,但一般而言,用于肠吻合的可吸收缝线保持拉伸强度2至3周,并在2至3个月后通过水解吸收。
不可吸收的缝线在整个愈合过程中保持其拉伸强度。
单丝缝线以最小的阻力穿过组织,但与编织缝合相比,需要打更多的外科结防止线结滑脱。
常用的不可吸收缝合线包括丝,尼龙和聚丙烯材质。
这些编织和单丝缝合线的优点和缺点与它们的可吸收缝合线相同。
然而,由于其编织性质,丝质线具有可能造成感染增加的缺点。
基本原则注重细节有助于确保成功。
成功肠吻合术的基本原则包括:吻合口良好的血液**,在术中主要通过医生主观判断,尽管有一些辅助手段可用(例如,多普勒,CT扫描等)。
肠切口处的轻快或脉动性出血表明灌注充分。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肠切除和肠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肠吻合的基本方法,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
3. 了解肠切除和肠吻合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4. 培养无菌观念和手术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肠切除肠吻合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操作,主要用于治疗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疾病。
通过切除病变肠段,再进行肠吻合,以恢复肠道连续性,达到治疗目的。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缝合针、缝线、生理盐水、消毒液等3. 实验试剂:碘伏、酒精、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
2. 消毒腹部皮肤,铺无菌巾。
3. 切开腹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暴露腹腔。
4. 观察腹腔内情况,确定病变肠段。
5. 使用手术剪将病变肠段切除,注意保留足够的健康肠段。
6. 将切除后的肠段断端进行端端吻合,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和浆肌层间断缝合方法。
7. 观察吻合口情况,确保无张力、无漏气、无血肿。
8. 检查吻合口愈合情况,确认无异常后,逐层关闭腹腔。
9. 清洁手术区域,消毒皮肤。
五、实验结果1. 家兔麻醉成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2. 腹腔内情况良好,病变肠段切除顺利。
3. 肠吻合操作规范,吻合口无张力、无漏气、无血肿。
4. 吻合口愈合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六、实验讨论1. 肠切除肠吻合术是治疗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2. 术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可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3. 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确保吻合口无张力、无漏气、无血肿。
4.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肠切除肠吻合术,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肠切除和肠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了肠吻合的基本方法,培养了无菌观念和手术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