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9.13 KB
- 文档页数:4
名词解释徽商文化的含义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古代徽州地区的商业繁荣与商贾文化的积淀。
徽商文化不仅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它传承了古代商人的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风格和商业道德标准。
首先,徽商文化强调勤俭节约。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资源贫乏,人口密集,因此徽州人民历来注重节俭与务实。
徽商家族主要以经商为业,他们从小就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灌输了“俭以养廉、廉以自持”的理念。
他们注重财务管理,善于节约,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徽商人的勤劳与节俭为徽州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徽商文化强调诚实守信。
徽商人以诚信为商业信用的核心价值,信用是他们经商的重要基石。
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徽商人都以信誉为本,高度重视信用的建立和维护。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建立长久的商业关系。
徽商人常言道:“商场上无诚信,庙堂上无正人。
”这句话道出了徽商文化中诚信的重要性。
再次,徽商文化注重助人为乐。
徽商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善好施的精神。
他们乐于帮助穷人和困难群体,常常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兴办医院等公益事业。
徽商人抱着“宁输顽子不输熟人”的心态,愿意帮助那些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这种乐善好施精神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也树立了徽商人的良好形象。
此外,徽商文化还注重教育和家族的传承。
徽商人普遍重视教育,他们注重培养家族的继承者,传承商业智慧和家族文化。
徽商家族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家族制度,通过世代相传的规範和制度保证了家族财富的稳定和传承。
同时,徽商人还注意培养子女的商业头脑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可靠的接班人。
徽商文化最重要的是其综合性与持久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贯穿于徽商家族的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之中。
徽商人勇敢开拓、锐意进取的决心,以及他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为徽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整个中国商业文化的进步。
徽商文化的名词解释徽商,是指明清时期中国安徽地区的商人,也被称为安徽商人或徽州商人。
徽商出现在清代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他们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和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价值。
一、商业经营模式徽商以家族经营和合作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家、村、社、徽”的商业网络。
在徽州地区,每个家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产业,并且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和依赖。
徽商经营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纺织、瓷器、茶叶等,他们通过积累财富、扩大商业关系和投资房产等方式,不断壮大家族的实力。
二、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徽商注重商业信用和道德观念,他们讲求信用第一,以商业信誉作为重要的资本。
徽商之间以身家、信用作为合作的基础,通过定期结账、互相担保等方式保持商业关系的稳定与信任。
他们尊重契约精神,讲究诚信,重视社会责任,主张“以商为贵,以利为次”,在商业竞争中不追求过度利润。
三、宗族文化传承徽商文化注重家族观念和宗族文化的传承。
徽商家族多为世袭经商,在家族中有着严格的继承和传承规则。
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姓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堂号。
徽商通过家族团结和合作,不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商人精神。
四、文化影响与贡献徽商文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外经济活动。
徽商倡导科学发展思想,推动了工商教育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徽商通过商贸往来,不仅将安徽的茶叶、丝绸等传统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还引进了西方的商业观念和先进技术。
结语徽商文化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宗族文化传承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而被人们所称道。
这种传统的商业文化价值观念和经营模式,不仅吸引了现代商人的关注,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徽商成功之道与徽商精神古老的徽州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那里有着一群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商人,他们遍布古老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注重质量抵制伪劣,薄利生财,甘为廉贾。
他们一群人有一种称谓,那就是闻名中国的“徽商”。
黄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等奇异壮阔的美丽风景。
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这种风景更会让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因为地处山区,农务业不发达。
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开始外出经商,而这些人日后将会被人们记住,他们就是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很快徽商就和晋商、潮商并称为三大商帮。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除晋商和潮商以外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了解了徽商的历史,我觉得徽商之所以会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徽商懂得创业。
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几个面。
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
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
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又一个特点,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
二、徽商知道创新。
徽商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方面。
徽州是个山区,但是徽商能够抓住世纪大航海时代提供的机遇,改变以耕读为主的传统道路,做出以发展商业为主、采取非常规地增殖财富的战略抉择。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
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
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
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
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徽州历史沿革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
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
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
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广告山河图志全网公测,速抽VIP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
徽州“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借鉴意义?一、徽商的崛起徽商崛起于明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300余年的辉煌。
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
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销的商品。
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日益增多,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
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专向灶户收购食盐),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
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
此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300年之久的辉煌。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有近千人。
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
二、徽商的“儒贾观”和商业道德1.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徽州既以“东南邹鲁”驰誉遐迩,又以“商贾之乡”闻名海内。
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或是“先商后儒”,或是“亦贾亦儒”,从而形成了“贾而好儒”的重要特色。
徽商之所以能够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是与这一重要特色的分不开的。
徽商之所以在经营者重视商业道德,讲求经营之道,也无不是这一特色的重要体现。
“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有了强大徽商经济的滋润,徽州的世风日益儒雅。
长期的兴文重教,也培养了徽州人温文尔雅,聪慧内敛,干练务实的作风,这也可以说是徽州人的文化风格。
考察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江永、戴震、王茂萌、胡适、陶行知这些徽州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物,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讲求实际,处世低调。
徽商虽孜孜不倦的追求“厚利”,但他们更念念不忘“名高”。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多人。
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
在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且在江滨开辟"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
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称雄市场。
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研究徽商这一历史现象时,我们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
徽商在异地他乡的立足发迹和徽商集团整体势力的崛起称雄,虽与徽商本身素有"徽骆驼"之称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和某些外在机缘以及聚散网络不无关联,但就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显然是最核心的因素。
徽商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
徽商吴南坡表示,"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
"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从根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所在。
利与义的辩证法商家在营市利人的同时从中获取合理利润,本无可厚非。
但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则是考衡商家职业道德和商业理性的标尺。
明代有一徽商在江苏溧水经商,低息借贷便民,从不居中敲剥。
姓名:金璇学号:M14301203班级:14级mpacc徽商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一,何为徽商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被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而后代代有发展,在明清时期事业达到鼎盛。
徽商更以强大经济基础和突出的聪明才智,使徽商文化走向了辉煌。
二,徽商文化的本质对徽商文化的本质理解可以有较多层面,包含了徽商文化理念、徽商精神、徽商经营理念等各个方面。
1、徽商文化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尊崇的是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长远影响的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受明清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徽商对于仕途的向往,对于成功的追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感,都是徽商文化理念的生动体现。
但深藏在徽商文化进取心之下的,还有着徽商对道教佛教理念的虔诚信仰。
因此,徽商文化理念是多元化的,同时受儒释道三家的深刻影响。
徽商的文化理念,还体现在徽商“以儒术饬贾事”上,一方面标榜“贾道而儒行”,“无商商之心”,“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
另一方面,徽商在读史的过程中,又善于学习前人经商的经验,对于“一切治生家智巧智利悉不用”、“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二更专注于把握从商的内在规律“大道”。
徽商在经商致富之后,在家乡和经商之处,都十分慷慨的捐献金银用于兴办学堂、书院等等。
体现了徽商对于后代的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更体现了贯穿徽商发展过程中的儒商文化。
2、徽商精神,大致可概括为崇文向善、务实求真的人本精神;勤俭努力、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重义诚信、有道经营的敬业精神;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仁心济世、爱乡爱国的奉献精神。
例如,徽商的创新精神就体现在,徽商没有死守传统的从商是贱业的观念,勇于提出“读书好, 经商好,效好便好”。
而且善于吸纳明清王学实学思潮“治生为先”的主张,宣言“工商异术而同道”,“商贾何鄙之有”。
“良贾何负闳儒”等在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创新思想。
徽商文化内容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安徽省徽州古城,自唐宋时期开始发展壮大,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和衰落,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徽商文化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以及崇尚家族、信誉、尊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1. 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徽商文化的形成源于徽商们的商业活动和商业规则。
徽商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经营,注重内部的密切合作和互助关系。
他们以货商贸易为主,同时也从事钱庄、航运、矿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他们奉行“财大如海,义举遍天下”的经商理念,注重商业信誉,积极回馈社会。
2. 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族观念、诚信守信、孝道儒风和尊重传统。
徽商们以家族为中心,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庞大而稳固的商业网络。
诚信守信是徽商们的生活准则,他们注重与人交往中的承诺和信任。
孝道儒风是徽商们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表现,他们尊重长辈,弘扬儒家思想。
尊重传统是徽商们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教育。
3. 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徽商文化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衰败。
然而,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许多人积极寻找并传承徽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推动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打造徽商文化的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4. 对徽商文化的观点和理解徽商文化以其团结、勤奋、务实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们注重经商道德,坚持诚信守信,这种信任基础使他们能够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商业合作。
徽商文化中尊重家族和传统,以及强调孝道儒风的价值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
徽商文化也注重商业创新和持续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学号:20114513 姓名:汪山班级:11级信管2班
徽商文化
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徽商的发展促进了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扬。
徽商文化有着几方面内容: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州书画、徽州风景。
徽商文化由南宋的兴盛到清朝道光年间的衰退,这是徽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有它的创造性进取性和历史必然性。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
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商对儒与商的看重。
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
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
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
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
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徽州商人同时还身兼商、仕,很多商人本身就是理学鸿儒、诗人、画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戏曲家和收藏家。
这也是徽商文化能够形成的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人物质上得到满足后,精神方面也要跟上去。
所以徽商经商致富以后,更加热衷于文化建设,在家乡修造精美住宅、建祠、立坊、修桥、办学、刻书、藏书、建戏班、办文会,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弘扬起文化,使其能够发展。
这些文化建设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徽商的兴盛在历史时空上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成型后的繁荣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并且是通过徽州文化的三个体系联动地培育徽商,繁荣徽商。
徽州地区儒风甚茂,书院、族学、私塾甚多,受封建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是信奉读书做官、学而入仕的,所以,幼年入塾读书是徽州男儿的普遍选择,也有一小部分人读书科举而获成功,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历来最高,出现了像休宁这样的“天下第一状元县”。
但是,读书成名而官者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徽州读书人便在中途“驰儒而张贾”,走上经商的道路,显然,他们一开始经商时就已经被儒化了,具有贾而好儒的观念文化基础。
在经商的过程中,他们以儒商为荣,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经商行为,在经营理念、经营道德、经营风格,以及在用人、待事和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公关问题上,都一一儒化了。
在处理商业的公共关系上,他们受儒家观念文化的影响,还特别注重以多种方式与封建衙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千方百计地取得官方的支持,与官方的关系也被儒化了,又从另一个层面保证了经商活动的成功。
同时,他们在经商获利后,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又“宁驰贾而张儒”,利用雄厚的资财投资教育,重振儒业,向他们的后代灌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将封建社会的观念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儒、贾两个方面,“一张一弛,迭为相用”,不是力图从贾而富,就是追求儒业为官,以儒家的观念文化为基础,官商互助,成为徽商的一大特点。
徽商的大量史料表明,由于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从观念文化层面对徽商的深刻影响,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前、经商过程和经商之后都全面地儒化了,显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推进了徽商的兴盛。
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徽州商人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等。
首先是我们必须讲究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诚信经商,是徽商经营的最大特征。
徽商在异域他乡的立足、发展和整体势力的崛起,与徽商本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有关,也与其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有关。
明朝的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景况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杂兑假坑害百姓,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客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
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徽商许宪据此作过精辟的总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其次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时,要“生财有道”。
在经营理念上,徽商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坚持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行秤准尺足斗满。
在用人之道上,坚持任用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雅之士,并且,注意培养他们学习思考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始终坚持“勤苦、诚实、谦和、忍耐、变通、俭朴、有主见、不忘本、知义理、重身命”的选人思想和用人标准。
在人生哲学上,做到重德尊儒,坚持和为贵、礼为先、广交良缘。
奉行“温良恭俭让”即温顺、和善、恭敬、节制、谦逊。
认为谦以交友,和以生财,勤以补拙,俭以兴业。
而且,强调“五谊并重”,即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最后我们要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并且要勤奋,能够吃苦耐劳。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
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当然有盛必有衰,徽商文化也不例外。
经历了辉煌的兴盛时期,必然要面对
无奈的衰退,就好似高潮和低谷,躲不过人世间的常理。
南宋以后,徽商文化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徽商也崛起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并且以“左儒右贾”为特色。
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徽商的兴盛在历史时空上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成型后的繁荣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并且是通过徽州文化的三个体系联动地培育徽商,繁荣徽商。
徽商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它的创造性和进取性,对徽商的兴盛发挥过历史性的作用,但是,徽州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必然会限制徽商的发展。
从明中叶到清朝嘉庆年间,徽商处于兴盛时期,清道光以后则逐渐趋于衰落。
徽商文化是安徽以及安徽所有人的骄傲,甚至是中国的骄傲。
徽州因为有着深厚的徽商文化底蕴,为世人所铭记。
铭记曾经的徽州大地上,演绎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曾经的荣耀不仅仅因为时间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它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