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性和通过性及其评价指标1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1、汽车行驶平顺性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成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有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反应,以及对货物完整性的影响制定的,并用震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车身震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它约为60—80次∕秒(1—1.6Hz),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0.7g。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人体包括心脏、胃部在内的胸腹系统,在垂直振动4—8Hz、水平振动1—2Hz范围内会出现明显的共振,这就是人体对振动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国际标准(ISO2631)对人体承受的振动加速度划分出3种不同的感觉界限;《1》暴露极限;振动加速度值在这个极限以下,人能保持健康或安全,这个极限作为能够承受的上限。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振动加速度在这个界限以下,能保证驾驶员正常地驾驶车辆,不至太疲劳和使工作效率降低。
《3》舒适降低界限;振动加速度在此界限时,能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超过此界限会降低舒适性。
2,汽车的通过性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质量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1)轮廓通过性。
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
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
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
(2)支撑通过性《1》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挂钩牵引力表明汽车在松软地面上加速、爬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或牵引其他车辆的能力。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互程技术薜技术协作信息20lo(15)总景1∞4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王翠华刘岩摘要:汽车行驶时.路面的不平度会引起汽车的振动.'-3这种振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使乘客感到不舒适和疲劳,或使运载的货物损坏,汽车行驶平顺性正是根据乘座者的舒适度来评价汽车性能的,又可称为乘座舒适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关键词:平顺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多质量振动系统,其车身通过车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连接,而车桥又通过弹性轮胎与道路接触,其他如发动机,驾驶室等,也是以橡皮垫固定于车架.在激振力作用下,如道路不平而jI起的冲击和加速,减速时的惯性力,以及发动机与传动轴振动等,系统将发生复杂的振动,对乘员的生理反应和所运货物的完整性,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在坏路上,汽车的允许行驶速度受动力性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行驶平顺性,而被迫降低行车速度,因而使汽车的平均技术速度减低,运输生产率下降.其次,振动产生的动载荷,加速了零件的磨损,乃至引起损坏,降低了汽车使用寿命.此外,振动还引起能量的消耗,使燃料经济性变坏.因此,减少汽车本身的振动,不仅关系到乘坐的舒适和所运货物的完整,而且关系到汽车的运输生产率,燃料经济性,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等.二,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根据人体对振动的生理反应,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制定的,并用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目前常用汽车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它为60~80次/min(1~1.6Hz),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为0.2g~O.3g.为了保证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身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大.如果车身加速度达到1g,未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并车厢底板,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g__0.7g.IS02631—1978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给出了在1~8OHz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的感觉界限. 它们分别是暴露极限,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和舒适降低界限.(1)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将保持健康或安全.通常把此极限作为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2)疲劳一降低工作效率界限.这个界限与保持工作效率有关.当驾驶员承受的振动在此界限内时,能保持正常地进行驾驶.(3)舒适降低界限.此界限与保持舒适有关,它影响人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这三个界限只是容许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同,暴露极限的值为疲劳一降低效率界限的2倍,舒适降低界限为疲劳一降低工作效率界限的1/3.15.各界限容许加速度值,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完全一样.三,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因素汽车是由多质量组成的复杂振动系统.为了便于分析,需要进行简化.在研究振动时,常将汽车视为由彼此相联系的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所组成.汽车的悬挂质量由车身,车架及车上的总成所构成.该质量由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轮相连.车轮,车轴构成非悬挂质量,车轮再经过具有一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路面上.悬架结构,轮胎,悬挂质量和非悬挂质量是影响汽车平倾性的重要因素.1.悬架结构.悬架结构主要指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与减振装置,其中弹性元件与悬架系统中阻尼对平顺性影响较大.(1)弹性元件.将汽车车身看成一个在弹性悬架上作单自由度振动的质量时,减少悬架刚度,可降低车身的固有频率,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但是,如果增加高频的非悬挂质量的振动位移,大幅度的车轮振动,有时会使车轮离开地面,在紧急制动时,会产生严重的汽车"点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采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变刚度悬架,即悬架的刚度随载荷而变,这样可以使得在载荷变化时,保持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变,从而获得良好的平顺性.悬挂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可以通过下述办法来实现:①在线性悬架中,加入辅助弹簧,复合弹簧,采用适当的导向机构,以及与车架的支承方式等.②选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弹性元件,如空气弹簧,油气弹簧,橡胶弹簧和硅油弹簧.(2)阻尼系统的阻尼.为了衰减车身自由振动和抑制车身,车轮的共振,以减小车身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和车轮的振幅,悬架系统中应具有适当的阻尼.在悬梁系统中,引起振动衰减的阻尼来源很多.如轮胎变形时,橡胶分子间产生摩擦,系统中的减振器,钢板弹簧叶片间的摩擦等.减振器的阻尼效果最好,可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改善车轮与道路的接触条件,防止车轮离开路面,因而可改善汽车的稳定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改进减振器的性能,对提高汽车在不平道路上的行驶速度有很大的作用.2.轮胎.轮胎由于本身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因路面不平所产生的振动,因此它和悬挂共同保证了汽车的平顺性.轮胎性能的好坏,是用轮胎在标准气压和载荷下,压缩系数的大小(轮胎被压下的高度与充气断面高度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在最大允许负荷作用下,普通轮胎的压缩系数为10%~12%, 为了乘坐舒适,客车轮胎的压缩系数稍大些为12%14%.近几年来,随着车速的提高,希望轮胎的缓冲性能越来越好.目前,提高轮胎缓冲性能的方法如下:…1增大轮胎断面,轮胎宽度和空气容量,并相应降低轮胎气压.f2)改变轮胎结构形式,如采用子午线轮胎.它因轮胎径向弹性大,可以缓和不平路面的冲击,并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使汽车平顺性得到改善.f3)提高帘线和橡胶的弹性,要用较柔软的胎冠.车轮旋转质量的不平衡,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都有影响.为了避免因转向轮不平衡而引起振动,必须对每一车轮进行静平衡和动平衡.越是车速高的轿车,对平衡的要求就越高.3.总挂质量.悬挂质量分配是评价汽车平顺性极其重要的参数.质量的布置应使前,后悬挂质量的振动彼此互不影响.4.非悬挂质量.它取决于悬挂质量的分布情况.非悬挂质量是指汽车上没有通过悬挂装置的车部件的质量.非悬挂质量的振动,对悬挂质量振动加速度有较显着的影响,会使其数据值加大.通过减少非悬挂质量,可以减少传给车身上的冲击力.因此,为了提高汽车的平顺性,采用非悬挂质量较小的独立悬挂更为有利.常用非悬挂质量与悬挂质量之比进行评价,比质量越小,则行驶平顺性越好.总之,影响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参数是很多,并且彼此间的关系较复杂,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正确地选择参数,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参考文献【1】彭文华;汽车行驶姿态分析及控制【D】;重庆大学;2005年【2】彭志群;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3】朱海涛;轻型货车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fD】;吉林大学;2006年【4】翁迪望;车辆悬架系统动特性分析及半主动控制研究『D1;浙江大学;2006年(作者单位:哈尔滨农垦红旗农场交通科)-228。
考研汽车理论模拟题8汽车运用工程I(汽车理论)试题8(参考答案)交通学院交通类专业一、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1 附着力与附着系数2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3 汽车操纵稳定性4 汽车制动跑偏5 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6 同步附着系数7 地面制动力8 汽车制动效能恒定性9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10 迟滞损失11 列出你所知道的汽车使用性能12 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13 汽车驱动力14 侧偏力15 功率平衡图二、写出表达式或画图或计算,并简单予以说明(选择4道题,计20分)1 写出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2 写出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燃料消耗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3 画出制动减速度与制动时间关系曲线,并说明制动过程四阶段。
4 画出前轮驱动汽车加速上坡时的整车受力分析图。
5 有几种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绘图说明。
6 列出各种可以绘制I 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组。
三、叙述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1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计算汽车动力因数的步骤,并说明在计算汽车动力性的用途。
2 叙述制作汽车驱动力图的步骤。
3 试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最大加速度max )/(dt du 。
4 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 车轮滑动率与纵向附着系数间有什么联系?6_ 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7 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8 有几种方式可以判断或者表示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请简单叙述之。
9 道路阻力系数ψ以及它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式。
10 描述刚性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
四、分析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1 已知某汽车φ0=0.4,请利用I、β、f、γ线,分析φ=0.5,φ=0.3以及φ=0.7时汽车的制动过程。
2 利用驱动-附着条件原理,分析不同驱动型式汽车的适用条件。
填空1、二手车租赁是指二手车交易中心或其他二手车经营公司将二手车向客户提供租赁的一种经营活动。
2、二手车鉴定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二手车收购、销售是指二手车交易中心或其他二手车经营公司为方便客户、服务群众,避免卖车方远距离、长时间、多次入市,而采取的直接将车购买后出售的一种经营活动。
4、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及其他特殊用途。
5、制动的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的能力。
6、核实二手车的身份主要是检查其发动机号、牌照号、VIN码(车架号)是否属实,要能够非常准确地鉴别其真伪。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握24、二手车鉴定评估流程中在完成“技术鉴定状况”后,一定要填写二手车技术状况表。
25、在局部油漆喷涂前一般需遮盖不需要喷涂的地方,用遮盖贴条覆盖不需要喷涂的部分,修复后其与喷涂的部分会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该分界线称为遮盖痕迹,主要存在于不同部件的结合部。
检查车辆时,如发现这一遮盖痕迹,就容易发现做过钣金喷涂。
26、二手车鉴定评估流程中“受理鉴定评估”的作用是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其他业务基本事项。
27、外观组3右侧底大边照的拍摄要求时尽量贴近地面拍摄,以便能够查看底盘右侧的详细情况。
单项选这题1.从2000年到2012年的13年间,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从25.17万辆上升到( C )。
A. 279.14万辆B. 379.14万辆C. 479.14万辆D. 579.14万辆2.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是公民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另一个主要问题是( A )。
A.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B. 评估随意性大C. 轻视技术鉴定D. 重视价值评估3.我国二手车质量保证的范围为二手车的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以及( A )。
《汽车运用工程》习题库一.名词解释(一)动力性1.驱动力2.车轮滚动半径3.车轮自由半径4.车轮动力半径5.滚动阻力6.空气阻力7.坡道阻力8.惯性阻力9.道路阻力10.动力特性图11.功率平衡图12.动力因素13.最大爬坡度(二)经济性1. 单位行程燃料消耗量2.汽车燃料经济性3.汽车等速行驶燃料经济性4.负荷率5. 道路循环试验6.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试验(三)安全性1.主动安全性2.被动安全性3.制动滑移率4.驱动滑移率5.附着率6.减速率7.极限减速率8.同步附着系数9.制动力分配系数10.车轮防抱死11.操纵稳定性12.中性转向13.不足转向14.过多转向15.侧偏角16.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17.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18.双管路制动系统19.绝对安全视距20.相对安全视距(四)汽车公害1.一次有害排放物2.二次有害排放物3.噪声特性4.发动机噪声5.燃烧噪声6.机械噪声7.传动系噪声8.轮胎噪声9.定容取样法(CVS法)10.光化学烟雾(五)通过性和平顺性1.汽车通过性2.间隙失效3.最小离地间隙4.接近角5.离去角6.纵向通过半径7.最小转弯直径8.内轮差9.转弯通道圆10.车辆支撑通过性11.车轮接地比压12.相对附着重力13.暴露极限14.舒适降低界限15.疲劳工效降低极限(六)汽车技术状况、诊断、检测、维修1.汽车技术状况2.汽车工作能力3.汽车运行工况4.汽车技术状况渐发性变化过程5.汽车技术状况偶发性变化过程6.汽车检测7.汽车诊断8.故障树9.诊断参数的灵敏度10.诊断参数的单值性11.诊断参数的信息性12.诊断参数的稳定性13.诊断参数定额14.诊断参数初始定额15.诊断参数极限定额16.诊断参数许用定额17.仪器分辨率18.绝对误差19.相对误差20.引用误差21.汽车物理寿命22.汽车技术使用寿命23.汽车经济使用寿命24.汽车折旧使用寿命25.有形磨损26.无形磨损27.汽车使用性能及指标28.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29.汽车可靠性30.走合期二.填空题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根据人体对振动的生理反应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来制订的,并用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目前,常用汽车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评价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
它约为60~85次/分(1H Z ~1.6H Z ),振动加速度极限值为0.2~0.3g 。
为了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身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大。
如果车身加速度达到1g ,未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开车厢底板。
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0.7g 。
6.2.1.1 平顺性评价指标在综合大量资料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ISO 2631《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
该标准用加速度均方根值(rms )给出了在中心频率1~80HZ 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种不同的感觉界限。
我国参照ISO2631制定了国家标准《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和《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极限》。
ISO 2631用加速度均方根值给出了人体在1~80Hz 振动频率范围内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感觉界限:舒适-降低界限CD T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FD T 和暴露极限。
舒适-降低界限CD T 与保持舒适有关。
在此极限内,人体对所暴露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并能顺利完成吃、读、写等动作。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FD T 与保持工作效率有关。
当驾驶员承受振动在此极限内时,能保持正常地进行驾驶。
暴露极限通常作为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将保持健康或安全。
三个界限只是振动加速度容许值不同。
“暴露极限”值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的2倍(增加6dB);“舒适-降低界限”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的1/3.15(降低10dB);而各个界限容许加速度值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教研室)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问题1、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是什么?2、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有哪些?3、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强化指标各如何定义的?答案一、主要有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及运转性能指标。
简化条件如下:1)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其比热容为定值。
比热:使1克物质的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
2)假设工质的压缩与膨胀为绝热等熵过程。
熵:不能利用来作功的热量,用热量的变化量除以温度的商来表示。
3)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4)假设工质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5)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
二、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所组成。
其差别由以下几项损失引起。
(1)实际工质影响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的增长而上升,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多原子气体,这些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使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
由于实际循环还存在泄露,使工质数量减少,这意味着同样的加热量,在实际循环中所引起的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要比理论循环的低得多,其结果是循环热效率低,循环所作功减少,如图1-8中K W所示。
(2)换气损失燃烧废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吸入是使循环重复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由此而消耗的功称为换气损失。
由于进排气系统中的流动阻力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r W所示,换气过程中因排气门在下止点前必要的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1)实际循环中燃烧非瞬时完成,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如图中z W所示。
2)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部分燃烧产物分解而吸热,即2CO2+热量⇔2CO+O22H2O+热量⇔2 H2+O2使循环的最高温度下降,由此产生燃烧损失。
1、汽车行驶平顺性
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成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有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人体对震动的生理反应,以及对货物完整性的影响制定的,并用震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车身震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它约为60—80次∕秒(1—1.6Hz),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0.7g。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人体包括心脏、胃部在内的胸腹系统,在垂直振动4—8Hz、水平振动1—2Hz范围内会出现明显的共振,这就是人体对振动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国际标准(ISO2631)对人体承受的振动加速度划分出3种不同的感觉界限;
《1》暴露极限;
振动加速度值在这个极限以下,人能保持健康或安全,这个极限作为能够承受的上限。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
振动加速度在这个界限以下,能保证驾驶员正常地驾驶车辆,不至太疲劳和使工作效率降低。
《3》舒适降低界限;
振动加速度在此界限时,能在车上进行吃、读、写等动作,超过此界限会降低舒适性。
2,汽车的通过性
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质量下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1)轮廓通过性。
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
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
称为顶起失效。
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而
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
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
(2)支撑通过性
《1》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挂钩牵引力表明汽车在松软地面上
加速、爬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或牵引其
他车辆的能力。
《2》牵引效率(驱动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它反映了车轮功率传递过程中
的能量埙失,这部分埙失是由于轮胎橡胶与
窗布层间摩擦生热及轮胎下土壤的压实和
流动而造成的。
《3》燃油利用指数Et;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