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 光学谐振腔理论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提供激光振荡所必需的负反馈,选择振荡模式,并且为激光输出腔外提供一定的耦合。
本章主要研究开放式光腔。
这类光学谐振腔通常由线度有限的两面光学反射镜相距一段距离共轴放置而形成。
与微波波段的封闭式谐振腔相比较,光学开腔敞开了侧面边界,以降低振荡的本征模式数目。
两面反射镜之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腔长。
腔长远大于波长,也远大于反射镜的线度,一般为厘米或米的量级。
一面反射镜的反射率尽量接近1,以减小能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反射镜具有适当的透过率,以便能够输出一定的能量。
对于开腔式光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在衍射理论基础上的,另一种是建立在几何理论基础上的。
为了对谐振腔理论有个较全面的理解,本章对那些不能用几何光学理论研究的谐振腔,则以方形对称共焦腔为例,采用衍射理论进行研究讨论,对于两面球面腔等,采用几何光学理论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一些等效方法。
第一节 光学谐振腔概论如图1-1所示,考虑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 b a ,,矩形谐振腔中的本征模式,麦克斯韦方程的本征解的电场分量为:t i z t i y t i x p n m p n m p n m e z l p y b n x a m E t z y x E e z l p y b n x a m E t z y x E e z lp y b n x a m E t z y x E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000ωωωπππππππππ---⎪⎭⎫ ⎝⎛⎪⎭⎫ ⎝⎛⎪⎭⎫ ⎝⎛=⎪⎭⎫ ⎝⎛⎪⎭⎫ ⎝⎛⎪⎭⎫ ⎝⎛=⎪⎭⎫ ⎝⎛⎪⎭⎫ ⎝⎛⎪⎭⎫ ⎝⎛= (1.1-1) 其中波矢z z y y x x e k e k e k k ++=,lp k b n k a m k z y x /,/,/πππ===( ,3,2,1,0,,=p n m ),谐振角频率: ()()()222,,////l p b n a m ck c p n m πππω++== (1.1-2)(1.1.1)式表明在x ,y ,z 三个方向上,每一个本征模式的空间分布都是稳定的驻波分布,任意(m ,n ,p )表征一种空间驻波分布。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激光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激光的问世引起了现代光学技术的巨大变革。
激光在现代工业、农业、医学、通讯、国防、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应用迅速扩展,之所以在短期间获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和它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激光与普通光源相比较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方向性好,相干性好和亮度高,其原因在于激光主要是光的受激辐射,而普通光源主要是光的自发辐射。
研究激光原理就是要研究光的受激辐射是如何在激光器内产生并占据主导地位而抑制自发辐射的。
本章首先从光的辐射原理讲起,讨论与激光的发明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物理基础和产生激光的条件。
光的辐射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粒子流,激光是在人们认识到光有这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性质后才发明的。
因此本章从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开始研究原子的辐射跃迁。
激光的产生又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光的平衡热辐射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 的研究是发明激光的物理基础。
光谱线的宽度,线型函数是影响激光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提高激光的单色性是激光技术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阐明上述这些基础后,本章最后一节讨论激光产生的条件。
1. 1 激光的特性光的一个基本性质就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菲涅耳的波动说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的发展,最后才认识到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的客观属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一方面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的性质,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另一方面光是光子流,光子是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物质粒子。
在—定条件下,可能某一方面的属性比较明显,而当条件改变后,另一方面的属性变得更为明显。
例如,光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中其波动性较为明显,这时往往可以把光看作是由一列一列的光波组成的;而当光和实物互相作用时(例如光的吸收、发射、光电效应等),其粒子性较为明显,这时往往又把光看作是由一个一个光子组成的光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