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9
秦始皇修长城打一歇后语篇一: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是什么导致秦始皇停止了北伐,却耗尽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来修建长城?秦朝将领孟天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搏斗。
秦军士气高涨,一举赢得了河套地区。
然而,胜利的秦军的命令不是坚持不懈地夺取莫北,而是将进攻转化为防御,并在战国时期以燕、赵、秦的北部长城为基础,就地修建长城。
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首先,秦始皇统治的人民基本上是农民,如果你想深入沙漠与匈奴作战,你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
训练那些通常不骑马的农民成为强大的骑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
古代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
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非常低。
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
他们既是牧民又是士兵。
改变他们的角色很容易。
他们甚至可以同时放牧和战斗。
后勤保障比农民好得多。
篇二:专题《长城》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1.写下你收集的关于“长城”一词的著名古诗下面,至少2句。
(4分)2、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传说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2分)3。
请起草一个宣传和保护长城的口号。
(4分)4、长城在2021年已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单,请提出保护长城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6分)记者看到了长城,因为它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城市砖块已经面目全非。
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其他人的仇恨仍然存在于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像罗马人一样,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如果你被要求在网上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么?(4分)6.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长城的价值总是更大元的,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你可以选择军事、经济、文化、旅游价值等方面来写。
初一英语古代文明练习题40题答案解析1.The Great Wall is in _____.A.ChinaB.AmericaC.JapanD.England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国家与著名建筑的对应。
The Great Wall(长城)在中国,选项B“America(美国)”、选项C“Japan(日本)”和选项D“England(英国)”都不正确。
2.The Pyramids are in _____.A.ChinaB.EgyptC.FranceD.Canada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国家与著名建筑的对应。
The Pyramids(金字塔)在埃及,选项A“China(中国)”、选项C“France(法国)”和选项D“Canada(加拿大)”都不正确。
3._____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A.The Great WallB.The Eiffel TowerC.The Statue of LibertyD.The Big Ben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世界奇迹的英语表达。
The Great Wall(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选项B“The Eiffel Tower(埃菲尔铁塔)”、选项C“The 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和选项D“The Big Ben(大本钟)”都不是世界奇迹之一。
4.The Pyramids are made of _____.A.woodB.stoneC.paperD.cloth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金字塔的建造材料。
The Pyramids(金字塔)是由石头建造的,选项A“wood(木头)”、选项C“paper(纸)”和选项D“cloth(布)”都不正确。
5.The Great Wall is very _____.A.longB.shortC.smallD.thin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形容词的用法。
The Great Wall(长城)很长,选项B“short(短的)”、选项C“small(小的)”和选项D“thin(瘦的)”都不符合长城的特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多音字组词。
3. 选字填空。
4. 选词填空。
出现浮现涌现(1)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往事就会________在我的眼前。
(2)大雨过后,天边________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在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下,________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5. 根据《长城和运河》课文内容填空。
(1)京杭大运河北起________,南到________,像________在大地,________,伸向天边。
(2)课文把长城比作________,把运河比作________。
文章的两部分均以“________”这一设问句结尾,自然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是________。
6. 课外类文阅读。
中国第一桥在共和国诞生50周年前夕,举世瞩目的江阴大桥﹣﹣“中国第一桥”胜利建成了。
走上大桥,迎面是巍然屹立的70层楼高的桥塔。
桥塔上镶嵌(qiàn)着“江阴大桥”四个遒(qiú)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yì)熠生辉。
桥上,6车道的桥面宽阔平整,白色的行道线清晰地印在黑色的沥青上,不断地向远方延伸。
两根海蓝色的主缆似蛟龙腾空而起,排列整齐的一根根垂直吊杆仿佛一排竖琴,正在弹奏豪迈激越的乐章。
长江,江水滚滚,西来东去,江面千舟竞发,百舸(gě)争流。
登上由此而去的汽渡,迎着朝阳远眺,主跨1385米的江阴大桥矫健优美,飞越长江,宛如水上彩虹一般。
江阴大桥,气势宏伟的“中国第一桥”。
(1)“举”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
“举”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往上托;往上伸。
②提出。
③全。
“举世瞩目”中的“举”应选解释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桥塔________的大字________的大桥________的乐章(3)用“﹣﹣﹣”在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相关填空练习及答案一、填空练习1. 根据《长城》填空:1. 《长城》一文中,长城像____,又像____。
2. 长城全长____公里,是世界上的____长城。
3. 长城东起____,西到____。
2. 根据《海上日出》填空:1. 作者____是《海上日出》的作者。
2.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____看到的海上日出景象。
3. 太阳从____海面升起。
3. 根据《黄山的奇石》填空:1. 黄山位于安徽省____市。
2. 黄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其中著名的有____、____、____等。
3. 黄山的春天____,夏天____,秋天____,冬天____。
4. 根据《葡萄沟》填空:1. 葡萄沟位于____省吐鲁番市。
2. 葡萄沟的葡萄品种有____、____、____等。
3. 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品质____。
5. 根据《古诗词三首》填空:1. 《古诗词三首》包括____、____、____。
2. 其中一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题目是《____》。
3.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____的景象。
二、答案1. 根据《长城》填空答案:1. 长龙巨龙2. 21196 古代3.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2. 根据《海上日出》填空答案:1. 巴金2. 海边3. 东南3. 根据《黄山的奇石》填空答案:1. 合肥市2.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3. 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天凉爽冬天寒冷4. 根据《葡萄沟》填空答案:1. 新疆2. 红提、青提、玫瑰香3. 上乘5. 根据《古诗词三首》填空答案:1. 《春晓》、《登鹳雀楼》、《静夜思》2. 杜甫春晓3. 风雨雷电注意:本填空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教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如需根据教材进行复习,请以教材为准。
高考历史第13课万里长城专题12020.031,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②注重气节与品德③发奋立志④敬畏天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 ,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吃饭穿衣 ,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3,顾炎武的某些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一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有人观看绘画作品,“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名画作者是A.吴道子B.展子虔C.阎立本D.张择端5,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 C.实行仁政 D.心即理也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附答案)神州谣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bēn bèn),长江( ),长城长(cháng zhǎng),珠峰(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奔(bēn bèn) 长(cháng zhǎng)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长江( ) 珠峰( )3.神州大地有数不尽地美丽山川,请你举出两个例子来吧!枫树上的喜鹊今天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山冈后面升上来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我真高兴啊!1.请你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快乐近义词( ) 反义词( )2.“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
3.“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一只小虫子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 )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 )干净,把细长的触须( )得亮亮的。
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如果……就……3.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小虫子( )的样子。
A.早起时B.睡觉时寓言二则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半)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皮)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节)。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会)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1.选择正确的字,在括号里打上“√”。
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长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建构游戏教材第四章《走进历史建筑》,详细内容为“伟大的长城”。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基本知识,认识长城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建筑。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长城的建构。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城的建构方法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长城的基本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城图片、长城模型、教学PPT、积木等。
学具:积木、插塑、纸板等建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长城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长城的特点。
(2)讲述长城的历史故事,激发幼儿对长城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长城的背景知识,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历史地位。
(2)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引导幼儿关注长城的构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长城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建构。
(2)教师示范建构长城的基本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建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展示自己的建构作品,分享建构经验。
(2)教师点评各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长城的图片和基本信息。
2. 长城的建筑特点。
3. 建构长城的基本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关于长城的绘画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实地参观长城,让幼儿亲身感受长城的伟大,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历史建筑的兴趣。
苏教版八上语文“长城”专题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长城”二字的古诗名句写在下面,至少2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传说很多,你再各举两个例子吗?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左公柳”的传说;“晾经石”的传说。
歇后语:长城上跑步——起点高(大有奔头)长城上的炮楼——根基厚实长城上的砖——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俗语谚语: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成语:烽火连天;兵临城下;万里长城;五言长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 、请拟一则有关宣传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
1)保护中华巨龙,弘扬民族精神。
(2)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爱长城非君子。
(3)为长城募集爱心,用爱心保护长城。
4)长城的屹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的破坏将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4 、长城在2004年已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单,请为保护长城出谋划策,提5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___(1)颁布法规、文件对长城进行保护。
(2)提供保护长城的专项科研金费。
(3)控制游客数量。
(4)对附近居民和游客加强保护意识的教育。
(5)保护长城周边环境,改善土质,多种树。
5、据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
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1)长城不是留言墙。
(2)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
(3)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二、长城专题练习1、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初二历史钢铁长城练习题钢铁长城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杰出代表,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钢铁长城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伟大工程的建设与背后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初二历史钢铁长城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练习题一:钢铁长城的建设始于哪个朝代?答案:西秦时期。
解析:钢铁长城的建设始于西秦时期,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由西秦国王苻丕下令修建。
苻丕认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一个严重威胁,因此才决定修建这道防线。
练习题二:钢铁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军事防御和边境管控。
解析:钢铁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代表,主要用于防御和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它不仅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军事防御作用,还在边境管控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练习题三:钢铁长城的全长有多长?答案:近2.3万公里。
解析:钢铁长城的总长度约为2.3万公里。
这一数字包含了各个朝代修建的长城、城墙和散落在各地的碉堡等。
练习题四:钢铁长城的建设主要材料是什么?答案:石头、黄土、砖石等。
解析:钢铁长城的建设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石头、黄土、砖石等。
不同的地域和时期使用的材料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以这些材料为主。
练习题五:钢铁长城是怎样被称为“钢铁”的?答案:因为一些城墙上覆盖了铁板。
解析:虽然钢铁长城的主体结构并非全部由钢铁构成,但是一些城墙上覆盖了铁板,使得人们将其称为“钢铁”长城。
这也是因为铁板的添置和维护需要更高的成本,使得这部分长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练习题六:钢铁长城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城堡、烽火台、驿站等。
解析:为了增强钢铁长城的防御能力,人们在长城沿线修建了一系列的城堡、烽火台和驿站等设施,以便实施更有效的边防管控措施。
这些保护措施使得长城更加坚固,并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和驻军条件。
练习题七:钢铁长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钢铁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文化交流的成果。
解析:钢铁长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长城》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 qū zhé pǔ xiě lián mián qǐ fú()()()()jià shǐ shī piān bù xiǔ wàn lǐchánɡ chén ɡ
()()()()二、多音字组词。
都dōu ()行xínɡ()曲qū()dū() hánɡ() qǔ()
三、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垒()峭()
婉()蜒()疑()磊()俏()
四、选择正确的词义。
1、靠:a、接近,挨近 b、依靠 c、信赖
(])我们的船渐渐靠岸了。
( )
(2)数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
(3)他做事很可靠.你不必担心。
( )
2、自然:a、自由发展 b、不拘束 c、理所当然
(1)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 )
(2)我的病不用吃药,过两天自然就会好了。
( )
(3)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
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
2、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 , 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 , 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
六、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 ,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 , 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
七、读下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聪明智慧夸奖夸耀满意得意
1、老师( )小丽爱动脑筋。
2、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 )的结晶。
3、妈妈对我今天在客人面前的表现非常( )。
4、弟弟像( )的一休,眼腈一眨就是一个主意。
5、买了一枝钢笔,小刚立刻就在同桌面前( )起来。
6、“你别( )太早了!”爸爸给他泼冷水。
八、缩句。
1、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九、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十、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诗篇()的景象()的绸带
()的长城()的运河()的祖先
十一、按要求填空。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从东头的__________到西头的__________有__________多里。
2、近看长城,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____________。
3、站在长在上,不由地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长城是____________的智慧和创造。
4、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____________,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____________。
十二、择优录用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
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
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
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
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
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之情。
2、用“ 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四、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收集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十五、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并展开联想,最后把观察和联想写下来。
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 qū zhé pǔ xiě lián mián qǐ f ú
(奇迹)(曲折)(谱写)(连绵起伏)
jià shǐ shī piān bùxiǔ wàn lǐ chánɡ chén ɡ
(驾驶)(诗篇)(不朽)(万里长城)
二、多音字组词。
都dōu (都是)行xínɡ(行走)曲qū(曲折)dū(首都) hánɡ(银行) qǔ(歌曲)
三、蜿蜒、婉转;蜻蜓、蜿蜒;凝结、疑惑;堡垒、光明磊落;峭壁、俊俏。
四、选择正确的词义。
1、(])a (2) b (3) c
2、(1) b (2) a (3) c
五、1、②,①; 2、②,①。
六、1、象征,智慧,结晶。
2、远看,近看,整体,部分。
七、读下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聪明智慧夸奖夸耀满意得意
1、老师(夸奖)小丽爱动脑筋。
2、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3、妈妈对我今天在客人面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4、弟弟像(聪明)的一休,眼腈一眨就是一个主意。
5、买了一枝钢笔,小刚立刻就在同桌面前(夸耀 )起来。
6、“你别(得意)太早了!”爸爸给他泼冷水。
八、缩句。
1、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条石和城砖筑成了万里长城。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工程是奇迹。
九、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举世瞩目
十、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美丽)的诗篇(壮观)的景象(飘逸)的绸带
(雄伟)的长城(狭长)的运河(聪明)的祖先
十一、按要求填空。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从东头的__山海关__到西头的__嘉峪关__有_一万三千_多里。
2、近看长城,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__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__。
3、站在长城上,不由地让人联想到__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__,长城是__劳动人民__的智慧和创造。
4、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_一个伟大的奇迹_,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__世界文化遗产__。
十二、择优录用
1、凝聚。
2、凝结。
1、气势2、气魄。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春、夏、秋、冬;赞美。
2、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
3、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十四、(略)
十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