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需求量预测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6.09 MB
- 文档页数:25
土地利用规划南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丁利旺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实验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1)实验二:土地需求量预测(2)实验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预测(1)实验编号:No 1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内容及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
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5.分析预测误差。
附件1: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 变量。
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
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年份X年次Y耕地面积1970 1 95.471971 2 98.81972 3 108.111973 4 110.221974 5 110.241975 6 113.161976 7 111.611977 8 112.011978 9 109.841979 10 105.031980 11 100.461981 12 105.94 1982 13 100.51 1983 14 100.77 1984 15 100.77 1985 16 100.77 1986 17 98.77 1987 18 98 1988 19 90.111989 20 88.39 1990 21 85.3 1991 22 84.6 1992 23 85.08 1993 24 83.98 1994 25 83.35 1995 26 83.07 1996 27 83 199728 82.63 1998 29 82.61 19993082.61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71016 R Square0.758669 Adjusted R Square 0.75005 标准误差 5.471074 观测值 30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Lower 95% Intercept113.28942.048768 55.296333.85E-30109.0927 X Variable 1 -1.08273 0.115404-9.382083.86E-1-1.31913Y=-1.0827X1+113.29204060801001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原始数值预测值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且掌握了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以及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教案: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土面积的概念,知道我国国土面积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1. 国土面积的概念。
2. 我国国土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1. 国土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我国国土面积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的地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的国土面积。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引出国土面积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国土面积。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介绍我国国土面积的大小。
三、探究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国土面积,学生分享想法。
2. 教师介绍计算国土面积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计算我国国土面积。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计算我国国土面积。
2.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总结并强调正确计算国土面积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总结国土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3. 学生分享对国土面积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国土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国土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计算我国国土面积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国土面积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正确计算国土面积。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总学时42课程学分5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课程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
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讲授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土地利用及其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土地利用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生态过程(二)实验、实习部分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
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1实验目的1)学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的原则、内容等基本知识,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意义,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和方法;2)了解耕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粮食安全法和人均耕地法预测耕地的需求量;3)了解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人均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GM (1,1)模型法等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
2 基本理论2.1 相关定义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
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分析参见附录3。
2.2 预测依据1)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2)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等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
包括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总人口和城市化发展预测、人均建设用地定额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3)耕地、园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需求量预测依据。
包括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补充的数量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等。
2.3 预测内容1)基础数据预测包括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单产等。
⼀、学习⽬的与要求:认识⼟地利⽤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掌握⼟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编制⽅法,主要程序。
⼆、课程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地利⽤总体规划是在⼀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利⽤布局的宏观战略指施,其核⼼是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地布局,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地数量。
2、特性:⼟地利⽤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地利⽤总体规划的⽬的和任务1、⼟地利⽤总体规划的⽬标:在对⼟地利⽤理论结构,需求结构和规划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长期规划对⼟地资源的需求,⼟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地的⼈⼝承载潜⼒和⼟地利⽤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所后应实现的⼟地利⽤⽬标。
2、⼟地利⽤总体规划的任务:⼟地利⽤的宏观调控;⼟地利⽤的合理组织;⼟地利⽤的规范监督。
(三)⼟地利⽤总体规划的研究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利⽤宏观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利⽤现状调查、⼟地利⽤战略研究),⼟地质量评价(⼟地适宜性评价、⼟地⽣产潜⼒评价、⼟地⼈⼝承载⼒研究),⼟地利⽤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内容),⼟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城市化⽔平、消费⽔平、作物产量,农业⽤地需求量、建设⽤地需求量、⼟地需求量预测⽅法综述),⼟地利⽤结构确定,供选规划⽅案的拟定,⽅案优化的重要⽅法,⼟地利⽤布局(⼟地利⽤分区模式、⼟地利⽤类型模式),⽤地配置(农业⽤地、建设⽤地)。
1、⼟地利⽤总体规划宏观研究:包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定的战略⽬标,对⼟地利⽤规划的要求,我国未来⼀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标是:我国建成发达的国家是⼀个长期的历史阶段,⼤致经过50—70年的时间,预计从现在起到2000年前后为实现初步发达阶段,要求在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康社会,到21世纪上叶,将⾛上中等发达阶段;到21世纪中叶,可望进⼊发达阶段。
《土地资源》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
2.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3.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土地资源是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中国众多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分类及其特点等基础知识之后,教材把土地资源作为第一个自然资源种类进行介绍。
为了便于区分各类土地资源,把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景观图入手,以增强其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
之后,运用数据资料同类对比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以利于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特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进一步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其中,尤为强调农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课时分配上为2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通过分布图来分析各种利用类型土地的分布特点,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总结中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四、教学流程1.某校近日发起了“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其目的在于()A.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减少固体垃圾C.改变不良习惯D.节约开支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依据是因为我国()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B.土地资源多种多样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D.人口多,人均耕地少3.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由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使林地面积迅速增大B.由于大规模的垦荒,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近几年我国土地面积没有变化D.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利用不合理等,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4.有关我国土地类型利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积极毁林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C.在半干旱地区采取退耕还牧政策D.控制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活用地答案:A;D;D;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三、地区分布不均1.水田:南方地区2.旱地:东北、华北3.草地:西北地区4.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5.难以利用土地:西北内陆地区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2.中国的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八、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1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包括土地资源类型、特点、利用状况等;2.土地调查与评价:包括土地调查的方法、技术、成果及应用;3.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4.土地开发与整治:包括土地开发的方式、方法、效益评估和保护;5.土地利用变化与保护: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6.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包括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改革和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土地资源管理》XXX出版社XXX 本课程推荐使用以下教材:主编,同时也可参考其他相关教材和文献。
七、教学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X学时,其中课堂讲授X学时,案例分析X学时,小组讨论X学时,实地调查X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