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 格式:doc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6
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眼睛1、结构: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3、远点和近点依靠眼睛调节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的远点是无限远,近点为了10cm。
3、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大约25cm。
备注:[1][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的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来自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3、矫正方法:(用凹透镜矫正)。
三、近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的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来自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3、矫正方法:用凸透镜矫正。
【典型例题】类型一、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2)若图中甲,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A;C;(2)B【解析】(1)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A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是C图。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应用部分,它不仅涉及前面三节中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渗透。
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了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核心素养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观察讨论、类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一些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
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
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
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
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凸透镜
B.靠近凸透镜
C.靠近凸透镜和远离凸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续表
教学反思。
课题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单位授课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2.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材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性格、心理上都开始有所成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基础。
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前面已经学过,这为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形成了铺垫;另外照相机成像原理也已学过,而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看到美丽的世界的?为什么近视学生进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了的同学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
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
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六、教学资源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25分钟)认识眼睛
1.人眼的结构
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
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
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
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人眼成像的原理:
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一)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
物体
1.提出问题: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
教师图片展示
2.实验探究
探究内容:利用水透镜体验眼睛是
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
主要组成部分:睫状
体、晶状体、瞳孔、
视网膜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小组交流展示答案
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
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
让学生通
过阅读观
察,小组合
作讨论及
对实物感
知,养成知
识归纳总
结的能力、
合作交流
的能力,培
养学生理
论与实际
的联系。
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光屏
1.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发光体远离水透镜,调整水透镜厚度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3)将发光体靠近水透镜,调整水透镜厚度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2.结论:
(1)当看远处物体时,将水抽出,水透镜变薄,像变清晰。
(2)当看近处物体时,将水注入,水透镜变厚,像变清晰。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提出问题: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图片展示成因
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实验探究
内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
光屏
活动1:近视眼的成因
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水透镜中注入一些水,让水透镜变厚,观察像是否变的模糊。
验
通过实际
操作,感受
物理实验
操作的严
谨性,增强
动手的能
力,激发学
习物理的
热情。
(3)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结论:
(1)近视眼患者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
(2)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活动2:近视眼的矫正
实验步骤:
(1)向后移动光屏恢复水透镜成近视眼时的状态。
(2)在水透镜前方添加透镜直至像再次清晰。
结论:
近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凹透
镜进行矫正。
教师图片展示矫正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短近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三)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提出问题: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图片展示成因
2.实验探究
探究内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
正
实验器材:水凸透镜,光具座,
光屏
活动1:远视眼的成因
实验步骤:
(1)利用水透镜在基础曲度下使发光体成清晰的像
(2)将水透镜中抽出一些水,让水透镜变薄,观察像是否变的模糊。
(3)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结论:
(1)远视眼患者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2)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
膜的后面。
活动2:远视眼的矫正
实验步骤:
(1)向前移动光屏恢复水透镜成远视眼时的状态。
(2)在水透镜前方添加透镜直至像再次清晰。
我的发现:
远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凸透
镜进行矫正。
(四)保护视力的方法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说
说如何保护我们的视力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
惑?
巩固练习(5分钟)导学案课后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当堂完成,
教师现场答疑解惑
巩固课上
学习知识,
做到堂堂
清。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
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
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
或相互交流,在交流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
结。
促进知识
的巩固掌
握。
提升学
生的交流
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4节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1)结构:
(2)成像原理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凸透镜
九、教学反思
发掘学生形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例如长时间在光线太强或光线太弱的情况下看书;学生看书的坐姿不端正导致看书的距离太近;学生长时间关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不合理饮食等都有可能造成近视眼。
应该怎么做?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眺望远处的物体、佩戴防蓝光的眼镜、端正坐姿让眼睛离书面的距离30~40cm左右,注意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