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知识详解与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生物实验知识点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物实验的知识点:1.细胞实验: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细胞实验包括细胞的染色实验、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实验等。
2.呼吸实验: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关键过程,通过呼吸实验可以了解不同条件下生物体的呼吸过程。
常见的呼吸实验包括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等。
3.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实验可以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进行合成。
常见的光合作用实验包括植物的生长实验、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等。
4.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遗传实验可以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常见的遗传实验包括遗传性状的观察实验、基因的分离实验等。
5.生态实验: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领域,通过生态实验可以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生态实验包括物种多样性实验、食物链实验等。
6.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受到光、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植物生长实验可以了解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常见的植物生长实验包括植物对光的反应实验、植物对水的需求实验等。
7.动物行为实验:动物的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动物行为实验可以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和生存策略。
常见的动物行为实验包括动物的觅食行为实验、动物的社会行为实验等。
8.病原体实验:病原体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通过病原体实验可以了解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
常见的病原体实验包括细菌培养实验、真菌培养实验等。
以上是一些初中生物实验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常见考点。
一、实验室安全
1.实验室规章制度
2.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和危险操作的警示符号及其含义
3.实验室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基本措施
二、实验仪器的使用
1.常见的实验仪器,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等的使
用方法和读数技巧
2.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仪器的保管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测量误差的计算和减小、数据的整理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曲线的拟合、数据的比较和推论
四、实验设计与测试
1.实验设计,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步骤和方法的设计、实验时的注
意事项等
2.实验测试,包括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等
五、物理现象和实验原理
1.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验表现和实验原理
2.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压力和面积的关系、电流和电压的关
系等
六、实验探究与实验报告
1.实验探究,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
等
2.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七、实验中的物理量测量和计算
1.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如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2.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如功率的计算、速度的计算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主要考点,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和进行实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知识点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知识点详解1.实验原理: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所以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1/5。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反应物:1、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反应物不能是气体。
3、反应物足量,确保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生成物不能是气体读数: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在这个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3)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若该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3)装置气密性不好;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反应物选择:(1)燃烧法 可用红磷、白磷加热法 可用Cu 、Hg比较:A:红磷、白磷 原理相同:4P+5O 2—→2P 2O 5 红磷须外部点燃;白磷着火点很低,微热即可,所以可直接在密闭装置内引燃 实验结果: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B :Cu 、Hg 汞有污染,不建议使用(2)不可用:铁丝 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可用: Mg 因为Mg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不可用:S 、C 、蜡烛 因为均有气体生成。
点燃三、强化训练【典型例题】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答案】C【解析】A 、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 、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 、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
高考化学二轮备考高频考点知识讲解与训练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1.FeCl2具有独有的脱色能力,适用于印染、造纸行业的污水处理。
FeCl3在加热条件下遇水剧烈水解。
FeCl3和FeCl2均不溶于C6H5Cl、C6H4Cl2、苯。
回答下列问题:(1)由FeCl3∙6H2O制得干燥FeCl2的过程如下:i.向盛有FeCl3∙6H2O的容器中加入过量SOCl2(液体,易水解),加热,获得无水FeCl3。
ii.将无水FeCl3置于反应管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后加热,生成FeCl2。
①FeCl3∙6H2O中加入SOCl2获得无水Fe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② ii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反应2FeCl3 + C6H5ClΔ−−→ 2FeCl2+ C6H4Cl2 +HCl↑,制取无水FeCl2。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铁和过量的氯苯,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加热3 h,冷却、分离、提纯得到粗产品,实验装置如图。
(加热装置略去)①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
反应前需向A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冷却实验装置A ,将三颈烧瓶内物质倒出,经____、____、干燥后,得到FeCl 2粗产品。
③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l 2的纯度测定。
①取a g 样品配制成100 mL 溶液;③用移液管移取所配溶液5.00mL ,放入500 mL 锥形瓶内并加水200mL ;③往上述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锰溶液20.00 mL ,用0.1 mol ∙L -1酸性KMnO 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酸性KMnO 4标准溶液V mL 。
滴定至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所配溶液中ω(FeCl 2)=kV(V 为消耗的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毫升数)g ·L -1,k=____。
高考物理总复习实验题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实验题04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10分)(2020·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一月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 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乙中可读出|y1-y2|=____m,|y1-y3|=________m,|x1-x2|=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2)若已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1)0.60 1.60 0.60 (2)0.20 3.0【解析】【详解】(1)根据图(2)可解得:|y1-y2|=0.60m,|y1-y3|=1.60m,|x1-x2|=0.60m。
(2)小球经过P1、P2、和P3之间的时间相等,在竖直方向有:h1=0.60m,h2=1.60-0.60=1.00m;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h=gt2,水平方向匀速运动:x=v0t其中△h=1.00-0.60=0.40m,x=0.60m,代入数据解得:t=0.20s,v0=3.0m/s2.(6分)(2020·山西省高一月考)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取g=10m/s2。
(1)该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可知该相机的曝光时间间隔为______s,该小球运动到图中“2”位置时的速度大小____m/s(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感统训练活动方案实验的原理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感统训练的原理与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感统就是感觉统合,简单来说,就是咱们的大脑把从身体各个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比如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皮肤摸到的等,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做出正确的反应。
感统训练呢,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活动,来帮助咱们的感觉统合系统更好地工作。
②重要程度:在孩子的成长教育里超级重要。
要是感统能力不好,孩子可能在学习、生活里遇到好多麻烦,像注意力不集中啊,动作不协调等。
③前置知识:需要知道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起码能大概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具有的动作和感觉能力,像一般几岁会走路、几岁能抓东西比较稳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在教育、儿童康复等方面有大用处。
举例来说,如果有个孩子在学校老是坐不住、学习成绩也不好。
这可能是感统有问题,进行感统训练,就有可能改善他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儿童发展这一领域中,感统训练相关知识是个重要部分。
它以儿童的感觉系统为基础,涵盖多种训练方法等相关知识分支。
②关联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生理学联系紧密。
就像儿童生理学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感统是息息相关的,要是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可能会影响感统能力。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理解感觉统合的抽象概念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实际表现。
关键点在于能准确判断孩子感统失调的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④考点分析:在幼儿教育的相关考试里可能会出论述题,像如何根据孩子特定的行为判断是否存在感统问题以及设计合适的训练方案。
可能是结合具体案例让谈谈自己的看法那种考查方式。
三、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类】①实验目的: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孩子感觉统合能力,改善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能力。
比如说有个感统失调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实验目的就是通过训练让他平衡能力变好。
②器材准备:像球类,大球小球都能锻炼孩子的触觉和视觉追踪能力;平衡木,可以测试和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还有些彩色的拼图,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啥的。
专题0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等。
【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要点诠释】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4.托盘天平:(1)左物右码。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6.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7.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9.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药品的取用1.取用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用镊子夹取,“一平二放三慢立”②粉末:用药匙(或纸槽),“一平二放三直立”(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较多量:倾倒法,“一倒二向三紧挨”,瓶塞倒放,标签靠手心,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
如用pH试纸测液体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量筒: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②固体用托盘天平: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砝码要从大到小加,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2)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点燃时应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实验知识详解与训练——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因子,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因子对应观察一个反应因子。
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等均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2.对照性原则:通过设立对照可消除无关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亦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示例】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受到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破坏原生质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膜的通透性变化越大,表明细胞受伤越重,抗逆性越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50℃水浴锅、小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4)分析变量:
①确保单一变量
自变量(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反应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控制无关变量
a.实验中的第一步应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
在你设计的实验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30分钟后取出,并移走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实验结果。
解析:本实验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故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通透性)。
由于各种杂质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实验的第一步应去除残留胚乳;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导致电导仪测量出现误差,可设计不放小麦幼苗的蒸馏水作空白对照。
实验步骤要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进行设计,题中有四组实验,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三组中的幼苗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在检测溶液的电导度时要用电导仪测量。
答案:(4)①温度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通透性) ②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设计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5)在1、2、3号小烧杯中,分别放入10株小麦幼苗,4号作为空白对照将1号小烧杯置
于冰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4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
训练习题
1.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2、科学家发现一种叫“熊虫”的动物,能耐受
-271℃的冰冻数小时(这时它的代谢率几乎可降至0),此时,它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实验证明该动物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一)对于“熊虫”种群而言,具有产生大量海藻糖,耐受低温这种特征是的结果;对“熊虫”个体而言,具有这种特征的根本原因是。
(二)为了探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上述保护作用,请你分析并设计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
①海藻糖;②细胞培养液及其他相关材料;
③适量哺乳动物细胞。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该细胞应具有的特点。
(2)操作过程:
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细胞中添加,向乙组细胞中添加。
②。
③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3)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是,则说明该海藻糖在低温下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
(1)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解析:(选择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上表(答案中)
(3)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5)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2、答案:(一)自然选择该生物细胞内具有参与海藻糖合成的相关基因
(二)(1)自身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
(2)①含海藻糖的培养液等量的普通培养液
②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3)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
解析:(一)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就个体而言,具有该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含有相关的遗传物质。
(二)研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自
变量是海藻糖,可用添加海藻糖的培养液和普通的培养液进行对照;因变量是对-271℃的耐受度,可放在相应的低温环境中速冻几小时进行检测。
其他为无关变量,应注意控制,如选用的组织细胞应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